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朋友的善意引介,年轻人将心中的困惑一五一十地向住持老和尚倾诉:“三年前,我刚结婚的时候,我的太太对我温柔又体贴,每天我回到家中总会亲自送上热毛巾、拖鞋给我,我饲养的小狗亲昵地绕着我汪汪叫。但是三年后的今天,我一如往日努力负担家庭的责任,但是我的妻子已经没有过去的柔情。我回到家中,妻子不再为我服务,只有我的小狗善解人意地衔着拖鞋给我穿。我的妻子却像泼妇骂街般,对我百般挑剔,骂我没有出息,不能赚许多钱让她挥霍,买华服珠宝,购名车洋房,每天蜀犬吠日一般,对我汪汪叫骂。师父!你说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住持老和尚静静地聆听年轻人如排山倒海的郁闷,慈颜爱语地开导他:“依我看来,你仍然是个很有福报的人。不管过去是太太拿拖鞋给你穿,小狗绕着你双腿汪汪叫;现在是小狗咬着拖鞋给你穿,太太指着你汪汪叫,你始终有拖鞋穿,照样有人对你汪汪叫,生活一点也不寂寞,不曾改变丝毫呀!你应该知足常乐。”
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喔!我并没有失去丝毫的东西啊。”
住持老和尚的一席话,让年轻人心开意解,仍旧每天过着有拖鞋穿,有人汪汪叫的禅悦日子。
醍醐灌顶
如果你整天愁眉苦脸,觉得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欠你的,那你就会为芝麻大的事痛心疾首;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你就会感谢上苍,并且懂得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让每一天都成为新的一天:以健康为中心,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有个伴,有个窝,有点钱,有好友。这样就足够了,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宽容是洗心的灵丹妙药
坐落在云南宾川境内的鸡足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在鸡足山的第一座关隘前,架设有一座小桥,桥名是“洗心”。据说,鸡足山的金华长老曾在此桥前以一颗宽容的佛心,点化八个大盗,使其彻底洗心革面,改恶从善,皈依我佛。
世传金华长老曾有偈语:“大慈大悲渡众生,洗心桥上洗邪心。是非恩怨从此了,净水一滴悟道真。”八个大盗的邪心分别是:黑心如墨,残忍狠毒;黄心如橙,阴险狡诈;白心似冰,六亲不认;五花之心,朝秦暮楚;桃花之心,嗜色好淫;紫心贪婪,欲壑难填;绿心狭隘,嫉贤妒能;褐色之心,薄德鲜能。
此八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后因抢劫鸡足山的财物而被官家捉拿归案。官家为了杀一儆百,决定在鸡足山下将其全部凌迟处死。金华长老得到消息后,亲自出面恳求官家放他们一条生路,让自己来点化他们。官家敬重金华长老的盛德,答应了他的请求。
金华长老于是将八盗带到洗心桥边,以洗心桥下的净水,逐一洗去八颗邪心的颜色,使其全部变为红色的良心。八盗后来全部幡然悔悟,在鸡足山出家,成为守山护寺的和尚,最终修得正果。
金华长老以自己一颗宽容的佛心,净化了八个大盗的邪恶灵魂,使其皈依正途。这虽然是个神奇的传说,但却向我们喻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宽容是洗心的灵丹妙药。
醍醐灌顶
佛说,以一颗宽容之心来面对世间万物,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人。邪恶之心并非无药可救,宽容就是清洗邪恶之心的灵丹妙药。
不要以狂追狂,以哀悲哀
提婆是龙树门下高足,据说,他也曾经像龙树一样,感化过一位南印度国王,使之皈依敬重佛法。
有一次,这位国王为了佛教的事业,在都城中建立了一座法坛,请提婆端坐其上,宣讲佛法。于是这便引起南印度其他教派之人的愤恨和不满,他们从四面八方赶赴都城,都要与提婆以论辩的方式一决胜负,并且想借此以击垮佛教。
提婆知道对方是经过深谋远虑,而且是有备而来,不但毫不畏惧,反而主动出击,令人传出告示说:“要辩论可以,我现在先建立三个论题,其一是一切圣贤中佛陀第一,其二是一切知识中佛法第一,其三是一切救世人物中僧为第一。我建立的这三个论题,欢迎各家各派的论师前来辩论。如果有人能驳倒此论,我提婆甘愿斩首以谢。为什么非要斩首呢?因为我所立之论如被人驳倒,足见我见理不明,愚昧无知。那种愚昧无知的脑袋我宁可砍掉,也不愿保留,省得它让我乱做议论,丢人现眼。”
提婆的这番宣言,无异于将其他各派论师视若无物。他们个个都被激怒了,相约而说:“这个提婆也太自高自大了,根本不将我们放在眼里。即便他真的有三寸不烂之舌,难道还能胜过我们百万之众吗?”于是,他们约定联手对敌,同提婆展开一场车轮大辩论,且看他如何能够应付。
