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应抓住理念、制度和资源这三个核心要素,遵循舍得放、慢一点,可持续的思路,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确保城镇化在“人的现代化”的健康道路上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
“城市中国计划”(Urban China Initiative)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研讨会,40余名政、企、学界经济学家及城市专家在会上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变革方向。
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这也显著加大了地方的财政压力和融资压力。与地方财政收入和银行融资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需求却在增加,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行政支出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很多产业发展也要求地方资金配套。同时未来几年也是加速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时期。市政建设投资存在巨大缺口,地方政府急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创造新型融资工具。
另一方面,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工作最近几年一直在进行。2012年底,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规定“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立峰,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评级总监周沅帆,以及贵阳市云岩区区长、原贵阳市金融办主任杨继分别介绍了有关地方政府融资的深入见解和地区经验。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立峰:
在我看来,地方政府融资是地方的各级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财政、金融渠道筹措资金的行为。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融资结构体系,以土地财政为引擎,融资平台为枢纽,政府背景贷款为源泉,三者互为依托。
2002至2011年,土地出让收入从283亿元迅速窜升到6586亿元,年均增长41.9%;土地收益占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比例由18.3%提高到56.6%。地方政府城建融资对土地收益的依赖可见一斑。
固然土地财政对于推进城镇化有着积极作用,但土地出让净收益减少、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将影响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或融资平台的还贷能力,迫使商业银行加强对土地抵押贷款的控制。另一方面,现有征地制度的改革也将限制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此种情况将迫使地方政府从依赖土地抵押贷款向多元化融资转型。未来,市政债、公私合作和城市运营商模式将得到发展与推广。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评级总监周沅帆:
当前地方政府的资金未能得到高效利用,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融资主体不规范、职能不明晰;融资模式比较单一,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地方政府所依赖的土地财政长期难以为继;融资平台管理不完善等等。
我国地方政府拥有大量国有资产,只要合理利用资源,就能实现资产收益的最大化。比如地方政府拥有各类国有企业股权,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改制等手段,将企业的优势资产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企业的优势,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再如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拥有城市建设和开发等诸多权利,这些权利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这部分资源的作用,通过市场创造收益。
要想更好地实施地方融资,需明确政府职能、打造多元化的融资主体、积极发挥各种融资方式的作用,并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此外,加大债券融资力度、推进资产证券化融资、大力发展项目融资等有利于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创新的办法也应该推广。
贵阳市云岩区区长,原贵阳市金融办主任杨继:
以贵阳为例,由于存在地形地貌、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的难点,城市融资更加需要精心设计。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贵阳对融资平台的定位及分工细致,分为城市建设、水利、高速公路、工业投资、旅游文化、保障住房、轨道建设等等类别,并紧跟政策与时俱进,2012年全面推出平台公司。
第二,贵阳在资产注入方法上敢于创新,从早先比较普遍的路桥资产注入,到后来盘点政府商铺、工厂、酒店等等,连政府办公大楼都侧重市场化运作,并拥有租金收入。此外,贵阳还采用注入无形资产的办法,比如排污厂。
第三,组合拳模式,精打细算。贷款方式成本是否足够低,期限是否足够长,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融资的首选是银行贷款,有关部门根据贷款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银行打交道,争取合适的、期限较长的要想更好地实施地方融资,需明确政府职能、打造多元化的融资主体、积极发挥各种融资方式的作用,并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
贷款。同时,每家银行偏好不一样,有关部门也会根据银行推出的产品申请适合的贷款。
本文由城市中国计划(Urban China Initiative)传播专员林舒整理,特此感谢。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c)2013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
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之路
薛澜
中国的城市应抓住理念、制度和资源这三个核心要素,遵循舍得放、慢一点、可持续的思路,建设有特色的中国城市。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中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根据各种推算,未来的几十年中还会有几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以确保中国的城镇化持续、健康地发展?在这里谈一谈我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我想不妨从城市发展的理念、制度和资源这三个核心要素来加以考虑。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理念。把原来属于乡村的地域划入了城市空间地域,这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这种城市化可能是不完全的城市化,更严格地说,甚至是空心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全面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等等的现代化。现在全社会都在关心农民工,其实背后反映的就是拿什么来衡量城市化。农民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现在已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成百上千万的农民工兄弟姐妹生活在城市,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现代化的好处,他们离真正的城市化却很远。
