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参观记先要确定所写的中心内容,突出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对于那些充分表现主题的重点材料加以详写,一般材料则略写。这样点面结合,有详有略,既鲜明地突出了中心,又反映了全貌,给读者一个全过程的完整印象。
③行文有序,安排结构
写参观记一般是以作者的踪迹为线索,来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如果参观对象的方位变化较大,参观的时间较长,也可以写出在不同时间参观的情况。例如刘时平写的《万紫千红花不谢——记朱老总春城故居》这篇参观记,就是这种写作结构。
15、调查报告写作
⑴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这里所指的调查报告,是一种就某一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的报道。它是一种以揭露事物真相,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探讨事物发展规律,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体裁。调查报告是报纸上经常运用的一种独立文体。它的特点:一是真实性。调查报告同其它新闻文体一样,要求尊重客观存在着的真实的事实,要用真实的事实说话。二是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而写的,它总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回答广大群众关心和担心的问题。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就越大。三是典型性。调查报告总是用典型说话的,所谓典型,是指同类事物的一种完备表现形态,是有代表性的个别事物,这一个别事物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某种问题、某种经验,它既有自身的鲜明个性,又代表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调查报告总是以典型作为报道对象的,不具有典型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⑵调查报告的类型
①新生事物或重大事件的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的作用,和报道新生事物或重大事件的消息、通讯是近似的,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写作上侧重于用事实说明某一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方向路线上揭示它的意义和作用。它的篇幅长,可以用较多的事实,能完整、系统地报道新生事物或重大事件,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1972年7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商业部的两篇调查报告,曾经受到毛主席的称赞。商业部两篇调查报告的作者对两个大队发展养羊、养猪事业的全过程作了深入调查,摸清了全过程,从而准确地反映出了事物的全貌,从中找出了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了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②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对获得成功的正面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而写成的,其作用在于用典型引路、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具体经验和办法。例如1986年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端正党风,促进改革——沧州地区的调查》,就是一篇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它针对“如何处理好端正党风与搞好改革”这个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分三大段介绍了沧州的三条经验。这样,既保证了改革的健康发展,又把端正党风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③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它是对某一反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调查研究,揭露问题真相,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调查报告,要求写得尖锐泼辣,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政论色彩。但它又不同于说理议论为主的评论文章,而只是把调查的情况和结论向大家作“报告”。它的特点在于用大量确凿的事实说话,只在关键地方夹以适当的议论。例如1983年7月26日《中国农民报》刊登的《化肥追踪记》,就是一篇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篇调查报告先摆问题,再摆危害,最后查原因、挖根源,读后发人深思,从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又如1983年2月22日《中国农民报》发表的《关于“吃富户”的情况调查》,从吃、借、要、捐、敲、抢六个方面,反映了有些地方侵占专业户利益的情况,促使各级领导对专业户加强保护。
④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通过对某一个地区、单位或者某一社会现象作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而写出的报告。这类调查报告重在反映情况,内容广泛、全面。例如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比较具体,叙述比较详尽,篇幅也比较长。又如1982年11月10日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文件转发的《关于扩大〈襄樊报〉发行工作的报告》,是我在各单位、各行业调查了解报纸发行情况之后,写的这篇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报社有了这个发行文件,使报纸发行量猛增一倍多。
(3)调查报告的要求和写法
①深入调查,了解事物的全过程。调查报告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要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必须进行深入调查。调查要按毛主席说的:“到一个单位去了解情况,要了解运动的全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现在怎样,群众是怎么搞的,领导是怎么搞的,发生过一些什么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认识有什么发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对搞调查的最好概括。只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占有材料,调查报告的写作才有基础。在调查时,既要调查研究与事件或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材料,又要调查研究与事件或问题有间接联系的材料;既要调查研究现实情况,又要调查研究历史背景情况;既要调查研究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有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既要有具体典型调查研究,又要有科学的能反映出概貌的概率统计;既要调查研究正面材料,又要调查研究反面情况。这样,才能掌握完整的材料。在调查之前,要先写好调查提纲,使调查研究有计划地进行。调查提纲的内容:(一)调查的单位。(二)调查的对象。(三)要了解的情况与问题。
