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我们赋予孩子的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孩子对生活亲力亲为、脚踏实地生活的权利。学习、时间,这都是蒙蔽双眼的借口,即便培养出一个状元,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我们又能指望他什么呢?
孩子自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应该而且只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在主角尽力做自己的事情时,我们要做的是助他一臂之力,而非事事包办。孩子在自己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会变得坚忍与自信,他在日后自会明白,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姿态,一身立足社会的技能,才是爸爸妈妈赐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不会剥鸡蛋的孩子
早上上班前,我给峻康准备了在幼儿园吃的小盒饭,里面还放了一个煮熟的鸡蛋。
可是,晚上峻康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妈妈发现那个鸡蛋依旧完好无损地躺在饭盒里。
“峻康,妈妈给你放上的鸡蛋怎么没有吃呢?”
“是不是不爱吃?”
“那就是因为不饿?”
峻康低着头不说话,最后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了实话。
“是……因为……我不会剥鸡蛋。”
峻康每次在家里吃鸡蛋时,都是我们亲自给他剥好了,放在他碗里他才吃。这一次我们不在身边,习惯了我们为他剥鸡蛋的峻康只好流着口水,看着鸡蛋,然后无奈地饿着肚子回家了。
我开始反思,不只是剥鸡蛋,就是其他小事,比如系鞋带、穿衣服,我这个妈妈也是事必躬亲,从不让峻康自己做的。他的依赖性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婴幼儿对父母几乎百分之百地依赖,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自然和必要的,一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并强烈依赖父母的孩子,会对周围世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这种信任和安全感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起来。但是我们往往很难确定,究竟孩子该有多大的依赖性。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的独立意识就会逐渐显现出来。10个月大的孩子会要求自己进食,两岁大的孩子会说“我要做”,3岁大的孩子会兴致盎然地骑着儿童车跑出去,5岁的孩子会跟小伙伴玩得忘乎所以……如果在孩子有自理意识的时候,父母们还是不放手,事事包办,容易让孩子失去尝试的机会,从而变得自理能力差,低能。
我们这里所说的低能并非指因遗传或疾病所造成的智力低下,而是指因独立思维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技能的缺失而造成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不足。他们的智商没有问题,甚至比普通人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学习成绩优异,长大后在学业、事业上有一定成就。但是低能的种种症状却阻碍了他们在生活和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低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这类孩子往往有着较差的独立性,离开家长之后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琐事也不能处理。
低能的孩子比较缺乏生活常识。现在的孩子们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不知道什么是黄梅时节,更不懂得“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物质和科技的发展在使我们的生活现代化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其变得单调乏味,减少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探索生活奥秘的机会。我们的孩子更是无暇关心每天吃的蔬菜是什么、怎么种出来的,他们的时间被各种公式和单词占据,闲暇时又沉浸在网络和游戏中。
低能的孩子社交能力存在不足。不能够依靠外界信息了解他人心理、社会规范和人际情境,不知道如何沟通、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准确表达情感。这类孩子往往对外界的感知力较差,不能顾及他人,常常活在自我的封闭世界中。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适应不良”,根源在于社会化的严重不足。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非常广泛的,凡是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人类的早期社会化时期——即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的社会化引导不足,就会导致孩子社会适应不良,即无法适应社会。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优胜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及身体体能的发展。并且,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形成,对成年以后的情绪和社会适应具有长期效应。反过来,童年期不利的社交地位也是儿童后期反社会行为的“指示器”。
高分低能的多重成因
低能的孩子,有很多往往还是很聪明、智商很高的。之所以出现高智低能、高分低能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老师起主导作用,大多孩子处于“听喝”的地位,是被动吸收者。因此,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掘与培养。除此以外,应试教育使整个社会对孩子成绩和分数的要求达到了偏执和极端的程度。考不了高分就进不了名牌大学,进不了名牌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出路。因此,狂热而又无奈的家长们只能手持长鞭一路驱赶着孩子艰难爬向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学习、考高分,其他的一切你都不要管,爸爸妈妈会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家长们如是说,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父母的性格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经常在外应酬,比较善于沟通交流的家长往往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开明、爽朗的直观印象,在父母的渲染下,孩子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世也会处处学习父母的做法。而一些自身比较避世、刻板、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家长则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传递一种消极信息,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也会变得不善交流,做事不会变通。
