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12本)-蒙哥马利
24628200000002

第2章 顽劣少年(1)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蒙哥马利却顽劣成性,成绩很差,母亲的棍棒伴随他成长,但怎么也不能使他屈服……在圣保罗学校,天生具有运动天赋的蒙哥马利成了橄榄球场上的明星,得了个“猴子”的绰号……

1887年11月17日,在伦敦圣马克教区一幢毫不起眼的牧师寓所里,传来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举行完洗礼之后,这个新生儿被取名为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在蒙哥马利之前,他的父母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圣马克教区属伦敦南部城郊的肯宁顿区,这里有个板球场,同圣马克教堂和牧师寓所紧挨着。初冬的伦敦并不太冷,但已经开始进入雾季。每天清晨,煤气灯的黯淡光线尚未完全消失,或浓或淡的雾气已经悄悄爬上教堂的端顶,从那儿蔓延开去,笼罩四周物景。隔着雾望去,一切隐约其中,教堂的灰色屋墙也变得影影绰绰。如果白天天气晴朗,站到教堂的钟楼上,可以俯瞰整个板球场,还能欣赏伦敦南郊的田园风光。

蒙哥马利的父亲亨利·蒙哥马利是这个教区的牧师,也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徒。他对宗教的热忱和迷恋,超过世上所有的事物,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蒙哥马利家族有着当牧师的传统。不过这种传统得以延续的时间并不很长,也只是100年左右的事情。

蒙哥马利的祖先是跟随威廉一世征服不列颠群岛的诺曼人。最早的先祖可以追溯到11世纪时的罗杰·蒙哥马利,他是当时法国诺曼底公国的伯爵。同大多数诺曼贵族一样,罗杰野心十足,贪婪成性,狡诈、残忍和好战。1066年9月,当诺曼底公爵威廉率领舰队,从海上浩浩荡荡杀奔英伦时,罗杰是其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侵略军从伯文西登陆,长驱直人,同英王哈罗德的军队在哈斯丁斯展开决战,击溃了英军。最终,威廉凭借武力夺取英国王位。罗杰由于追随有功,被委任为威尔士地区的行政长官,执掌生杀大权,备受宠信,权势显赫。他的妻子叫梅布尔,是臭名昭著的威廉·泰维士主教之女。这对夫妻可谓绝配:一样的贪得无厌、一样的心狠手辣。他们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巧取豪夺,疯狂地积聚财产。并且用花言巧语,离间威廉一世和其他大臣之间的关系,以期独揽宠信于一身。对那些已经失宠、并遭受放逐的贵族,也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一次,梅布尔摆下“鸿门宴”,想毒死阿诺德爵士,不料,却误杀了罗杰唯一幸存的弟弟吉斯利贝特。梅布尔岂肯罢休,不惜重金,又收买阿诺德的侍从下手,终于如愿以偿。但这对夫妻的最终结局却大相迥异:梅布尔因结仇太多,一次熟睡中被人斩杀在床上,横遭报应;罗杰后来续娶,晚年向善,捐赠了大量金钱给修道院和教堂,还变成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1094年,罗杰在一所修道院里静静地升入天堂。他努力赎救前半生罪孽的悔过行为,并没有为后世子孙换来好运,蒙哥马利家族曾经拥有的盛世岁月,在他死后,随着时光推移,还是一去不复回了。

因为坐吃山空,放肆挥霍,罗杰的子孙们使蒙哥马利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后来又由于得罪了国王亨利二世,在英伦呆不下去,被迫迁至苏格兰落脚。随后,又迁到爱尔兰的基勒堤,另觅天地。定居爱尔兰之后,蒙氏家族不得不丢弃贵族尊严,同当地人通婚,因此,蒙哥马利身上具有爱尔兰的血统。又过了100多年,大约18世纪末期,家族中一个名叫塞缪尔·蒙哥马利的人,经商赚了大钱,在福伊尔潟湖畔买田置地,建造了庄园,起名叫“新公园”。这座庄园占地1000英亩,土壤肥沃,且临山靠水,风景优美,前面不远就是波涛翻滚、一望无际的大海。

塞缪尔·蒙哥马利的儿子塞缪尔·卢·蒙哥马利,就是蒙哥马利的曾祖父,他是一名牧师。塞缪尔·卢·蒙哥马利的长子,也做了牧师,一辈子潜心于宗教事业,被家人亲切称为“蒙哥马利大叔”。塞缪尔·卢·蒙哥马利的次子,即蒙哥马利的祖父罗伯特·蒙哥马利,却对当牧师毫无兴趣。他自幼尚武,最喜欢骑马和打猎。而且马骑得飞快,并喜欢绕着“新公园”催马疾驰。常挎一把大口径的短枪,四处游荡,别人见了,都畏惧他三分。罗伯特14岁时,进入英国阿蒂斯康军校接受训练,成绩非常优异。五年之后,他兜里揣着三百英镑,还有父亲勉励他上进的一封信,只身漂洋过海,来到印度发展。罗伯特聪明能干,对工作兢兢业业,又能吃苦,深受上司赏识。他自低级行政官员开始干起,一直做到拉合尔都督、旁遮普省副省长,并荣封爵士头衔。罗伯特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早年家庭生活却很不幸。他24岁时,娶了东印度公司总督阿扎穆加18岁的妹妹弗朗西丝·托马森做妻子。弗朗西丝不喜交际,整日闭门不出,恹恹寡欢,又体弱多病,活了32岁就丢下三个孩子,撒手人寰。弗朗西丝·托马森死后,罗伯特又娶了端庄秀丽的爱伦·兰伯特。第二任妻子为他生下了四个儿子,长子阿瑟只活了20岁就死掉了。次子亨利,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二战名帅蒙哥马利的父亲。罗伯特于1865年回国,住进爱尔兰祖上遗留的故居。1887年12月,在蒙哥马利出生后的第二个月,罗伯特爵士溘然长逝。

