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向苏联提出的第一份军事订单,主要是应急性的;除了这份订单,周恩来还提出订购一批坦克、装甲车的要求。斯大林均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并原则同意低价售给中国,中国可以向苏联贷款,分期偿还。在苏联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第一次军事订货顺利完成。这些武器装备后来按时交付中国,极大地缓解了志愿军作战和运输的困难,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1951年2月1日,周恩来和苏联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沙哈罗夫大将分别代表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确定由苏联向中国提供12亿3千5百万卢布的贷款,用以购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需的军事装备、弹药和铁路器材:在1950年10月19日出兵抗美援朝前的军事订货以半价付款,铁路器材的订货则以7。5折付款。这就是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归还苏联债务问题的由来。
第一次军事订货后,周恩来根据实战的需要,还作过若干次补充,均以毛泽东的名义向斯大林或苏方主管部门提出增订货单。例如,为对付美机疯狂轰炸,1950年12月29日又订购了苏式口径12。7毫米高射机关枪2000挺,并要求按苏联的标准每挺配备相应基数的弹药。斯大林复电同意,并说明每挺高射机关枪携带子弹1000发。这种武器携带轻便,当时配备给前方作战和铁路沿线部队非常适用。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场打响了第一枪。10天后,11月5日,周恩来代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电,一次就向斯大林提出购买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电报说:由于我人民解放军的步兵装备的主要来源,过去是缴自敌方,故枪、炮口径极其杂乱,弹药生产极其困难,其中尤以步、机枪弹生产极少。此次参加朝鲜战争志愿军的12个军36个师仅携带步机枪弹6个基数,今后继续作战,将发生补充上极度困难。而武器改装,如果兵工生产不发生变化,亦须1951年下半年方能开始。为解决目前困难,请求考虑可否在1951年1、2月份给我们36个师的轻武器的装备,计苏式步枪14万支,弹5800万发;苏式冲锋枪26000挺,弹8000万发;苏式轻机关枪7300挺,弹3700万发;苏式重机关枪2000挺,弹2000万发;空军用手枪1000支,弹10万发;TNT炸药1000吨。
这封电报是周恩来会同军委总参聂荣臻等人具体研究后拟就的,是中国陆军武器装备开始走向正规化的重要标志。电报中提出一次购买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这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是空前的。9日,沙哈罗夫大将转告周恩来,斯大林复电同意供给中国所需步兵武器,将于1951年l、2月按时交货。
1951年1月起,苏联按合同陆续将武器装备经满洲里过关运到中国。中方接收后,都集中存放在东北。东北铁路沿线兵站,武器弹药堆积如山,所有入朝作战的部队,先要在东北改装或补充,并经过整训,然后再开动。最早得到整建制改装的是1月底和3月集结东北的第二番作战部队第19、第3兵团共18个师,基本换成苏式武器后开赴朝鲜。第9兵团在朝鲜休整期间,由国内抽补的新、老兵4万多人带去3个师的武器。后续第三番的第20兵团2个军准备到东北时换装。
这时,正在前线作战的第13兵团6个军18个师还未换装,第三番作战部队除第20兵团外,二野第二批北调的3个军9个师等有待补充或换装,36个师的轻武器分配仅剩下9个师的,已远远不够用了,同时前方也频频告急:大口径火炮、反坦克炮等重武器配备太少,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要求增加供给。中国方面将此情况通报给斯大林。
斯大林很快回电毛泽东,波兰放弃了本年度自己的军事订货,因此苏联能在今年给中国额外的供应,并相应地增加1951年度的军事贷款额。5月25日,徐向前元帅赴苏要求购买60个师的装备,并要求苏联援助中国兵工厂建设,6月下旬,高岗赴莫斯科,带去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订货单,希望苏方能在当年(半年内)全部交付。这份订单是包括轻重武器在内的全套装备。
