《阳坡先生实记》,朝鲜洪宇正编,被传者为高丽洪彦博,全书共三卷。洪彦博,字仲容,号阳坡,南阳人,至大二年(1309年)生,在高丽朝以才学称,二十二岁登第,历任密直土学、佥议赞成事、右政丞、门下侍中等职,封南阳侯。李牧隐穑即出其门,后人称“大东文章以牧隐为首,而其源实出于公”。洪彦博曾有文集刊行,后散失不传。现存诗文为其后人取家乘所传及《东文选》、《舆地胜览》等书所载辑录而得。
据该书记载,洪彦博之先祖为中国江南人。唐朝贞观年间,高句丽荣留王请唐遣文学之士,于是唐太宗选才子八学士往高句丽,洪彦博之先祖即其一,名洪天河,字明甫,夫人为十八学士薛收之女。洪天河初居于平壤,后南投新罗,乘船浮海至南阳府之银树浦,时人名其地曰唐串,号其城曰唐城。洪天河在新罗被封为唐城伯。第二世洪文命,被封唐噌侯,所娶仍为唐朝人,唐礼部尚书勘之女。第三世洪兴夏以后完全融于新罗,新罗朝洪氏代有官宦。至高丽初,洪氏后孙洪殷悦佐高丽太祖建国有翊赞之功。此后历仕于高丽朝,每代皆以科举出身,至洪彦博之父洪戎,官至判三司事。李牧隐有《唐城引记》记载洪氏东来之过程。
卷首有柳奎序。卷之一记洪氏世系,以传主洪彦博为界,“先系”记载洪氏东来之始祖学士公洪天河东至洪彦博之父洪戎,共二十三世。“后昆”记载洪彦博之子至其第二十二代孙。
卷之二包括“逸稿”和“考实”。“逸稿”即自家乘及《东文选》、《舆地胜览》等书所辑洪彦博诗文,有“天寿寺追和崔斯立韵”、“慈孝寺和莲楼诗韵”、“北山途中”、“城南”、“题御画尹栗亭泽真”、“拱北楼应制”等。“考实”就是从各种史籍中辑录有关洪彦博之记载,所辑之书包括《高丽史》、《东国通鉴》、《丽史提纲》、《东史会纲》、《东文选》、《舆地胜览》、《稼亭集》、《益斋集》、《雪谷集》、《牧隐集》、《三峰集》、《旧族谱序节略》、《甲辰谱序节略》、《八代孙玮墓碣铭节略》。
卷之三为“赞述上”,记载有关传主评述之文,包括《高丽史》“本传”、《阳村先生文集》之“东贤事略”、《汇纂丽史》之“义烈传”、洪秉喆撰“行状”、“良川社奉安文”、“常享祝文”、“庙宇移建时奉安文”、“实纪刊役告成文”。卷之四为“赞述下”,收录传主“年谱”。
该书对考察徙居高丽朝鲜的中国家族发展融合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养浩堂先生实纪
《养浩堂先生实纪》,禹浣撰,是高丽禹玄宝的传记,全书共三卷。禹玄宝字原功,号养浩堂,又号独乐堂,谥号文靖公,丹阳人,进士出身,历任春秋检阅,左司议大夫,大司宪,门下赞成事、侍中等职,高丽灭亡后,他前往中国,游于五湖。李朝太祖时,其诸子访寻还。李朝太祖、太宗朝屡授官不应。他与郑梦周、李穑并称三先生,皆为高丽理学代表人物。
该书收录了禹玄宝家族世系图,禹玄宝遗稿,以及与禹玄宝相关诗文及相关人物的传记。卷首有宋稺圭序。卷之一收录了“世系图”、“遗稿”和“附录”。“遗稿”收录了“清州拱北楼应制诗”七首,包括“附和诗五首(李穑辛藏权汉功、崔龙、李齐贤)”、“附赤城君先生诗(拱北楼题咏)”、“附白文宝应制诗序并诗”,“为监司时作”、“附当时诸君子赠和诗(牧隐诗三首、耕堂诗二首、惕若斋诗一首)”,以及“左司议大夫时上恭愍王疏”。“附录”为与传主有关的墓表、祭文、享祝文等。包括“独乐堂记”、“墓表阴记”、“遗墟碑阴记”、“遗事”、“稗史”、“事迹撰要”、“族谱序”、“行录草”、“列圣授教(附敦奖录序)”、“庚子请享时五道儒生合疏”、“癸卯请享时两道儒生合疏”、“癸卯请享疏批答(附传教)”、“崧阳书院跻享时致祭文”、“崧阳书院跻享墓所告由祭文”、“崧阳书院奉安文”、“崧阳书院常享祝文”、“德洞书院常享祝文”等。
