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原贤二在南唐北吴方面的失败,让日本军方已经大失所望,所以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汪伪政府。影佐祯昭听晴气庆胤说到汪伪政府正在筹建特务组织,精神为之一振,迅速问道:“哦,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晴气庆胤一路奔波,非常疲惫,可在影佐祯昭的催促下,他丝毫不敢懈怠,就将丁默邨、李士群等人的计划全盘托出。连晴气庆胤都觉得,对于丁默邨和李士群的计划,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向影佐祯昭大佐说清楚,然而影佐祯昭大佐却兴致勃勃地听着。其实,从晴气庆胤本心来讲,还是希望促成此事的,但是,他并不真的认为丁默邨和李士群会在短时间内,让上海出现所谓的“祥和之象”。如果真如此,那么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也早就成功了。所以,他尽量把这件事说得严肃认真,中肯适当,不予褒贬。然而,影佐祯昭听完,却笑着问他:“用中国特务对付中国特务,这不是很有意思吗?或许值得干上一番,你有没有干到底的精神准备?”
晴气庆胤不太明白影佐祯昭所谓的精神准备指的是什么,诧异地望着影佐祯昭大佐。
“既然我们不能让上海祥和起来,那么为什么不放手让中国人自己去做这件事呢?要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你做的可不是一件小事。”影佐祯昭微笑着接着说,“很多日本官员都吃过中国人的亏,我以前也曾上过中国人的当,吃了不少苦头。可是,如果一味地怀疑而不去做的话,就会一事无成,有了目标就应该迅速去行动、全力去实施。中国有句老话:人尽力,顺天意,尽力就好,至于成败,那就听天由命吧,只要我们努力了,并且没有半途而废就好。我个人对你所说的事情表示赞成。但是,这次特务工作,看来并不会轻易取得成功。至于丁默邨和李士群这些人能否成功,也未可知,但至少他们的行动对我军是有利的,这就够了。不要说这是暴力行动而对它加以尖锐的批判,1933年,我在天津稍许动用了一下暴力团体,就遭到了四面围攻,这让我颇为难堪。所以,这样的行动,负责人很可能陷入困境。怎么样?你确定你能干下去吗?”
影佐祯昭大佐的这番话,让晴气庆胤彻底明白了他的态度,看来,影佐祯昭大佐不仅支持“竹机关”援助丁默邨和李士群筹建特务机关,而且还希望晴气庆胤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最后,晴气庆胤向影佐祯昭保证,自己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并且说明自己在来东京请求援助之前,彻夜未眠,做了各种考虑,对于坚持到底,是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的。
于是,影佐祯昭大佐笑着吩咐晴气庆胤先回去休息,明天再到这里来,向参谋本部的主管课长、部长作一些必要的说明。末了,影佐祯昭大佐还没忘叮嘱晴气庆胤一句:“你要记住,在没有明确做出决定之前,最好不要向无关人员谈及此事!”
三天后,晴气庆胤返回了南京。没多久,也就是1939年2月20日,晴气庆胤收到了日军参谋总长发布的命令,命令如下:
致晴气少佐的训令
一、大本营确定,将援助丁默邨一派的特务工作,作为对付上海恐怖活动政策的一个环节。
二、你在上海应与丁默邨进行联络,援助特务工作,协助华中派遣军推行其对付租界的对策,并处理土肥原机关所遗留的工作。
分派塚本诚宪兵大尉和中岛信一少尉,作为你的部属。
三、在援助特务工作时,宜就下列事项与丁默邨进行联络:
(一)专事杜绝在租界内发生反日活动时,尤应避免与工部局发生摩擦;
(二)不得逮捕与日本方面有关系的中国人;
(三)与汪兆铭的“和平运动”合流;
(四)三月份以后,每月贷与三十万日元,借与枪支五百支、子弹五万发,以及炸药五百公斤。
(以上《致晴气少佐的训令》,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晴气庆胤的《沪西“七十六号”特工内幕》)
这份训令,让晴气庆胤大为振奋,他决定,迅速告知丁默邨和李士群这个好消息,让二人放手组建特务组织。当然,此时的晴气庆胤,对丁默邨和李士群的能力还是无可确定,但是他已然决定,既然自己不能够亲手去组建特务组织,或者说,特高课的特务组织所搜集的资料,远不如丁默邨和李士群搜罗的详尽有效,那么,不妨就相信丁默邨和李士群,让二人按照中国的方式去开展特务工作。而自己所要做的,也能够做的,就是给丁默邨、李士群等人创造方便,排除各种障碍,营造一个让他们能够完全为日本人服务的工作环境。中国有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训令已经下来了,那么晴气庆胤就只有放手让丁默邨和李士群大展拳脚了。
不过,在告知丁默邨和李士群之前,晴气庆胤先去了一趟南京,为了丁默邨和李士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先行去了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1937年11月上旬,日军为扩大侵略战争,把“八·一三”后组成的日军驻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改为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编成有原上海派遣军所辖的第3师团、第9师团、第11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第101师团以及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在杭州湾北岸登陆组成的第10军所辖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以及国崎支队等。
