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爸爸财商培养—基金基础知识
24553200000011

第11章 基金的收入、费用与分配(3)

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红利将于分红实施日从基金托管账户向投资者的指定银行存款账户划出。而红利再投资则是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直接将所获红利再投资于该基金的服务,相当于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形式分配收益。如果投资者暂时不需要现金,而想直接再投资,就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分红资金将转成相应的基金份额并记入投资者的账户,一般免收再投资的费用。

实际上,这两种分红方式在分红时实际分得的收益是完全相等的。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

由于封闭式基金一般在存续期内不再发行新的基金单位,因此,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只能采用现金分红的形式。

若投资者未指定分红方式,则默认收益分配方式为现金分红。投资者可以在权益登记日之前去购买基金的机构处进行分红方式的修改。

现金红利是持有的基金份额乘以每份基金所派发的红利金额。由于目前国家对证券投资分红所得暂不征收所得税,所以投资者所得到的分红收益等于派发的现金红利。如果选择了红利再投资,那么,分红所得的现金红利将以分红公告所规定的红利派发日的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自动转为基金单位进行再投资。需要提醒的是,红利再投资获得的基金份额是免申购费的,可以帮助投资者长期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开放式基金如何实施分红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会根据最近某一个开放日的基金资产状况来确定基金的可分配收益,并在分红之前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上刊登收益分配方案。

在收益分配方案中,基金管理人会确定权益登记日和除息日,权益登记当日在册的基金投资者享有红利分配权;权益登记日提出的申购申请,该部分份额不享受分红,而权益登记日提出的赎回申请,则该部分份额仍旧参与分红。

基金收益分配方式分两种: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投资人可选择现金红利或将现金红利,按分红公告中规定日期的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自动转为基金单位进行再投资;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若投资者不选择分红方式,则基金默认的收益分配方式是现金分红。

现金红利的计算:

现金红利=持有基金份额每基金份额红利金额税金=现金红利所得税率(目前暂不收所得税)

实际红利=现金红利-税金

红利再投资的计算方法:

红利转成的基金份额=实际红利金额÷红利分配日或分红公告规定日期的基金份额净值四、基金分红常见问题1.基金分红方式与账户分红方式是否能修改基金分红方式是指单只基金的分红方式。客户可以在任一工作日到原办理基金业务渠道办理“基金分红方式”的变更。账户分红方式:相对于整个基金账户来说的一种分红方式,是投资者在开户时选择的,选定就不能再修改。

基金分红方式的选择优先于账户分红方式,在分红时,如果客户没有选择“基金分红方式”,那么将按照账户分红方式分红给客户。但账户分红方式能否有效,将以代销渠道系统是否支持为准。

2.怎样才能知道是否可参与基金分红可参与基金分红的对象是指权益登记日在基金公司登记在册的该基金全体持有人。但应该注意的是,权益登记日申请申购的基金份额不享有本次分红权益,权益登记日申请赎回的基金份额享有本次分红权益。

3.应该在分红之前购买还是分红之后购买基金由于分红派发的基金收益是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分红后,基金净值会比较低,购买是否比较划算?假设在权益登记日和红利再投资日之间市场没有波动,那么,投资者无论是在分红前购买还是之后购买,其拥有的资产是没有差别的。这是因为,虽然分红之前购买可获得分红并转换成基金份额,但分红之后购买由于基金净值下降,同样的申购金额可购买更多的基金单位。

4.好基金是否要多分红

其实,除了分红型基金之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分红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合理分红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作基础,基金管理人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才能分红。如果频繁分红,自然会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而且基金在市场频繁进出,会相应增加印花税和佣金,这些交易成本实际上最终还是要由基金持有人承担的。投资者不应该将分红次数多少、分红额度比例作为选择一个基金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一个基金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良好的收益作为综合参考。

5.货币基金是按月结转红利的,其分红日是否为每月的最后一日货币基金每月红利的结转日为次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确认日为第二个工作日。如投资者在当月1号购入该基金,在当月最后一日前(如26号)赎回,该客户可享受当月的红利。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公司网页上的每日新公布的每万份收益计算出每日的收益,并累加即可。如需要确切的收益数据,可在该货币基金所属的基金公司网站上进行查询。

6.投资基金拿现金还是再投资

投资产品是否分红次数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

基金分红与红利股的“分红”并非同一概念。上市公司由于存在伪造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的风险,每年多次而稳定的红利派发可作为财务报表盈利真实性的佐证,但基金分红只是对投资盈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如何分红有时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波动较大的股票基金要做到有盈利能分红,也许并不容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或短债基金年度收益相对稳定,只要操作得法,不要说每月分红,每周分红都行。

每月分红基金之所以大行其道,在海外市场是满足“食息族”的需求。这类投资者为避免坐吃山空,故将一大笔资金投资于此类基金,分红作为当月生活费。这样的理财方式,前提就是资金必须大到可以食息为生。

以目前货币基金2%收益计,如投资5万元,年收益不过1000元,每月不过80元出头,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毛毛雨”。同样的收益率,即使仅要求达到上海每月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需投入18万元。至于想生活得舒适一些,每年生活费须达2万元,那至少要有100万元资金,才能过上“食息”生活。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每月分红只是一种现金流管理方式,而不能成为生活方式。

从投资收益角度看,尤其对那些通过短债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储备未来养老钱的年轻人而言,每月分红的数量几乎可忽略不计,反而会降低投资收益。

现在做一个比较。假设有两类收益率完全相同的产品,第一种每月将当月收益全部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投资者,而另一类则不派发收益,全部用作再投资。再假设两类月度化收益水平分别为0.15%和0.25%,均为货币基金过去曾达到的水平,然后测算两种投资产品各投资1万元后不同年限的收益情况。

可以看出,两种处理分红的方式,虽然在年度收益较低及期限较短时差别不明显,1万元在0.15%月收益情况下1年才增加了1.49元,就是这么点芝麻小钱,让不少投资者忽略了将分红再投资的“含金量”。但如果将时间拉长,便可发现,累积再投资产生的“复利”效应明显增强,尤其是10年后较为突出,如果再配以较高的收益水平,这方面的差异就相当可观了。以月收益0.25%投资30年为例,两者相差竟然要近30%。

可见,即使像货币基金这样年收益并不高的品种,长期看已显出再投资优势。对普通投资者尤其是年轻的投资者,购买投资产品时,简单地选择以再投资而非现金分红,就可获得如此巨大的投资差异,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