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对以往传统禁锢思想或情感泛滥的一种反动,是一场关于生命再造的精糙实践。它使我们从以往的肉体的鄙视或恐惧的态度中解放出来,并试图开始对肉体的发挥。但由于它完全摒弃了情感的介入,使得这场实践缺乏人性。它对于医学上的意义至今我们无从判定。但从社会意义上讲,它强调一种轻松、欢乐的人生观,强调男女阴阳之融合,而不是分离,承认妇女在事物上的重要性,认为健康长寿需要两性的合作,不受禁欲主义和阶级偏见的约束,这些都显示了道教与儒、释两家的不同之处。
儒家的婚姻颂
卢梭曾说:“生理方面的爱是人人都具有和异性结合的欲望,精神方面的爱,则是把这种欲望确定起来,把它完全固定在唯一的对象上。”正是这种人为的情感使人类发明了婚姻。婚姻制和它所带来的情欲节制,使失去控制的自由归顺于职责。人类社会也开始因此而有序。
所以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儒家经典开篇统统都是对婚姻制的赞美:《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司马迁)阴阳之变,为万物之统帅,匹夫匹妇之爱,是弘通之始。婚姻使人们摆脱了禁欲背后对异性的恐惧,和纵欲行为中对异性的剥削与利用。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神的面前结合,并表示生死与共,终身厮守。这是人类最感人的发明,它通过人的忍耐,人的无所畏惧,以及人的爱情将人提高到至善的境界。
但婚姻带给我们的困惑并不比禁欲或纵欲给我们的更少。在一种相对稳定和舒适的环境中,两性都开始失去一部分强悍性和气力。他们更善于合作、容忍、屈从,但他们要共同承担的东西更多;他们要对整个家庭负责,对人类的繁衍负责……性爱被生命之外的东西所拘束,人们精疲力竭,渐渐地性爱的狂热消融在生命相濡以沫的悲伤与欢愉中……就这样,失去乐园的人们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重新找到生命的峻厉与尊严。
到底什么是性爱的理想状态?那将取决于我们精神和肉体的共同判断与共同抉择。任何单项的选择都将意味着失败。只有同时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才能帮助人们在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两种规律中游刃有余。而一个健康的人首先意味着对自己诚实,性爱尤其是一种真境,容不得半点虚假迷乱,在这种真境中,诚实与静心将使人们沉醉于那个生命的暗示:任何精神的历程只有汇合肉体的历程才更完满,而任何肉体的历程也只有升华成灵性的历程才更高贵。
这是一个新的契机。不再将性停留在肉体的层面,当两个身体的结合成为两个空冥灵性的结合时,爱与性便成为神创生的土壤(每个人都有神的种子)。这是一种深刻的从阴阳交合到阴阳突变的交融,哪怕只有一次,这种过程也意味着永恒。
无论禁欲、纵欲还是遵守婚姻的法律,如果不能使我们摆脱肉体官能色欲的折磨,那它都是劳而无功,是一种能量的巨大浪费,是人生苦恼的源头,是无法痊愈的病态的伤口……只有当你充满喜悦而又心性空灵时,你才能体会那种真正的结合,你性别的局限性已深深地臣服在那片纯粹的光芒之中……就这样,你从生命的黑暗之中挣脱而出,结束了你生命之中的欲望的焦渴。爱、静心与神圣使你变得强健有力,并完成了自我的飞跃:从祭坛走向神坛;从乞讨者变为给予者;从被创造者一变而为创造者。
医家的房事养生
欲不可绝
中医讲:独阳不生,孤阴不成。意思是如果只有单纯的阳气,就全是气化的状态,也没法成形,万物无从生发起来;如果只有单纯的阴气,就是凝聚,虽然成形了,但没有气在里面运动,仍然是一个死物,不具有生命力。阴阳唯有和合,才能生化万物。
所以,古语有:圣人不绝和合之道。圣人并不反对男女交合,也不赞成独身。圣人认为,男女交合是气血的本性使然——男人“精盛则思室”,女人“血盛则怀胎”,男人如果精特别足,就会渴望男女之事;女人如果血特别足,也会有生育的欲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阴阳和谐,阴阳匹配。
婚姻生活对人的养生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去那些长寿村就会发现,那些长寿老人的婚姻生活以及夫妻感情一般都是比较完美的,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健健康康地享受生活。而那些天天总打架怄气的夫妇,不仅仅是生活得不开心,而且都没法长寿。
欲不可早
中医认为:男子破阳太早,会伤精气;女子破阴太早,会伤血脉。就是说,男女间的性生活,不能开始得太早。这点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记得前一段报道有个女演员,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现在哪个女的要说自己21岁了还是处女,就是太不要脸了。”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够悲哀的,且不说她说话粗俗,连起码的一点文化素养都没有了;而且关键是,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以后是否能顺利怀孕、顺利生育子女的问题。现在的不孕症这么多,其实跟男女青年过早地开始性生活不无关联,男子伤了精,女子伤了血,如果年纪轻轻时再多次流产,到真正想生育时就会出很大的麻烦。
“欲不可早”,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揭露了生育健壮后代的关键要点。孔子最着名的养生观念是“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应警觉贪得无厌。
