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大明湖
24751200000014

第14章 淑莲过年说真赛 明峰同学聚杨家

第十四章

[01]

饺子下好以后,明峰让淑莲去拿炮仗。

淑莲把四挂炮仗都拿了来:“这些都放了吧?”

明峰:“放一挂就行。到十二点以后下出素饺子放一挂,初五晚上吃破五饺子时放一挂,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再放一挂。”说完两个人就去凉台上放起来……

吃完年夜饭,把桌子收拾干净,又摆上糖果、水果和瓜子。大家喝着茶,嗑着瓜子,说着话……

淑莲兴奋欢快而又有点儿天真稚气地说:“在济南过年真赛!”

董惠君听着女儿说了挺溜的“真赛”,喜不自禁地说:“淑莲快成了济南女孩儿了。”

汪若宇也高兴地说:“济南的年味就是浓啊!这里是齐鲁文化的中心,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你俩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

淑莲摇摇头:“不知道。”

汪若宇:“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有个叫“年”——也有说叫“夕”的妖怪,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便出来残害生灵、危害百姓。人们在祭天地、求神灵保佑的同时,发现了妖怪怕光、怕红、怕响声的弱点。于是,人们就针对其弱点采取一些措施,并不断完善抵御妖怪的方法,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了‘过年’和‘除夕守岁’的传统节日。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代,就有了除夕守岁的记载:‘至除夕夜,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人们在阖家团圆、相互祝福和充满美好的希望之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腥风血雨的年代,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把‘年’过得好一点。也许,中国人渴望团圆平安的心态,和忍辱负重的韧性,与这种年复一年‘除夕守岁’的潜移默化不无关系罢!所以,吃团圆饭、吃饺子和除夕守岁,便是过年时最重要的活动。”

淑莲:“爸爸,‘守岁’是什么意思?”

汪若宇:“‘守岁’就是吃了年夜饭不睡觉,随时准备着抵御吃人的怪物——就是那个叫‘年’的大坏蛋,一直守到半夜十一点——农历的半夜十一点到下一点是子时,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时候那个怪物‘年’就不会来了,人们就开始庆贺——就是吃饺子,庆贺平平安安地交了子时,都长了一岁。如果你吃了年夜饭不到十一点就睡觉了,怪物‘年’来了把你给叼走了,你这一岁就长不上了……”

明峰逗淑莲说:“你去睡觉吧,‘年’来了把你叼了去俺不管……”

淑莲也故意调皮地说:“哎,俺不睡,气死了吧气死了吧面兜兜!”

汪若宇和董惠君都开心地笑了。

汪若宇说:“淑莲学济南小女孩儿的话真是惟妙惟肖的哩!‘气死了吧气死了吧面兜兜’,是十岁左右的济南女孩儿经常说的一句怄人气人的话。‘怄人’也是济南话,就是使别人怄气不愉快。济南有一句特有的歇后语:莲子不叫莲子——藕仁(怄人)!……”

大家有说有笑嘻嘻哈哈的不觉时候,忽听外面响起了激烈的鞭炮声……

董惠君一看钟表:“哟!快十二点了,我得赶快去下饺子。”

饺子下出来了,淑莲瞪着眼看着饺子说:“我还不饿呢,不想吃。”

明峰又逗她说:“少吃点儿也得吃,你要是不吃,一年不素静。”

淑莲不以为然地说:“还真信这种迷信说法嘛!”

明峰:“咱先去放炮仗吧,回来再吃。”

两个人拿着炮仗到凉台上噼里啪啦地放起来……明峰对淑莲说:“这时候可能七弟和八姐九妹也在放炮仗哩。”

[02]

年三十夜。明峰在一片炮竹声中回到家。铁条上靠西头挂了一个小点儿的红灯笼,北屋门口一边一个大红灯笼。地下到处是爆裂后的鞭炮皮儿。七弟和八姐九妹还在院子里放单个的炮仗。

九妹看见六哥进了院,跑上去拉住六哥的手:“六哥,你给我放两个炮仗行吧?”说着就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一挂炮仗,拆下来几个,放到六哥手里,又把手里闪着火光的粗香递给六哥。

明峰点着一个,芯子稍微呲了一下就扔到几米开外,只听“乓!”地一声。再回头看九妹,还在捂着耳朵。

明峰看着八姐:“你敢自己放了吧?”

八姐:“敢!”说完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还剩半挂的炮仗,拆下两个,学着六哥的样子就点;不过就是不敢在手里停留,点着就扔,扔不远,自己往一边走两步,看着那炮仗响。

第二个扔得急点,等了一会儿也没响,她要上前去拾,明峰急忙过去用脚踩住,轻轻地搓了几下,然后对八姐九妹说:“不响的炮仗,不要直接用手去拿,预防打着眼;用脚挫几下,不响,再拾起来就不要紧了。”说完自己就去了北屋。

杨父面带笑意温和地问明峰:“你怎么这才回来?”

