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变成富翁已经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这条路确实只为那些具有超凡思维的精明人群敞开着。人们每天的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看待某种事物的视角、思维方式,以及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方式等也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财富有了多寡之别。有句名言说:“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穷。”虽然养成好的习惯是个有些痛苦的过程,但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你理所当然地赚钱,让你“有钱一辈子”。
确定方向最重要
许多三十多岁的人常说:“如今也没有什么理想了,边走边看吧。”他们说话时祥和的表情,温和而积极的语调让人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
事实是,这些人收入稳定,事业不断攀升。他们所谓的没有理想,不过是放弃了年少时那些大而无当、左右摇摆、茫然懵懂的想法,而他们的梦想则愈加真实、可以追求。
放下那些书生式的理想,并不是要人放弃梦想,过死水般平静的日子。一个人经历了生活的洗涤,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向越来越清晰坚定,明天的好生活就越真实、值得期待了。
学化工的明峻毕业后被招聘到苏州一家化工厂,虽然待遇不错,可明峻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来这里不过是就业前景所迫。他不喜欢工厂浓重的硫黄味,一想到要在这里长期工作,心里就痛苦得倒酸水。
几个月后,明峻辞掉了工作,来北京发展,因为学的是化工,又不愿再进工厂,工作很不好找。为了挣生活费,他去肉联厂上过班,卖过电脑,在计算机培训班做过老师。他不怕吃苦,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明峻来到了如今的这家建筑类公司。明峻刚进入这家公司时,薪水不高,还不及上一份工作,不过他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认定它大有前景,并暗下决心要闯出一片天地。他最初的目标是能漂亮地布线,之后是成为做资料的高手,然后是成为一个出色的预算员……当初他说不清自己以后要怎样,但当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后,他的方向明确了,就是拥有自己的企业。
6年过去了,明峻一直在这个公司工作,从最基本的布线、做资料学起,到做工程预算、管理现场、采购材料、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如今明峻已经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薪水已不是一般人可企及的了。他脸上总是带着坚定的自信,如果你问他将来的打算,明峻会说:“边走边看吧!”事实上,他心中目标是开自己的公司。
明峻毕业后最初一段时间很苦闷,他是个努力的人,频繁换工作只是因为找不到方向。幸运的是,他最后找到了目标。
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你肯追求,终究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事业,那些刚步出校门的年轻人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生活没有目标。当然,为了生存而绞尽脑汁地寻求变化,夸张地做不可执行的计划书,也是不必要的。不过,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后,如果能够尽早确立自己做事的方向并一直努力下去,随着经验的积累自然是可以实现梦想的。
从最可能实现的做起将宏伟的理想进行拆分
法国一家报纸出了一个全民性的考试题,题目是卢浮宫着火,每个人只能抢救一件文物,你抢救哪一件?
答案成千上万,各不相同。这个说我救蒙娜丽莎的画像,那个说我救拿破仑的铠甲,等等。最后,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抢救离门口或者是防火通道最近的那件文物。”
你的理想也许是赚大钱,当企业家,但你最初能做的却具体而细微。对于创业者来说,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你要将宏伟的理想拆分成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然后选择那个最近的目标努力。
已逝的中国台湾地区富豪王永庆创业初期的做法非常值得普通创业者借鉴。
王永庆早年家里穷,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他揣着借来的200元钱,带着两个弟弟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因为钱少,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小的铺面。当时,不大的嘉义却有近30家米店。
那些老字号的米店早已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根本做不起大宗批发生意。专门搞零售呢?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批发的同时,也做零售,因此愿意到他这偏僻米店来买货的人寥寥无几。王永庆和弟弟们也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没有什么效果。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是想各种办法卖出东西。王永庆开始潜心考察和思索出路。那时的台湾农业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还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铺在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所以像小石子、砂粒等杂物很容易混入米中。因此,当时出售的稻米夹杂着秕糠、砂粒、小石子等杂物是普遍而正常的事情,买卖双方也都习以为常。
