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而推之,地不在广,有史则名,镇不在大,有景则美。
在湖北省宜昌境内长江南岸有一个小镇,前些年一直默默无闻。它的名字或许不为人们熟知,但放眼环顾它周边赫赫有名的参照物,人们就能意识到它的坐标和节点位置的重要。它的北边紧挨着宜昌市,距主城区18公里,与点军区、猇亭区成犄角之势,只需15分钟可达江北三峡机场。横贯东西的318国道、沪蓉高速穿境而过,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南端坐落在它的身躯上,它是川东鄂西东出西进必经的第一门户。往南顺江而下距宜都陆城15公里,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可直通枝城火车站和枝城深水港口。它面向滔滔长江,背后环绕着一条蜿蜒的清江。从空中俯视,这里是一大片的翠绿,金秋时节,橘香飘荡大江南北。城背溪古文化遗址在此名扬天下,蜀吴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的故事留传千古。古时,万里长江冲出三峡,来到荆门山下虎牙滩,河道分成两路,一路顺北直下为主河道,一路靠西,从虎牙滩口转弯向南,成弧线流经5公里后,与主航道合流,江中形成一个洲子。当地人称这个洲子为“套”,无论春夏秋冬,洲上的植物都盛开着鲜艳的红花,长年不谢,人们就把这个开着红花的“套子”叫红花套。后来,江流北移入主航道,洲子渐渐与江南陆地连成一片。
它就是宜都的红花套镇。
千年历史传奇
藏在深闺人未识,一举扬名天下知。真正让红花套扬名的是一次考古发现。1973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在位于镇区划内的杨家畈村进行例行发掘时,竟挖出了一座原始社会村落遗址,还有陶器600多件、石器上万件。1983年到1984年,由湖北省博物馆两次发掘,又挖掘陶器群体和大量石器,还发现了稻草、谷壳、兽骨等。据测定,这些出土文物年代距今为8274±234、8040±234年之间。其中发掘出的长43。1厘米、厚4。7厘米、重7250克的中国最大的石斧,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惊人的发现,让古老的红花套一夜扬名。
学术界认为,红花套城背溪遗址是长江中游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它展示了长江流域光辉灿烂的文化。
如果说,城背溪古文化遗址是红花套厚重历史的源头,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浓浓的烽烟则让这片土地承载了诸多的历史传奇。红花套境内有一座名山叫荆门山,与长江北岸的虎牙山对峙,两山之间的江面十分狭窄,滩险水急,古称江关。《湖北通志》记载古江关为“楚之门户,蜀之咽喉”,可“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郦道元《水经注》称之为“楚之西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山无数次经历过战争烽火,不但屡屡被载入史册,也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战国时“秦楚荆门之战”,秦将白起乘胜取楚都郢,从此楚国国势日衰,终被秦灭;西汉末年“公孙述与刘秀战荆门”,落得“西塞浮桥断,公孙霸业沉”的结局;三国陆逊在此布阵,“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一蹶不振,梦断白帝城,留下千古遗憾;西晋灭吴在荆门关键一战,致使“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隋军伐陈战荆门”,隋大将杨素直取陈都,后陈灭亡,隋统一中国。抗日鏖战,日军占了武汉、沙市、宜昌后,企图从陆路直捣重庆灭亡中国,著名的鄂西会战在荆门山下打响,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顽强抗击,挫败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抗日战局一时扭转……自古至今的这些战争,是中国历史的浓墨重彩的篇章,而荆门山则像底片一样收录着历史的影像和印记。
荆门山的历史天空不仅弥漫过呛人的硝烟,也飘荡着沁人的墨香。“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李白的豪迈和浪漫为荆门山留下熠熠光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经三峡过昭君村,为昭君去国而耿耿于怀,行至荆门山下,感慨顿生,在此留下千古名篇。除此之外,荆门山的美景和江关的险要,也让更多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凭吊古人,抒发情怀。陈子昂的《望荆门》、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李商隐的《荆门西下》、欧阳修的《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苏轼的《咏荆门》、陆游的《荆门冬夜》等诸多名篇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诵。
“土老憨”昂然迈入国际大舞台
2002年国庆节,一名在南海舰队服役的军官出差来宜都,途径红花套满目葱绿的橘园时,沿路橘农摆放的金黄色的柑橘吸引了他的眼球,忙示意停车。他两眼眺望一望无垠的橘园,感叹不已,连声说:“三峡鄂西乡村竟还有如此的美景,盛产这么好这么多的特产,真出乎我的意料。”说罢,便毫不犹豫地扛了一袋柑橘放在车上。据说,临走时他还说,在宜都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大畈大畈的橘园和金光闪闪的柑橘。
