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至卷之十四“记”,收录记文四十五篇,为其记载山川景色、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乡校官厅等记文,不仅具有文献价值,其中一些反映了楼阁寺院等的修建过程等也有一定史料价值,如“龙安城漕转记”则记载了当时的漕运情况。卷之十五至卷之二十“序”,收录序文六十六篇,多为与人交往的诗文序,如“送密阳朴先生敦之讽使日本”、“送三司使李虞廷稷奉使朝京诗序”、“送天使端木公使还诗序”等多篇谈及朝鲜与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卷之二十一至卷之二十三收录说十三篇,传三篇、跋语二十一篇、铭七篇、赞八篇、祭文十三篇,多涉及李心、朴宜中等高丽人物。
卷之二十四收录事大表笺二十一篇、本朝笺文十六篇。“事大表笺”,有论及洪武二十一年明朝令开原军民归属辽东事,并论及高丽与辽、蒙(元)及明朝的疆界事、又有洪武二十年高丽贺明朝降纳哈出等部表等表文多篇,其余皆言李氏朝鲜与明朝关系。
卷之二十五收录本朝笺文十二篇、不允批答二篇。卷三十六收录辞职笺一篇、不允批答一篇、札子三篇、辞免赞成启本一篇。卷之二十七及卷之二十八收录疏语二十三篇。卷之二十九收录青词十四篇。卷之三十收录教书九篇。卷之三十一及卷之三十二收录上书十二篇。卷之三十三收录玉册一篇、哀册一篇、谢书一篇、愿文一篇、田父唁一篇、策问题六篇。卷之三十四为“东国史略论”。卷之三十五为“东贤事略”。卷之三十六至卷之四十为收录碑铭十篇、墓志五篇及行状一篇。所记内容博杂,如“东贤事略”记载了高丽权溥、权晦之、赵仁规、蔡洪哲、金台铉、崔诚之、崔瀣等十余人传记。碑铭行状中也有高丽柳濯、李穑的传记资料。
骑牛集
《骑牛集》,高丽李行诗文集,李行后孙朝鲜李之远、李天燮等收集编次,全书共三卷。李行,字周道,号骑牛子,又号一可道人、白岩居士,谥号文节,生于元顺帝至正壬辰(1352年),自幼天禀纯正,上学博于经学,文章义理精深。时佛法炽盛,李行与郑梦周上疏斥佛,倡导程朱理学,并与郑梦周、李穑表请服明朝衣冠,呼吁子弟入学,被称为“一代道学之宗典”。恭愍王二十年登文科,在高丽朝历任修撰、典医副正、左司议大夫、司宰副令尹、艺文馆大提学等职。李朝建立后,骑青牛归隐。李太祖遣使令其撰进教谕,亦称病推辞,与杜门懂诸贤挂朝天冠,登不朝岘,奔隐于平海郡,与元天锡、吉再等人往来酬唱,李太宗屡召,不起。终年八十一。
卷首有许传序,颂扬了李行才学政绩和忠于高丽的节行。卷之一“诗”、“疏”和“墓志”。“诗”收录了李行所作诗“题金沟凤头山”、“金城东轩”、“扶安聚远楼”、“真宝鸭脚台”、“次伊川客馆韵”、“罗州碧梧轩”、“屏岩联句”、“次朴清道晋庐墓韵二首”、“次李孝靖公贞幹庆寿韵得堂字”、“清河县”、“高敞县”、“瑞兴县”、“偶题”、“题成桑谷石珚卫生堂”、“次成独谷石璘韵”、“兔山县”、“茂长县”、“关西谩咏”、“挽曹兵使信忠”等二十一首,主要是写景记事之作,也有与时贤唱答及纪念他人之诗。其“清河县”记载倭乱前后地方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疏”有“谏添设官职疏”和“田制疏”,分别针对当时的弊端,论述了以功绩德行选官,抑制土地兼并,复行国家受田。“墓志”为李行所撰朴惇之墓志,所记朴惇之为高丽后期大臣,官至检校参赞议政府事。