出乎意料的是,苏联方面对这份订单感到难以承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家大伤元气。男人牺牲很多,男女比例失衡到惊人的1∶8!中国军购代表团看到,虽然战争已结束5年,苏联旅馆里的服务员还多是断手缺脚的残疾人,西部一些大城市里到处是残垣断壁,工厂开工的没几家。鉴于当时美苏对峙的严峻国际形势,苏联优先集中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挤掉了许多有关民生的轻工业,所以人民生活还很艰苦。当时,中国代表团外出参观,见到苏联老百姓吃的都是黑面包,还要排长队购买。各地招待代表团成员就餐,上的是白面包,而苏联工作人员一律吃黑面包。招待时如提供香烟,就算是上等招待了。尽管苏联经济也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斯大林在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还是坚持了国际主义精神,努力援助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向此次负责谈判的苏军总参谋部交代,要帮助中国把军队建设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接见徐向前等人时也表示,愿意为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争提供援助,只要能办到的,一定援助。但是,苏联当时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军工生产也已经饱和了。一方面,苏联必须完成自己的国防军工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还要赶制中国订购的武器装备(除了陆军外,还有空军和海军),此外还担负着朝鲜人民军6个军团的装备供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军事订货。因此,它已无力在当年完成中国政府的这份订单。当时,中国方面并不了解苏联的生产能力有多大,这份订单只是根据上一次苏联3个月交付36个步兵师武器的情况计算出来的。
6月24日,斯大林复电毛泽东,说:苏联要在一年内完成装备60个师的订货是不可能的。军工生产者和军事专家们认为,一年内提供10个师的武器装备都完全不可思议,只能在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上半年才有可能完成。“我曾经千方百计想缩短这个期限,哪怕缩短半年也好,但遗憾的是,经过检查,结果没有可能。”28日,斯大林再电毛泽东,提出“除今年来10个师的装备外,其余50个师的装备须于明年与后年分批交齐”。最后,他还是减去了半年时间。
知道苏联有难处后,毛泽东于30日复电,表示应该依据苏联的生产和运输能力来办,即在3年内完成60个师装备供应,而在1951年完成10个师的供应。不久,苏联即通知徐向前,原定1951年提供的16个师,减为10个师,其余50个师的装备订货,从1952年1月起,每月发一个半师,到1954年上半年全部发往中国。中国第二批提出的60个师的换装计划,原打算全部用于朝鲜战场,中央军委是将作战和换装同步考虑的,但因苏方生产能力有限,不能在1951年内全部交付,而未能实现。事实上,60个师的武器装备约有一半因在停战前交付而用于朝鲜战场;中国当时还作了战争拖延到1954年的准备,届时将全部换装的部队投入战斗。1954年,朝鲜战争停战一年以后,苏方将60个师的武器装备交付完毕。至此,中国用苏联贷款共购买了各种枪88。4万支(挺),火炮8900多门,雷达、探照灯800多个,观测器材9。8万件,枪弹8。6亿发,炮弹1069万余发,工程车辆990多辆,以及一些防化、爆破器材。
其中在战争期间,苏联就向中国军队提供了64个陆军师和22个空军师的武器,这些分期分批的来货,无论对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是对中国陆军武器装备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抗美援朝苏联对华军事援助更重大的意义在于,中国还利用苏联提供的仿制苏式武器弹药的机会,在苏联帮助下,迅速改建扩建新建了一大批国内兵工厂。今天,中国已跻身于无可置疑的世界军事强国之列,而中国当代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就几乎全部奠基于这场战争带来的苏联援助,展开这个话题需要另写一篇长长的文章,就不在此一一赘述。
今天我们反思历史,不容置疑的是,已消逝在历史烟云中的苏联尽管在一些事情上伤害过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利益,但也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正义事业极为重要的帮助,这些帮助有时候甚至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最危机的时刻,在全世界得到的唯一的巨大帮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历史没有忘记。但是,在抗美援朝苏联援华过程中也有过一些不快,最令人诟病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苏联援助武器中有一些旧式武器和劣质武器。比如在第一批36个师轻武器中有352挺打过一战的马克沁重机枪,提供的步枪是1930年式莫辛纳甘步枪。这批老枪都打过二线,多为战场回收品,附件都不全,很多都使用过度。朝鲜冬季气候寒冷,经常把这些枪的枪栓冻住,许多志愿军战士只得被迫在敌人进攻时仓促间用脚蹬开枪栓开火,因此气愤地将这批步枪称为“脚蹬枪”。还有一些装85毫米炮的T34坦克被换成装76毫米炮的旧型号,有些坦克上的斑驳弹痕用刚刷的新油漆都遮不住,被聂荣臻元帅戏称为“功臣坦克”。后来许多人都认为这种情况是俄国人爱贪小便宜的民族性所致,认为许多欧洲调运过来的新武器被远东苏军换成了旧型号。