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梦想与升华——17岁,我走入非洲
24582900000061

第61章 南非的家庭教育

我又在电视上看见曼德拉了,好像又是在一个普通人家观看什么表演。他什么时候能接见我呢?

海伦的一些朋友对中国很感兴趣,就请海伦明天去给他们讲讲中国之行,海伦说她有一个真正的中国朋友,于是就邀请我跟她一起去,给两个家庭介绍中国文化。看中国的照片,我还教他们的小孩儿剪纸,向他们展示中国书法等等。他们问我有没有传统的中国服装,只可惜没有,下回我也得弄个旗袍或是唐装穿穿。

海伦的中国之行,在我看来真正的收获在于为她周围的朋友带来更多的“中国信息”。当有人请她去介绍中国的时候,我这个“活标本”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在这里还有哪个老外能比我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呢?

海伦的一个女朋友是全职家庭主妇,和很多的南非白人家庭一样,她每天在家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家教”孩子,她有三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3岁,他们从没进过幼儿园或是小学,每天都由母亲在家教育。据我了解,在这里最大的家教生为十六七岁,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校读高中。家长之所以选择这种“家教”方式,有的是迫于无奈,有的刻意选择,有的兼而有之。迫于无奈的是交通问题,这个国家没有公共交通,学校少且不集中,不像我们中国学生上学可步行、可骑车、坐公交车,可以就近上学。这里的孩子上学无论大小,都要由家长接送,对于孩子多的家庭很不方便,因为孩子上学的级别不同,放学的时间就都不一样,低年级上午11点就放学了,中年级下午两点,高年级则要四五点,而且孩子在校的课后活动时间各有差异,母亲们一天中只能开着车,匆匆忙忙地在学校与家之间奔波,刚从这个学校接回小的,不一会儿就又得去另一个学校接大的,而小的那个又不能一个人呆在家里。

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督徒父母们认为学校的很多教育与家庭的信仰是背道而驰的,孩子在学校上自然科学,老师就会讲到《进化论》,讲到《物种起源》,那么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就是不科学的了,小孩儿对事物的判断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他们决定是该听父母的还是该听老师的,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能够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家教,母亲多数都是教师出身,她们采用与在校学生一样的课本授课,孩子在家也有课程表,但相对来说更为自由和放松。但是高年级学生就不同了,母亲的水平有限,他们会选择一些远程函授科目,学生在家学习,每周或是每月将作业寄到首都比勒陀利亚,有专门的老师批改,学期末也有统一的考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家教因素就是亲情,有些家庭中父亲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比如说牧师盖文,他要主持教会工作,每周六到周三都是他的工作日,而周四周五休息。如果他的孩子们都是在学校上学的话,就意味着他们见到父亲的机会很少,在他们看来这是绝对不行的。而在我们中国人眼中这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中国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两地居住,孩子常常一年也只见父亲几次。他们认为父亲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榜样,尤其是男孩,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爸爸在一起。但我的疑问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因为他们接触的人群太有限,同学就是自己的亲兄妹,老师就一个还是自己的妈妈,怎样学习与人交往。其实他们有一个家教团体,通常是由关系好又住得近的几个母亲组成,约定每周聚会于某家,这样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就都在一起了。老师们互相交流心得以便提高教育质量,学生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就算是交际实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