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
24347300000008

第8章 斯大林(8)

瓦西里于是又得到父亲的惩罚:“向全团和前团长瓦西里·斯大林宣布:他因酗酒、旷工和给全国做出了坏榜样而被撤职查办。”

斯大林对瓦西里虽然严厉,但对他职务的晋升还是很关注的,瓦西里在一个岗位上最多不会滞留两年。他参加战争时只是一位20岁的中尉,而在战争结束时,他已是24岁的将军。是啊,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斯大林应该成为将军。

战争中,瓦西里27次参加战斗飞行,击落一架战斗机。

斯大林逝世后21天,苏联国防部就下今免除了瓦西里的军职,并对他挥霍、挪用公款、滥用权力等罪行进行了审讯。瓦西里在法庭上供认不讳,他被判了8年徒刑。在狱中他向党的总书记赫鲁晓夫求情,请求放了他。当赫鲁晓夫同意见他时,他又跪下求饶、哭泣、发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谈了他父亲斯大林和他自己。

这次见面后,苏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决定,决定提前释放瓦西里。瓦西里回到家后,他对女儿娜捷斯达说,他想当一个游泳池的经理。但慢慢地他过去的老朋友又使他回到了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释放后1个月就醉醺醺地开起了汽车,出了一次车祸。因为这,赫鲁晓夫骂了半天娘。

最后决定把他流放到喀山。在喀山他和妻子住在一套一居室的房子里。在这里他得到父亲的遗体被从陵墓移出的消息。他在这里并没有回顾自己短短一生浮沉,而是仍然我行我素,酒喝得更多了,1962年3月19日,因酒精中毒而死。死后留下7个孩子,4个是亲生的,3个是收养的。

斯大林非常喜爱他的小女儿斯维特兰娜。在她年幼的时候,父亲总是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小主人……谢坦卡。”

小女儿5岁时,她的母亲去世,她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斯大林为了不使她难过,留下了小女儿的保姆。父亲总是尽可能多地给她一些温暖,给她一些爱。他们曾在别墅里一起用餐、散步。偶而父亲也检查女儿的功课,鼓励她成为好学生。可是繁忙的公务和激烈的党内斗争使斯大林很难尽慈父的责任,小女儿只是在保姆身边孤独地长大,很少享受父亲的温暖。

战争前后,斯维特兰娜写道:“我再也不草拟什么‘命令’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不该拿这个来取乐了。”现在她15岁了。斯大林感觉到她的女儿是热情奔放的,他让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保卫人员到处跟着她——不管是学校,听音乐会,还是去剧院。父亲向她解释:这是为了安全。的确,这样一个热情奔放,不谙世事的孩子很容易闹出乱子来。

战争爆发了,父亲让她撤退到安全的古比雪夫,一直到德国人从莫斯科被击退后,斯大林才准许女儿回来。

后来斯维特兰娜回忆:“那年冬天,我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有人不小心给她看了一本英文杂志,从那本杂志上她知道了早已为人所周知的事实——她母亲死于自杀。如果斯大林知道了女儿的发现,不少人脑袋是要搬家的。斯维特兰娜说:“当时我受了极大的震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祖巴洛沃的斯大林别墅遭到了破坏,不过秋天又重建好了。斯维特兰娜住了进去,就在这座别墅里,由瓦西里的引见,斯维特兰娜认识了卡普勒。卡普勒是战地作家、记者,此时他正准备去斯大林格勒,那里决定着一场大会战的命运。

那天晚上,卡普勒请她跳舞。她害羞得要命,穿着没有高跟的儿童鞋(爸爸要求她这样打扮的)就和卡普勒跳起了狐步舞。

他们开始约会了,他给她看海明威还未发表的小说,向她称赞那些失宠的诗人——古米廖夫、阿赫马托娃。

她爱上他了。那时她还完全是个小女孩,并不了解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也不了解她的父亲。但是卡普勒己快40岁了,什么都懂的卡普勒竟然在她学校对面的一个小门洞里等着这位女中学生下学。很快,卫队的一位领导打电话给卡普勒,客气地请他到远方去出差。卡普勒给他的答复是:见你的鬼去吧!

当斯大林得知卡普勒的答复后,他开始想,战争确实都把人改变了,常常和死亡相伴会使人们的恐惧心理消失,有些人甚至天不怕,地不怕了。

第3天卡普勒被捕。父亲来到斯维特兰娜房间时眼睛都气得发黄,她没有见过他这样。他因震怒而喘不过气来,他说:“我什么都知道,你在电话里讲了些什么,我这里都有记录。”他拍了拍自己的口袋,“你的卡普勒是英国间谍,他被捕……”

但是斯维特兰娜毫不惧怕。她声称:“可是我爱他!”立刻就换了两个耳光,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挨打。但是做父亲的明白,疼痛不会使女儿屈服,就说出了让他感到特别屈辱的话:“你也不看看自己,谁会要你?他身边有的是女人,你这傻瓜!”