其实我们若能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也就能得到一些对历史问题看法的新启迪。苏联解体后各项资料都指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新收粮食因调度计划问题和储存不当而白白烂掉,可见管理不善是俄国人的一个老毛病。当时大战方歇,苏军从1200万人急剧裁员至200万人,大批武器封存入库。苏联在三个月内一口气向中国提供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当时远东大铁路的运力也是很低的,这并不是个小数字,手忙脚乱之际出些差错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欠苏联的军火款问题。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向朝鲜人民提供了真正无私的国际主义援助。牺牲的十几万将士,所耗费的巨量军火物资,统统没有让朝鲜人民出一分钱。就连志愿军将士吃的粮食都从国内运去,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尽己之力解决了一部分朝鲜人民的粮食问题。这才真正体现了共产主义者们的真正国际主义无私精神,也为中朝友谊奠定了钢铁般的基础。而苏联请中国为以自己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打仗,却还要让中国付军火钱,虽然都以低价贷款形式购买,但这种商业行为还是引起许多过惯了军事共产主义生活的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的腹诽。
总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其中大部分装备是有偿(包括折价)提供的。这时期中国所欠苏联的军火款为30亿人民币,1955年苏军从旅顺、安东撤退时,又有偿移交了记账款项近10亿人民币的装备。这样,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共欠下苏联56亿旧卢布的债务(相当于13亿美元),其中一半左右是用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军火贷款。这些欠款连同利息至1965年全部还清。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从美国得到的约10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直到七十年代才同意象征性地偿还了3亿美元。
在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有人曾将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苏联“逼债”,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中国对苏联的还债高峰期在1959年至1964年,正值经济最困难的阶段,还债无疑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中国这一时期平均每年还债数额为1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时期每年国家财政支出平均在400亿元以上,还债款额只占国家年财政支出的1/40,尚不及同期中国援外的费用多,这当然不会是造成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今天可以坦率地说,没有苏联当时提供的大规模军援,中国军队是很难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的。一向说话直率的彭老总在一次全军会议上就毫不讳言:“目前战线稳定,是斗争中取得的,即一边打仗,一边稳下来的。原因是我们装备改善了,我军出国时一个师的炮还顶不上美军的一个营,现在我们每师有300多门炮了。又有榴弹炮,工事改善了,战斗经验丰富,是这三个条件稳定下来的,以装备改善为主。”
就苏联军事援助对抗美援朝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和对中国军队建设的重大作用看,付这笔军火款,中国还是非常值得的。
历史在记下这些遗憾的同时,更记下了中苏人民的真诚友谊,包括一些感人肺腑的历史瞬间:
苏联空军早在1950年就普遍装备了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可是中国方面提出订购战斗机时,苏联方面只同意提供已过时的米格9战斗机。中国提出米格9的性能大大落后于美国的F84战斗机时,苏联顾问反而大发雷霆,说你们竟敢怀疑社会主义苏联生产的武器的优越性。最后,只好将这个问题提交斯大林,斯大林马上严厉批评苏方人员,当即决定向中国无偿提供372架米格15战斗机。
1951年中国从苏联订购了37个步兵师的装备后,考虑到朝鲜人民军的装备不足,在自己装备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勒紧裤带将其中2个师的装备无偿地送给朝鲜人民军。斯大林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当即决定无偿地送给中国20个师的装备。
这一切,历史都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