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梦想与升华——17岁,我走入非洲
24582900000163

第163章 我的伊丽莎白港之行(1)

一、乘坐了一只慢悠悠的南非“大灰狗”

从那本《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的书中得知,美国北部有一种往来于各城市间最便宜的长途交通车系统,是1914年由一个叫卡尔的瑞典人创办。当年他为了减少旅途上尘土对车的污染,干脆把所有巴士的车身都漆成灰色,后来因为颜色关系被乘客们讥笑为“飞奔的灰狗”。卡尔得知后突发灵感,干脆就将车的商标改成一只飞奔的灰狗,所有的巴士也改名叫“灰狗”巴士了。由于“灰狗”便宜,深受美国低消费阶层的欢迎,逐渐就遍布世界许多国家了。没想到这次我也稀里糊涂地买了一张南非“灰狗”公司的大巴票,乘着它去开始我的伊丽莎白之行。

我乘坐的巴士本应该是周三下午4∶55出发,于是我早早就到了站,但是等了很久后工作人员说出发时间推迟。因为所有的巴士都是从德班开往开普敦的,所以东伦敦只是过路站。这样一来,巴士晚点是很正常的了。

终于在下午五点半才见到一辆双层的旅游大巴慢慢悠悠地驶进了车站,我心里一阵高兴,哈哈终于来了。于是背起行李就上了车,特意坐到上面那层的最前排,因为那里风景独好。旁边是一个黑人女孩儿,我们彼此友好地打了招呼。本以为这下可以松口气享受愉快的旅途了,但是久久不见“灰狗”开拔。等到终于启动了,可是只见大巴在第一个路口向左转、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路口都向左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它的原点!当我正对这一切纳闷时,车厢喇叭里面传出一阵播音悦耳的声音:“亲爱的旅客们,欢迎您乘坐灰狗公司的旅行车,由于技术缘故,我们不得不回到起点,等待机械师来维修。相信我们会很快启程的。感谢您的耐心和支持。”

看看表,这个时候已经快6点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远处的海浪一阵阵地拍打着海岸,一轮羞涩的圆月也渐渐地升了起来,厚重的云层从月前飘过,使得月亮时隐时现。尽管如此,海水还是被照得亮亮的,浪花仿佛也披上了银装。海鸟们已经不那么的清晰可见了,只能听见一阵阵长鸣之声,似乎是在彼此呼唤该回巢了。我焦急地想着,哎,鸟都回巢了,我还在等待着出发。

密封车厢里面的空气浑浊,加上心情烦躁更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走出车厢换换新鲜空气,海风这么一吹立刻精神舒爽许多。只见机械师和司机围着大巴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这儿拍拍那儿打打,我当时觉得很好笑,好像他们在安抚这条大“灰狗”,想让它乖乖地开始行动。与此同时车上的服务员,拿着个大本子,记录下每个乘客的信息,并询问由于巴士晚点,用不用他们打电话通知乘客目的地的亲友,以便接站,我赶紧报了我的朋友朱丽叶的电话。南非人的特点就是不紧不慢,时间观念淡薄。乘客也好工作人员也好,看起来谁也不焦急,反正他们也帮不上忙,起不了关键作用,所以就干脆悠闲自在地等待事情的进展。又过了近一个小时,在机械师的调教下灰狗终于想通了,只听见它嘟--的一声,放了一个大大的“狗屁”,说明发动机正常运作了。司机高兴得竖起大拇指示意在车外兜风的乘客可以上车了,这下我们也总算是可以启程了。时间是6∶50,整整晚了两个小时。

嘟嘟嘟……出发喽!可惜此时天已经黑了,我那大好风光的座位也发挥不了什么优势了。一路上的旅程倒是甚为愉快,我拿不准什么时间能到,所以就时不时地用手机短信与朱丽叶联系。车上有免费的咖啡和茶水供应,乘务员也时不时地询问乘客是否一切都好。在晚上11点20分,我终于到达了这座东开普省最大的城市--伊丽莎白港。还没下车我就看见身着红色运动衫的朱丽叶在站台上等候,阔别9个月老朱同志一点儿也没变,我们高兴地拥抱了10秒,当然,走前也不能忘了给服务周到的乘务员先生打个招呼。

朱丽叶扛起我大大的旅行包转身就往停车场走去,这一举动让我觉得很有中国人接站时的风范,哥们儿气十足。本想着朱丽叶的教授、博士老爸有一辆不错的好车,可是走过了一辆奔驰、又过了一辆宝马、连丰田都过了还没见老朱留步,最终我们停在了一辆旧旧的白色马自达车前。一上车,我们就兴奋地聊了起来,很久不见,甚为想念呀!朱丽叶的车技也不错,开车时东拐西弯的像个男孩子。南非的白人家庭里,游泳、开车这些必需的生活技能都是从小培养的。

