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制造业复兴
24768900000001

第1章 导读

在McKinsey Quarterly创刊的1964年,制造业对全球GDP的贡献接近于50%。当时在哈佛大学等一流学府,踌躇满志、雄心满怀的年轻毕业生最愿意选择的是制造业,而不是金融和科技。

50年过去了,制造业看起来已光鲜不再。如今,关于下一个经济引擎是什么的各种讨论之中,制造业几乎不被提及。这很容易理解,随着一国经济成熟度的提高,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似乎成为多数国家的必然路径。

浪起于微澜之间,一场变革悄然萌动。新兴国家的消费需求迅速膨胀且日益复杂,这给制造业带来了福音。与此同时,包括先进机器人、工厂数字化、3D打印,以及能源开采在内的新兴技术正以指数级速度演进。这股合力动摇了制造业长期以来择址低成本国家的模式,而这原本是廉价劳动力和远距离供应链的代名词。我们认为,制造业战略筹码与其放在离岸外包或者“企业回流”(re-shoring指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不如思考它会以何种面貌复兴:靠近需求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和靠近创新的供应生态系统将成为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我们称之为“近岸外包”(next-shoring),欲了解详细内容,请阅读《近岸外包:首席执行官指南》。

《重塑产业经济》一文提出,出人意料的资源价格猛涨和市场波动对传统的“获取—制造—丢弃”线性工业模式形成巨大压力,一种可再生的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能帮助企业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且兼具商业盈利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钱景”诱人,到2025年,单是材料一项即可节约至少1万亿美元的成本。其理念是以“恢复或还原”取代“处理或丢弃”,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增长是能够摆脱资源桎梏的。

如果想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中国制造业,《制造业巨无霸》不可不读,它来自两位中国通Jonathan Woetzel和Jeffrey Towson新近出版的有趣著作《1小时读懂中国》。两位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巨无霸式规模是中国制造业最为显著的竞争优势,并且与我们分享了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企业——华为领导人任正非的故事以及其成功秘诀。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制造企业并不满足于其当前的状态,它们希望成为未来的索尼、三星和丰田,最终在高端市场做到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巨头。

本期您还可以读到企业领导人对转型的智慧洞见。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PIC)董事长高国富与我们讨论了转型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必要性,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转型是否成功最终要由客户和投资者来评判,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才能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发展和价值增长。”高国富如是说。

与往期季刊一样,我们衷心希望各位有所获益。同时,也期待着您的建议和反馈。

祝您开卷愉快!

Nicolas Leung(梁敦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