这个发现让王永庆想到了办法。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怕麻烦,一点点将夹杂在米里的各种杂物拣出。这样一来,王永庆米店米的质量就高了一个档次,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要进一步扩展生意。在与登门买货的顾客交谈中,他发现了新的需求。他决定突破常规,推行主动送货上门的办法。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让米店销路大开。
就这样,王永庆在具体的销售和服务过程中不断寻找突破口,嘉义人慢慢都知道了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口耳相传,王永庆有了知名度,生意更加红火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终于有条件自己办个碾米厂。原来的铺面不够用了,王永庆便在离最繁华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做铺面,而里间做碾米厂。少年王永庆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并最终成为台湾首富。王永庆最初的目标就是把米卖出,之后是扩大销路。有了一些资金后,租位置好的大店面,办一个碾米厂。有了足够的钱再进入其他领域。
成功是每个阶段眼下最该做的事情的叠加。王永庆后来的台塑集团与卖米有什么关联吗?林肯当年开小店的时候,里根当年当演员的时候,这些职业与当总统有多少相干呢?还有,如今许多国家领导人最初都是基层工人,造机器、做图纸与政治有多少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往往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因为直线通常并不存在。面对现实,做我们最该做的是最好的选择。
“微利是图”的赚钱精神
谈及这个话题不由又想到温州人。温州人可算是改革开放后内地最早致富的一个群体。这个只有11 700平方公里的中小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借沿海城市首批对外开放的春风,通过摸爬滚打,业务不断地向外扩张,最终做到同类无法比肩。如今,温州人的皮鞋、眼镜、阀门、打火机、服装、变压器、制笔、印刷品、锁具等都名扬国内外,中国鞋王、笔王、锁王……比比皆是。
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个个精明过人,全民皆商。事实上温州人致富的方式是最简单朴素的。他们的致富经验是: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微利是图”是温州人致富的准则,是许多人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既然是“微利”而又要做到“多利”,思想上就要吃得苦,而单是这种朴素的吃苦劲头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叶荛林、叶荛青兄弟俩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温州桥头镇卖纽扣。当时,他们是这里乃至整个中国最早贩卖纽扣的人。几分钱的纽扣没有人能看得上眼,他们也是抱着先试着干的想法。可并没有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竟然销售一空,这让兄弟俩非常高兴。同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结果,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纽扣在桥头镇的小商品市场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到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已经达100多个。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成为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还被香港《文汇报》称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温州人的致富之路,从来都是从小处着手,能挣一分是一分。
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就干;
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就干;
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
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
纽扣、标签、徽章、商标、印刷品、小饰品、小玩意儿……在别人看来挣不了多少钱的生意,温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周围大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尽管胸怀大志,但是缺乏资金、人际关系等资源,怎样才能找到赚得第一桶金的突破口呢?
一些志向于做生意的人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这种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结果不仅做不成大生意,而且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倾家荡产。
事实上,只要看看温州人的致富之路,道理就显而易见——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
揣着致富梦闯荡、白手起家的人们真的应该好好听听这个建议:不怕赚钱少,只怕赚不来,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挣钱,财富就会越积越多。
拥有将军的眼睛和拾荒者的手
人们看到整天忙着各种事情的人,总是会说:“那么拼命有什么用,有本事去挣大钱,一次就够了。”殊不知,那些做大事的人恰恰是懂得做小事的人。
几年前,新允带着三岁的女儿来到北京这个城市谋生,如今已是多家店铺的老板,其中包括一个大型商场,她租了下来,自用一部分转租一部分。
