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主动付出,保持奉献与回报的平衡
汉德先生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万分地欢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的拮据,内心多么的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你的来临,竭诚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些小礼物、土产之类的东西。
无论是多么忙碌,汉德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所带来的忙碌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和困扰。朋友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既没有学历,又没有金钱,更没有背景,是一个孤独的人,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汉德在忍耐寂寞人生的同时也在努力奋斗着;而他也就在其中学到了与人交往之道,又给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有时是物质方面。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富特,他也想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对自己有何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自己,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我。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汉德和富特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实在是南辕北辙,完全不同:汉德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富特则是让别人带给自己某方面的利益。
我们与周围朋友相处要像汉德一样,以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同时,别人对自己有所奉献,也能满足自己的欲求。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的拓片为很多人所珍爱,然而真正领悟其中真意的,恐怕为数不多。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惟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这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无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显然,吃亏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欢占便宜的人,每占了别人一分便宜,就丧失了一分人格的尊严,就少了一分自信,长此以往,必将在人际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地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反倒开始不喜欢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得太多,才损害了两个人的关系。
有了家庭也不能丢掉朋友,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能缺少朋友,许多时候,朋友之问的关心、帮助、体贴胜过兄妹,胜过夫妻,而且,深厚的友情往往比爱情更隽永、更真挚、更持久。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一旦有了爱情,囿于爱情与家庭,并全心全意地投入,与过去的朋友就明显地疏远,对深深浅浅的友情也不那么爱惜了。她们借口是:“哎呀,太忙了。”忙确是真忙。她们情不自禁地沉湎于小家庭的欢乐,她们津津乐道地忙着一份幸福的小日子,至于朋友,至于那些友情,有点顾不得了,似乎有无都无关紧要了。
其实,交友不仅是一种感情的交往、交流,还是生活的重要扩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内容、生活的经历都被内外的因素规划了,圈定了,由此,我们的视野、见地、经验、心胸,便容易为这种“规划”与“圈地”所限制,只能狭小、只能浅薄、只能片面。比较而言,男人比女人博大些,他们有更广泛的兴趣,更注重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更多一点探索与冒险精神;而女性朋友如果有了爱情与家庭之后,连朋友的交往热情都减退得一干二净,那么,她们的生活、胸怀只能一天天的更窄更小,而许多悲剧的产生就因为源于“更窄、更小”的缘故。
但是,在悲剧未发生之前,她们不以为然,而悲剧发生了,她们也认识不到,这正是“更窄、更小”的潜移默化的意识在作怪。当然,不排斥要对爱情专注、对家庭负责。可是,专注不等于放弃其他的一切感情;负责不意味着要疏忽其他的一切关系。她们目以为一味地专注了,负责了,就能看牢幸福、维护家庭、守住生活。生活却偏偏不是看得牢、守得住的。生活需要变化,需要丰富,需要更新。一成不变的“守”,固步自封的“看”,只能使生活一天天地平淡、贫乏、平庸。结果,虽然存在着家庭的形式,而家庭的内容与生命必将趋于萎缩,所以,女人结了婚,千万不要排斥掉自己婚前的一切,更不要丢掉自己结婚前的那些朋友。保持自己的情趣,保持自己的爱好,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动,保持自己除爱情以外的一切感情联系,是丰富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的很好的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地丰富、更新、变化与完善,家庭生活才有色彩,爱情和幸福才能保持得长久。
78.善于倾听朋友的忠告
美国著名女演员玛丽·马丁12岁时结上了一个“小冤家”——有个女孩老爱揭她的短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对玛丽的攻击面也越来越宽。她说玛丽“骨瘦如柴”;说她“不是好学生”;说她“太顽皮”;说她“说话嗓门太大”;说她“太自私”……等等。起先玛丽尽量忍耐,但后来却禁不住怒火中烧。她眼泪汪汪地去找爸爸。
爸爸却心平气和地倾听着玛丽的发作。接着他问:“那么,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怎么会是真话?”玛丽委屈地哭着说,“她说的还会是真话?”
“玛丽,你想过自己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吧?好,现在你既然已得知那姑娘对你的看法,那不妨将她说的一切一一列出,然后再在她说得对的项上作个记号。至于她说的其他话就不必计较了。”
玛丽遵命列表。令她大吃一惊的是:小女孩说的话中竟有一半没错!其中有的倒是玛丽无力改变的(如说她“骨瘦如柴”);但玛丽觉得她所说的自己的许多缺点却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玛丽突然萌起了克服这些缺点的念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玛丽把纸交给爸爸,但他没有接。
“那是你自己的事,”他说,“因为你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真实地了解你自己。但是你得学会倾听——不要由于生气或难受而掩耳。如果别人的议论没错,那么你自会心中有数的——你会听到内心深处引起的一阵共鸣声!”
