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辈子做个富人
2466100000005

第5章 富人的心态比你好(2)

就算是你处的位置在别人看来完全占优势,也要学会韬光养晦,保护自己。不然,你会更惨的。

一般来说,处于强势者大权在握,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他受到的关注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会让他把许多的精力分散在与人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指挥、领导、周旋、应付,久而久之,精力、健康、知识、智慧,都会受到亏损!

如此看来,如果你处于领导位置时,那么请尽量避免成为众人的焦点,你要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这样的位置有助于人修身养性、恢复精力;有助于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这样,当你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就会获得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面对。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常常拒绝公众的原因。

其实,低调还常常是位居上风者的外衣,当你的优势显露无遗,无数的人就会来琢磨你,你的对手也会千方百计来想出新招来对抗你的优势。把自己摆在明处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对自己得到的利益不声张倒是一个好办法。

2005年,美国在华企业实现了强劲的、也许是破纪录的利润水平。不过从年底美国公司的报表或当时美国国会有关中美贸易的消息中,你很难看出这一点。美国企业界似乎经常故意掩饰它们在中国取得的成功。美国政治家们为了准备迎接可能发生的贸易战,突出对华贸易中的失败者,而对许多胜者却视而不见。

那么美国公司为何仍然不愿谈及它们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呢?

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总是有意拿所谓的中国的产品质量及制造业岗位减少来说事儿,如果它反过来再说公司在中国发展得很好,那么就会令人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那些跨国企业尚且常用这样一种混淆视听的办法来韬光养晦,何况我们个人。

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究竟行不行,不是看你是否显眼,而是看有没有真正让自己强起来的坚实基础和本事。真正有实力的人讲究运筹帷幄,厚积薄发,修于内而成于外,这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成功。

适应环境需要保持状态正视社会大环境

每个人都要充分正视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巨变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网络上一段名为《谁叫我们是80后》的话特别发人深省:

我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我们上大学了,上小学不要钱了。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买不起房子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这段话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社会环境变化的抱怨。到了这两年,写这个段子的人估计应该加上一句话了:“刚挣了点钱想出手大方点套个结婚对象,却发现金融危机,不敢乱花了。”

还有,哪一天老乡聚会后,你的不平衡心理会更加强烈。以前你身边的人过得比你差——你认为是正常的、应该的;现在人家却高升了;那个高中都没读完的人比你有钱多了。于是你愤愤地说:“这是什么社会!”

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且指望别人继续落后而自己继续发展,是不切实际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本身的进步和悲哀,一味抱怨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种工作危机中。你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你可能面临着哪天失去老板;你进了大公司,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高薪水,但你依然有可能因为经济危机引发的裁员在一夜间失去这一切;你苦心经营起来的生意停滞不前……

成功不在于过去取得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成就,而在于我们是否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持续发展,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实力就是竞争力。在公司中你比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在生意场上你比别人更能想出新招数,■出新路子,等等。有了这种竞争力,哪怕有一天失去了现在的工作、赔进了本钱,也依然能重新再来,纵横天下。

为了这个目标,所以要从现在开始准备!你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看看他们是怎样努力提高自己以避免失利的,这样就会有紧迫感;你要不断囤积赖以持续发展的东西,如经验、技术、人脉、思考方式……财富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

为什么相同的社会环境,有的人能够最终富有,而有的人却感到人生的路子不宽呢?很显然,这与能不能主动去适应社会环境有关。

路路和菲菲是儿时伙伴。两人家庭条件都一般,为了尽早工作,她们都上了中专学校。路路学护理,菲菲学厨艺。毕业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需要自谋职业,所以两人毕业后工作都没有得到安排。

听说南方工作机会更多,路路和菲菲一起去了深圳。刚好赶上一家酒店招厨师,菲菲很快有了工作,酒店包吃住,工资待遇也相当不错,不过就是工作辛苦,早晨要四点多就起床备菜。菲菲从北方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想家,不思饮食,三天两头生病,更重要的是,刚走出校门的她吃不了这份苦。不到半年的时间菲菲就回家不干了,不久成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终日怨天尤人。

再来看学护理的路路,对口的工作难找,没有技术,处境更差一些。路路只得到一家电力设备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租了一间便宜的房子,每天早出晚归。