亨利·蒙哥马利长到8岁时,父亲罗伯特把他从印度送回英国,进入伦敦一所神学院读书,大概是想让他将来重操家族旧业。不久,又转入哈罗公学就读。哈罗公学的校址选在一座山上,山间林木葱翠,空气清新,学校环境舒适优雅。在当时的英国,哈罗公学是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但却比不上伊顿公学,该校被公认为全英最好的中学。当亨利·蒙哥马利迈步走进哈罗公学校园的时候,他恐怕永远想不到,这座校园30年后迎来一个“最不守纪律”的学生,哈罗公学就因为这位校友,后来响冠英伦。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温斯顿·丘吉尔。

亨利·蒙哥马利进入哈罗公学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他被描绘成一个“穿着翻领上衣,文静而羞涩的孩子”。在这里,他遇到了约翰·史密斯牧师。这位最后发狂住进疯人院的导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亨利日后毕生笃信宗教,不能说与此人无关。约翰·史密斯满头银发,身体修长,略微有点驼背。每逢新生进校,史密斯牧师便将他们全体召来,用无比慈爱的语调,教诲他们永远不要做坏事。亨利后来满含深情地回忆说:“当他在礼坛上,以上帝的名义,对我们提出期求时,我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声调。在哈罗的日子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他这种奇异和深切的影响”。

19岁那年,亨利考入剑桥大学。他天分不高,可勤奋好学,在校期间成绩不错,获过伦理学二等奖。他对宗教的信仰更加坚定,下定决心为主耶稣而献身。1869年,亨利从剑桥大学毕业,果然选择了牧师职业。先后到萨塞克斯霍斯特皮尔角和伦敦黑僧路教堂,担任副牧师。这时,亨利的父亲罗伯特·蒙哥马利爵士已经从印度回国,为了让他见识世面,经受历练,给了他150英镑去周游世界。亨利怀揣这笔钱,从西欧一路旅行到地中海和中东,饱览了沿途各地旖旎的风光,同时也瞻仰了几处宗教圣地,思想受到不少启发。返回国内后,他根据旅行见闻,撰写了一本叫《东方四月游》的游记,一经出版,立时引起了轰动。1876年,亨利·蒙哥马利经人推荐,来到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担任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法勒的副牧师。

弗雷德里克·法勒,可以称得上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天才。他出身印度孟买的一个教会家庭,父亲是个副牧师。他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学问广博,头上几乎贴满了教育家、哲学家、宗教作家、诗人等各式各样的标签,据说还有同性恋的嫌疑。法勒早年受弥尔顿的影响,从小就能大段背诵这位诗人的作品《失乐园》,后来也写宗教气息浓厚的诗歌,在剑桥大学时即享有“学生中的弥尔顿”的盛誉。他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求学期间,获得的奖项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法勒一生发表的论著,有70余种之多,其中《埃里克》和《耶稣传》两书出版后,一度风靡英伦,使他声名大噪。作为一个在最传统的维多利亚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牧师之子,法勒却对“正统”神学和古典主义教育制度深恶痛绝,公开著书予以猛烈抨击。法勒还反对公立学校的竞技之风,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一次他看见一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板球,忍不住就问那个学生:

“拿三根小棍子去滚动一块皮革,有什么好玩的?”

在他看来,学校不使学生安坐于教室,却鼓动他们去操场之上奔逐撕扭,简直是误人子弟。他还大力主张摈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法,在学校课程中添设自然科学。不过在当时的英国,对于这位十足的理想主义者的呼吁,并没多少人理会。

弗雷德里克·法勒任职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院长后没几天,他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身材颀长、头发卷曲的年轻人,一双蓝色的眼睛充满真挚与自信。年轻人开口自我介绍说:“我叫亨利·蒙哥马利,是沃恩博士介绍来的。我来这儿当您的副牧师。”

“噢,是伦敦法学院的院长沃恩博士?”