以前,玛丽一直认为爸爸是自己所住城市里最有学问的人——他是城里的首席法官兼律师,同时还是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不过眼下她却感到难以接受他的观点。玛丽似乎觉得,如果照他那么办,那就太便宜了自己那位“冤家”了!
“不过,她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闲话绝非好事!”玛丽说。
“玛丽,只有一个办法使人永远不被议论和批评,那就是:什么也不说,或者什么都不干——当然,那不就成了个多余的人。你总不想当那号人,是吧?”
“是的。”玛丽承认道。
后来,玛丽又经历了一次更为痛苦的教训。事情发生在她即将登台演剧的那一星期。她担任这出音乐剧的主角,因而心中充满了渴望和激动。
就在公演前几天,几位朋友准备在邻近的湖畔举行一次野餐会。这是阴冷的一天,妈妈要她呆在家中以免感冒。对此玛丽吵个没完,于是在她保证不去游泳后,妈妈便做了让步。
看到人家一个个跃入水中,玛丽的心便痒得难受,于是,她穿上运动衣,驾上一叶小舟出游了。
最后,在玛丽驾舟回到岸边时,有几个男孩恶作剧地猛摇起小船来。小船在刚要靠岸时翻了个底朝天!为了避免落水,她纵身一跃上了岸,但脚掌却正好踩在一只破瓶上,被割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
玛丽不能出演主角了,候补演员却大获成功。“我还是履行了诺言,没去游泳呀!”她对爸爸说。
“玛丽,你妈的话你只听进去了一半。她真正要你保证的是‘小心别感冒’——不去游泳只是保证不感冒的因素之一,难怪你倒了霉。”
玛丽辩解说,“可是所有的朋友都劝我上船去呀!”
“但他们都错了,是不?”他停了一下,又说,“你会发现,世上有许多人会对你发出五花八门的劝告。别掩上耳朵,什么人的话都可以听听,不过重要的是你得善于分析,并且按照你认为正确的去做。”
在此后的许多关键时刻,玛丽总会想到爸爸的忠告。她去过好莱坞,满怀希望能进入电影界,所有的摄影场她都去应过试。两年中她一次又一次地去应试,然而每次她都是榜上无名,大家都称她为“应试玛丽”。有个导演对她的频繁应考颇觉厌烦,因而对她不客气地说:“‘应试玛丽’,你的鼻子太大、脖子又太长,你不是演电影的料!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话!”
玛丽想他说的确是真心话。但对于天生的鼻子和脖子自己是无计可施的——她只有加倍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最后,玛丽需要倾听的那种真话终于进入了她的耳朵——那是一个名叫莎乐美发恩的仁慈又智慧的人对她提出的忠告。当时他正在为圣路易丝歌剧院主持招聘演员的考试。玛丽自然又去应试了,但仍未被录取。不过他把玛丽拉到一边,告诉她:“你得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唱歌!”
起先,玛丽对他的忠告无动于衷,因为她太失望了。不过后来当她再一次细细琢磨时,却茅塞顿开!就像爸爸说的,她在内心深处听到了共鸣!她试过种种著名的发声法,但科恩先生却指出她走错了路子!玛丽认识到,他说的是真话!要获得成功,一定得走自己的路,而绝不是步人后尘!
过了几周,有家好莱坞夜总会招聘演员,这个“应试玛丽”又去了。但这回她不想机械地模仿别人。她想:“我就是我玛丽”。她并不努力使自己招人注意,只是穿上素雅的黑绸衬衣和白色上装。她改用以前在得州学来的发声法放开嗓门歌唱,结果,她终于被录取了!
自此以后,成功便接踵而来,不久,玛丽便成了百老汇红得发紫的明星。现在,就像爸爸说的那样,玛丽被五花八门的声音包围住了——建议、赞美、批评,不仅有来自亲朋好友的,也有来自权威的戏剧评论家的。玛丽努力使自己听到内心深处的那种共鸣,不过却往往觉得困难重重。她说:“我必须依靠那些乐于指导和帮助我听到真话的人们。”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善于倾听朋友的忠告,只是时刻不要忘了用自己的脑子思索和判断。
79.适当保留自己的秘密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青年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
很显然,这种年轻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秘密和如何对待坦,诚这些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坦诚是交际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于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
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嘱:“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告诉了别人。这种背信弃义有的出于恶意,有的却是无意的。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种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作要挟别人的把柄,当作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最应该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让他人为自己保守秘密,远比只让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难得多。因此,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不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学会自己的秘密自己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