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背景下租赁行业的机遇、风险和创新
2012年,我国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而我国经济在增长模式上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面临迫在眉睫的经济转型。此时,融资租赁业应运而生,同时具备金融、贸易属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服务业迅速崛起,以融资、理财、促销的强大功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然而,如何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要求,如何应对融资租赁业面临的极大的行业风险,融资租赁业亟需创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一、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世界经济发展迄今,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宣告终结。从技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看,建立在技术研发和制度安排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增长模式。如果这个基本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1) 高速增长的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模式已不可维系,让房地产回归理性轨道,而不是任其一味地绑架中国整体经济运行,已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抉择。
(2) 着力消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巨大不平等,营造健康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健康程度的重要指针。
(3) 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应予以终结,建立在强大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理应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真正引擎。
(4) 产品外销模式应当转变为优化国内消费模式。建立在低人力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中国低端产品制造业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不在市场而在于制度设计,如果不能有效消除增长模式上严重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不能有效消除流通环节对基本消费品的价格掠夺,未来中国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会成为危害经济健康发展的罪魁祸首。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将面临四大转型:
(1) 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
(2) 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
(3) 从私人产品供给向公共产品供给转型;
(4) 低碳经济转型。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从侧重于保增长转到侧重于调结构,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所谓的经济转型。促转型是长远之计,不仅仅是一年,而是连续几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赋予新的内容和使命,必须有新的、功能完善的、创新能力强大的服务产业相配套,而集金融属性与贸易属性于一身的、功能强大的现代服务业的代表性产业——融资租赁业将应运而生、迅速崛起。
二、中国融资租赁业正在迅速崛起
融资租赁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迅猛的现代新兴服务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全球目前通过这一方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5%~30%,完成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大宗商品销售达50%以上。在许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总额占GDP的20%以上,融资租赁业是全球发达国家的“朝阳产业”。在金融管制的中国,融资租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少有几个方式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相关部门监管过度,进入门槛较高,该行业一直发展迟缓。当前,由于银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和商务部系统内资租赁公司试点放开,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审批权下放,国家有关部门对融资租赁的配套政策也逐步到位,极大地推进了金融市场业务多元化、综合化、专业化发展,也成为我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政府城市基础建设和“三农”建设的重要金融工具,2011年中央首次将融资租赁业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自2007年起,由于金融租赁的试点开放,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基数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的约80亿元增至2011年的约9300亿元,共增长了100多倍;“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业务将继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总额达到约13000亿元。随着中国融资租赁业的迅速崛起,这一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开始凸显。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3%,而世界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已接近17%,美国一直保持在30%左右,国内租赁业发展远未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四大支柱”,监管、法律、会计、税收政策环境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在租赁融资、理财、促销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90%以上的融资租赁市场还处于空白。
三、融资租赁业将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
融资租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融资租赁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融资租赁的发展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融资租赁业的融资、理财、促销三大主要功能恰恰能满足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所迫切需求的市场化运作,是科学发展观在现代服务业产业属性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方式转变中最具可持续发展的、符合低碳经济的新型行业。
(一) 融资租赁在经济转型中的融资功能