卷之二收录了“养浩堂先生丽史本传”,并附养浩堂先生长子洪寿第四子洪得季子洪命的记载。
卷之三收录了“附丽季群贤自靖录”、“圃隐郑先生传(附弟郑过郑蹈)”、“牧隐李先生传(附子种学、种善)”、“附三先生卞诬说(圃隐、牧隐并养浩堂为三先生)”、“草屋子金震阳通亭姜淮伯合传(附震阳疏下李扩、李来、李敢、权弘、柳沂。附淮伯疏下郑熙、金亩、徐甄、李作、李申。别附陶隐李崇仁、赵瑚、郑寓、李堂、李蟠、权壎、阳村权近)”、“崔莹传(附禹仁烈申元弼)”、“冶隐先生吉再传(附耘谷元天锡、笼岩金澍、李行、崔瀁、李养中、赵云屹、韩惟汉、崔涛、赵涓)”、“附总论”。
该书对研究禹玄宝事迹、高丽后期士人活动,以及政治、文学等历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静浦先生实记
《静浦先生实记》,为高丽朝韩雍传记资料,共上、下两卷。韩雍,字百熙,号静浦,生于至正十二年,庆尚道金山郡人。其先祖南宋时自中国来高丽。据该书记载,韩氏入高丽之始祖名韩锐,为南宋丞相韩奎哲之孙,在宋宁宗朝位至兵部尚书,开禧二年(高丽熙宗二年)受命为八学士之首班,与辛钜(官兵部尚书)、池镜(官大司寇、兵部尚书)、殷钝(官元尉滁州刺史)、何钟(官银紫光禄大夫)、魏镌(官左仆射)、智铣(官大司徒承左仆射)、庆铗(官冀州刺史)等自中国东来,入高丽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中、平章事,封谷山府院君。韩雍有文武之才,高丽恭让王二年受庆尚道都观察使张夏推荐,任泗川监务,官至一年,见国事日非,辞职归田,潜心于学。李朝建立后,复入仕,历任司宪府监察、绫城郡守、官至兵曹判书、刑曹都官佐郎等职。
卷首有宋奎宪序。卷上有“年谱”、“史抄”。“年谱”记载韩雍生平事迹。“史抄”收录了《国朝实录》、《国朝宝鉴》、《史传》等史籍有关韩雍的记载,及有关韩雍的“赐祭文”。卷下有“拾遗”、“附录”。“拾遗”收录了《弘斋全书》、《皇略》、《系世方典》、《东国名臣录》、《东国三纲录》、《舆地胜览》、《东方会灵录》、《东医宝鉴》、《知礼邑志》等书关于韩雍的记载。“附录”收录了“行状”、“神道碑并序”、“墓表”、“墓碣铭并序”、“告墓表”、“赞跋”、“识”、“后识”、“年谱叙后”等。
崔子全实记
《崔子全实记》,朝鲜崔暻植撰,是关于高丽朝崔冲的传记资料,全书共六卷。崔冲,海州大宁郡人,字浩然,谥号文宪,家为本郡豪富,进士出身,历任右拾遗、起居舍人、给事中、右谏议大夫、刑部尚书、侍中等职。崔冲以道学称世,号为“海东夫子”、“儒宗”、“文章道德之宗”等,并称“东方第一大贤”、“东方道学自公始”。高丽众多名贤皆出其门下,因其讲学之所为“九斋”,其弟子称“九斋籍”。崔冲无文集传世,该书为其后孙崔载弼、崔载心等搜集家藏院志及高丽史籍,加上华人称美高丽朝鲜之语、崔冲师承渊源、崔冲之子崔惟善的有关记载等,并编崔冲年谱,共为一书。
