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的概念和类别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一般要写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个要素;有导语、有主体、有结尾;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一般不写细节。消息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在结构上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文章开头,报纸一般有电头、“本报讯”,电台、电视台在播发新闻时,据xxx消息或本台消息。消息是新闻文体的主力军。
消息的类别有:
简讯——简要地报道事实,内容单一,不交代背景,只以一、二百字告诉读者一件事,不作具体叙述和说明。
动态消息——是指及时地反映新事物、新动向、新情况、新气象的报道。
综合消息——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全国、全省、全市或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上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问题、经验进行的报道。
评述消息——是指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新闻。
经验消息——是报道某一部门或单位工作中的新的做法或典型经验的一种新闻形式。
人物消息——以写人物为主的新闻,迅速及时反映人物的某种行动或某个侧面。
特写消息——用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事实。新闻特写,也叫新闻速写。
社会新闻——是反映读者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社会事件或某些自然现象的事实报道。
解释性新闻——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的报道。
解说新闻——用通俗易懂的办法改写出来交给读者。
新闻分析——除报道新闻事实外,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理,揭穿内幕,点出实质和要害。
公报式新闻——它包括新闻公报、政府公告、政府声明等,由党、政领导机关授权发表的新闻。
谈话记——是针对当前的形势、提出迫切的问题,由有关人士作答,然后将内容整理成新闻发表。例如《读了公报说说心里话》,还有答记者问等,都属谈话记。
对话新闻——用对话形式报道新闻事实。如政策问答、科学问答、答记者问、编者问、答读者问等。
2、消息的标题(也称新闻标题)
俗话说:“看书只看皮,看报只看题”,本来是嘲讽某些不爱读书看报的人的,但从办报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也有一定道理。读者工作忙,没有多的时间去阅读,再加上宣传的刊物很多,想都去阅读一遍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要在新闻标题上下些功夫。标题好,才能激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例如1963年《工人日报》发表的《一个无人负责的工地》,这条新闻标题吸引了很多人,毛主席看了说,这个标题就很好。读者都想知道这个没有人负责的工地究竟是哪个工地,什么人应该负责。
下面介绍一下消息标题情况:
什么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标题的作用是:①提示新闻的内容;②评价新闻的内容;③吸引读者阅读新闻;④活泼和美化版面。
消息标题的特点:
①以事实为根据来命题。如:“矿山通”当权龙凤矿改观(主)抚顺矿务局任命工程师陈陶为矿长,工作出色,成绩显着(副);
②包含着必要的新闻要素,告诉读者一个明确的含义。(反映谁做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有要素和针对性)如:调整生产改变服务方向初见成效(引)首钢为农民生产住宅钢构件(主);
③把消息作通讯题,把通讯作消息题。如:1、《鲸鱼为什么“自杀”?》;2、《军鸽取药》;3、《邓副总理访美日程》;4、勇夺高地势如钢刀(主)我军一个营攻下五个山头毙敌过三百(副)。
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标题的结构是由主题、引题、副题组成。
消息标题的名称及用法:
主题——主题的作用是概括和提示一篇新闻的主旨,是说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主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字号最大。有的消息只有主题。如2005年2月《襄樊日报》有两天报纸在头版头条的标题是:①《市领导大年三十亲切看望干部职工》;②《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载体抓“六讲”》。
引题——也叫上辅题、眉题、肩题。它安排在主题之上(竖排在前),写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周围环境、气氛等。引题的作用是将新闻的某个方面作为前导来引出主题,同时负有辅助阐明主题思想的任务。引题的使用方式是:提供背景、交代人、地、时等要素,指明事件原因,揭示事件意义,提出前提,烘托气氛。例如2005年11月5日《襄樊日报》头版一消息的标题是:引题: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主题:25条道路清扫实行招投标。引题是写事件发生的原因。例如2005年11月5日《襄樊日报》头版引题:建设和谐湖北,促进中部崛起;主题:省报告团作先进性教育形势政策报告。引题是写的意义。再如2005年11月5日《襄樊日报》二版引题: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快;主题:高新区“三级包保”提升服务项目质量。引题是写的环境。又如2005年11月5日《襄樊日报》头版一消息引题:市领导检查征兵工作时要求;主题是:把好体检关政审关。引题写的是背景前提。还如这天报纸头版头条引题:为民富:建成全省经济强县;为民安:打造最佳人居区域。主题:谷城以人为本引领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引题写的是气氛。