这天,约定好了的各派论师都一起云集到提婆的道场。车轮大战开始了,他们一个个接连出场,但都没能在提婆的利舌下得到一丝半点的便宜。那些智慧较低、学识不富、论术不精的人,仅需提婆一言便告屈服。智慧深厚、学识广博、精于辩论的人,虽能与提婆往来争锋,但最多不过两天时间,便也理屈词穷,告败认输。许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干脆就不敢出场了。这样一直辩论下去,直达三个月之久,前来辩论的八方论士才算全部认输,再没人敢出头露面了。当日辩论开始之前,各家论士也曾依样画葫芦,像提婆一样发誓论败便斩首相谢,提婆未能同意,只是让他们论败便答应改投提婆为师。因此,等到三个月的辩论结束时,八方论师百万余人都成了提婆的弟子。
提婆的事业由此达到了高峰,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据说当时有一位“邪教”弟子,虽然也改投了提婆,但却抱着不轨之心。原来,他看到自己的老师败于提婆,便认为是奇耻大辱,心中非常痛恨提婆。他曾咬着利剑发誓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你以口才胜了我们,我必要以刀剑胜你;你以无形的空刀杀我们,我必要以真刀实剑杀你。”发誓以后,便一直身怀利剑,追随在提婆左右,伺机行刺。
有一天,提婆正在丛林静处禅定思维,其弟子们也都散到各处各自用功去了。那位“邪教”弟子见到有机可乘,立即挺身而起,一剑刺出,正中提婆的腹部。这事若发生在别人身上,只怕会大声喊人救命了。可提婆却出人意料地非常安静,他捂住伤口,对凶手说:“我这里有三件东西,袈裟、佛钵和盂盆,你赶快拿着逃命去吧,注意要走山间小路,不要走大道平川,否则肯定会被我的弟子们捉住。你还没有学到佛法,不知身名是人之所累,所以肯定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寿命。我却不然,我深蒙佛陀遗法所化,对身形寿命早就看淡了。念你仍为狂心所惑,我在命终之前还是想向你说明白,人与万物实际上都是无实的,求之实不可得,不明白这一道理的人被狂乱之心所惑,从而认为有人有我,有苦有乐。岂不知苦乐只是两种情感,来自人们对外界的接触。人如果不与外物相接,苦乐之心便失去存在的依据,也就自然消失了。”
那位异教弟子见提婆如此慈悲,不仅不怨恨自己,反而在临终前为自己说法,心中非常悔恨。然而,犹豫再三,还是逃命去了。
这时,提婆遇刺的事已经被弟子们知道了,他们失声痛哭,汇集到提婆身旁,更有一些学法不精的人四处搜寻,截堵道路,想要把杀人凶手捉拿归案。提婆却把他们召集回来,进行最后的说法教诲,他说:“若从事物的真实本性进行思考,你们就会知道,世间根本没有害人者,也没有被害者。因为一切皆空,人的本性也是虚的。所以,你们失声哭喊,四处追捕凶手又何必呢?这不过会使你们多种些不善之业而已。至于那位凶手,他所害的不过是些业报,却不是我提婆。所以你们应该谨慎思考,千万不要以狂追狂,以哀悲哀啊。”说罢,放身蝉蜕而去了。
醍醐灌顶
佛家认为,有因必有果,今世的恩恩怨怨,必是前世种下了因。如果今世不肯用一颗宽宏大度的心去化解眼下的恩怨,那来世必定还会为这些恩怨所累。所以,今生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化解所有的恩怨,才能在来世远离那些无谓的纷纷扰扰。
心中有鬼鬼自来,心中无鬼人自安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那里的人们非常迷信,到处弥漫着浓厚的鬼神信仰,做什么事总要先问神问鬼,老百姓也生活在神权控制的世界里。
镇上有一座百年老屋,因为年久失修,老屋已经非常破旧,断垣残壁,不堪风雨,屋内蛛网密布,尘埃覆棂。深夜里,老屋还经常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好像女人伤心的啜泣,又像来自幽冥世界的惨烈哀号。
于是人们绘声绘影竞相传告:“老屋里住满了鬼魅幽灵,谁要是走进了老屋,就别想活着出来。”人们远远地看着鬼影幢幢的老屋,谁也不敢靠近一步。
后来,从外乡来了一个人,扬言说自己是天下第一胆大的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吓得了他。有一个村民看到这个外乡人口出狂言,非常不服,故意使用激将法说道:“你自称自己是天下最胆大的人,那么你怎么能证明你的胆量过人,能够让我们心悦诚服呢?”
外乡人自信满满地回答说:“我不仅不害怕妖魔鬼怪,任何的妖魔鬼怪看到我,还都要退避三舍,敬畏三分呢!”
这个村民不服地说道:“我们村里有一间鬼屋,进去住过的人都会被吓出一身病来,如果今晚你敢进去住一宿,那就证明你的确是个有胆量的人。”
外乡人大力拍着胸膛,故作无畏的神情,轻蔑地说道:“哼!这区区的魑魅魍魉有什么好惧怕的,今天晚上我就要把他们降伏!”
