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成语故事全集——真情实感的故事
24380400000044

第44章 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牛皮连接的竹简书。三:多次。绝:断。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少年孔丘,过着贫困的生活,当过牧童,看守过粮食,也当过吹鼓手。后来,做了管理经济和畜牧事务的小官吏。

他虚心好学,曾向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求教。如向老聃问礼,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弹琴等等,他不知疲倦地学习,因此他的知识非常渊博。

50岁时,孔子由鲁国的中都宰州升任司寇,后来还兼理国相的职务。

孔子一生,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奋斗不止,他“发愤忘食,乐以记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出崇高的精神。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列国纷争,战争及各种社会动乱极为频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孔子为探求天下太平的途径,并愿为社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和他的弟子一行周游列国,他还曾到过南方的大国楚国去从事政治活动,但列国诸侯谁也没有任用他。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中,有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次孔子会见晋国大夫赵简子。到了黄河边上,听说赵简子残暴地杀害了晋国贤德的大夫窦呜犊和舜华二人,孔子叹息道:“多美呀!滚滚黄河之水!我不能渡过黄河,时运不好啊!”他的学生子贡问道:“老师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舜二人是晋国的贤臣,赵简子未得志时,靠了他们而登上政治舞台;等到他得志了,便杀害了他们。禽兽尚且知道回避不义之人,何况我孔丘呢!”于是他未见赵简子。

在卫国,卫灵公要求孔子谈谈行军作战的事,孔子是不主张武力征服的,所以回答说:“我曾经学过礼乐教化的事,军队争讨之事我未曾涉猎过。”卫灵公很不高兴,第二天,孔子与他谈论治国安邦的道理,这位君主竟然无视孔子在座,眼睛盯着门外,孔子觉得不能再对牛弹琴了,便到陈国去了。

在楚国的叶地(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楚大夫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你何不对他说:‘孔子的为人,学习大道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为理想奋斗废寝忘食,情绪乐观忘了生活中的烦忧,从来不觉得自己已渐渐地老了。’”

在从叶地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见两位隐士长沮和桀溺,他们对孔子忙忙碌碌,想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进行嘲笑,而孔子却说:“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如此了。”

孔子晚年仍坚持学习,从不间断,他读《易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把竹简上的牛皮都磨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