作战地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华中派遣军制造了一系列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比如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就是该派遣军所为。
晴气庆胤之所以到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来,是就自己目前所开展的援助丁默邨和李士群所筹建的特务组织一事,来向派遣军寻求援助,毕竟“竹机关”只是一个特务机关,要想借助日本的军事力量,还是要依赖派遣军。
然而,派遣军的许多官员们,却对晴气庆胤所进行的工作,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在土肥原贤二的“吴佩孚工作”失败后,华中派遣军的官员们,对日本特高课,对“竹机关”和“梅机关”,都失去了信心。然而,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谋略课长高桥坦却站在了晴气庆胤的一边,同意配合晴气庆胤的工作,积极帮助晴气庆胤完成对汪伪政府下属的这个特务机构的组建和指挥。
晴气庆胤对此非常感激,晴气庆胤的职位比高桥坦低,能得到高桥坦的支持,他万分庆幸。后来,在高桥坦的支持和建议下,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将做出决定:“命令上海宪兵队和特务机关,全力协助晴气庆胤的工作。”
这一次,再回到上海,晴气庆胤心情大好,他迅速去找丁默邨。
然而此时的丁默邨,却病倒了。自从晴气庆胤离开上海奔赴东京后,丁默邨和李士群一直忧心忡忡、翘首期盼,尤其是丁默邨。作为这个特务组织的创始人的李士群,既有手下的支持,又有自己的轮船公司做收入,倒还不算太过忧心。可丁默邨就不一样了,他被李士群推上了这支特务组织的领导人的位置,在上海,他除了这支特务组织可以作为自己的力量,已经无可屏障,所以,焦灼的等待,让他心情焦躁,最终情绪低落,加上旧病复发,结果就病了,只得住进了日本宪兵队本部旁边的新亚饭店疗养。
当晴气庆胤敲开新亚饭店丁默邨的房间时,只有李士群一个人在丁默邨的房间里,见到晴气庆胤的时候,丁默邨是只穿着睡衣,外面披了件外衣而已。
晴气庆胤问候了丁默邨的病情后,看到丁默邨那期盼的眼神,笑了,说:“事情很顺利。”然后就张罗给丁默邨找一个好一点的医生看病。可对于丁默邨和李士群来说,重要的不是病,而是这“顺利”二字的确切含义。
见二人着实焦灼,晴气庆胤又一次微笑着说:“丁先生,您好好养病,李先生,您抓紧时间,从日军管理的房子里,挑选一幢适宜的房屋,作为特工的据点,开始正式实施你们的计划吧。”
晴气庆胤最后这句话,让丁默邨和李士群兴奋起来,两个人恨不得抱在一起庆祝这一进展。
不一会儿,晴气庆胤就通过电话,叫来了一个医生,医生给丁默邨检查了一番,说丁默邨的身体不要紧,要他注意休息。晴气庆胤也没有过多逗留,约好第二天来与丁默邨和李士群详细商讨特务组织的工作计划,然后就告辞了。
对于丁默邨和李士群来说,筹建汪伪76号的第一步,终于成功地迈了出去。
而对于晴气庆胤来说,他总算能够有些确凿的工作进展,向土肥原贤二交代,向日本官方交代。
不日,晴气庆胤接到电报,发自日本军务局,电报内文是:“三月份援助特工的经费,本日已电汇。武器将在近日空运送达。祝愿务必成功!军务局局长。”这意味着,汪伪76号的筹建,在日军的援助下,可以正式启动了。
而对于军务课课长影佐祯昭来说,他的“梅计划”,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保驾护航的组织,那就是即将成立的汪伪76号。
筹建汪伪76号的工作安排
当30万日元如数抵达上海后,晴气庆胤即将此消息告知了丁默邨和李士群,这让二人大喜过望。双方约定,经费的支付期限,从1939年2月开始,到汪伪政府的国民党代表大会结束为止。武器之类的也会从1939年2月开始,如数给予。炸药保管在日本的火药库里,需要时,由汪伪76号派人领取。对于日军如此迅速地拨付了经费和武器弹药,丁默邨和李士群表现得异常激动,他们甚至一再向晴气庆胤保证,将不惜一切代价加快筹建汪伪76号,以此来报答日军的信任和支持。
丁默邨和李士群还和晴气庆胤商定,特务工作从1939年3月1日开始。经费三十万日元,一次性付清,以中国纸币支付。
当装满了整整两只柳条箱的经费,如数安全送达丁默邨和李士群的手中时,二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随即,二人开始正式筹办汪伪76号,并且开始正式向晴气庆胤作每日汇报。每天,不管是丁默邨还是李士群,总有一人会到晴气庆胤处来汇报工作进展,二人工作的认真和努力,得到了晴气庆胤的认可和赞许。
关于筹建汪伪76号的工作安排,丁默邨和李士群是这样向晴气庆胤汇报的:
一、到三月十五日为止,加强情报网、编组行动队和训练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结束。
二、改建七十六号的工程,到三月中旬基本完成,三月份内全部结束。开展工作所需之机构全都设置在七十六号内。丁默邨和李士群在三月一日前偕同家眷迁到该处居住。
三、丁默邨负责市党部工作,李士群负责对付军统的工作。
四、市党部工作要在四月中旬前争取五名市党部委员,由他们负责市党部的内部工作,并与外界压力相配合,在七月底前夺取上海的整个党组织。
五、对军统积极发动实力进攻,四月中旬过后就迅速开展起来。在此以前,把重点放在搜集情报,侦破其组织,并把转向分子争取过来。
六、租界内的华文报纸,在继续对其施加威力直至其停止抗日宣传的同时,准备在七月底以前发行一种有影响的机关报,以便全部控制上海的舆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