卷之二“附录”,收录涉及李行事迹之文及有关李行的纪念和评价之文,有“遗事的摭录”记载李行承办向明朝贡耽罗马、李行受命下旨诛辛禑、李朝太祖令其撰教书,不奉命、与成桑谷石珚交游唱答等事。“九贞忠录”,记载了后世所称高丽朝九贞忠事迹,包括全五伦、金自粹、申晏、李思敬、李遂、高天祐、裴尚志、郑熙良等,李行居第四。“圃隐善友路”所记仍为九贞忠事迹。“杜门洞七十二贤录”记载了郑梦周、金澍、李存吾、郑枢、崔瀁、吉再、南乙珍、林先味、元天锡、孟裕、都膺、李思之、李穑、李养中、李行等杜门洞七十二人事迹。“英庙朝杜门洞碑表”、“杜门洞赐祭文”、“不朝岘言志录”、“英庙朝不朝岘联句”、“不朝岘碑阴记”等都是褒扬和纪念杜门洞诸贤之文。“诸贤唱酬”收录了权近、日僧释守允、成石璘郑道传等与李行唱答之作。“骑牛说”为权近所撰,记李行骑牛游观之事。“白岩居士赞”为金宗瑞所撰,白岩居士即李行。该卷所叙述李行事迹参考了《高丽史》、《舆地胜览》、《平海志》、《朝野记事》、《海东杂识》、《海上谩录》、《牧隐集》等史籍。
卷之三“附录”,收录了李行“行状”,为李敦禹撰,详细记载了李行的生平经历、仕宦活动及其文才和功绩等。“柏谷祠奉安文”为李万运撰、“常享祝文”缺。文集后有姜兰馨所撰跋文,叙述了李行才学及斥佛卫道、行程朱家礼,并叙述了李行主张华制,宣谕岛夷、扶正斥邪等功绩。
李行作为在政治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且交往十分广泛的官员,堪称是高丽后期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该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李行的传记资料,也保存了较多的当时士大夫交游活动及政治取向的记载,对研究李行及高丽后期历史的诸多问题,都有参考价值。
二忧堂集
一名《二忧堂李先生遗事》,高丽朝李琼著,为李琼诗文集。卷首为李氏世系及李琼年谱。李琼,字穉琤,河滨李氏,为高丽朝后期名士,生于元顺帝五年(1338年),幼而聪颖,以神童称,被忠定王召问,并赐《诗》、《书》、《易》、《论》等书及笔墨。年二十四,中进士,与郑梦周同榜。历任左正言、和州牧使等职,三十八岁退居山林,但仍未忘忧国,吉再题其居处为“二忧堂”,取“进亦忧,退亦忧”之意。与李穑、郑梦周、黄喜、朴宜中、吉再等高丽朝末期、朝鲜初期的名士皆有交往,而与郑梦周因有同榜,且又同庚同月,故交谊尤深,书札诗文往来尤多。其外祖父元天锡(耘谷)也是高丽朝名士。李琼的诗文多为与这些士人交往唱答的作品。
