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24671300000022

第22章 战争猜想(1)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

“冷战”期间,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激烈的直接对抗,曾让世界陷入核恐怖的阴影之中,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使全球面临危险。

事件的起因是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的胜利。华盛顿当局无法容忍这种“后院起火”的局面,于是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美国的封锁使主要依靠蔗糖等农产品出口维持经济的新生国家面临严重困难。为摆脱困境,1960年秋,菲德尔·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是美国人促使古巴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而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从此,古巴正式卷入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1962年夏天,古巴政府请求苏联增加对它的援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以加强古巴国防力量为名,首次提出了在古巴部署苏联导弹的计划。7月,运送物资和军事人员的工作正式开始了。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接到间谍密报:在古巴发现苏制米格-21战斗机和伊尔-28轻型轰炸机。由于间谍卫星刚研制出来,技术还不怎么完善,因此中央情报局不得不出动唯一的高空侦察机U-2对古巴进行侵略侦察。U-2很快就找到了米格-21战斗机,意外发现了八个萨姆-2防空导弹阵地。中央情报局分析认为,古巴部署那么多防空导弹,是为部署进攻性的苏制弹道导弹做准备。10月14日,美国空军出动自己的U-2对古巴进行入侵式侦察,发现了SS-4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总统肯尼迪大为震惊,下令加强空中侦察。古巴导弹危机终于爆发。

于是,U-2再次对古巴进行空中侦察,发现了伊尔-28轻型轰炸机和SS-5中程弹道导弹。10月22日,肯尼迪向全国发表讲话。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向美国民众通报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要求苏联将导弹撤走,并警告苏联:古巴导弹对美国的任何攻击,都会被看作是苏联对美国的攻击。24日,他签署了《禁止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公告,宣布自第二日起美军将拦截前往古巴的舰船,勒令停船接受检查(停船检疫)。

美国一方面加强远程核力量对苏联的威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古巴的空中侦察。于是,美军和中央情报局各种间谍飞机纷纷入侵古巴,展开肆无忌惮的空中情报偷猎。在空中情报搜集行动中,美国空军出动了U-2和RF-101型侦察机,美国海军出动了海上侦察机。其中,U-2负责高空拍照,RF-101负责低空拍摄。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发现那么多美军侦察机入侵领空,十分气愤,下令防空炮部队分散全国部署,一旦发现入侵的美军侦察机,就开炮将其击落。苏联驻古巴大使得知卡斯特罗的命令后,担心引起战争的爆发,曾劝卡斯特罗不要这么做,希望卡斯特罗收回这个命令。然而,卡斯特罗拒绝了。

10月27日上午,美国一架U-2从本土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的麦考尔空军基地缓缓升空,向加勒比海的古巴飞去。飞行员安德森少校驾驶着侦察机飞过佛罗里达海峡,很快就飞到古巴领空附近。上午9时15分许,U-2从古巴北部海岸线上空侵入古巴岛上空进行侦察。

其实,U-2对古巴早期的侦察是由中央情报局进行的。然而,9月5日,U-2突然中断了侦察。10月14日,U-2恢复对古巴的空中侦察,但飞行员属于美国空军。原来,美国政府认为,既然中央情报局有一架U-2于1960年在苏联上空被击落,现在就不能在古巴再“丢人现眼”了。

美国空军知道,古巴已经部署了萨姆-2防空导弹,U-2随时可能被击落。然而,美国空军总觉在古巴上空不会遭到攻击。况且,U-2可以飞到两万多米高空,古巴的萨姆-2不一定能够打得着。

安德森驾驶的这架U-2开始对沿途的地面军事目标进行疯狂的照相侦察。该机携带了一万多米长的胶卷,可以拍摄大约四千张照片,成为窥探古巴地面军事秘密的重要偷猎工具。然而,这是U-2在古巴最后的疯狂了。

美军当时绝对没有发现的是,苏军在古巴已经秘密部署了多达四万官兵和大约二十枚核弹!其中,古巴许多重要武器装备全部由原苏军操控,包括比较先进的萨姆-2防空导弹部队。上午10时左右,秘密守卫古巴东北海岸线的巴内斯萨姆-2防空导弹阵地发现了U-2高空侦察机。苏军防空人员看到盟友古巴防空炮部队对不可一世的U-2毫无办法,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帮盟友部队一把。在这关键时刻,负责指挥整个驻古巴原苏军部队的普利耶夫将军恰好没在司令部。巴内斯原苏军防空部队认为,战机稍纵即逝,时不我待啊,当即决定发射导弹收拾美机。

萨姆-2防空导弹早在部署前试射就发现,如果同时发射三枚拦截敌机,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巴内斯原苏军防空部队如法炮制,立即朝U-2发射了三枚防空导弹。怡然自得的安德森还没来得及反应,两枚导弹就把U-2炸成了碎片,安德森也一命呜呼。

这是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唯一的空中交火事件,也是唯一的军人死亡事件。然而,赫鲁晓夫可不愿看到此事引发美苏大战。本来,他是想通过在古巴部署导弹迫使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以解除美国对苏联西南部的核威胁。现在,他担心美国以此为借口采取军事升级行动。他下令驻古巴苏军防空部队不得再攻击U-2侦察机。同时,他还放风说,U-2被击落是古巴人干的。

