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等学校,已和五六年前我们所在的中等学校不同:学生底知识程度已逐渐提高了,服务底能力也逐渐发展了。这正是好的现象。但仅仅提高知识底程度,而不能启发思想底泉源;仅仅养成少数人服务底能力,多数反如散沙——少数在一校里有一切的权,多数却放任逍遥,不闻理乱!这样,便造成现在许多中等学校学生沉寂或骚动的局面了。沉寂或骚动的局面下,自然不会有活泼、丰富的生活!原来思想也是一种劳动。人有“好逸”底天性,所以真能随事运思的极少极少。要养成勉思底习惯,一面须提供多量的刺激,一面须提供相互间析疑问难底机会。现在的中等学校按时授课底办法和注入式的教授,却只能阻遏学生底自己表现,正和我所说相反。所谓知识程度底提高,也只是记忆和了解底题材提高,并非推理能力底发展。所以只能养成勤学不倦的学生,而不能养成自由思想的学生。至于服务能力底造就,在许多中等学校里,也并无有意的计划。只因五四以来,政治的、社会的环境底刺激,各校里一些有办事底天才的学生便应运而兴,所以看去觉得有些生气。实在大多数还是沉沉如睡,这种偏枯的现象,在平时使得一般学生不相团结,觉得学校生活枯寂乏味;到学校办事偶然不满那少数人意时,便成就了少数底嚣张,风潮底突起!总之,吃亏的是多数!可是少数人权力底病态的扩大,也何尝能得着善良的生活呢?——以上情形,凡留心近年来中等学校底状况的,大概都可见到。
补偏救弊底方法,我以为第一在有效的组织。这种组织,并不专限于学生,教职员也可加入。现在的中等学校,也有些已有了类似这种的组织,如学生自治会,校友会,都是。但是这种会的会员都是当然会员,包括学生全体或教职员学生全体,并非由他们各个以自由意志参加。范围太广泛了,不能引起各分子亲切之感和为他努力之心,这是一;事务太繁杂了,不容易有很大的效率,这是二;愿意干事和比较能办事的,常屡次被选为职员,多数人仍无从发展服务底能力,这是三;多数不负责任,可以养成少数人底恣肆,这是四;散漫,广泛的组织,不能供给相互研究底机会,这是五。有这五种缺点,我觉得大规模的组织虽也有他们的价值,虽也是学生生活所不可缺。但单靠着他们,一定无济于事。在大组织之外,必须有许多小组织,做他们的底子,才可得着他们的效力;不然,大组织简直是些笨重不灵的家伙罢咧!这种小组织应该是自动的,自由的集合。现在各中等学校里,间或有设各科研究会的,似乎也可以算小组织。但多由教员发起,学生不负责任地加入,所以进行顺利的极少。我所谓小组织是指学生们应自身底需要,依着彼此底了解而成立的种种小集合而言。集合底人数,我以为至少可以二人,至多不得过十人。这个数目,虽是我约略定的,没有严密的根据,但人太多了,确是很有弊病。因为我们中国人没有团体生活底习惯,人少些,还可以相互地谅解着,勉励着去协作;人多了,便不免有意见底纷歧与冲突,以及责任底推诿等情事,便不能积极进行了。所以我说学生们底小组织,分子应该以“宁缺毋滥”为原则。这种组织,有时因了学生们和教职员双方的愿意,也得加入教职员。组织底目的:浅近的也好,深远的也好,总以亲切有味而为一般学生力所能及者为是。目的底种类:或关于学术,或关于娱乐,或关于社会服务,都无不可。现在中等学校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既有组织,总须是研究学术的,才是冠冕堂皇;而研究学术,又只喜欢博大高深的题材,不屑孜孜于细小的节目;虽然,他们的力量,只够研究细小的节目。因为只求冠冕堂皇,就不免有几分以知识为装饰品之心,自不能脚踏实地去研究,自难有成效可期了。又因为过重知识,便忽略了性情底陶冶,身体底磨炼等事;所以如国乐会,足球会等组织,常不为一般学生所重视。这样,学生生活,便只是干枯的生活了!所以我说现在学生底小组织,应该力矫前弊,注意于感情底培养。至于这种组织底时期,我以为可长可短,全看组织底目的而定。但最好在组织之先有一种预算。目的简单,容易成就的,可只定一个时期;目的复杂,须分步渐进的,可分定各阶段完成底时期。我不赞成无一定期限的或所谓永久的组织,因为这种组织没有明确的计划,结果必是无计划;无计划便无人负责任,无人负责任,便是怠惰与因循了!我以为即使有由入学到毕业的长期的小组织,也须明定节目,逐步施行;不然,人将后顾茫然,初勤终怠!这种小组织底目的有小有大,需要的时间与精力有少有多;一个学生至多应参加几种组织,那是很难预定。我所能说的,只是量力所及,忠于其事,不要贪多务得,“一无成,百无成”罢了。
