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哈佛教授的心理咨询课
24805300000031

第31章 人生路上,崎岖要比坦途多 (1)

失败时,保留你的战斗力

每个人,无论是谁,只要做事就会面临成功与失败。当人们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难过和失望的心情,但失望不应该成为使你失去斗志的理由;有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较快地摆脱困境,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获得成功。

在日本有一位经理人,他每天都把高兴的事情记录下来,而且要求他的下属每周向他汇报几件快乐的事情,并把它命名为“快乐例会”,这位老总就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伴”的公司总裁——和田一夫。

在和田一夫72岁的时候,他的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跌入低谷,多数人都以为他会心灰意冷,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把这位老人压垮。他又和几个年轻人合作,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面对新的行业,他仍旧自信、积极,在他和伙伴的努力下,他们的生意依旧红红火火。当时有记者问和田一夫:“您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呢?”和田一夫回答道:“因为即使我失败了,我也能笑出来。”

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青少年克服困难。只有保持旺盛的斗志,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失败后的自我封闭只会限制自己的潜能,阻碍自己能力的发挥。美国心理学教授曾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提出有三种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使人失去奋斗的信念。第一种是把一时的痛苦看做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无疑是在时间上把痛苦延长,使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另一种是因为某方面的失败,就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不会成功,这其实是把困难无限扩大了,这会把自己束缚在失败的阴影里而看不到希望。最后一种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只会一味地否定自己,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斗志,使自己无法振作。

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失败,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只要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胜利的前奏曲,就能在跌倒之后爬起来,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是受到致命的打击,只要坚持,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失败不过是一根绳子,有的人用它来攀登更高的山峰,有的人却把它当成了上帝赐予他自杀的工具。失败了再爬起来也是一种勇气,它是成功的基石。当一个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最后获得成功时,就会领略到最大的喜悦。

不让绝望见缝插针

人们在生活中都有太多的压力和无奈,只因有了希望才使生命更精彩,世界也只因有了希望才有了色彩。但由此而生的还有绝望,可以说绝望本身就是从希望中来,它常与希望相伴,也正因如此,绝望没有什么可怕的。请永远不要忘记绝望与希望同在,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任何事都有应对的办法,纵然人们会有一时的失望,也不应该绝望,因为绝望会让自己对希望视而不见。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描述动物在多次意愿受挫后,会表现出来绝望和放弃的态度。在1967年,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条狗关到一个封闭的笼子里,只要蜂鸣声一响,狗就会受到电击,虽然电流不足以致命,但是能够让狗十分痛苦。不管这条狗怎么挣扎,它都无法摆脱塞利格曼的电击。经过多次实验以后,塞利格曼改变了实验条件,他将封闭的门打开,蜂鸣声响过后也不施以电击,然而,那条狗并没有从笼子里跑出来,反而在里面等待着心理学家的电击,甚至没遭到电击就会倒地抽搐。这被心理学家命名为“习惯性无助”。

谁都不会永远走在平坦的大路上,每个人都有经历困境的时候,关键看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心存希望就有转机,心存绝望就注定是绝境。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树叶》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垂死的病人躺在病床上,对他来说,唯一的风景是窗外的一棵树。这时正是秋天,树上的叶子快要落光了,这正表现了他此时的心境,他认为自己就像那棵快没有树叶的树一样快要死了。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眼前一亮,在那棵树上,居然还有一片嫩绿的树叶没有落下来。于是他想,等这片树叶落下来,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他开始整天望着那棵树,等待着那片树叶掉下来,同时也在等待自己生命的结束。意外的是直到这个病人的身体完全康复了,那片树叶竟然还没有落下来,依然那么嫩绿而且牢固地长在树上。

于是这个病人亲自来到树下,看清了那片树叶。原来,那棵树上的树叶早就掉光了,那片嫩绿的树叶是一位画家画上去的。画家是唯一知道他想法的人,知道他是在等树叶全部掉落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画家画了这一片假树叶,使病人心生希望,最终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事,不要轻易失去生活的希望,更不要轻易选择放弃生命,要相信生活终究是幸福的,在沙漠的尽头就是海洋。生命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人们本来拥有的,而是人们用失去的东西换来的人生经历,不要因为暂时的不如意而放弃微笑的权力,当处于绝望时,应该看到前面的希望。

