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16

第16章 黄公渡与登台禅寺

原来这个渡口,称为古渡。渡口有位姓李的老人,年逾古稀,童颜黄髯,身穿黄衣,不善言谈,性情奇特。他在这里常年撑着渡船为往来的行人过渡,对过渡的穷人不收分文。当地人见他身穿黄衣,长着黄胡须,所以称呼他为黄公公。

黄公公原来是李唐皇帝的后裔,为避战乱,弃官隐居在宁海花园村,后来又东迁到胡陈南李村。黄公公因是唐朝皇裔,所以从小到老爱穿黄衣,以示不忘祖宗。青少年时的黄公公,长得英俊,力大无比,受仙人传授武艺,十八种兵器件件皆精。仙人见徒弟学业有成,一脚踏在南李七龙坑旁的大岩石上返回仙界。至今大岩石上还留下了清晰的仙人脚印。黄公公自小有抱负,身怀武艺,数次上京,均因奸人挡道,未能入仕,报国无门使他心灰意冷,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自黄公公来此定居后,在数次上京必须要经过的渡口,他亲眼目睹涨潮海水汹涌澎湃,退潮渡口落差很大,人们往来非常不便。黄公公自愿到古渡撑船,为民做好事。尽管此渡口潮急浪高,但他有一身好武艺、真功夫,所撑渡船平安无事。黄公公常年累月一直坚持撑着渡船为民做好事,深受群众的爱戴。

黄公公人老心不老,在撑船之际,突发奇想,何不在有生之年在此渡口建筑一座桥梁,方便人们。但由于当时种种的困难,终难建成,直至老人年近九旬,年迈劳累,壮志未酬。

后来,南宋叶梦鼎丞相的老师郑霖大学士,来到黄公公老人居住过的茅屋,住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发现此渡口是龟蛇争潮处,只要用石锁锁住蛇头龟头,镇住海潮,就可以平息海浪。于是,郑霖大学士将龟头顶茅屋拆去,修建了一座寺院,镇住了龟头。而海港对面的蛇头,郑霖义采用灵峰巨石,花了九九归一时辰制成石锁,镇在蛇头七寸处把蛇头镇住,使蛇龟隔海相望,不得争斗。于是,郑霖与灵峰寺元海法师一起在原桥址上再次筑桥,年复一年,千辛万苦,化了20年的时间,终于建成廿四洞的跨海石拱桥,全长120米,可称为古代的一大奇迹。他们实现了黄公公老人的夙愿,人大方便了人们的通途。

后来,人们为纪念黄公公,将古渡改称黄公渡,所建寺院称为登台禅寺,寺内塑了黄公公的像,以供后人敬仰祭祀。现在,当你站在登台禅寺山门口,还能见到当年郑霖大学士与元海法师所建的黄公渡廿四洞桥墩遗址。如今一座雄伟的钢筋水泥大桥横跨在港面上,人群和汽车川流不息地在桥面上来往,改变了昔日的那种困难情景。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公路时,从海涂里还挖出郑霖大学士当年修桥所镇的石锁,该锁已被车家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