文集内容按诗文文体分类,分“疏札”、“祭文”、“铭”、“挽”、“诗”等部分。“疏札”部分收录了“辞左正言疏”、“与郑可达书”、“示和州乡学者三篇”。“祭文”部分收录了“奠郑圃隐文”。“铭”部分收录了“伴鸥台铭”。“挽”部分收录了“挽李郎将”、“挽卜营将”、“挽庚郎将”、“挽林休庵”、“挽王侍中”、“挽黄厖村内室”、“挽朴贞斋内室”、“挽孟生内室”。“诗”部分收录了“咏伴(丘+鸟)台”、“咏郑圃隐山亭”、“和郑子闻拱北亭诸名胜题咏韵”、“次燕京人永脱诸咏”、“赠凝川朴中书分(跖?)”、“和寿昌郡东轩壁上安指挥使韵”、“立春次郑达可韵”、“次冶隐吉兄韵”、“题卞春亭船游诗轴”、“伴鸥台忆郑兄”、“以孝行召拜牧使韵”、“到任登楼韵”、“示乡学者韵二首”、“谨伏次人日夜对御制韵二首”、“泣辞太祖陵韵”、“赠郑圃隐庐墓韵”、“和吉冶隐杜鹃韵”、“和李牧隐草堂韵”、“江上呼韵”、“和林休庵曹远村孟龙湖九瀑洞韵”、“九瀑洞翌日逢喜雨韵”、“春恩庵次郑达可韵”、“雨中得达书喜占一律三首”、“咏采荷洞”、“咏龙峀山松亭”、“次洪晚隐江居杂咏二首”、“山斋兴”、“李松轩口占”、“招仙台与金树隐韵三首”、“青鹤斋四月晦夜韵二首”、“次洪晚隐送酒韵”、“次山斋雨晴韵”、“病起入内看病儿”、“朴松溪期不至”、“别后寄松溪”、“志感”、“次松江族兄秋夜韵二首”、“赠慈悲寺僧英宝”、“自宽”、“迎客呼韵”、“次郑圃隐达可韵”、“次元郎将宝兴寺韵”、“公山客馆次金树隐韵”、“又倒用前韵”、“寄洪使君谪居”、“与郑圃隐达可咏诗山怀古”、“伏睹外曾王考退岩果”、“以左正言承召韵”、“送洪侍中郑圃隐赴元韵”、“次郑圃隐瓶花韵二首”、“紫霞洞与郑达可同赋”、“赠闵中书”、“奉呈李陶隐韵”、“赠李都指挥使”、“送庶从归故里”、“次曹兄韵”、“次朴兄韵”、“醉起奉李侍中”、“和郑兄途中韵”、“又次郑兄韵”、“振衣台次郑兄韵”、“与林休庵曹远村孟龙湖登松岳山韵”、“哭拜太祖陵韵”、“不朝岘和孟兄韵”、“挂冠岭放鹇韵”、“松岳山和孟兄韵”、“龙峀山和林兄韵”、“进奉山和林休庵韵”、“伞日岩和郑兄韵”、“满月台闻杜鹃韵”、“与林休庵登不朝岘韵”、“翌日登晚霞台”。
“附录”收录了黄喜、郑梦周等人与李琼往来诗八首,即黄厖村(喜)“和伴鸥台咏”、朴中书(太始)“和二忧堂分路韵”、林休庵(先味)“伴鸥台歌”、倭将方(得坤)“起拜赠韵”、副将元(有年)“又赠韵”、同人“又赠别诗”、郑圃隐(梦周)“和太祖陵韵”、朴贞斋(宜中)“赠二忧堂韵”。最后是卞春亭(季良)所撰“二忧堂画像赞”。
卷末附“遗事誊出颠末”及“二忧堂先生实记”。“遗事誊出颠末”为李琼后孙李华所撰,记载了于一偶遇之同族李太和箧中得李牧使《杜门洞义烈录》一事。“二忧堂先生实记”为尚模所撰。
晚六先生遗稿
《晚六先生遗稿》,为高丽崔瀁诗文及崔瀁相关纪念诗文集,全书不分卷。崔瀁,字伯涵,号晚六,全州人,生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四岁始发奋于学,曾问学于其舅父郑梦周,后中三元,与李成桂同榜擢为第一,历任文院检阅、修撰、典宪府正校、知制教、艺文馆直提学、成均馆大司成、门下赞成事兼吏部尚书等职,与李穑、郑梦周等人在刊行和传播朱子之学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曾与郑梦周一同出使明朝。李朝代高丽,崔瀁隐居乡里,屡召不起,赐禄田亦不受。其远祖崔群玉是高丽名儒,官至枢密院知事、进贤馆大提学,宋哲宗元祐元年出使宋朝,司马光、吕公著、范祖禹等推荐封门下侍郎,不久因事被罢回国。以后历代有居显要者。