柑橘种植业,其实是红花套独特的优势产业。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就在田边地头坡上坎下种植了柑橘,进入新世纪,柑橘已成该镇农业主导产业,素有“万亩橘乡”之称。现在,红花套以现代农业柑橘产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精品果园生态橘园改造,注入科技提升品质,橘园面积现已达15000亩,全镇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经过品牌包装的精品蜜橘销售到沃尔玛、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价格不菲。独特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柑橘资源吸引了一批客商相继落户红花套,现在该地农业加工企业达到48家,其中宜昌市级以上达1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
为了提高柑橘产品的附加值,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提升效益,红花套党委、政府思考着引进能人来推进柑橘产业提档升级。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陈士贵,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他早年办过石材加工厂,开过餐馆,经营商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阅历颇丰。经过一番沟通和动员,陈士贵没有让党委和政府失望。他坚定选择在红花套投资办厂,精心培植“土老憨”系列产品,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柑橘交易市场。以清江鱼、鱼肉酱、宜都蜜橘等为主要产品的“土老憨”系列在全省数百种农产品中脱颖而出,其中“宜都蜜橘”被评为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走向了第11届国际柑橘大会舞台,远销欧美市场,“土老憨”因此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
龙头摆动起来,龙身也就能跟着舞动。全镇率先在橘农中组织专业合作社20多家,与上万农户签订柑橘供销合同,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保证。随着一大批农业加工企业落户,一年就解决了2000多橘农就近就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彻底改变了全镇的经济面貌,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仅农民人均纯收入一项就达到7592元。该镇被表彰为全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清江绿色产业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如今的红花套橘园遍地,一到秋收季节橘香飘飘,一树树硕果满挂,金光闪闪。挂在橘农脸上的是灿烂的笑容,响彻橘园的是幸福的歌声。
鲟鱼之都
三面环水的红花套,以其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成为众多客商投资的胜地。当年规划建设中的“清江绿色产业园”,如同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吸引了无数的“求爱者”纷至沓来。短短的四五年间,落户的客商多达60余家。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一家天峡鲟业集团,这是一家从事鲟鱼驯养繁殖、制品加工与销售的民营企业,下辖七大养殖基地,公司拥有欧洲鳇、达氏鳇等世界上最优质的鱼子酱生产种源。该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在国内外率先开发鲟鱼营养食品、化妆品、皮革皮具、生物制品等系列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鲟鱼濒危物种产业化+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商业模式,成功地推动了“公司+协会+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将周边万余农户纳入产业链,实现社会产值8。3亿元。其生态循环水工业化养鲟专利技术经过实践检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外设备型工业化养鱼模式。该公司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被农业部认定为“工厂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国家鲟鱼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被《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认定为“养殖鲟鱼制品出口企业”。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和欧盟EU、美国FDA认证、ISO2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2009年10月第六届国际鲟鱼养护大会将该公司养殖基地选为会议现场之一,国家农业部和29个国家130多位鲟鱼专家亲临现场。会议认定宜昌宜都是世界鲟鱼产业的核心区。未来3至5年天峡鲟业公司将在宜都扩大投资,将宜都打造为世界鲟鱼之都。
环保让母亲河笑容舒展
长江,一条伟大的母亲河。她以她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数以亿计的中华民族儿女。保护母亲河,珍惜母亲河,成为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不过,生长在长江边的红花套人,因昔日缺乏环保意识,谈及保护母亲河的话题,多少有点面带羞色,心存愧疚。