卡普勒被流放到沃尔库塔,为期5年。

斯大林认为,她和她母亲两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背叛了他,这使他伤心至极。此后父女俩如同仇人,数月间互不见面。斯维特兰娜决心攻读文学,最后成为一名作家,后来流亡美国作了出版商的文字雇员。

基洛夫是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北局第书记,政治局委员。1934年又兼任中央书记和组织局委员,同时还兼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他身兼数职,其地位仅次于斯大林。

基洛夫在党内是温和的,他认为应对闹饥荒的农村采取温和的政策,集体农庄不要追求大而全,尽快结束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改善党内外关系。

在党的十七大上,按照事先的安排,当政治局委员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对每个政治局委员鼓掌两分钟,对斯大林鼓掌10分钟。但当基洛夫走向主席台时,全场热情地鼓掌,竟忘了事先的安排,特别是列宁格勒代表团,表现出了近乎狂热的激情。在选举中央委员时,基洛夫得的选票最高,只有3张反对票,斯大林的反对票292张,后来卡冈诺维奇命令将斯大林的反对票保留3张,其余的销毁,在向大会公布票数时,基洛夫和斯大林的票数相同,足可看出基洛夫的威望在党内是很高的。

在大会上,私下里一些代表和基洛夫谈话,提出有必要撤换斯大林总书记职务,让斯大林去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或中央执委会主席,让基洛夫担任总书记职务。

1962年出版的《苏联共产党历史》也写道:“在党内正在形成的不正常现象使部分党员,特别是列宁时期的老干部十分忧虑。大会的许多代表,而首先是知道列宁遗嘱的那些代表认为,把斯大林调离总书记的岗位,让他担任其它工作的时候已经到了。”

十七大代表邵武勉写道:这时已形成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斯大林践踏了集体领导原则,滥用自己的职权,个人崇拜引起的不正常现象在许多党员心中引起不安。后来人们才知道,代表大会的一些代表,首先是牢记列宁遗嘱的代表产生了一种想法,他们认为现在是解除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调他担任别的职务的时候了。这件事自然传到了斯大林的耳中,他十分清楚,列宁的老干部是他进一步巩固个人地位,集中更多独裁权力的最高障碍。

但是,基洛夫没有同意撤换斯大林的建议,也不同意自己被选为总书记,基洛夫把这些情况如实地告诉了斯大林。

十七大闭幕后,斯大林想让基洛夫到莫斯科任职,但基洛夫婉拒了这一建议,请求继续留在列宁格勒,斯大林也没有再坚持。

基洛夫回到列宁格勒后,继续脚踏实地做他的实际工作。

1934年12月1日上午,基洛夫在家里起草预定在下午6时召开的党员积极分子会议上的报告。下午4时30分,基洛夫乘车来到斯莫尔尼宫。他在很长的走廊里走着走着,不时和许多人打着招呼,交谈几句工作,随后他往右一拐,走进了一条窄窄的走廊,他的贴身卫士鲍士索夫平时紧跟着他,可这时却不知为什么离他很远。就在这时,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窜了出来,对准基洛夫后脑勺一枪,基洛夫当即倒在血泊中,尼古拉耶夫被当场抓获。

基洛夫遇害后的两小时,斯大林、莫洛夫托夫、伏罗希洛夫、叶若失、亚戈达及内务部的一些工作人员乘专车来到列宁格勒。斯大林在列宁格勒的火车站上,见到列宁格勒内务局长梅德韦季时,连手套都没有摘,就打了梅德韦季一记耳光,对前来迎接的人破口大骂。斯大林到列宁格勒后,亲自审问了尼古拉耶夫。他们还准备提审基洛夫的警卫员鲍利索夫。但在内务部人员押解他的途中,汽车撞到了墙上,鲍利索夫神秘地死了,车上的其它人都毫发无损。

尼古拉耶夫很快被枪毙了,列宁格勒内务局局长梅德韦季和副局长扎波罗茨很快也被调往远东工作,他们两人在1937年都被处决。凡是有可能了解一点内幕的人都先后死去。

赫鲁晓夫后来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时说:“……有理由怀疑,负责保卫基洛夫安全的人中,有人帮助了杀害基洛夫的凶手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在他行动之前1个半月曾因行迹可疑而被捕,但被释放了……,另一个情况也异常可疑:1934年12月2日,一个担任基洛夫贴身警卫的肃反工作人员在被带去审讯的途中因‘车祸’身亡,可是在这次车祸中,车上的其它人却个个安然无恙。在基洛夫遇害后,对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列宁格勒的工作领导干部判得非常轻,但在1937年把他们都枪决了。可以推测,枪毙他们是为了掩盖谋害基洛夫的真正组织者留下的痕迹。”

显然,赫鲁晓夫推测此事是有预谋的,与内务人民委员会和斯大林有关。

政治“大清洗”

基洛夫的被刺仅仅是一个开始,斯大林的政治“大清洗”开始了。

对于斯大林发动大清洗的动机,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说,“斯大林相信,这对于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反对敌人的阴谋和帝国主义阵营的进攻是必要的,这是胜利的利益所在。我们说这些是一个轻率的暴君的需要……并以保卫革命战果的名义来做的事。全部悲剧就在于此!”