卷首记叙了各种文献所载关于崔氏家族先祖功德学术的赞颂,及历代所赐封号等,并记录了中国称赞高丽之语。卷之一收录崔冲诗文,有“立学”、“斥佛”、“教子孙”、“正婚”、“就仕”、“制述”、“和文公文集附”、“诗”、“杂著”等,“诗”包括“御苑种仙桃”、“闺情诗”、“梳诗”,“杂著”包括“谏创兴王寺”、“王太子册文”、“乞还鸭江东岸为界状”、“谢毁罢鸭江前面亭子表”、“乞抽毁江城桥弓口状”、“请罢大云、大安二寺工役奏”。“和文公文集”是崔冲之子崔惟善文集。
卷之二为“年谱”,记载崔冲主要生平事迹。卷之三为“传记”,收录与崔冲有关的史籍记载,包括“本传”、《东方渊源录》、《华海师全》、《华海师世献》、《高丽史·选举志》、《东国通鉴》、《黔翁志林》、“画像赞”、“重修画像赞”、“文宪祠祭文”、“文和公传”、“文和公画像赞”、“重修画像赞”、“书院配位祭文”、“书院常祀祝文”、“书院学规”。
卷之四为“传记”,也主要记载与崔冲有关的史籍资料。包括“补闲集”、“东贤配享记”、“海州乡校明伦堂记”、“海州明伦堂重修记”、“书院重修上梁文”、“元庙柱联”、“讲堂柱联”、“画像改模记”、“画像还安文”、“画像奉安文”、“位版奉安文”、“九斋记”、“紫霞洞九斋遗墟碑文”、“紫霞洞九斋遗墟碑记”、“九斋名堂画”、“梅州九斋遗墟碑文”、“家传志”、“重修画像奉安文”、“书院庙庭碑文”、“书院重修记”、“附薛弘儒事”、“请文宪公从祀文庙疏”、“请胜国儒贤从祀文庙疏”、“附凛然斋记”、“附凛然斋礼成时祭文”、“家传遗集”等。
卷之五“书”,收录了崔冲书信五通,包括“与范伏厓书”、“与洪州儒生书”、“上石潭书三篇”,以及“师有录”、“十二徒”、“门人录”等。卷之六收录“文宪公徒”、“九斋衍义首阳世献跋文”。卷之五、六记载了崔冲“九斋籍”门人,及崔氏诸贤、功臣、能吏、义士等数十人。
本书所收崔冲本传,补充了家藏的资料,较《高丽史》本传更为详实,崔惟善传“文和公传”也较《高丽史》本传有所增补。本书所收“文宪书院学规”、“九斋”门人资料等,对研究高丽教育、科举、儒学,特别是道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所收录了九斋门人白颐正、李齐贤、李穑、李仁复、吉再、河崙、权近等,皆为“九斋籍”,这些资料对研究高丽学术源流有一定参考意义。
彝尊录
《彝尊录》,金宗直撰,本书主要记载了撰者金宗直之父金叔滋及外祖父朴弘信等事迹,也记载了金氏家族历史,全书共两卷。
卷首有曹伟序。卷上有“先公谱图”,记载金氏先祖,称金氏之先,出于新罗金阏智,其七世孙末邹以外孙入继大统。后金氏散于各地,用豪武霸于州郡,为当地户长。高丽朝之初,金氏以户长能团结乡兵,效力高丽王朝,渐而入仕,有至侍中者。正如撰者所言,金氏自高丽一度沦为民伍,至丽末鲜初,再入仕途,故该书亦有助于研究高丽朝鲜时期家族升迁及社会流动等问题。卷上还收录了“先公年谱”,即撰者之父金叔滋年谱,记载了金叔滋生平事迹,“先公师友”记载了金叔滋学问师承等。