薪水靠提成,不少人因没有订单,做不了多久便打了退堂鼓,路路开始好久也没有业绩。为了做好业务,路路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市区所有地方去拜访客户。南方气候、饮食与北方都有很大差距,路路却无暇顾及这些。靠着不服输的勇气,情况逐渐好起来,路路的销售额慢慢稳定,客户关系也好,逐步得到领导的器重。每天联系新客户,开拓、拜访、结账,将老客户归类、回访,忙碌的生活让她感觉到充实。由于业绩优异,路路很快由普通销售员做到店面经理、业务主管,如今已是一个区域的负责人。

论学历,论条件,菲菲、路路两人相当,要讲经历,两人都有困难,路路甚至更差一些。可是最后呢,一个十分平庸,一个非常出色。差别到底在哪里?

不难看出,菲菲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她做了对口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随着技艺不断提高,收入会很可观。就算不愿继续留在南方,积累了技术、资金和经验也可以回家乡创业,至少如今生活会更丰富鲜活。然而,这些本来可以实现的东西,她却因不能适应环境,早早放弃了。而路路的成功也正在于对环境积极主动的适应。

路路和菲菲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怎样对待环境呢?生活给什么我们就欣然接受什么,积极主动地适应它,慢慢地,它就会向我们张开双臂。

不要放纵消极情绪

静下心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路路和菲菲两人一个能适应环境,而一个就适应不了环境呢?应该说关键在于心态的不同。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似乎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低语,消极的、负面的东西无处不在——报纸、电视新闻都喜欢炒作那些倒霉的故事——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

有个人对什么事情都有很多不满。有一次,朋友鼓起勇气劝他:“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活得愉快且积极。所以,你也应该尽量积极地考虑问题。”他露出看透一切的表情回答说:“那是因为那些人是成功的。如果我像他们那样富有,要什么有什么,你不让我积极,我也会变得积极乐观。”

事实上,这个人是把物质富有与否和心态好坏的因果顺序弄颠倒了。

在精神和物质上过着幸福生活的人,大多数是积极乐观的。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经历过艰辛,而是因为他们相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可以享受人生的每一个瞬间,结果状况真的越来越好。

比起那些消极的想法,积极的想法是更“现实”的。我们难道不是将更利于我们选择的行为称作“现实”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把那些现实的想法植入头脑中,不要再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缺乏激情。至少把工作当成乐趣比将它看作维持生计的工具更实际些。因为将工作当作不得已的责任,就只能不断抱怨着“温饱都难以解决”的生活。

聪明的人会对自己严格,但不会整日板着面孔追问为什么——那完全是对自己的苛刻。其实,每个人都该清楚地知道,不能愉快地享受人生,那么生活将失去意义。积极的心态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为了所不能放弃的要素,我们必须把愉快和幸福坚持下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努力,来维持积极的思考方式。

学点孔子的自嘲

对孔子稍稍有点兴趣的人,都会觉得这位当过“圣人”又被贬为“孔老二”的人很有趣。孔子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一米八以上,孔武有力,甚至能一个人举起城门的巨大木闩。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很生动鲜明的,而且不乏幽默感。他周游列国讲学,落魄潦倒却不失乐观。《论语》开篇强调“悦”、“乐”、“不愠”四字,给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快乐的基调,由此,中国文化便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区别开来。孔子是个懂得精神快乐的人,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取瑟而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唱卡拉OK。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不算富人,但后来却成了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拥有众多学生、丰富的知识、前无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后人难以计量的拥趸。

真实的孔子是一个率真的人,一个宽厚的人,一个好老师,一个平民学者,一个思想者,不过这些称誉能够建立起来都基于他是一个快乐的人。说起来有意思,孔子是个最乐于自嘲的人。他能够达观洒脱,很大原因来自于他的自嘲。孔子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东门下。一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从腰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狈不堪像条丧家犬。”子贡如实说给孔子听,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孔子愉快地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圣贤,不像吧,而说我像丧家犬,是这样吧!是这样吧!”)“丧家犬”虽然是贬义,他却欣然接受,是对自己当时处境的自嘲。

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君子不器”,也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口吻里带有一丝淡淡的自嘲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