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一个家庭中,爸爸都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无论说话语气、办事风格都与妈妈不一样,同时也能造就或强化孩子的外向性格,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巧,为日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与爸爸生活时间长、受爸爸影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爸爸的基因品质:独立、自信、坚韧、大度、自尊心强等。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往往承担了挣钱养家的责任,而照顾孩子成了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的事情,这种情形下,孩子缺少与父亲的交流沟通,无法习得男性身上独立、自信、坚忍等良好品性,对他的早日独立也是有所影响的。
你无权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
何谓成才?就是拥有大抱负,轰轰烈烈做大事吗?我认为不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抱着“孩子以后是要做大事的”想法,只给孩子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高到虚无缥缈,却忘了低头看看脚下的路。孩子小的时候,生活经验的习得非常重要,凡事都让他亲自试一试,他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在美国,孩子五六岁起就开始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干:送报纸,送牛奶,临时照看孩子,帮邻居养几天猫狗,或是帮着整理花园草地。雇主按钟点或按工作性质付钱。美国的高中生要想顺利获得毕业证书,除了要达到学分、成绩的要求外,还要做满一定时数的义务劳动,即做义工。义工工种繁多,孩子们大多是在教会或社区为穷人、残疾人和老人服务,如为穷人修房子、搬运东西,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等。在美国,每年都有“带孩子上班日”。在这一天,不少公司鼓励员工带年龄6~16岁的孩子来上班。据说这一活动的初衷是鼓励女性参加工作,后来演变成让孩子了解和学习父母的生存之道。
美国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参与劳动持肯定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深深地植根于所有国民的思想观念里,在整个国家达成了一种共识。美国的父母让他们刚会走路的孩子自己穿鞋、系鞋带。不管孩子需要多长时间,都不会去帮助孩子,只是默默地等孩子自己穿好。他们认为,父母帮助孩子做事是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他们鼓励孩子工作,为孩子创造工作的机会,并且认为:你付出了劳动,就该得到回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而且与他人接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也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开朗自信:我会工作,我能挣钱养活自己。
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美国的孩子“低分高能”,这种让人尴尬的差异其实是由两国家长们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造成的。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父母也会强行代劳,阻止孩子自己动手。我曾经看到一个8岁的小孩由妈妈喂饭,我问她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吃饭,妈妈答道:“他自己吃饭吃得太慢了,而且汤汤水水撒得满桌都是,还是我喂比较好。”对那些连孩子吃饭慢都着急的妈妈,我想问,吃饭都得喂,你让他怎么学会自食其力?学习任何一种本领或知识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何况是一生中都要用到的吃饭的技能呢?你有什么权力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
而且,一种心理似乎也正在流行:在这个以勤劳为传统的国家,现代人对劳动的态度已然悄悄改变。劳动不再是一种光荣,而是一种没有身份、没有作为的表现,只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会靠体力为生。家长们一心要将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培养成靠头脑靠知识吃饭的人。将年幼的孩子送去各种早教中心开发智力,培养兴趣爱好,却不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将孩子关进学校和各种补习班,自己则包办他们的一切。在家中不让孩子沾手任何家务,在学校中也请老师少让孩子参加打扫卫生的活动……
为人父母,我们赋予孩子的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孩子对生活亲力亲为、脚踏实地生活的权利。学习、时间,这都是蒙蔽双眼的借口,即便培养出一个状元,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我们又能指望他什么呢?
隔离措施让孩子更拙于交往
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要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要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向哪方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什么样的人接触。
人际关系是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变成一个社会人的重要途径。孩子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通过与其他人的沟通协调,合作完成某件事情。从搭积木游戏到集体活动,再到成年后的工作,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孩子获得了更多学习各种知识、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逐渐理解和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学会认识别人和评价自己,渐渐地形成不同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