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2006全国高中生精彩作文年选
24533500000004

第4章 高考明珠(4)

又一重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现出几年前的一个印象。一尾长长的火车晃荡在天地的交界处,轰隆轰隆的声音,一成不变地响着。我坐在车上,外面的风景渐渐模糊一片,我把脑袋重重压在父亲的肩膀上,酣然入睡。待到再次猛然睁开睡眼,已是第二天天明。父亲用手揉着酸痛的肩膀,他竟然就这样让我枕了一夜,不敢有丝毫动弹。我埋怨父亲为何不叫醒我,父亲只是微微地笑着,扭过头继续揉他的肩膀。窗外微风时来,闲云几朵,父亲也竟如这外面的世界般明净动人。

那肩膀还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我停下脚步,坐下来。

心里猛然开朗起来,那何曾不是爷爷的肩膀。每次他从田里回来。总是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我用拳头在爷爷肩膀上轻轻地捶着,那是怎样的肩膀啊!黝黑的皮肤油亮油亮,条条筋骨全都显露无遗,捶上去,竟全然都是骨头,没有肉的感觉。看着那承担着一个家族的肩膀,我的泪不禁涌了出来……这同样美丽的肩膀,掀起我心中阵阵涟漪,如登仙界,如归故乡。它们如月季花开,馨香四溢,又如月出天山,清辉满湖。有这样的肩膀在,我感到了生命的饱满。

残阳欲颓,将西天染成一片绯红。

肩膀

辽宁一考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民族,是一个忠义孝的民族。于是,炎黄子孙的肩膀意义非凡,擎住了重如千鼎的家国重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太子丹抚着荆轲的肩膀,把拯救燕国的重任给予荆轲,于是荆轲上路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母抚着岳飞的肩膀,把保卫效忠大宋的重任交给了他,并在岳飞的后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于是岳飞上路了……杨家将中的杨四郎,被虏后在异域苟活了15年,无日无夜不思索着报国之路;佘太君抚着四郎的肩膀痛斥他的叛逆,探母的四郎跪地赎罪,于是四郎上路了……且不论他们成败与否,莫以成败论英雄。但他们,都在国家危难之时,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重任,为国家,他们倾注了所有。他们是无愧的豪杰!

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同样可以担当重任。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姿飒爽;西施迷惑吴王,为越国百姓造福;王昭君远嫁匈奴,用和亲保卫汉家江山;貂蝉离间吕布董卓,为百姓除害;武则天励精图治,把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推进……女子未必不如男。在历史的潮流中,女子的丰功伟绩不可磨灭,她们的肩膀坚强亦然。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华夏儿女敢于拼搏的精神长存。他们担当起建设祖国、壮大祖国的重任。比如歌手丛飞,通过义演捐助贫困儿童,为祖国减轻了负担;比如残疾人艺术团,把类如《千手观音》、《雀之灵》等舞蹈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底蕴;当然还有那些默默无闻,为环保等自愿献身的志愿者。这些人,也许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那种振兴国家为己任的精神永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前途有多少阻碍,有多少可怕的魑魅魍魉,都不要退却,要努力把肩膀上的担子擎下去。尼采说过: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有缔造天堂的力量。要保持昂扬进取的心态,把建设祖国的大任一代代传承下去,民族才会得以发展,经久不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中国人,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迈,只要我们的肩膀依然坚强,依然承接着大任,光明就在不远的地方!

把爱读懂

安徽一考生

忘记了吗,在那礼崩乐坏的时代,怀有仁爱之心的圣贤——孔孟?是他们,期望着天下恢复稳定的秩序,期望着重新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是他们,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列国,在权欲膨胀的诸侯面前宣扬着仁爱!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他们,遇困厄而不忧,遭屈辱而不怨!

他们的爱心,打动不了利欲熏心的权贵,打动不了纷争霸权的诸侯,却打动了巍峨的群山,打动了绵长的河流,打动了沧桑的历史!群山连绵,连绵的是孔孟的仁爱;河流奔腾,奔腾的是孔孟的仁爱;历史无尽,无尽的是孔孟的仁爱。读懂儒家的博爱,接受儒家的博爱,付出我们的博爱,情满人间,爱满世界!

他走了吗,在我们心中?没有!丛飞,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的丛飞永远都不会走!

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慈爱的眼神看着那么多需要用爱来温暖的孩子!