村里的百姓为外乡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日暮时分,一群人浩浩荡荡簇地拥着外乡人,来到了鬼屋门前,村民们语气凝重地对外乡人说:“祝你一夜平安无事!”
外乡人目送村民们举着火把的身影越来越远了,便硬着头皮跨进了鬼屋,顿时一阵阴冷的空气从脚底袭上心头。举目望去,晕黄的烛光下,梁柱颓倾,横七竖八,屋顶上破了一个大窟窿,月光斜斜地泻了一地,更增阴森,纸窗上跳跃着幢幢的影子,仿佛鬼祟就要破窗而入。外乡人一惊,赶紧躲在折了一只脚的案桌下,闭目屏息,和衣睡倒。
黑夜已经来临,大地也静静地沉睡了。梦魇中的外乡人突然听到两扇破旧的木门在“咿哑!”作响,感觉真的有鬼魅正要推门而入。外乡人“嚯”地从地上弹了起来,一个箭步死命抵住木门,不让门外的鬼魅进来。但是他使力愈大,门外的推力也愈大。就在一推一关的拉锯之中,木门“碰!”地应声而破,门内的外乡人和门外的不明众生,彼此都惊惧地跌坐在地上。外乡人心想:“性命休矣!”然而定睛一看:哪里是什么狰狞可怖的鬼怪,原来只是个错过了旅店的商人。
醍醐灌顶
我们通常把酗酒成性的人,称为酒鬼;把嗜烟成癖的人,称为烟鬼;把好赌不悔的人,称为赌鬼;把贪色败俗的人,称为色鬼……我们身边也可谓充斥着“鬼道众生”。最令人头疼的鬼是心中鬼,心中鬼使人活在自造的鬼魅世界里,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只要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端,自然就不怕有“半夜鬼叫门”的事情发生。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天,在某一座禅院中的学僧们,正在很认真地在寺前的围墙上,临摹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临摹的画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整体看起来已经有了争头的感觉,但是却总看起来动态不足。虽然修改了很多次,但也没有很大的改观。
于是,大伙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论起来,有人说:“色彩不对。龙身的青不够真。”另一人反驳说:“不!不!是虎的眼睛点得不传神,差那么一点儿。”
这时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们就赶紧请教禅师:“师父,您瞧瞧,这画是哪里不对劲了,为什么瞧着总是对不上味儿呢?”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吗?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是向后退缩的;虎要上扑时,头必然是压低的。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恍然大悟:“老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而且虎头也太高了,难怪总觉得动态不足呢。”
无德禅师趁机启发道:“为人处事和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们不解,问:“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明白了其中道理,自然一切就好解释了。”
醍醐灌顶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的忍让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谦虚大度,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些。很多时候,退一步其实是就是在前进一大步——因为在退步中已经积蓄了更多的前进的力量。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从前,有一个人虽然并没有人开示过他,但因为受着世事的折磨,人我是非的困扰,而承受着种种的苦恼。他想:一个人在这个尘世中浮沉,终究能获得什么呢?在这庞大的宇宙中,人仅微小得仅如恒河中的沙粒,却整日用心在尔虞我诈和相互欺诈上面,最后还不是什么都带不去吗?这种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然后,他又想:一些修行人的生活,他们是为众生而劳碌着,这是何等的伟大呢?至少修行人是不会被世事尘劳所困扰,而且,他们将来还会有一个解脱的圣果可获得。于是他便离开家庭去做了一个沙门。
做了沙门以后,他每天早起晚睡,认真修学,一点儿不敢懈怠,他把回忆过去的生活和憧憬未来的圣果作为修行的鞭策。可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他还没有证得圣果,难道这些工夫都不对吗?还是我哪里出了错误?他想着竟然怕了起来,千万别因此误入歧途或是着魔了啊。他的心中就起了退却之念:“唉!不如回家去做个凡夫俗子算了,也不必这样苦苦修行,弄得身心劳累。”
正当他打定主意,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又犹豫了:“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的定夺,这样一走,几年来的勤学苦修,就将付之流水,永远失去悟道的希望;如果再鼓起勇气来努力用功,或许就会取得成就吧!”去与留的念头正在他心中翻腾时候,触动了山中的树神,树神和他曾经有过一段因缘,于是就想着能不能帮他一下。
树神很为他担心,知道他这样回去会永远轮回于生死的大海,于是便用了点小神通试试他,说不定能挽回他的意志,助他成就道业。一会儿树神便化现为一个美貌的比丘尼,穿上艳丽的衣服,满带着珍贵的珠宝饰品,扭身弄姿走到修行人的面前来。
修行人一看很不以为然,正言厉色地责问道:“你是个比丘尼,一个出家学道的人,怎可以穿用俗人的衣饰呢?怎可以这般打扮来炫耀人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