副题也叫下辅题、子题,安排在主题下面。对主题加以说明、补充事情的结果;补充次要事实;补充具体事实。副题是说明主题的依据,起印证和注释主题的作用。例如2005年2月9日《襄樊日报》头版二条消息是:主题为:我市1月份工业生产高开高走;副题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24%(补事实)。又如2005年11月7日《襄樊晚报》五版头条消息,主题:檀溪路能否设人行横道;副题是:交警部门:目前还不行(补结果)。再如2005年11月10日《襄樊晚报》9版消息,主题:钟祥一电锅炉爆炸;副题是:1人死亡3人受伤(也是补充事实结果)。
引题和副题,称为辅题,是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任务。
消息标题的写法:
①题文一致标题。例如题文不一致:主题为《中国柔道队员再试身手》,副题为《主队愈战愈勇三胜一平》。事实是中国队三胜一平四负。
②一语破的标题。例如主题为《王君绍弄虚作假被免职》,副题为《遭受迫害的杨晓光、王少华得到平反》。
③简洁明快的标题。例如《枝柳铁路胜利通车》。
④旗帜鲜明的标题。例如《儿子盗窃父亲报案》广州印刷机修厂老工人劳宇经主动揭发儿子盗窃行为受赞扬。
⑤生动活泼的标题。例如《训练不怕苦战时赛猛虎》;《政策上山百宝下山》;《爱煤如爱粮节煤如节粮(主)丰台机务段四个月节约五千吨(副)》。
消息标题的类型:
消息标题的类型有实题和虚题之分。
实题——以叙事为主,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是通过个别表达认识的结果。
虚题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是通过一般表达认识的结果。
消息标题一般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实配合,是因为有些实题需要借助虚题加以发挥和深化,所有的虚题都需要依托实题而存在。单独使用的只能是实题。例如:①鼓励找回私人在国外的资产(主)天津市一居民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协助下找到了失落在外国公司的二十九万多美元的财产(副)。主题为虚题,讲的政策原则;副题是实题,讲的是事例。②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引)社家庄大队发展木本油料(主)。主题为实题,叙述的是事实;引题是虚题,讲的是道理。
其它相关标题的概念和用法:
提要题——将其中的主要事实、做法、经验、问题等摘要提示出来,放在标题之后、新闻之前,一般用于重要文章。
对仗题——把中国诗词学和楹联学引入标题制作。它讲究音韵,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好读好记。这类标题一般用于一行主题。如《任你“香风”扑面,我有正气在身》(《辽宁日报》)。
大标题——又称通栏标题,字号较大,居于一个整版之上的位置,又称刊头、牌子、口号等。在大标题统帅之下,安排若干篇新闻。大标题可用一次或多次。作用:鼓动性、显着性、造声势、轰局面、提要求、发号召、亮旗帜、表态度、宣传组织群众。它是新闻内容的概括或摘录,也可以是口号或语录,适用于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大问题。
栏题——综合一组同一内容的独立稿件的新闻集锦的题目,或是某一专栏的题目。
3、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者第一段。它的任务是要用简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实的主题。它是新闻提出的要点,让读者先有一个总概念,均应开门见山。写导语要唤起读者注意,要吸引读者往下看。凡有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又称“复合导语”。在种类上,有直接性导语,即开门见山,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写在开头;间接性导语,是在开头突出某一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解释性导语,即在开头突出对事实来龙去脉的分析或解释。
报纸、电台常用消息导语的各种形式是:
⑴叙述式(概要式)——用叙述或概括的方法,把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使人对全篇内容初步获得一个总印象。如某某会议于某月某日在某地开幕。
⑵提问式——把新闻中所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鲜明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作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如在劳动竞赛中,普通工人超过劳模怎么办?佳木斯纺织厂纺布车间党支部的作法是:鼓励。鼓励大家赶上和超过先进。
⑶评论式——在新闻的开头就对事情发表述评或公布结论。评论式导语又分评述式和结论式两种。如:①新华社讯世界弛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多万人口的北平,今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评述式)。②新华社讯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结论式)。结论式又如:“活字典这是沈阳部队某团不少干部战士对团长张锁柱熟悉连队,熟悉干部和连队骨干,熟悉全团的武器装备的赞语。”
⑷描写式——抓住新闻里生动有趣的主要事实或某个有意义的侧面,加以形容的描写,给读者以活生生的形象,或浓烈的气氛,起到引人入胜效果。如:新华社武汉电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的第二天,长江上遇到八级狂风,江面白浪滔滔,武汉市悬起了“风大浪急轮渡停航”的公告牌。但是,长江大桥却接待着南来北往的火车、汽车和络绎不绝的人群。
