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杰先生(1882年-1939年)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首批拓荒者之一,为我国近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在上世纪30年代写的《近致年来国内之物理学研究》一文中,称颂何育杰是“我国最早而最好的物理大师”。
何育杰是江北区慈城镇人。他自幼聪慧好学,15岁时就考中秀才。次年他进入宁波中西储才学堂(今宁波中学前身)求学,1902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格致科。1904年,何育杰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于190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另有一说为学士)。
1909年,何育杰怀着要将学到的知识报效给祖国的愿望回到北京,历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教习,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首任系主任,东北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他在我国高等学府执教20余年,在当时中国近代物理学这块荒土上,辛勤开垦播种,终于迎来了桃李芬芳。他在北京大学执教时,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学用物理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华民族史上第一届(1916年)大学物理学毕业生,就是他和夏元栗先生培养的,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丁绪宝、孙国封等。何先生的译著有《波动力学通论》、《自然之机构》、《物质与量子》等。
辛亥革命时期,何先生曾回甬参与效实学校的创办工作,在效实给学生教授过物理、数学、英语等课程。该校高年级学生共9人,尚未毕业就于1913年7月赴京参加大学考试,结果竟有5人破北京大学等校录取,使效实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曾为家乡保黎医院的发展捐过款。
1939年1月19日,何育杰教授在重庆病逝。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表彰他在开辟中国物理学、培养人才方面的重大贡献,中国科学社于1940年设立“何育杰教授物理学纪念奖金”,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为物理学设立的奖金。
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将他的生平单独列为一条,并附照片,这表明中国物理学界一直铭记着这位先驱者的开启山林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