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245249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孩子能力时父母最易犯的错误(2)

许多父母对孩子采取过分保护措施,使孩子对环境产生恐惧感,从而影响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信心。如孩子摔倒时,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不去扶他,他自己会爬起来;如果父母赶忙扶他、哄他,甚至指责让他摔倒的地方,他就觉得非常委屈,倘若没有人对他的摔跤表示心疼,他也就不当回事了。这种在活动中显露出来的自主精神,正是孩子自信心的最初表现。

错误3:不善于鼓励自己的孩子

场景再现

场景1

一位老师在批阅孩子们的日记中看到一篇文章:

老师我该怎么办?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阴

假期里走亲戚,大人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我们小孩子。谁谁谁考试第一名啦,谁谁谁演讲比赛得第一名啦,谁谁谁被评上三好学生啦——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会满脸羡慕地对我说:“昕昕,你听听,人家小朋友多有出息,你要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啊。”妈妈不知道这个时候总是我最难过的时候。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场景2

小凡从小就很聪明,这让家长感到很高兴和满足。4岁那年,父母突然得知表姐的女儿不到4岁就能背上千个英语单词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父母也急忙将小凡送进了幼儿英语学习班,又让她参加了美术培训、少儿珠心算培训等等。

上小学后,小凡果然成绩很好。可一想到与表姐女儿的差距,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小凡的父母依然不敢松懈,不断地把她送进各种课外培训班。有时女儿不听“调遣”,父母便免不了训斥、拳脚甚至是耳光。谁知,就在爸妈煞费苦心时,小凡的学习成绩却一路下滑,最后居然开始厌学,并且变得沉默、忧郁和孤僻了。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深度诠释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这并不奇怪。但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打击。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孩子由于年龄小、见识少,他们往往以父母、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过多的批评、责骂很容易使年幼的孩子迷失自我,否认自我。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父母绝不能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掉自己孩子的自信,也不要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而否定他的一切,更不能照搬别的孩子的成功个案来培养自己孩子。父母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并正视孩子间的差异,要怀着沉稳的心态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以自己的速度成长。父母要牢记,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一般而言,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但由于环境、生活条件和养育的方法等诸因素的差异,某一可量化指标超前或延缓的情况是正常的。存在这种差异不应该批评、指责孩子,父母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尤其是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或其他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合理的教养所造成的。因此而错怪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迷津指点

父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经验,这是关心、疼爱孩子的表现,但“攀比”就不对了。孩子超过别人,父母就高兴,反之就着急,这种心态会使父母对养育孩子缺乏信心,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的差异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其生长发育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要强迫孩子沿着大人预定或设想的路线迈步。

当着孩子的面直接抱怨自己的孩子这样那样都不如别人,会使孩子很伤心,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当他长大一点,更懂事的时候,他会丧失信心,形成自卑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即使他才有几个月大。如果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确实存在问题,应尽早去找医生,检查是否缺乏营养,还是有潜在的疾病。如果是属于生活习惯和行为问题的,父母就应从自身找原因,调整自己的教养内容和方法,解决不了的就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帮助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错误4:对孩子表扬过度

场景再现

“我女儿今年10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女儿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就是特别嗜好表扬。

“在家里,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时给予表扬,或者说表扬不到位,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就从山顶跌入山谷。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不表扬她,她干什么都索然寡味。因此,我们摸准了女儿的这种脾气,平时动不动就表扬她。哪怕是她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取得了芝麻点大的成绩。

“但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女儿,根本无法接受我们一点点善意的批评。有时候,当她在学习上,或者在生活中做得不太好,我们耐心地提醒她时,也会惹得她老大不乐意。听老师说,她在学校里也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难道是我们对她的表扬太多了?我们总不可能对她进行无原则没完没了的表扬吧?这可怎么办呀?现在要纠正她的这种毛病是否还来得及呀?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纠正她的这种毛病?”