《晚六先生遗稿》收录崔瀁诗五首,即“龟赞诗”、“与七老宰臣陪辇至报恩驿咏遣”(并附“七宰臣诗”,即梅悌臣、黄石奇、尹泽、李嵒、李齐贤、韩修等七人诗)、“次廉梅轩壁上诗”、“与旋闾孝子进士朴晋”、“题松岳寺壁上”(有缺)。
有关崔瀁纪念文有“牛山券古迹”,记载高丽后期崔瀁随李成桂、郑梦周等人征倭寇,军中酒酣,向李成桂买牛山,李成桂代高丽后,崔瀁以此券拒绝称臣一事;权近撰《墓志》,记载了崔瀁先祖事迹及崔瀁生平和仕宦经历;徐俊辅撰“神道碑文”,记载了崔瀁家世传惩及其本人生平事迹,将其与郑梦周和李穑并称为三仁,所记内容较权近撰“墓志”更为详细,特别是更详细地记载了高丽末崔瀁两次出使明朝一事;“金鉴录”为朝鲜李太祖李成桂表彰崔瀁忠烈节行,叙述了屡召崔瀁不起,及崔瀁以布衣见李成桂而不称臣,不受禄田等事;成晋善撰“赞”及崔恒追撰“赞并序”颂扬了崔瀁及其先祖崔群玉才学和节行;崔峣撰“出示牛山券赋”赞颂崔瀁以券不称臣于李氏之节行;闵百祥撰“全罗监司状闻”记载了崔瀁生平和入李朝隐而不仕的事迹;“全罗道幼学金洛龙等上言”为崇祯四年金洛龙上书叙述了崔瀁不仕李朝事迹,建议依郑梦周等人例祭祀并定谥号等;“徐俊辅启”及“完营关文”呼应和支持前金洛龙上书;李止渊撰“谥状”叙述崔瀁生平事迹及道学节行;徐俊辅“礼曹回启”叙述了金洛龙等人前议,请以“忠翼”为崔瀁谥号;“题主慰安告由祝文”、“延谥祝文”、“书院位板改题祝文”、“杜门洞不朝岘言志录”、丁焰等十四人撰“赞先生节义诗”,颂扬崔瀁节行。
农隐集
《农隐集》,高丽名臣崔瀣诗文及有关崔瀣纪念诗文集,为崔瀣后孙崔映淑辑录,全书共二卷,并一“附录”。崔瀣,为新罗名贤崔致远后人,字彦明父,一字寿翁,号农隐,一号拙翁,生于至元六年(1269年),卒于后至元六年(1340年)。年十七登第。延祐七年曾出使元朝,于元朝中制科,授辽阳路盖州判官,回高丽后历任成均学官、按察御史、王京儒学教授、民部议郎、检校成均馆大司成等,其人放荡敢言,仕途坎坷,几起几落。崔瀣作为高丽名贤,与当时出使高丽之元朝使节多有交游,该书也留下了这方面的记载。
卷之一收录崔瀣诗三十四首,包括五言绝句三首、五言律诗三首、五言古诗五首、五言排律一首、七言绝句十一首、七言律诗八首、七言古诗一首、七言排律二首。这些诗有写景抒怀之作,如“雨荷”、“风荷”、“二十一除夜”、“三月二十三日雨”、“县斋雪夜”等,大部分是交游唱答之篇,如“呈分司那怀廉访”、“送尹乐正莘杰北上”、“次韵答郑载物”、“吴德仁生日”、“上巳益斋席上得盛字”、“上元会浩斋得漏字”等,其中“拙诗六韵呈状元修撰宋本诚夫先生兼奉示同年诸公共为一笑”是崔瀣与其在元朝同榜中第者交游诗,也有纪念他人之词,如“太尉王挽词”、“金童公主挽词”等。