在中等学校学生生活里,我以为小组织是最有效的组织,是到良善的生活的一条最近的路。他的效力有三层:(一)供给自由运思和练习思想力底机会;(二)供给宣泄感情和培养深厚的同情底机会;(三)供给练习组织能力底机会,并发展民治底精神。先说第一层:现在无论那个中等学校里,不都有一种“谈天”底风气么?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底下午街上去买了果点,邀集些同班或同乡的同学,放言高论,信口开河,有时也很热烈地互辩;这不是学生们所常有,而且以为很快乐的么?在这种集会里,虽然有时多是扯谈,虽然有许多是无结果的议论,但在启发思想底新机这一点上,或也不无有些益处罢!我以为现在中等学校的学生仍可采用这种自由集合底形式,但须装进新的内容;因为“谈天”究竟太浪费时间与精力了。所谓新的内容,大概不外读书讨论和问题讨论两种,——辩论也便包括在后一种里。集会可以一部书或一个问题为单元;讨论终了,或由原参加者继续换题研究,或改组新会,都可。辩论会也可临时组织,无须永久的机关。这种课外的讨论,由参加者自负完全责任,和在教室听讲不同;可以引起他专一的注意,可以养成他判断底习惯,可以开展他思想底条理。这样,才可成功一个“能”思想的学生!
再说第二层:旧教育只重知识底灌输,不重感情底陶冶:结果一部分学生变了呆钝无活力的人;另一部分,感情不能自抑,便向不正当的方向发泄,如嫖啦,赌啦,都是。新教育知道注重感情底发展了,但也似乎未曾着力做去。我以为宣发感情的最简捷的方法,便是正当的或有益的娱乐。因为我们生活底趣味,全在种种感兴(Inspiration);感兴底根源便是感情底兴奋。在现在严整的教育制度下,学生生活大概是循例的;循例的生活底结果便是感情底麻痹。感情麻痹了,那里会有多样的感兴,那里会有丰富的生活呢?不甘心麻痹的又“旁逸斜出,舍大道弗由”;矫枉过正,也只是毁坏自己生活底价值罢了!有了正当的娱乐,便能使涩滞倦怠的脑筋,有流动苏底机会,感兴自可源源而至;以上两种弊端,当可逐渐减少。但这种娱乐须常常举行,才能有效;这在大组织,颇为不便,小组织行起来,却很容易。每天午饭与夜饭之后,散步底时候,便可由几个人约起来做些简单的游戏;每星期六或星期日下午也是娱乐底好机会,由学生分头自由举行,轻而易举。娱乐底种类,不能遍举;如比球,技击,远足,说笑话,演音乐,展览图画,及其他。小组织底办法还有一层重要的好处,也是关于感情底发展的。这就是,帮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我前面说过,在现在中等学校的大组织的生活里,大部分学生像一盘散沙;一个学生除和很少的几个同乡,同班或同自修室的相熟外,对于其余的同学,只是一例一例地漠视,几乎和对于路人一样。所以一个学校里虽有一二百人乃至三四百人,但这些人中的任一个,却都感着多少的孤寂!在许多人中感到的孤寂,又常是更为深切的;所以现在的中等学校学生多觉得生活干燥而乏味!在他们之间,有许多无形的障壁将他们彼此隔开,使他们不能以真心相见!这实是将来种种不正当的生活底起源。行了小组织——非固定的小组织,分子常常变动的小组织——以后,虽不见得能全然免去这层弊病,但和大组织相辅而行,我相信至少也可将这弊病减去许多许多。因为小组织供给学生们极多的心理接触底机会;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因了解底缘故,猜疑去了,代以恕谅和关切底心思;彼此渐能投合,于是人间的同情便发展了!这个同情,实是可爱的东西,因为是正当的,人的生活底基础。——这也便是小组织可以宝爱的地方。