卷下为“附录”,时候了“外祖司宰监正朴公传”,记载了撰者外祖父朴弘信事迹,以涉及其在高丽朝婚姻、家庭等事迹。
该书记载了高丽朝金美、金莹、金延、金光伟、金恩侑等多人的事迹,涉及其政治活动、乡村生活等多方面,对研究高丽政治史及地方社会史有一定参考意义。
车文节公遗事
《车文节公遗事》,朝鲜车锡周撰,记载丽末鲜初车原頫事迹,共上、下两编。车原頫,号云岩,在高丽朝曾任谏议大夫,高丽朝亡后,隐居云岩洞,不仕李朝,多次受召不出,后因河岑等人诬告,以谋乱罪被杀。李太宗时觉其冤,赠爵伸冤。
该书卷首有朴宗岳序,赞其不事二君之节操。上编收录车原頫遗稿,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雪冤录”、“序”、“记”、“应制诗并注”、“跋”等。下编收录有关车原頫事迹之文,包括“世系图”、“纪实”、“附录”、“行状”、“事实”、“近述辑录”、“云岩祠宇重建上梁文”、“云岩祠宇奉安祭文”、“春秋享祝文”等。
该书不仅对研究车原頫个人事迹有所参考,对研究丽末鲜初之际,高丽士大夫思想及其在丽鲜交替之时的活动也有参考意义。
彝斋先生实记
《彝斋先生实记》,朝鲜白东赫编,记载高丽白颐正事迹、诗文及有关纪念文,全书共二卷。白颐正,字若轩,号彝斋,清州蓝浦郡人,高丽忠烈王朝登第,官至佥议评事,封上党君,谥号文宪,受学于安裕,曾随高丽忠宣王入元朝,得程朱之书,回国后传扬程朱之学,是高丽程朱之学的倡导者之一,亦被称为“海东夫子”。李齐贤、朴忠佐等丽末鲜初名士皆出其门下。本书是其后孙从《东文选》、《高丽史》,以及诸家纂述辑录其所遗诗文,编次而成。
卷首有赵寅永序,叙述了白颐正在高丽传播程朱之学,以及在“九斋”之学衰微后重振高丽之学等方面的贡献。卷之一收录七言绝句诗“燕居诗”一首、联句诗一绝,附录洪崖先生赠诗一首、缙绅章甫及本孙同宗次韵。卷之二收录了有关白颐正的记载及纪念诗文,包括《高丽史》本传、附“诸家记述”、“家状”、“书家状后”、“神道碑并序”、“墓碣铭并序”、“墓志铭并序”、“晦轩门人录”、“上党门人录”、“附馆通儒呈儒札儒通”、“新安祠配享事实”、“上梁文”、“附祝文诸书”等。卷后收白东奎、赵秉悳、白东愚、孙永镇等人的跋文。
该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白颐正的传记资料,对研究高丽朝学术、文学、中韩关系等有参考价值。如“缙绅章甫及本孙同宗次韵”收录南公辙、赵秉铉等人的诗文百余首,多为评价其学术功业之作,对考察高丽学术渊源可资参考。而“家状”、诸家著述等广采史书、文集、碑铭等有关白颐正事迹的记载,皆可补《高丽史》本传的不足。
易东先生事迹抄
《易东先生事迹抄》,是关于高丽禹倬的事迹记载,全书不分卷。禹倬,字天章,进士出身,通经史,尤精于易学,生于高丽文宗三年,卒于忠惠王三年,谥号文僖,忠清道丹阳人,在高丽朝官至成均馆祭酒、进贤馆直提学。禹倬博识强记,曾奉使中国,与皇帝及学士论易学,皇帝赐《易》,一夕遍诵。以其将中国易学播扬于东国(高丽),遂被称为“易东先生”,亦被李退溪奉为“东方文学之祖”。晚年在庆尚道礼安县讲明易理。禹倬曾屡请于忠宣王,禁止亲戚相婚嫁,制礼正服,设四学、立乡校等。