“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孩子的眼神让他行动!“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数据可以证明他的爱心何等博大;“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行动更可以证明他的爱心何等博大!“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心声可以证明……证明他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证明他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丛飞,我们读懂你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你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丛飞,我们读懂你用爱心照亮中华。今天,你的爱心也许不如往昔跳动,却凝聚了千万颗爱心与你一起飞翔。

看春天一片桃红柳绿,那是爱,回报阳光的沐浴;看夏天大树投下绿阴,那是爱,回报大地的养育;看秋天庄稼硕果累累,那是爱,回报农民的辛勤;看冬天腊梅临风开放,那是爱,回报风雪的考验!

读懂爱,接受爱,付出爱,并向一切感恩,感恩朋友,甚至感恩对手!让世界每—个阴暗的角落洒满爱的阳光!

心的“历练”

江西一考生

雨燕飞翔,是因为展翅前的磨砺;雄鹰翱翔,是因为离巢前无数次跌落的“历练”;珠圆玉润,是因为蚌将血泪融成炼狱。人又何尝不是呢?要想站在人生的巅峰,就必须付出汗水与艰辛,心的“历练”后的成熟与机敏,将让我们飞得更远,站得更高。

心的“历练”是一种毅力,当陀斯妥耶夫斯基经受着西伯利亚十年的流放生活给他的全新锻造,他的心由原来的沉寂变为激荡。曾经的安逸与舒适,在穷人的生活面前是如此奢华、敏感、激愤、疑虑,一部伟大的作品正在他脑海里激荡,我们分明看到一座炼狱,心灵在那里涅,渐渐地成色愈发耀眼。磨难、历练之后,《穷人》完美现世,其中渗透着无尽的对底层人民的悲悯,可想而知,心的砺炼在这已得到了最美的诠释,十年的风雨洗礼带给陀斯妥耶夫斯基最完美的谢幕。

心的“历练”是一种执著的信念。当屈原在众人排挤下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辛弃疾追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李白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丛飞在病榻上用歌声点亮希望,当徐本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将要倾圮的教室,当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当塞万提斯在经过残废进监狱后写出《堂?吉诃德》。生命在不断前行,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变的是一张张面孔,一种种成就。但不变的是一种磨难中执著的信念。风雨过后是彩虹,无数的磨砺,痛苦的炼狱,带来了世间最闪光的灵魂。

谁不希望一帆风顺?谁不希望前程似锦?谁不希望坎坷、挫折永远远离自己?但正如生活中的诱惑很多,磨难又不可少,成功的路途并不遥远,其中的艰难险阻又是无法避免。的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倘若雨燕贪恋父母为其筑就的安乐窝,将永远无法在湛蓝的天空翱翔,最终迷失自己。

心智在历练中成熟,生命在历练中飞扬。不要贪图安逸,不要追逐虚无,勇敢地接受心的“历练”,因为我们深谙:生活永远不可能“潮平两岸阔”,正如中秋之月不可能岁岁如水;偶然的黯淡,恰是镜子的背后之面,风雨过后,眼前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心的“历练”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积翠的空山色。

朦胧之美

山东一考生

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清晰透明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杏花烟雨、雾中水月也是一种美;江北高山、奇峰突兀是坚定透彻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江南小桥、雾锁楼台也是一种美。生活也是如此,精确的数据、经典的公式是严谨之美,而深刻的散文、瑰丽的诗篇更是体现着生活的朦胧之美。

诗人有云: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诚然,星星上的尘土展示的是荒凉与真实之美,然而关于星星月亮的美丽传说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遐思与向往,正是这些朦胧的美丽唤起人们心中的向往,引导着人们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外太空,生活中的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

朦胧之美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从嫦娥奔月到夸父追日,缤纷多彩的神话故事作为民族的瑰宝流传下来。这些,何尝不是前进中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朦胧的感知呢?即使在接受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今天,信奉无神论的我们仍旧可在其中体会到想象与创造的美丽。

朦胧之美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那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不少人却提出新解,将之译为江村桥和枫桥对着愁眠山,还不惜为此进行考证,结果将千古绝唱的动人意蕴破坏得荡然无存。如果说探索月球是未知的神秘在召唤我们,是对朦胧之美的继承,那对“新解”所做的考证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当汨罗江畔的屈原吟出《天问》时,我想他并不是单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情为何物?苍生何辜?若是将这些疑问尽数回答,那这千古瑰丽诗篇的韵味岂不是要荡然无存?

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古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蕴,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箭锋上的友情

福建一考生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撒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十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亮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