不一会儿就到了他们家,与我见过的其它房子比起来,他们家就属于典型的“市井人家”。由于已经很晚了,朱丽叶就径直带我到卧室,尽管她爸妈还没入睡,但也不好再打招呼了。我住在她哥哥的房子里(他的哥哥在伦敦生活),床铺浴巾都准备好了。

我去洗漱时才忽然想起来没带牙刷,朱丽叶敲开她爸妈的门,“借”了一个新牙刷给我,对她爸妈说:“一定会还一个新的给你们的!”我多少对我的失误有些抱歉,因为牙刷在这个国家非常的贵。

唔……真是一个漫长的灰狗旅程,疲劳的我不到五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二、朱妈妈和她的家

一觉醒来,居然才早上六点多,我奇怪的是伊丽莎白的天亮得比东伦敦早,黑的却比东伦敦晚,听起来很不合理,但是我的感觉的确如此。朱丽叶家的老房子尽管铺着地毯,但是一大早就能听到门外走廊上扑通、扑通的脚步声,并且可以从脚步引起共振的强弱上判断出是谁在走动。尽管此时我还尚未见过她的父母,但是从照片上的体征看来,想必是要去上班的朱爸爸起床了,咚、咚、咚、咚地仿佛整个房子都在震动。我又懒洋洋地在床上赖到了7点多,听着外面的汽车发动了,知道教授去上班了,我也就起来了。洗漱完毕,朱妈妈也该出门了,尽管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但是每天也有不同的活动,周四的早上要去教会学习圣经。我赶在她出门前的一瞬间经过朱丽叶介绍跟她打了个招呼。朱妈妈胖胖的身材,那天裹着一件天蓝色的小马甲,红红的嘴唇红红的指甲油;金黄的耳环金黄的首饰,戴一副大大的咖啡色墨镜。她大声说:“露茜你好呀,很高兴见到你。”声音拖得长长的。在我也表示了问候之后,她就大步流星地出了家门。这初次见面对朱妈妈多多少少有些失望,因为见面前脑子里根据对朱丽叶的认识勾勒的一幅画面,与真正见到朱妈妈一比较真是大不相同。

房子的主人们都走了,就剩下了我们俩,倒是轻松自在。她先带我参观了一下她家的房子,一间带卫生间的主卧室是父母的,那间卧室墙上很显眼的位置上挂着两幅小小的中国山水写意。朱丽叶的房间陈设很简单,两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面连墙的大衣橱,墙上有一个小小的收藏架,是她多年来在世界各国收藏来的各种各样的艺术顶针。我看了半天惟独没有中国的,想来也是,中国的铁皮顶针确实没啥艺术收藏价值。门后面是中国地图和五星红旗,桌角上摆着当年英语角很多朋友的合影,但我不在其中。在起居室的墙上,看到了年初我送给朱丽叶父母的面具、中国结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朱丽叶家的院子倒是不小,恐怕比房子的占地面积还要大一些。刚走出院子,一只黑白两色的狗汪汪地叫了起来,这只叫替姆的狗已经12岁了,由于年纪太大所以走起路来东晃西晃的。在院子的一角有两只很大的旱乌龟,据说在朱家已有些年月了。在这个国家养乌龟还得有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龟照儿才行,当然院子里的两位都是“有照儿龟士”。由于两只乌龟女士的丈夫已年高过世,所以她俩都成了寡妇,朱丽叶说她妈妈一直想再找一只男乌龟(这是她的原话),但是尚无结果,没想到巧合的是该话题还有后话……三、我们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参观完她家之后我们开始吃早餐,边吃边聊。这次聊天使我们重新对彼此的背景有了全面的认识。由于我的语言程度有所提高,再加上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南非的生活也已完全适应,沟通起来就更加的容易和有趣。朱丽叶高中时曾参加过一个类似于野营训练的女子活动,并在该活动中获得荣誉奖章,幸运的是那一年的颁奖嘉宾是南非总统曼德拉,全国所有获得各项奖章的优秀学生都被请到了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吃午餐,只可惜当时的年轻的朱丽叶对一个黑人颁奖不以为然,事后才知道他是这个国家的总统。高中毕业后在伊丽莎白理工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就读3年,拿到了一个专科文凭,毕业后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份文秘工作。工作不久后得到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在21岁时前往美国工作学习。她在一个家庭中当3个小孩子的保姆,挣一份工资,业余时间在美、加两国游玩。一年后又从美国前往英国伦敦工作,在英国的三年期间,挣英镑的同时也游览了欧洲大大小小的不少国家。在英国第三年的时候,她才受洗礼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此后便经常参加教会活动。一次珍妮在教会里面做到中国教英语的宣传,尽管当时珍妮尚未去过中国,只是因为丈夫科奈在中国,朱丽叶非常感兴趣,便与珍妮有了来往。决定前往中国教书后,朱丽叶便一直与科奈邮件往来询问中国的情况。2002年24岁的朱丽叶第一次去了中国,她的第一站是广州,因为经人介绍在广州某学校教英文。在广州半年后通过引荐,她只身一人坐火车去到了西安,一呆就是两年。所以由此推算,我与她初次见面时她也是刚到西安不久。