在别人眼中新允是个有魄力的人,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谈吐不俗、说一不二的人心思比谁都细。新允刚来北京时由于还带着个孩子,她没办法找专职,只好领着孩子,挑着担子卖瓜子、花生一类的炒货。偶然一次她转到一个市场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摊位要转让,这里客流量大,生意红火,而且就缺一个炒货店。新允想着把这个店盘下来,自己进原料加工,这样中间利润会大很多。她一狠心把自己结婚时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又东拼西凑借来钱,把店面盘了下来。进市场不久,新允发现每天收摊后保洁员都会把市场成堆的菜倒掉。她看到好多菜都是很好的,扔掉太可惜,于是就主动要求每天帮忙倒垃圾,借机把菜捡回家,择净后腌了咸菜一起卖。后来保洁员辞了工,她干脆把打扫工作揽了下来。这样不但多挣一份钱,还可以方便捡菜。
这样,新允白天炒货、卖货,收摊后打扫卫生、捡菜,晚上还要做咸菜。她腌的咸菜口味好、价格便宜,很受欢迎。市场里许多摊位都从她这里拿货。收入越来越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新允却没有满足,孩子一天天大了,该上幼儿园了,花销越来越大。新允想着把生意做大,这时市场正好有个摊位撤下来,她就借钱租下专门卖咸菜、调料,雇了老家的亲戚来看摊。几年后,新允有了多家店面,手下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她不但经营炒货、调料、干果,还专门经营各地特产批发、零售,成了小有名气的特产批发商。然而,新允在生意上却从不放松,孜孜于每一笔生意,不管客户大小。
很多人认为那些有魄力去干事业的人都不会计较小事、小利。认为他们手中的钱都是大进大出的。如果你用心的话就会发现,那些白手起家的富翁,富有后大多数生活依然很朴素——甚至在别人看来有些“抠门”,他们心灵手巧,永远勤于动手,不浪费赚进一分钱的机会。如果你想富有,单有将军的胆识和魄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双拾荒者的手,胆识能够让你抓住机会,而精打细算的手能够把钱真正装到自己的口袋中。
把擅长的当作事业来做不要瞎折腾
许驰大学修的是水利水电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学校师生评价都很不错。在儿子四岁时,许驰对收入有限的教学工作厌烦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经历刺激着他的神经,别人的豪宅、名车冲击着他的视野,“下海赚大钱”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强烈翻滚,很快他辞掉了工作。妻子分析了他当时的情况: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于应酬;思维粗线条,不善于精打细算;人脉不广;经商没有熟悉的项目。妻子劝他还是在熟悉的水利水电方面谋生,如果想经商,可以先去相关企业工作,搞懂全部经营程序,有了经验再自己创业。
许驰不听劝告,拿走家里全部的存款,和一个朋友到广州做起餐饮生意,结果经营一年对此一无所知的两个人赔得一塌糊涂。许驰急于把钱捞回来,看到这里服装生意红火,又借钱转而做起了服装生意,结果因为不懂时尚和进货规律,积压了大批货物,不得不低于成本价往外甩;后来,许驰还做过光盘生意,虽然没赔钱也收益不大;到后来,他开始借钱炒股,结果一次次被套牢……
就这样许驰一次次更换着自己的项目,刚刚熟悉一些就跳出来,在那个下海潮滚滚袭来的年代,许驰被“海水”呛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几年下来,债台高筑。
四处碰壁后,许驰终于冷静下来,他开始反省自己。不久,他又回到本行业水利水电上谋生,进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不断钻研,不但“改邪归正”,而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中央媒体的多次关注。
多年后,人到中年的许驰积累了大量经验和人际关系,他自己还投资做起水利水电设备公司,效益颇丰。后来,他自己调侃道:“没想到,这辈子注定要做年轻时一直想跳出的行业!”
长期做同一件事情,时间长了,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人们就会说“我对现在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再加上道听途说来的致富故事的刺激,有人就会放下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把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毫无关联的行业。当然,不能说这样做完全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有某些特殊的条件是可以的——但这样的事情往往很少发生在你的身上!
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长处,靠自身的优势去赢得竞争的优势呢?其实,展自己所长才能够更快出成绩,更有效地赚钱。
有人说,“可是这已经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了”,那么,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兴趣呢?能在一个行业做那么久,而且能够做到出色,这本身早已证明了兴趣所在。
清楚的认知和专业精神很重要
许多人会说:我也想创业,但是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创业中会有许多风险,不如打工来得安稳些。这话并没有什么错。
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好处与坏处,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不致半途而废。如果选择创业,自主性强,不受别人的辖制,生活比较自由。但创业的风险大,往往是把全部积蓄投在上面,结果却一无所获。那些打算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人们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能风正帆悬,那样想你一定不能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