懦弱会让你的机会溜走

困难和失败总是与生活相伴,在身处顺境时敢于去尝试一些新事物,但只要经过几次失败之后,人们便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犹豫使他们产生困惑,因而不敢像从前一样去尽力争取和尝试,不是降低成功的标准,就是放弃追逐的权力,遇到挫折不愿面对,不尝试就放弃,这些都是懦弱的表现。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不设任何限制,跳蚤非常轻松就跳了出来,这样重复几次,得到的测试结果是跳蚤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它所跳的高度可以达到它本身的四百倍左右。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一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他们在杯子上加了一个透明的盖子。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跳”,所以跳蚤依旧不停地往上跳,结果,每次都会重重地撞到透明的盖子上。这大概是件让它懊恼的事情,但撞得多了,跳蚤也变得聪明了,它懂得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以使自己不再被撞,然后它习惯了现在的方式。研究人员又把盖子放低了一些,可怜的跳蚤重复撞了几次之后,又变得聪明了,它依然在跳,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挨撞的问题,不得不说跳蚤的适应能力很强。

但问题是,等到研究人员把透明盖子拿掉的时候,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以后,即使人们把杯盖拿掉,跳蚤也只能跳到原来杯盖所在的高度,它已经不会再像从前一样跳得那么高了。跳蚤其实是能跳出去的,但它已经放弃了那样做。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环境是影响性格的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这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困难就像那个透明的盖子,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有些人忘不了“被撞”的感觉,所以把自己紧紧束缚住,不再前进。为自己设限是赢得胜利的最大障碍,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将有什么样的命运,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而之所以有人成为强者,是因为他们首先战胜了自己,人是需要自信的,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没有一丝缺陷。不要因有一个缺点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看轻自己,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成功的人不会只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缺点上,他们更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只会报怨或者接受,生活对这种人来说无疑是种折磨,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别人打败了,而是被自己打败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人们要坚信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能退缩,因为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要鼓起勇气去尝试,害怕失败的人会把成功丢掉。

磨难是生命中的财富

磨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东西,有时一件不顺利的事情对一个成年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磨难。因为磨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会有任何预兆和提示,所以人们对磨难都有一种恐惧感。磨难能让人更成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关键看你会不会利用它,应对磨难的最好办法是接受它并战胜它,要学会在磨难中发现希望。

一个能够承受磨难的人,内心一定有一种坚韧的力量。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丹麦富恩岛上的一个小镇里,岛上住着许多富人,但他的家里却很贫穷,父亲是个鞋匠,母亲靠给别人洗衣服挣钱。那些富人的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从来不和安徒生一起玩,有时还会骂他是“穷鬼”。安徒生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摆放的都是那些富人丢弃的东西。庆幸的是他的父亲有一双巧手,这样一间破烂的小屋子,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博物馆,这些被重新修过的东西把小小的房间塞得满满的。父亲经常给他讲故事,还送他一些自己雕的木偶。安徒生给这些木偶缝制了一些衣服,把它们扮成各种角色,用这些木偶配合父亲故事里的情节表演。为了使表演更生动,安徒生还经常到街头去观察那些他平时接触不到的人,看他们平时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帮助,安徒生能够写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深入人心的童话故事,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磨难看似强大,但它就像一根弹簧,遇弱则强,遇强则弱,有时它只是在考验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从生理心理学角度看,心理承受力似乎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有的人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人们在一定意义上有自我肯定的倾向,会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假如事情不按照自己的即定目标来发展,就会产生排斥和对抗的情绪。如果一个人以可变的方式处理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就能够适应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磨难。人类同磨难的较量正是对人类意志力和生命力的检阅,磨难一旦降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去承受。但这种承受有心理主动承受和心理被动承受之分,心理被动承受者承受磨难时,始终不愿接受现实,对磨难的抗拒心理不但不利于事情发展,还会削弱抵抗磨难的能力。心理主动承受者则正好相反,他们会主动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对待来临的痛苦和灾难,有的青少年首先就否定自我,选择逃避,而逃避并不能消除磨难,要学会敢于面对磨难,心存希望,不妨把磨难当成一种体验,这样你所承受的磨难才会变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