卷之二收录崔瀣书、记、序、墓志各种文三十三篇,包括崔瀣上书“国王与中书省请刷流民书”、“又谢不立行省书”等四篇;所撰记文“春轩壶记”、“禅源寺斋僧记”等四篇;“送安梁州序”、“送郑仲孚书状官序”、“海东耆老会序”、等序言十二篇;“猊山隐者传”一篇;“代权一斋祭母文”一篇;“皇元高丽知密直司事右常侍上护军崔公墓志”、“有元武德将军高丽宰相元公墓志”、“唐城郡夫人洪氏墓志”等墓志十一篇。“国王与中书省请刷流民书”、“又谢不立行省书”所记载请高丽国王召回辽阳高丽流民、谢元朝不立行省等都是研究高丽与元朝关系之史料。“军簿司重新厅事记”叙述了高丽军簿司等军事管理体制、军簿司厅建筑形制及其与中国制度和建筑的联系。“送郑仲孚书状官序”记载了其出使元朝事迹。“送卢教授西归叙”、“送奉使李中父还朝序”、“送张云龙国琛西归序”记载作者与元朝使节卢伯敬、李中父、张国琛等人的交往,并叙及元朝与高丽和亲、新罗高丽人中唐、宋、元历朝宾贡进士等事。“送安梁州序”记载作者途经梁州,所见风俗、生计,及任地方官治理之术等,“海东耆老会序”记载了高丽士大夫结社海东耆老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等,都是可以补充高丽正史记载之颇有价值的史料。该书墓志所载崔云、金台铉、朴华、尹莘杰、元忠等人都是高丽显官,墓志所载资料是研究高丽历史的重要资料。“寿宁翁主金氏墓志”、“唐城郡夫人洪氏墓志”等则是有关高丽妇女史的史料。
“附录”收录了“农隐先生行状”(郑国径撰)、“墓志”(李谷撰)、“年谱”,记载了崔瀣家世、生平、学术和为宦经历等。“诸辞叙述”收录了“李益斋和赠诗”、“后儒仙歌”等他人唱答诗,以及《栎翁稗说》、《牧隐集》、《稼亭集》、《东国通鉴》、《高丽史·选举志》、《高丽史·崔瀣传》、《舆地胜览》、《东史会纲》、《东史提纲》、《东文选》等史籍、文集和笔记中有关崔瀣的记载。
海华堂先生文集
《海华堂先生文集》,高丽朝徐选著,共三卷,是徐选诗文集。徐选,字大叔,骊州人,生于1367年。幼年学于耘谷先生,聪颖好学,得阳村先生权近的赏识。徐选所处年代,正值高丽衰亡之秋,国家战乱。徐选耕耘乡野,与同好指点江山。朝鲜建国,在友人及昔日耘谷先生门下同窗靖安大君劝导和延请下,开始进入朝鲜政坛。徐选生活于高丽、朝鲜之交,《文集》所收诗文大多作于朝鲜时代。
卷首有李愚冕及李中均序。
卷之一收录“诗”三十首、“书”十六篇、“疏”一篇、“杂著”九篇,即“诗”“心(八首)”、“春日即成”、“赠李伯度”、“自规(二首)”、“仙亭浪吟”、“甲稧献寿”、“和御制原韵”、“贺应天受命”、“自勉”、“勉同稧诸臣”、“戒同稧君臣”、“言亲贤之效”、“言小人之祸”、“言亲贤远小”、“言用贤勿求备”、“勉圣学”、“劝上右文教”、“劝上恤民”、“献寿祈永命”、“和徐掌令甄衿川见赠”、“用前韵赞衿川贞洁”、“附原韵”。“书”包括“上完城君伯有”、“上完城君”、“答金简轩从理”、“答洪尚书敬一师瑗”、“答洪尚书”、“与尹载洙以源”、“与尹载洙”、“答李松冈阳伯舒”、“答朱一轩”、“答朱一轩”、“答朱一轩”、“与朴校理实”、“答朴校理”、“答金逸溪”、“答李代言伯中文和”。“疏”有“庶孽勿叙清职疏”。“杂著”有“治俗论”、“万物自然论”、“孝说”、“忠说”、“心说”、“政事录后叙”、“晚退象头山自述”、“听琴说”、“自叙”。
卷之二为“年谱”,记载了徐选一生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