深度诠释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赏识教育的推广下,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采取了这一方式,但是有的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一些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小公主们便养成了只能听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

当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孩子当作宝贝一样看待。因此,家长无意中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表扬多于批评。殊不知,习惯了表扬的孩子对表扬就形成了过分的依赖。相反,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过多的表扬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

所以,这种做法是极其有害的。适量的表扬对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过度的表扬则往往于事无补,它容易使孩子形成对表扬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表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确立一种自强、自律、自信的心理,使孩子在不受表扬的时候同样具有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表扬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表扬。因此,表扬应适中,忌过度。

迷津指点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但对孩子的表扬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赞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

父母表扬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当孩子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时,一定要不吝赞美之词。而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对孩子的表扬太夸张,会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因此,对待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中,把握好轻重。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表扬一般不要使用物质奖励。比如,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母亲喜欢这样教导孩子:“乖女儿,你听话啊,妈妈明天给你买花裙子。”这样做将促使孩子过早地贪恋物欲。一旦养成了习惯,没有物质性刺激,孩子就很难接受父母的教导,而且,如果父母向孩子的承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兑现,这将大大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其次,父母表扬孩子时,开始表扬可以多一点,然后慢慢地减少。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等,起初,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表扬。慢慢地,等他们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了习惯时,则需减少表扬的次数,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表扬。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发挥表扬的作用。

错误5:认为孩子能力差,总替孩子解决问题

场景再现

一个3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去取饼干筒。桌子高没有够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伸出手去取饼干筒,还是没有够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够饼干筒,一伸手够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

设想一下:假如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他们可能会把饼干筒递给孩子。父母的这种行为有什么效果呢?其实就是阻碍了孩子自身智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不赞成父母过度帮助孩子解决难题,提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培养能力。

深度诠释

现在父母的确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有时候这样的照顾似乎太过度了,对有关孩子生活上各方面的问题,父母凡事都要参与处理。于是父母从早忙到晚,不得休息片刻,更不用谈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一个记忆不好的孩子背后通常有着一位记忆太好的爸爸或妈妈,而一个不太爱干净的孩子背后常有一位爱清洁的父亲或母亲。每当孩子房间乱了,就有父母收拾残局;孩子功课不好,会有父母来操心;孩子有了困难,常是父母出面想办法解决。父母如此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孩子不必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长久下来,自然在无形中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

难道父母应该为孩子处理所有的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问题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如果父母坚持要为孩子处理或服务,会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和心态,甚至会引发孩子抗争或叛逆的行为,同时否定孩子的能力,剥夺孩子学习、适应、处理问题和发展责任心的机会。因此父母应该把问题的处理所有权划分清楚,认清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属于孩子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有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迷津指点

让孩子处理属于他自己的问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但可以让孩子有学习的机会,也是让孩子接受一种生活训练。

1.要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时地向孩子提供鼓励和关怀,这样的管教态度对孩子而言,就像送给孩子一份“信任”的礼物,虽然不用花钱,却是一份无价的礼品,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肯定,长大后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解决

如果孩子与父母、老师、朋友或兄弟姐妹有了冲突,那么这是他们两者之间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无须插手或干涉,而父母只要从旁加以引导和注意就可以了。

3.赋予孩子责任

多数的父母尝试“教”孩子责任感,所用的方式都是奖励、警告、惩罚、贿赂等,但是太多的经验告诉父母,责任感是无法教会的,孩子必须借由父母的协助,自己来学习责任感。

4.鼓励孩子做决定

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有关计划、主修的科目、职业的选择、度假与旅游的地点、家务的分配与零用钱的使用方式等做决定的权力。比如,母亲告诉儿子佳华他将会得到一笔钱,她对儿子解释这笔钱必须花在添购服装上,不能移作他用,而且今后由他自己买任何衣物。母亲的态度告诉儿子,她相信他能够自我负责。起先,佳华确实花了一些冤枉钱,购买了一些他不是非常满意的物品。但随后,他渐渐地学会如何在购物之前小心地做决定了。

5.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

父母应牢记,孩子获得任何行为改变或达成任何目标都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花费时间才能达成的。因此,父母肯定子女所投注的努力与进步的价值,将能帮助他们增加自信。

6.教导孩子从经验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