“是的,法勒先生。”亨利说话时,弯腰欠了一下身子。

初次见面,法勒对这个谦恭的年轻人不禁心生好感。后来他逐渐发现,亨利·蒙哥马利正直诚实,对待繁琐的教务工作的态度也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弗雷德里克·法勒虽满腹珠玑,才学过人,但处理教区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细微具体的教务工作,显然不是其所长。何况,这个教区鱼龙混杂,全伦敦的三教九流之徒,小偷、娼妓、醉汉和罪犯,甚至结核病等疾病,充斥其间。但有了亨利·蒙哥马利这样尽心尽职的助手,一切自然不在话下了。

弗雷德里克·法勒为人好客,交游极广,家中经常汇聚各种社会名流,包括大名鼎鼎的丁尼生、勃朗宁、汤姆·休斯、路易斯·卡罗尔等人。亨利·蒙哥马利以忠厚善良的为人和勤勉踏实的作风,博得了法勒院长的赏识,但他一次也没有享受到被延请访问院长寓所的荣耀,更不用提去认识那些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物了。而这是他多么渴望的事情!想想那些人物的名字,亨利的心都沸腾起来。

英国为蒙哥马利举行的隆重葬礼。

1878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细密的雨丝漫天飞舞,在空中交织成一道薄薄的雨幕,远远看去,上面腾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雾。亨利已经在办公室紧张忙碌了一天,他帮法勒院长把那本混乱不堪的教区账目终于整理完毕。为了表示感谢,法勒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共进晚餐,亨利喜出望外地答应了。

两个人打着伞,一前一后,冒雨来到弗雷德里克·法勒的寓所。甫进家门,一个长相俏丽的小姑娘蹦蹦跳跳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

“爸爸,瞧,外面的雨下得真大!您淋着了吗?”她用娇嫩稚气的嗓音问道。

“噢,莫德,乖女儿……没事的,我有伞。”

“爸爸,他是谁?”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叫亨利,亨利·蒙哥马利。”亨利彬彬有礼地说。

小姑娘歪着头,定睛望着他,眼神中掠过一丝羞涩,她的脸慢慢红了起来,一扭头转身跑开了。席间,亨利得知这个叫莫德的小姑娘是法勒的第三个女儿,芳龄13岁。而法勒院长还有4个女儿,加上5个儿子,一共有10个孩子。

亨利从此便经常受邀,到法勒院长的家中或谈工作,或叙家常,偶尔也壮起胆子参加沙龙聚会,聆听名流们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但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上面了。不知从何时起,他爱上了法勒院长的千金莫德。莫德乌黑浓密的秀发、娉婷婀娜的身姿、高挺的额头……一切都是那么令他怦然心动。尤其那双顾盼生辉的秋波,仿佛一坛清冽的甘醇,一回想起来就让这位31岁的副牧师如痴如醉,失魂丢魄。他想: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坠人情网了?一个13岁的小姑娘为何有如此魔力?唉!那小可人儿,她也会中意我么?亨利副牧师就这样胡乱想着,度过了无数相思的不眠之夜。

直觉告诉亨利副牧师,那位小美人好像也在留心他。每次在她家中停留,他用渴望的眼神搜寻着什么,而背后,似乎也有一双同样的眼神,犹如火苗闪烁跳动,灼烧他的后背,使他坐立不宁。而当他装做不经意,转身试图去捕捉,那双目光却又如一只受惊的小鹿,慌不择路地逃离。不止一次,他悲哀而又甜蜜地想:看来我是不可救药地爱上她了,爱情从天而降,叫我如何是好?他向上帝祈问:伟大神明的主,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对于情窦初开的莫德来说,尚不完全知晓爱情为何物,但她懵懂感觉,自己对那位高大风趣的副牧师颇具好感,并渐渐喜欢上了他。亨利·蒙哥马利和莫德·法勒虽说不上一见钟情,但彼此有意,一来二去终于擦出爱情的火花。

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的院长弗雷德里克·法勒,这位著述等身的天才,一如既往地忙于布道和清谈,对助手与自己女儿的心事一无所知。法勒的夫人,一位温婉的大家闺秀,却从女儿的举止中看出了不寻常。她把信息传递给了丈夫,法勒院长并没表示不快,相反,他竟有点高兴。一方是自己活泼漂亮的女儿,另一方是自己青睐的得力助手,两情相悦,他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只是,鉴于女儿年纪还小,他向亨利提出了两项条件,就是只能暂时订婚,不佩带订婚戒指,并且不许声张。另外,必须等到莫德满16岁时方可结婚。亨利自然一一应允。

1881年7月28日,威斯敏斯特亨利第七教堂钟声徜徉,人流涌动,气氛非同寻常,喜悦之中透着庄重肃穆,亨利·蒙哥马利和莫德·法勒的婚礼在这里举行。德高望重的泰德大主教主持这对新人的婚仪,整个婚礼进行期间,他深沉浑厚、抑扬顿挫的声调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们。当参加婚礼的双方家长和各方来宾,齐声跟随泰德大主教唱诵圣经祝福诗时,人群里有人情不自禁淌下激动的泪花。

这年,莫德正好满16岁,亨利·蒙哥马利却已经34岁。两年前,就在亨利和莫德订婚的当年,他刚担任伦敦圣马克教区的牧师。亨利在这个职位上充分显露了自己的才华,他采用划分教区、分工负责的制度,将伦敦南部这个最重要的教区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辛勤不懈的传教努力也换来了回报,圣马克教区的会员人数逐年不断增加,很快拥有了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