“色”指的是男女色欲。在少年时期,血气尚未稳定,如起色欲,就会百病丛生,寿命短促,所以少年时要“戒色”。
要“戒”色就要靠自己的意志力。不论男女,年轻时候一定要在情欲方面有所控制,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学习圣人的经典上,达到一种“升华”。
我们现在的社会处在一个开放的格局中,中国的家长往往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另一方面也没有时间跟孩子沟通。而现在的孩子又讲究自由独立,性格逆反,往往拒绝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我的观点还是,先从道理上说明白,怎么做对个人好,怎么做对个人不好,会产生什么后果,对至于听不听,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欲不可纵
如果放纵欲望,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不孕的问题,而且还会减损个人的寿限。
中医认为:纵欲首先会损伤肝精,肝精受损会后出现的病象是眼花,同时眼睛里没神、没光;再接着会损伤肺精,肺气大伤就会感觉全身没劲儿,这是因为肺主一身之气;然后是导致肾精不足,肾精不足,人就会精气神很差,就会造成牙齿和头发的脱落;最后如果纵欲无度,就会导致脾精耗散太过,人体表现为肌肉无力,身体消瘦。
中医文化对“精”特别珍惜,有“夜失一滴精,日失一头牛”的说法。有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后,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忍精不泄。男子忍精不泄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会导致淤滞之病,比如前列腺疾患。中国文化推崇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
欲不可强
房事不可勉强,如果两个人有一方不想,就不要强求。强求就会使人情绪不畅,心情郁闷,结果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因为房事不畅而导致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腰痛、体瘦、惊悸等,继续透支身体的话,脸色会越变越黑。如果伤了肾精,还有可能造成耳聋。
现在有很多人贪图房事的快感,总想持续的时间更长,靠服壮阳类的药物来维持房事,这是个巨大的错误。要知道,这类壮阳药物的根本在于重调元气,我在《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中详细解释过人体的元气问题,元气是人得以存活的根本,重调元气,人容易猝死。我们不要再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丢掉了我们只拥有一次的生命。
受孕有诸多禁忌
关于受孕,古代有“三虚六忌”的说法。
“三虚”之日莫做爱
“三虚”分年虚、月虚和日虚。要旨在于一年四季的养生都要遵循节气、天地的变化规律。
(1)年虚不做爱
年虚有两个:第一个是节气中的冬至。古代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至这天是真火正伏,真阳就在要起未起之时。这一天又叫“此一年之虚”,意思为冬至这天是人一年中最显虚弱的时候。从养生上说,我们可以在冬至前四天开始,到冬至后四天结束,共九天里用艾条熏灼肚脐周围,这样来年不容易闹病。女子尤其是少妇,用艾条隔着姜片熏灼肚脐,可以让阳气生发。一根艾条差不多够一家三口人熏灼,一根艾条才几元钱,既养生保健了,又很经济实惠。而且从民俗上讲,冬至这天如果屋子里有些艾草的香气,特别地辟邪。
家里常备艾条,还可以急救。小孩子如果因风寒而肚子疼的话,又不想打针吃药,用艾条隔着姜片熏灼肚脐就是一个很简单实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治小孩子拉稀一绝,比吃药好。现在很多医生爱给孩子开消炎药吃,往往导致孩子大便干燥。艾条熏灼肚脐可在人体内固摄住阳气,解决拉稀的问题,使用时我们注意别烫着孩子即可。
第二个年虚是夏至。俗话说:“夏至一阴生。”夏至这天多在公历的6月22日左右,夏至这一天一阴初起,真水尚微,也是一年中人体偏虚的时候。
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是阴阳气机转化的时候,天地之气的运动较为活跃,而人体却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所以最好不要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和前后几天行房,一方面耗损元气,另一方面精血质量不均衡,如果怀孕的话,孩子有可能乖戾、怪异。
(2)月虚不做爱
一月之虚指上弦月的前几天、下弦月的后几天和看不见月亮的那几天。
月亮在中医里代表太阴。在上面说的这几天中,天地间的阴气过盛,这几天也最好别做爱。如果做爱怀了孕,就有可能对孩子未来的体能以及智商有所影响。所以,美好的事最好在花好月圆之夜进行,顺应天地,道法自然。
(3)日虚不做爱
一日之虚是指天地出现晦暝风雨的情况,比如日食或月食,在这样的日子不要有性生活。日食、月食出现的时候,是天地间气机变化最为强大的时候,这时自然界的外力容易损伤身体。