有两件事让红花套人铭记不忘,并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做法。1998年9月,值长江抗洪取得胜利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视察长阳清江公司,路过红花套,看到一排排小水泥厂、小砖瓦厂的烟囱呼呼地冒着浓烟,不禁眉头一皱,对随行人员说:“不是早要关停污染企业吗,你们这里怎么还在搞呀?”总理的话让随行的一干地方官员面面相觑,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这种典型的“乡乡点火,村村冒烟”,追求粗放经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早该淘汰了,难怪总理看过后会发火。总理的问话,无疑是对不珍惜环境现象的严肃批评。红花套人积极改正错误,此后不到数月,该地的小砖瓦厂、小水泥厂等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被无污染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取代。
如果说总理的批评只是引起领导层对保护环境的重视,那么另一件事,则让基层群众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有一家加工黄姜提炼化工元素的企业,以低热量的煤炭作燃料,生产不到半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对周边农户影响很大,空气被严重污染。而且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农作物被毁绝收,一股股的污水排到长江,下游的江面浮起酱色的油脂。化工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终于激起了众怒,几百群众围堵了化工厂,要求赔偿,一些过激的群众甚至堵塞了省级交通要道。因污染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震动了当地市委、政府,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妥善解决。在平息了这起群体性的事件后,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对污染企业和有污染的项目工程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坚决地关停并转。
红花套围绕传统柑橘产业,在力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大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鉴于历史的惨痛教训,他们将环保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采取两大举措平衡化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首先是从决策上规定,凡是污染企业一律禁止,招商引资有违环保政策的一律不予审批。其次是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统筹规划,确保干净整洁节能优美。他们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对所有进入工业园区的厂家实行环境监控,给老百姓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街道及交通干线的路灯全部改成太阳能照明,大大节约了电能。同时,在集镇居住区和工业园区大力推行绿化、净化和美化,让集镇的环境与周边的橘园融为一体,使绿色真正成为红花套的主调,与清澈透明的长江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如今,奔流的长江出三峡过宜昌,至荆门山下,骤然可见一块硕大的翡翠就镶嵌在江畔,格外引人注目。母亲河也感觉到欣慰无比,在此露出了舒展的笑容,悠然东去。
昔日兵家必争,今日商潮竞涌。红花套,既是一片绿色葱茏的橘园,也是一处创业者趋之若鹜的乐园,还必将成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2009年5月,红花套被确定为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之一,成为这块热土加快发展的“催化剂”。2010年4月,宜昌市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现场会在此召开,特色鲜明的柑橘产业体系、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欣欣向荣的清江绿色产业园,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2009年规划正式启动,2010年重点推进见成效,2011年整体提升全面发展’的总体设想,经过3年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基本实现‘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历史文化名镇、环境优美乡镇’的理想,让这座历史古镇再展风采,重现辉煌,真正无愧于长江母亲河!”在新建的镇办公楼前,置身于满目葱翠的橘园,眺望浩荡奔流的长江,稳重深沉开放精明的镇委书记、镇长白华侃侃而谈。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依偎在长江臂弯中的红花套人,对这条母亲河充满了感情,这种感情中,既包含了一份天然的亲近和向往,更有一份发自肺腑的尊重与珍视。
以古老的文化遗址为证,红花套仿佛与浩荡奔流的长江定下了一个千年的约定,相约共生共荣,相依相拥,永不分离。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历经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红花套始终未曾忘记这个约定,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它还将与长江一起继续前行,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