还有很多与城市相关的理念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化过程中尤其重要。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现代化,而是未来可持续的现代化,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源(包括土地)都消耗光了。
其次,城市发展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制度要素。要想理解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各种现象,核心是了解其背后的各种制度安排。要想改变观念,做到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城市发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制度安排。当今社会舆论经常谈到财政透明与公共治理,公共决策、协商民主、反腐倡廉、廉洁城市,群众公议制度,社会治理创新,包括社会建设等等,都是制度建设的内容,都需要深入探讨。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保障,我们所提倡的各种先进的城市化的理念是很难落实的。
再次,城市化涉及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目前大家关心的是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问题,这里面包括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创新等等。核心问题是各种资源怎么能够高效利用起来,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我们过去过于注重城市有形资源的利用,其实无形资源,如文化资源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参观过的美国城市匹兹堡,在其转型升级中,文化社会资本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推动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
首先,舍得放。也就是能够割舍,敢于放弃。城市与其求全求大,不如集中一点,挖掘自己的优势,坚持做下去,才会真正成为有特色的城市。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在战略定位和规划上敢不敢有点创新,敢不敢有所放弃?现在很多城市讲发展战略,其实所谓战略就是要有所舍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及教育政策、危机管理等,在这些领域中多有著述。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2012年受聘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
案例: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以美国匹兹堡市为例
我从1991年博士毕业开始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多年来走过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上百个城市,除了一些自然或历史名城外,真正有特色、印象深的并不多。但2007~2008年我在哈佛访问期间受到邀请走访过几个美国的中小城市,如加州圣塔芭芭拉市,中西部的堪萨斯和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
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这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对这个城市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直到2012年6月份随中国工程院代表团参加中国特色城市化研究调研,才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这种变迁的源动力真正有所了解。这种源动力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匹兹堡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变革,它从一开始作为资源型的产煤城市,到后来成为钢铁制造的中心,到现在是以信息和医疗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中间经历过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1970年代由于炼钢技术变革的冲击,钢铁工业在短短几年内垮下来的惨痛经历。十几万钢铁工人失业,背井离乡,整个城市的房地产业至今尚未恢复。尽管其支柱产业受到沉重打击,城市的创新精神没有改变,从而使得其能够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正是在这种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的支撑下,匹兹堡努力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突出城市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功能,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城市的转型与复兴,使其成为全世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焕发青春,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典范。
20世纪美国钢铁工业鼎盛时期,美钢联总部大楼曾经是匹兹堡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现在这个大楼上的几个字母是UPMC,是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缩写(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从钢铁公司总部到医学研究中心变化背后所反映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这种转变的背后就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慢一点。城市具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各种的时尚和流行;城市又是严苛的筛子,那些禁不起风吹雨打的,耐不住改朝换代的,都逐渐被淘汰掉了;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过得了不同朝代的金睛火眼,才会随时间沉淀下来,成为城市宝贵的财富。而这个筛选积淀的过程需要时间,不能太快。所以我想有些东西还是稍微慢一点有好处,矛盾的暴露需要时间,人们的品味形成需要时间,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
第三,可持续。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事情,正逐渐蔓延到很多中小城市。这种生存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当期损失,以及给后代所带来的负担要远远超过我们目前的任何估算。如果再不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速的城市化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环境和生态的更大挑战。同时,制度建设中的可持续性也非常关键。例如我们对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关注不够。但没有一个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很多地方的城市化就很难持续下去。很多地方政府有各种创新,如果能够与老百姓的长远利益相一致,这种制度创新就是可以持续下去,否则也是昙花一现。
中国的城市应抓住理念、制度和资源这三个核心要素,遵循舍得放、慢一点,可持续的思路,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确保中国城镇化的过程在“人的现代化”的健康道路上发展,这既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历史性命题,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c)2013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