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其实是异曲同工,都是为企业融资,只不过融资租赁是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租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在租赁期间将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因此同样是融资,银行仅仅拿到了债权,而租赁公司却同时拥有了债权和物权,一旦承租企业破产,租赁物可以收回变现。因此,融资租赁行业不同于银行,它的抗风险能力特别强大。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它的作用非常显著。
(1) 可以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生力军。尤其和政府政策性担保及银行联动,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增强政府担保以及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运作力度。
(2) 可以服务实体经济。以设备和设施为租赁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大大优于银行按揭等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以为客户购置设备为基础进行融资,有利于控制贷款方向,也有利于促进设备贸易的发展。
(3) 可以成为解决西部资金缺乏的新通道。通过开展对西部的融资租赁业务,既可以把东部的产品租销到西部,又解决了西部资金不足问题,起到“东资西调”的作用。
(二) 融资租赁在经济转型中的理财功能
融资租赁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融资,而且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高级理财工具。通过售后回租等方式,可以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加速现金流动;可以改善财务报表,调整财务结构;可以减少资产闲置,提高资产回报率。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1) 采用融资租赁可以提升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回报率、资金周转率、资金流动性等企业的重要管理指标。改变企业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低水平经营现状。
(2) 推行融资租赁方式可以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轻资产管理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通过融资租赁和经营性租赁可以推进新产品开发,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三) 融资租赁在经济转型中的促销功能
通过融资租赁促销是发达国家租赁业发展的主旋律,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家具和办公用品都可以用类似按揭的融资租赁办法去租买。融资租赁是一种信用消费,今天用明天的钱;融资租赁是分期付款式的购买,使得各种不愿意一次性付款而善于理财的人们能够灵活地消费。因此,租赁行业在美国特别发达,通常占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的30%以上,而我国长期以来仅仅为1%左右,近几年虽然在迅速崛起,但是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相比,还不足5%。所以说融资租赁市场空间特别巨大。
因此,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在拉动国内消费上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是改变当前我国经济中一味地靠投资主导拉动和产品外销模式拉动而转为内需拉动的十分强大的工具。
(1) 融资租赁有强大的激发潜在客户有效需求的功能,使一时没有购买能力的客户通过分期付款达到了购买目的。据国际和国内的市场调查,融资租赁可以激发85%的客户有效需求,特别能推动在国民经济中占大比重的飞机、船舶、大型的机电产品、装备类产品、能源、化工、基础设施等产品的促销。将在刺激内需、发展实体经济中发挥独特的巨大作用。
(2) 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加上高科技的风险防范手段,使客户的购买门槛大大降低,如民营企业甚至私人客户都可以采取零首付的方法来租赁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设备,通过边施工、边还款的方法最终将设备买下来。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3) 利用融资租赁对外促销本国产品有很多好处:①租赁出口不同于普通货物对外贸易出口,能有效地规避进口国的各种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②利用租赁出口可以有效地享受进口国的优惠政策且不违反W TO规则。③利用租赁出口可以不像出口信贷要接受各国国际惯例,特别是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出口信贷“君子协定”的约束,因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利于产品的竞争。
四、融资租赁在经济转型中面临极大的行业风险
融资租赁公司在运营中通常会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法律合规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在金融危机和通胀下的经济转型的变革中,融资租赁公司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主要有:
(1) 面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租金回收的风险。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型加工业、运输业等企业受到重创,造成相当多的融资租赁公司出现租金逾期和坏账,特别是运输业的不景气,造成船舶建造业受到的冲击巨大。有的造船厂关闭,连承租人都找不到了。
(2) 面临市场结构调整下的行业整体萧条的风险。我国经济转型中,必然会出现行业“扬抑发展”的现象,譬如过去一轮增长过于依赖外资和房地产,这一模式使得内资企业缺乏竞争力。全国出口的近6成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近9成都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而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长最快的房地产本身技术含量低,带动的重化工业都是钢铁、水泥等能耗大、污染重的产业,增加了节能环保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快速致富的特性打破了整个宏观资金配置的平衡,减少了本应流向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资金,因此,国家对这一类企业必然要压缩投资,降低规模,而如果前几年已经发生的融资租赁业务必然会遭遇巨大的风险。
(3) 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中存在无序发展和“低附加值陷阱”。有不少地方政府很热衷于发展高技术产业,不惜代价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产业发展重点向高新技术倾斜。从实践来看,许多地方对此缺乏理性认识,更多地表现为概念的炒作、雷同式的布局、低层次的竞争、技术的盲目引进、缺乏有效的核心技术支撑等。因为无序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战略性发展机遇的错失,后果非常严重。以光伏产业为例,2011年末遭遇哀鸿遍野的困境,一夜之间跌到谷底。数据显示,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环节,停工的企业甚至达到70%~80%,已经破产转行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个状况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