斯大林自己认为:德国法西斯随时可能发动侵略战争,应当对人民的公敌进行无情的打击,否则,一旦希特勒打进来,就会把托洛茨基的同伙扶植上台。

艾萨克·多依彻在《斯大林政治传记》中对斯大林的决定大清洗的动机作了如下分析:“斯大林真正的和更深远的动机,是摧毁那些可以另组政府的潜在人物,也许还不是另组一个政府的人物,而是另组几个政府的人物。”

基洛夫的遇害,为斯大林30年代的大规模镇压提供了借口。

基洛夫死了,凶手是尼古拉耶夫,但尼古拉耶夫的背后又是谁指使的呢?斯大林认为,尼古拉耶夫以前是季诺维也夫的支持者,此人肯定是一个“季诺维也夫分子”。他对叶若夫等人指示说:“要在季诺维也夫分子中间寻找凶手。”

这是政治上的需要,需要尼古拉耶夫的指使者必须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

起初,在审讯中,尼古拉耶夫坚决否认是受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指使干的,甚至还明确说是内务部的人迫使他干的。于是,内务部工作人员对他采取了严厉的体罚,把他弄得疲惫不堪,负责审判的原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乌尔里希对尼古拉耶夫说:只要他招认谋害基洛夫是受列宁格勒一个恐怖中心指使就可免他一死。尼古拉耶夫不得已只好供认:是的,在列宁格勒有一个恐怖中心,他们曾委托我来进行政治杀害活动的。是的,中心的领导人后来曾准备要杀害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和尼古拉耶夫的供词,苏联政府确认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均存在一个总部。这两个总部的成员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是他们策划了谋害基洛夫的行动。

这样,真正杀害基洛夫的指使者没事了。

1934年12月16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同时被捕,在随后进行的审讯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都严正地驳斥了对他们的指控,法庭因为证据不足,宣判季诺维也夫10年监禁,加米涅夫5年。事情当然不能这样完结,于是又组织新的行动。

按照计划,内务部很快逮捕了3个人。一个是瓦连京·奥利别尔格,他是内务部的工作人员,内务部要他按照“工作要求”假装成阴谋活动的参加者,并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冒充作自己的的领导,他必须提供证词,帮助党和政府来消灭季诺维也夫等人。

奥利别尔格事先得到保证,不管法庭将对他作出什么样的判决,他都被释放,然后派他到远东去担任一个什么要职。因此,奥利别尔格放心大胆地在事先准备好的审讯笔录上签了字。

另一个是赖因霍尔德,他是苏联棉纺工业总管理局局长,与加米涅夫有私交。还有哈德·皮克尔,他曾经领导过季诺维也夫的秘书处。

赖因霍尔德是个难以制服的人。他被捕后,侦查人员要他承认:加米涅夫曾经吸收他加入恐怖组织,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反对苏联政府的阴谋组织者和领导人。并对他说,只有他揭露了这两人,他才能够保住自己的一条命,但赖因霍尔德坚决否认自己参加过任何阴谋组织。

内务部对他进行了各种手段,包括连续审讯48小时,不准吃饭,不准睡觉,逮捕他的妻子和孩子。最后,赖因霍尔德提出一个条件,他可以签字,但必须得由中央的代表向他宣布:党认为他没有犯任何罪,但党的利益却要求他非作出这样的供认不可。最后,中央书记叶若夫亲自出马以中央名义向他宣布:只有帮助内务部来揭露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才能证明自己无罪和对党的忠诚。于是,赖因霍尔德不得已只好在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供状上签字。这份供状说,他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组织的一个成员,他曾准备杀害斯大林,活动是在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亲自领导下进行的。还证实说,杀害基洛夫是季、加两人一起策划的,以后还要暗杀斯大林。

另一个皮克尔也被采取同样的欺骗手段,说这是党的需要,只要签字,没你的事,皮克尔也照办了。

这样,一切都准备好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大案重新审理。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仍然不屈服,他们对加米涅夫进行了毒打和引诱。

斯大林听说他们不屈服,给侦讯员下达了指示。“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怎么做,他们也阻止不住历史的进程。他们的出路只有一条,要么死去,要么挽救自己一条命。给我狠狠地整,直到他们用嘴噙着供状,爬到你们跟前为止。”

对付不屈的季诺维也夫的方法很别致,他们往季诺维也夫的牢房里集中供暖。当时正是盛夏,不供热牢里已热得透不过气来,季诺维也夫正患气喘病,酷热折磨使他难受到了极点。他被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于是便请求和加米涅夫单独谈一谈。请求批准后,他们两人在一起谈了将近1个小时,季诺维也夫劝加米涅夫一起去出席法庭,但条件是斯大林必须当着全体政治局委员的面保证不杀他们。

斯大林听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准备投降后,很高兴。他决定把他们召到自己办公室来,和他们当面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