②认真分析材料,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调查得来的大量的、分散的材料,还得进行科学分析,这是形成调查报告的关键的一步。作者对材料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矛盾性分析,即分析客观事物中的诸多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二是典型性分析,即分析报道对象的共同性特征和其自身的独特性;三是系统性分析,即把握事物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只有综合分析全面的情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它的规律性,弄清所要报道的这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在全局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普遍指导意义在哪里。分析材料,选择材料,要抓住新的,舍弃旧的。区分新旧不能单纯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而应当以对当前工作是否有指导作用为标准。经过认真分析、捉住了主要的矛盾,提炼出明确的主题思想,就可以安排调查报告的段落布局,进入写作。发展养羊、养猪的两篇调查报告,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③用事实说话,有条理地阐明经验。写调查报告要有理论,可以夹叙夹议,但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从事实中概括经验,又用事实有条理地阐明经验。事实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是事物联系的外部形态。它包括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和具体数据。调查报告中所使用的事实有三个方面。一是选用正面事实和反面事实;二是选用一个具体“点”的事实和反映“面”的事实;三是选用现实材料和反映历史背景的材料。注意把点与面、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调查报告中的事实才能真正站起来、活起来,调查报告中的经验才能真正有说服力。例如1990年3月20日《中国河运报》登的《种子落土鱼入水——长航公安局机关干部三年下基层的调查》中写道:“据初步统计,三年中下基层的干部写调查报告、情况反映225分,提合理化建议132条。”“查处刑事案件394起。”这就是反映“面”的材料。文中还写道:“局办公室副主任侯勇在下基层后,向局和重庆公安分局写了《关于渝汉干线班轮乘警定员问题的调查》、《重庆轮船公司在停泊留宿期间发生盗窃案件情况分析》等调查报告。”“青年干警张家喜,去年从警校毕业后,积极报名下基层锻炼,参加了所在客轮发生的一起案件的侦破,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都是具体材料,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该局干部下基层后所取得的成果。这篇调查报告点面结合的具体材料,就是用事实说话,使调查报告很有说服力。
④精心安排结构,正确运笔写作。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几个部分组成。
标题——依内容和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专文式标题,如《从李家庄大队的运肥效果看落实政策的作用》、《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化肥追踪记》;二是公文式标题,如《关于失业问题的情况调查》;三是新闻式标题,如《方便群众生活,开辟就业天地——北京市城郊区恢复发展个体工商户的调查》。
开头——就调查的情况作个简明扼要的说明,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和经过。一些重要的调查报告,如国务院调查组写的《关于柳州水泥厂扩建工程中歪风严重的调查报告》(1983年9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开头还说明调查的时间、范围、方式、方法、结果等。这样写,有利于作者展开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有利于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有些调查报告在开头部分除说明情况外,还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事实的叙述和结论,主要在这一部分。主体的写作形式有以下几种:
多项综合式。所谓多项,就是要有情况、有问题、有意见等多方面的叙述与说明。综合性的调查报告多采用这一写法。如有一篇《引进农业中间贷款发展商品牛的情况与具体措施》的调查报告,全文分四个部分:基本情况及有利条件;生产规模及资金投向;成本核算与还款计划;具体措施及工作安排。这种安排结构,就是多项综合式。
分列的标题式。就是文中分几段,每段有一个标题,用以表示每段的中心内容。例如1972年7月24日《人民日报》登的调查报告《上华大队养猪事业大发展》中,第一个小标题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第二个小标题是:认真贯彻执行集体养猪和社员养猪并举的方针。第三个小标题是:大力发展饲料生产。这三个小标题,都表示了每段的中心内容。
一事一议式。就一件事进行调查。报告就事论理,夹叙夹议,面不宽,有深度。例如1980年8月7日《人民日报》登的调查报告《谁来拆“墙”?——从芜湖市两家工厂的焦炭问题看经济管理体制上的弊病》,1980年秋,记者来到这个市调查研究时,对于芜湖联盟化肥厂多年来一直亏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作了深入了解,终于找到了该厂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厂使用的焦炭要从长江以北将近300公里的淮南市或500公里以外的淮北市去拉,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是不是芜湖附近没有焦炭呢?不是!和这个厂一墙之隔的芜湖钢铁厂就有两座炼焦炉。然而,由于现行的按行政办法管理经济的体制分割了国民经济的有机联系,使这种舍近求远的不合理现象长期不能消除。这篇调查报告就属于这种写法。
分块标序式。它是将全文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不标出小标题,而只标出序号。例如1996年10月7日四川《内江日报》第一版登的《“第一生产力”效应——棉花“丰收计划”在内江》,这篇调查报告的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在开头语下面的各部分上面标出(一)、(二)、(三)、(四),这就是分块标序式。
不管是哪一种写法,都要注意材料充实,逻辑严密,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结尾——就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有些调查报告,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有些调查报告,结尾意味深长,充满热情和信心,能够鼓舞读者。有些调查报告,结尾提出新的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继续探索。还有一些调查报告,有些情况和问题虽然值得重视,但与写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和中心内容关系不大,不宜写入正文部分,可在结尾中附带地说明一下。比如,在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可以补充说明一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管如何结尾,都要简短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