再说第三层:要谈到组织底能力,得明白组织底意义。组织是从事于一个公共目的的,一组分化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互相联络,互相依赖的。美国社会学者Hayes说:活动,便包括活动的人,因为这种活动不能离人而有。所谓组织底能力,便是二人以上对于一个公共目的分化而又联络的努力。分化有当有不当,联络有成有不成;目的有达有不达,达了,有圆满与不圆满:这便是组织能力底差异。大组织与小组织,本都可供给练习组织能力底机会;但大组织不能供给普遍于人人、普遍于时时的机会,小组织却能够,所以我主张大组织之外,应有许多小组织。而且在大组织里练习组织底能力比较难得多;因为小组织里事情简单易办,大组织里情形恰相反;又小组织是流动的。多样的,没有大组织底单调,故容易引起人趣味,使人乐于从事,组织能力自然容易发展了。小组织又是民治底一块基石。杜威先生讲《美国民治的发展》,说民治主义有三个理想目的,第三个是博爱,就是“同胞的感情。”他说:“要把个人的眼界推广,使他们能超出一己的私利,同谋公众的乐利,”美国曾试用过五种方法;其中一种,便是“私人自由组织的团体之发达。”他说:“这些无数的私人集会,乃是民治国家各分子间的一种绝妙粘土”,又说:“这种私人的自由组织,往往是改良社会政治的先锋”(引语都据《每周评论》译文)。我所说的小组织在性质上便相当于所谓“私人自由的组织”,但是范围不同。他就一国家论,我就一中等学校论。他批评那种组织的话,大致都可移来批评我所说的小组织;就是,从他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小组织在中等学校民治的发展里是怎样重要。民治本是一种生活底途径,是生活所依托的一种途径。我们要管理生活,先得管理他所依托的途径;这途径便是“社会的”组织。有了好的组织,才有好的生活。民治也只是一种组织;在这种组织里,人们底种种可能性可以得着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在现在的中等学校里,似乎还不曾有这种组织。现在中等学校所有的只是少数学生肥大的发展和多数学生底萎缩。少数学生底意思,是实行的意思,是全体的意思。多数却抱“自了汉”底态度,不去与闻校事;有时少数太恣肆了,也可引起多数仅有的愤怒。但敢怒而不敢言,敢言而不敢行,敢行而不敢决:结果恣肆的仍然恣肆,愤怒的却渐变为失望与厌倦了。少数终于胜利!近来许多中等学校风潮,往往都由于此。在这种光景下面,多数固然是被压迫了,少数因为权势底过量的发展,至于恣肆,至于作恶,也便压迫了其余的可能性:所以两者都不能得中正的生活。这样,便没有民治可言了,也便没有良善生活可言了!这种畸形的生活自当改造;要改造他,先当改造他所依托的大组织;所以我主张成立许多小组织,做大组织的底子。以上就小组织底三种效力分论,但分论全为说明便利起见;就实际说,无论那种小组织都具备这三方面的效力,而无一种只具备三者中一方面或两方面的效力——虽然各种小组织所具三方面效力底比例不同。实行一种小组织时,也该三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这样,才可得着中和的生活!
小组织如何着手呢?这确是个难答的问题。我以为一面要靠教职员底提示,一面仍要靠学生们底自觉!现在中等学校学生生活里,有许多行为,实已具有小组织底形式;但不是有意的计划底结果,不能自觉地去运用,所以不能得着益处。只要有了自觉,小组织决非难事!为便利起见,可先由同班或同乡的做起,逐渐推广。有人以为小组织——尤其是这样入手的小组织——容易流于褊狭的自封;小组织发达了,在同组织的学生,固然可以得到多少利益,但各组织间恐将仍留着膜视,各组织间的障壁,恐将比个人间的格外厚些!这样,“小组织底结果,还是个分割的局势!即使不是涣散的局势。这说我以为不然:第一,我所说的小组织,大概非固定的多,所以不致有一重重牢不可破的硬性的界限;既无硬性的界限,自不会有怎样坚厚的障壁。第二,我所说的小组织,分子是错综的。错综有两个意思:(1)一个组织底分子,在一个单元完毕后,可以自由增减。(2)一个学生可参加一个以上的组织。因这两层缘故,我相信小组织不致流于褊狭的自封。(3)各小组织都是友会,可以常有一种友谊的联络或比赛;这就能消除许多的隔阂,发展深广的同情。——有了这些后盾,便可无分割之忧!还有(4)有大组织——以小组织为底子的大组织,和空空洞洞的大组织不同——可以有效地运用,也可补小组织之不足,而完成统挈底功。实行小组织的,若注意这四层办法,学校生活自然活泼泼的,所谓“生命无处不在”!
中等学校的朋友们,若要你们良善的生活,请试试我的提议!
1922年5月28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