当然,朱丽叶对我的各种转变也吃惊不小,说南非味儿的英语、喝自来水龙头里的水、吃各种南非食品等等。在中国生活习惯后,她回到自己的国家反而很不适应,尤其是在文化理念上的差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人讲义气,穷大方,哪怕自己亏了也不能亏了朋友,她在中国只要有需要不用自己张口都会得到热情的帮助。离开中国前不久,她的学生朋友请她到河南玩了3天,一路上她一分钱也没掏,朋友给她安排得很周全,星级酒店,各式各样的美食,少林寺、龙门石窟、塔林等等不少的景点。尽管时间紧迫旅途匆忙搞得她很疲劳,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使得她不好意思谢绝任何好意。回到自己国家后她没有交通工具,很想向亲友借辆汽车用三个月,但是大家都以需要工作、需要接孩子等等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了,就连当家庭主妇的母亲也不能够把自己的汽车完全借给女儿三个月。她觉得很失望很失落,昔日觉得关系亲密的亲友们,甚至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现在都变得这么自私,为什么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其实别人都没有改变只是她自己变了,融入了中国人的理念。

在表扬我英文有所进步的同时,她也骄傲地说自己的中文大有长进,她说她现在已经认识一些中国字儿了,比如:你、我、大、小、人等,但是又补充了一句,这些单独的字组合在一起,她就不认识了,所以还是不顶用!我心里暗自笑了起来:“念书不识字,念了不顶事;认下写不下,用处也不大!”这些出自邻家大妈的经典之语用到此处,准确地总结了所有老外在学中文时遇到的最大障碍。

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们,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因为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摒弃了自己原本质朴无畏的责任感等其它很多优点。朱丽叶的华裔美国朋友刚到西安时骑自行车上班,长着一张中国脸混在人群中倒也没什么,可是一次骑车时被另一个尾随的骑车贼悄悄地夹走了钱包,她还不知道受害者是自己,只听到后面另一个女士下意识地惊叹一声:哇!那个小偷的动作真快!于是她摸了一下衣兜才发现是自己的钱包被偷了。当时她的气恼不仅在于小偷,更恼那个亲眼目睹全过程却不揭发的人,她悲哀地感叹为什么中国人这样的丑陋!

同样是这个女孩儿在中国生活许久之后,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小偷偷钱,她的本能意识告诉她应该阻止小偷,但是出于安全等因素的种种考虑她最终只能视而不见,仅仅用英文小心地提醒了自己的朋友注意钱包。当初责备别人丑陋的她却也扮演了同样的丑陋角色,尽管出于自我保护的初衷,但觉悟和良知在环境中也渐渐地泯灭了。朱丽叶愤愤不平地说“如果是我一定会阻止那个贼的”,但是生长在中国的我深知情况的复杂,还是用从小就被教育的那一套告诫她“即使你真的去见义勇为也要首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朱丽叶说她在中国农村或是较为偏远少有外国人的地方游览时觉得自己像一只稀有动物,人们都睁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我告诉她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我在黑人区的街道上时,一辆辆小巴士里面挤满了漆黑的面孔,整个车厢的人都把脸转向我,他们黑黝黝的面孔上只能呈现出一副副空洞的白眼仁儿,这时的我不是稀有动物,简直就像是猎物,感觉是那样的恐怖!她惊讶地听着我的那些经历,由衷地说我是那样的勇敢,因为很多片断就连生长在非洲的她也没有体验过。

明年二月开始她将和科奈、珍妮一起,去开普敦学习,同时为自己筹集去菲律宾学习的经费。有很多的基督徒尤其是老年人一直很想去中国或是亚洲国家游览,与此同时支持帮助有同样信仰的异族兄妹。但是由于年事已高等多种原因,他们虽然有经济能力但是无法亲身实践,所以就无偿捐款给年轻的信徒们,希望通过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朱丽叶等人有了经济支持就容易许多,但是要定期为捐款者或是教会发一些照片文章等信息回馈,介绍他们在异国的活动,告诉这些捐款者自己的钱落到了实处。朱丽叶希望如果自己的经济条件许可,在明年的4月份去一趟中国,拜访所有的朋友。然后将在5月份前往马尼拉学习一年,这之后她希望回到中国再呆5年左右,学习两年中文,再用两三年的时间将语言巩固好,至于以后在哪里生活只能到时候再说,并取决于她将来找个什么样的男友。说到这里,她还绘声绘色地把我妈妈在中国参谋给她介绍男朋友的那番对话描述了一遍,搞得我捧腹大笑。提到我的学习时,她说今年年底伊丽莎白港两个理工学院将会和大学合并,以后统称曼德拉大学,也许在国际上会有一些声誉,但是我还是表示我是不会在此就读的。

四、购物中心

在大家都了解了彼此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打算之后。朱丽叶找了一个朋友,搭顺车带我们去了伊丽莎白最大的购物中心,也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下车的地方,于是她就顺便给我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