然而,这毕竟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因此,美国空军不得不将作战计划上报国防部,国防部又上报肯尼迪总统。肯尼迪总统考虑再三,最后否决了军方的空袭计划,决定采取其他手段威慑苏联。当天,肯尼迪下令十枚新研制成功的“民兵”洲际导弹进入戒备,以警告赫鲁晓夫不要轻举妄动。

十天后,古巴把U-2飞行员安德森的尸体交给了美方。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美国已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苏联将从古巴撤回所有进攻性武器。美国还决定,从土耳其撤回部署的弹道导弹。就这样,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人类又一次幸运地远离了战争。

虽然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起来,但是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整个地球储存的核武器足以把人类毁灭几十次。

在今天,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国家也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核威慑成为一部分国家用以保护自己的借口。伊朗的强硬,朝鲜的不合作,印度的周旋,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流血发生……

点评

战争与和平从来就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主题。没有永远的和平,但不可能有不结束的战争。在当今这个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时代,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未来战争的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有各种各样的论点和想象。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主要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心理等六维战略空间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兴的作战样式,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在战场对抗中的大量使用。现代战场上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信息流通道对战场信息进行实时探测、采集、传输、甄别和汇总分析。信息把战场上各个系统、各个层次的力量以及各种武器装备有机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信息的准确获取、充分控制和有效使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中心环节。二是信息化战争使传统战争行动的层次界限产生模糊。信息化战争武器的精度和威力,为迅速达成战争目的提供了有效手段。在信息化战争场上,一次小规模的战术行动,有时也能达成战略、战役目的,因而传统的战略、战役、战术层次的行动界限日益模糊。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使地理距离失去了传统的意义,只要是信息能够到达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战略纵深的目标和战区内的目标同样容易受到信息化战争的攻击。三是信息化战争打击的目标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战争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是作战行动的首要打击目标。而信息化战争中,随着武器装备中信息含量的进一步增大,信息成为决定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信息系统将整个战场联成一个整体,因此敌方的信息系统及其指挥决策过程正逐渐成为信息化战争最主要的打击目标。

在信息战中使用的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个特点。

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各种侦察卫星33颗,发射航天飞机3架次,不间断地出动各种侦察机和预警机,以及各种战场传感器等技术设备,从全维空间对伊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侦察,保障了作战行动的实施。在美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中,根据阿富汗境内山多洞多的特点,出动多架次“捕食者”型无人驾驶侦察机,机动灵活地开展情报侦察。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战争中,交战双方谁掌握了情报优势,谁的战场透明度就高,谁就将赢得主动,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海湾战争一开始,美国首先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实施干扰攻击,使其系统在整个海湾战争中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伊军战前多方购买来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缺少了信息支援和引导下毫无用处,陷入极其被动的状态,并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破坏力不亚于原子弹的威力。

点评

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不要轻视信息战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它的破坏力也许要比其他形式的战争更可怕。

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二战”结束之前,美国派出航空兵分别在日本的长崎、广岛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了十五万人伤亡的惊人数字,日本政府对此十分的惊惧。几天后,日本政府终于决定投降。而一些人至今也据此认为,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前夕,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演讲中,精辟地指出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大势已定,但其决定因素却并非美国与蒋介石政府鼓吹的原子弹袭击,他指出:“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假如原子弹能够解决战争,为什么还要请苏联出兵?为什么投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还不投降,而苏联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呢?我们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这些同志看问题,还不如一个英国贵族。英国有个勋爵,叫蒙巴顿。他说,认为原子弹能解决战争是最大的错误。”

毛泽东的这一演讲发表两天后,即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了投降书。历史已经证明,日本的投降并非单单取决于原子弹的最终作用。从使用效果看,原子弹杀伤威力比燃烧弹高不到哪里去。使用约三百三十余架次的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扔下的燃烧弹即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毁伤效果,而美军B-29型飞机在8月每周出击的架次为这一数字的四倍。据统计,美军航空兵在二战后期对日本的空袭,造成平民伤亡二百二十万人,其中死亡九十万人,远比广岛、长崎受害的84万人高出十余倍。日本动画家宫骐俊的《萤火虫》反映的正是日本遭受美国轰炸时的惨状。

事实上,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平民如此严重的伤亡予以掩盖,普通民众并不知道原子弹的毁伤的真实情况。最终促成日本于8月15日投降的因素,诚然包括原子弹在内,但这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

苏军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消灭日本关东军,令铃木内阁大感震惊:“关东军会这样脆弱吗?那一切都完蛋了!”同日,毛泽东向一亿解放区军民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发起战略进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终崩溃。

日本遭到原子弹袭击之前,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进至马里亚纳群岛,攻占日本本土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在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下,侵华日军已被压缩到一些孤立的据点、城市、交通线的狭小范围,解放区军民于1944年春即开始局部反攻,驻华日军进退维谷,已面临崩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