本书不分卷,按其内容分类,一是“史乘”,收录史籍有关禹倬传记资料,包括《高丽史》本传、《东史》列传、《东国通鉴》史断、《稗史》、《遗史》等有关禹倬的记载,以及相关文章:“一记”、“孔孟心学对”、“程朱并享议”、“从祀议”、“太祖大王授教”、“正宗大王甲寅筵教”、“退溪答具汝膺书”、“退溪答黄锦溪书”、“黄锦溪丹阳乡校记”、“上梁文”;二是“书院事迹”,收录易东书院创建过程的记载及有关记文,包括“退溪年谱”、“易东书院记”、“易东书院奉安文”、“赵月川易东书院记实”、“肃宗大王赐额致祭文”、“权遂庵请额丹岩书院疏”、“肃宗大王赐祭文”;三是“诸贤称述”,收录权近等名士关于易东先生的论述,有“权阳村《东贤事略》”、“奇重峰疏”、“申象村胜国遗事”、“金就义所撰谱跋”、“柳永询祭尚贤祠文”、“宋栎泉拜丹岩书院说”、“赵重稷所撰谱序”、“黄判书敦奖录序”等;四是“追感诸篇”,收录他人所撰与禹倬有关的诗文,包括“李稼亭贺拜纠正诗”、“又次愚谷韵赠诗”、“金佔毕斋过礼安有怀诗”、“退溪题易东书院诗”、“又示诸君诗”、“又”、“洪木斋拟古诗”、“又感怀诗”、“古迹”、“舍人岩八字书”、“稗说”、“永嘉暎湖楼悬板小叙”、“红牌及遗墨藏在龟溪书院记”、“知三里遗墟说”等。
本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有关禹倬的资料,记载了禹倬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及后世对禹倬的评价和纪念,是研究禹倬及高丽学术发展、与中国关系等问题可资参考的文献。
三贤纪年
《三贤纪年》,朝鲜李桢相著,全书共四卷。本书记载梅云堂先生、樵隐先生及陶隐先生三贤事迹。
此书卷首有金宁汉序,称此书“尤摹像之精者,一言一行罔有错误”。卷之一为“梅云堂先生纪年”,卷之二为“樵隐先生纪年”,卷之三为“陶隐先生(李崇仁)纪年”,辑录《高丽史》、《丽史汇纂》、《丽史提纲》等多种史籍有关三贤事迹的记载,记载了三贤的交游往来,政治活动,诗文著述等,所引史事皆注其出处,史料详赡。卷之四为“书院事迹”,收录李退溪撰“迎凤书院记”,记该书院立祠以奉三贤事,又收《退溪书节要》、《摭录》。全书最后有李浚源跋及李荣浩跋文,叙述了该书历经十余年,博考群书,反复校核的成书过程。
在体例上,该书学习《春秋》“表年以首事之义”,所引自说,皆注以所出书籍,以备考据。以年系事,但“与他年谱不同。故上国年号不必分注于本国年表之下,而若或有事于上国,则不得不书其年,以便考阅焉”。这也反映了著者史学观念及对朝鲜与中国关系的认识。
双节录
《双节录》,朝鲜金养善编,记载高丽金澍、金济兄弟事迹,共三卷。金澍,号笼岩,为高丽使节,出使明朝归至鸭绿江,闻李朝代高丽,寄其衣冠回家,只身返回中国,隐于荆楚之间。金济为金澍之兄,号白岩,高丽、朝鲜交替时以平海知郡,改名齐海,弃其妻子,题诗郡署壁上,乘舟浮海,不知所终。兄弟二人皆有不事二主之节行,该书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