⑸综合式是综合地叙述新闻所要报道的全部情况。这种写法常用于综合消息。如:四川省一百个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企业,增加了一些带根本性的权利,触动了沿用多年计划、财政、金融、商业、外贸、物资供应等体制。这个新事物的出现,为探索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新华社成都1982年8月30日电)
⑹人物式——用着名人物或有名的权威人物作导语。如:新华社北京1978年9月2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赞赏用经济手段整顿企业。他说:“九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济南二商局对不讲卫生不接受批评的两家饭馆实行经济制裁的报道很好。”
⑺借问式——借题设问,自问自答。例如:198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本报讯你知道北京上方山云水洞吗?它以奇异的喀斯特地貌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无独有偶,在云水洞所在的房山县,新近发现了一个更有特色的大型多层奇特溶洞——石佛洞。
⑻感叹式——用感叹句子作新闻的导语。如:打倒“四人帮”,运输当先行!十二月中旬以来,气温明显下降,全国铁路货运装车量都在明显上升。(197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⑼引述式——转引别人对事实的叙述和看法,而作者不加评论。如:本报讯五月十七二十一日在东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肺癌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肺癌专家认为,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发病率急剧增加。(《健康报》)
⑽对比式——运用两个极端的事实作对比,突出地反映报道的主题思想。如:请看江西拖拉机厂今年一月到十二月在“四人帮”干扰、破坏时和打倒“四人帮”后的生产情况:一月份:四百台拖拉机。二月份:上半月五十台。二月下半月到十月上半月:一台未生产。十月下半月:五十台。十一月:四百台。十二月:已生产六百零六台。
⑾直叙式——直接向读者讲话。如《北京日报》1981年9月3日一文导语:九月二日上午,抢劫、盗窃犯冯大兴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⑿摹拟式——即比兴式,“比”是比喻,“兴”是联想。摹拟众所周知的成语或引语,写起来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有时候还可以摹拟“打油诗”、“顺口溜”等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东西。如《人民日报》1979年9月6日一文导语:“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把它作为勉励自己坚持真理的格言;人民群众则把它作为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⒀排比式——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用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深感情的辞格。例如: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乔冠华:《在联合国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这种句子排列就是排比式。它必须在具有同位性材料时才能写成这类导语。
⒁诗句式——是由记者、通讯员在所采事实的基础上自行创作几行诗句。如:伟大的战士,披上了军服,纪念光荣的一日,当停火消息传来的时候。今晨,当二千名退伍军人组成停战纪念游行队伍通过大街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大致都在哼这样的诗歌。
⒂引喻式——这类导语是引文学中的人或事来与新闻中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引出报道的事实中所有的新闻价值。
⒃史料式——运用有关史料,把历史上的人和事与新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加以对比,从而衬托出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意义,所具有的价值。如:198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中国女排蝉联世界杯赛冠军》的导语:12天前,中国女排队长郎平把世界杯赛的冠军杯交还给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今天她从阿科斯塔手中接过这座奖杯。中国女排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4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女队。
⒄背景式——在写连续报道时,上次的报道曾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此次便可旧话重提,引进导语。
⒅结论式——就是先写群众对事实所作的评语或领导机关所作的结论。如:新华社太原六月十四日电,新华社记者报道:在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中,投资大、收效少、水利资源利用极不合理的昔阳县“西水东调”的工程决定缓建,广大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之拍手叫好,他们说:“这样劳民伤财的工程早该下马了!”
⒆结果式——把事件的结果做导语。如:据新华社天津二月二十二日电,我国工交企业一九八一年节约的能源折合标准煤二千四百万吨,相当于二十多个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