2009年出现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日食,很多人争相观看,从养生的角度说,这么做并不妥当。报纸上报道了一件有趣的事,日食刚一出现,动物园的动物就全都回窝里去睡觉了,等日食结束,才出来活动。动物们的表现跟人类恰恰相反。动物对天地之气比人更为敏感,在阴阳之气的力量都特别盛大的时候,它们懂得自己的能量不能对抗自然的能量,那么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安安静静的睡觉,安安全全地度过这段时光。
这是动物遵循生命本能的一种表现。回避自然的强力,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再比如,有的父母性格很温顺,但生出来的孩子却性格很暴戾,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案例不算少,其中很有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初父母是在雷鸣闪电的日子里做爱怀孕,生出来的孩子身上有天地自然的邪气,性格上就往往有一定的缺陷。
中国古代对行房的时机看得很重,强调避免在“三虚”之日行房,这点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六忌”之时不行房
古代“六忌”的说法比较复杂,我将其大致作如下分类:
(1)本命正冲
排在“六忌”首位的为“本命正冲”。
这涉及到传统文化中的命相八字等内容。比如十二生肖,属龙的最好别生属猪狗的孩子。因为从生肖的相生相克来说,龙和狗相冲。当然,相冲也不见得全是坏事,有的人可能越冲越弱,但也有可能两人都往正气方向冲,越冲越旺。属龙的生属鼠或属猴的孩子就比较合适,因为不容易产生冲突,彼此会和谐相处。因为在属相里,龙、鼠、猴是三合局,龙与鸡为六合局。在家庭里,不像在社会上,在社会上遇到脾气禀性不投缘的人可以掉头走开,在家里,我们强调的是稳定和长远,所以最好少起冲突,和乐为妙。
这就是八字命相的问题,听起来有点像封建迷信。其实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个中的道理和妙处在历史的长卷中逐渐遗失了,但我们人类不应该对未解的事情一律采用批判和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来对待,就好像牛顿的力学原理曾被世人视作真理,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后,等于又作了一次巨大的颠覆,那爱因斯坦的理论就会成为主宰世界的真理吗?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破不立,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好奇、探索、发现、颠覆中,推动着世界的不断发展。
十二生肖的相生相克我会在以后出版的书中作详细讲解,在此就不全面展开了。
(2)酒后忌行房
酒这个东西很神奇。我们常说,“酒后误事”、“酒后无德”,这都在说饮酒的坏处。但酒也不是纯粹的坏东西,比如有的人喝了酒以后,会感觉通体舒泰、心情愉悦。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适度饮酒可以通经脉。
中国最古老的药就是酒。那时的酒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醪糟,它的度数不高,适当饮用可补益气血。饮酒就怕过度,过度就容易损害到肝。
酒还有一个特性,它容易在体内产生湿热,尤其是男子,体内有湿热是生育大忌。从生育角度讲,湿热会导致男子的精子纯度不够,精液淤滞。所以中国古代认为适当饮酒对人体有一些益处,但切不可过度。我们都知道的大诗人李白,号称“酒仙”,一生嗜酒无度,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好诗。酒有生发之性,没有酒,李白或许真的写不出来这么多流传万世的好诗。但从传宗接代说,酒就毁了他的子孙幸福,李白的孩子就没有什么聪明机灵的。
若想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就不要在酒后行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很多人在怀孕前几个月就开始作准备,不抽烟,不喝酒,这种“封山育林”就很好,是对自己负责,对未来的孩子负责,值得提倡。
对于女性来说,其实不光是在受孕之前不要饮酒,怀孕后过度饮酒对孩子的损伤也很大,很容易生出“癫、狂、躁”的孩子。另外,在哺乳期也不能饮酒。
(3)大怒忌行房
人在生气的情况下不要行房。
生气、愤怒会使人的气血上冲,下焦精血虚弱,而且此时人体气机被憋,这种情况下怀孕的话,生下来的孩子容易长疮。
长疮是气滞、血淤的一种表现。如有湿热之毒,会进而形成痈疮,更难医治。而且大人经常在生气、愤怒的情况下行房,自己的身体也会出现这样的病症。
(4)恐惧忌行房
现在有些年青人因为条件所限,或有些成年人因为婚外情而在行房时受到大的惊吓,这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比如阳痿、多汗、心悸等。这时如果怀孕的话,孩子容易流产,因为“恐则气下”。
人如果总是处于恐惧的情绪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自汗的问题。自汗是指人坐着不动也会哗哗地流汗,这是阳气特别虚弱、固摄能力不足的表现。阳气不收敛,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出现盗汗的问题。
盗汗是指夜里睡觉不活动的时候也会出汗,这种盗汗又叫贼汗。如果一觉醒来,总是一身冷汗或者一身黏汗,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人体会越来越虚弱,慢慢转变成痨病。
(5)病时忌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