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24297300000037

第37章 牡丹亭

《牡丹亭》,另名《还魂记》,明代传奇剧本,明汤显祖所著,共55出。是根据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创作的。

作品描写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游园伤春,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从此思念成疾。临死自画小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不久,柳梦梅游学至此,拾得丽娘画像,遂与丽娘鬼魂幸福相处。后来,柳梦梅在丽娘鬼魂的指点下,打开坟墓,杜丽娘还魂回生。

作品通过杜丽娘为情而病死,为情而复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理学对人的个性的摧残、压抑,热情歌颂了青年人追求爱情和个性自由的斗争。

主人公杜丽娘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是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是大家闺秀,从小在封建家长的严格管教下长大。但礼教锁不住人的自然天性。丽娘由《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她感叹自己颜色如花,却不得早成佳配。梦中,她与书生柳梦梅相爱,由于梦中的爱情难以寻觅,感伤而死。后来,柳梦梅游学到此,她又为情而复生。执著地追求爱情,要求个性自由发展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汤显祖在《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反对程朱理学、封建礼教的主题。

《牡丹亭》是明代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杰作,剧本通过“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幻想情节,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剧本的抒情色彩很浓,作者以抒情诗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气息。

作品的语言“奇丽动人”,富于表现力。在曲调上,不少地方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牡丹亭》在当时影响很大,“《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