明峰:“本来是打算包完了饺子就回来的……淑莲她爸爸五八年被打成‘右派’,甄别回来了,她妈愿意让我在那里多待会儿;她爸爸也挺喜欢和我拉呱说话……”

杨父点着头:“噢,是这么回事啊,应该应该。”

杨母看着老头儿挺高兴的,想起了明峰认干妈的事还没告诉他呢,就和颜悦色地说:“淑莲她妈挺喜欢咱六哥,愿意认他个干儿,你愿意吧老头儿?”

杨父不禁一笑:“你这是马后炮罢!看来是早就认干妈了!”

杨母:“才时间不长,还没来得及给你汇报呢!”

杨父淡然笑着:“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我不管,你愿意就行啊!”

杨母慈爱地看着明峰:“睡一会儿去吧,起来先去给你三婶拜年,你要是去晚了,她就会先到咱家来,显得不好,我心里也不得劲儿;你们晚辈的先去给她拜了年,她再来了,我心里也舒服。”

明峰:“妈,这个我明白,不用你嘱咐,到时候我要是起不来,你叫我一下。给俺三婶拜完年,我去找俺小组的那几个同学,一块儿去给老师拜年,然后到各同学家里转着拜年。”

杨母:“知道,哪年不是这样啊?你一帮,你五姐一帮,今年又多了你四姐厂里的一帮。快去睡吧。”

[03]

年初一上午。三婶梁玉凤来给大哥大嫂拜年。三婶三十多岁,穿着朴素,见了大哥大嫂非常亲热。

杨母拉着她的手说:“六哥给你拜年去了么?”

三婶:“去了,我刚洗完脸他就到了。俺俩一块儿出的门,他说去找他的同学,一块儿去给老师拜年。我也是得早出来,出来晚了,拜年的不断流;你想着么,那一年我到了晚上才来给你俩拜的年呢……”

杨母:“这么冷的天,你还跑来做(读zou上声)嘛!孩子去了就行了……”

三婶:“可不行!我要是不来给哥哥嫂子拜年,睡觉睡不好,这一年心里都不得劲儿!”

杨父嘿嘿一笑:“不要看得这么严重嘛!”

杨母:“你今年三十几了?”

三婶:“过了年这不是三十四了么。”

杨母:“对呀,我比你大九岁,四十三了。你大哥比我大六岁,四十九了,快吧!?”

三婶:“见了面看着身体都挺好的,心里高兴……我得赶紧回去了,家里没人时间长了不行。”说完起身就走。杨母送她。

杨母送三婶回来,心事重重地说:“十七岁,结婚三个月就守寡,十六七年了……”

杨父:“你们也劝劝她,有合适的就再成个家;别让她老是不忘给咱爹下的保证:‘活着是杨家的人,死了是杨家的鬼’,那是什么时候?!……”

杨母:“去年我让三姐劝过她,她说她总是做梦梦见他三叔;她跟三姐说:我要是等不到你三叔回来,快死的时候,你们就把我放到前院北屋里去,死了我也在那里等着他!”

杨父叹了口气。

明峰领着他那一帮来了,杨父杨母转忧为喜。

几个同学进门就喊:“给杨大爷杨大娘拜年!”“杨大爷杨大娘过年好!”

杨母闭不拢嘴的笑着:“好好,你们都挺好吧?快坐下吃糖吃瓜子。”

杨父也是心里乐得开了花地看着儿子的同学。

施冠钟:“杨大爷,你还记着俺几个的名字吧?”

杨父:“你叫施冠钟,他叫李家荣,他叫孙涛,她叫……花黛珠,她叫袁、雪、梅,对吧?”

施冠钟:“好!俺几个甭管到谁家,都得考一考家长,看能记住俺几个的名字了吧。”

杨父:“你们是一个小组,四个男生两个女生,看来你们班男生多,女生少啊。”

施冠钟:“当初分班的时候,可能是按成绩分的,二班男女生差不多,三班女生多点儿。”

杨母给他们糖果瓜子。

杨母:“你们几个都挺好,暑假以后就该上高中了,还能分到一个班里吧?”

施冠钟:“没问题!俺几个的成绩都在前十名。”

杨父一听这话比什么都高兴:“好啊好啊!”

明峰和他的几个同学走了。

柳妈领着柳晓燕来拜年。柳妈径直去了北屋,晓燕在院里和七弟八姐九妹玩儿。

晓燕甜甜地喊了一声七哥。

七弟答应一声就手舞足蹈地跑到屋里拿来一挂炮仗,给了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