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增加生活乐趣。平时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良方。读书既可焕发精神,又可免除闲愁。在书中寻找乐趣,陶冶情操,你会觉得书中蕴有新天地,书中辟有新乐园。读书能使人视野开阔,乐趣无穷;能使人时而有新的领悟,时而有新的收获;能使人兴之所至,文思奔涌。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萌报国之壮怀。这种在书中揽胜的惬意,寻求中的忘我,心灵的共鸣,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
经常读书可以疗疾。人的美好心情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是战胜疾病的一个精神支柱。书既是文化的沉淀和传递媒体,又是中年人保健的益友、心理疏导的医生。一本好书是养情怡性的千古良方,是健康体魄的文明益友。中年人应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在读书中加强自我修养,调整心态,忘掉自我,保持心理平稳,才能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乐趣。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可以“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一些疾病当表现为疼痛症状时,病变已进入后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中年人应多读一些医学书籍和科普知识,加深了解中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了解疾病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经常作自我“扫描”,从正常中发现不正常的“端倪”。当出现心绞痛时,冠心病已相当严重;癌肿侵犯神经或扩散压迫其他结构引起疼痛时,早已超过了可以根治的限度;排尿后尿意未尽,尿流滴沥,很可能是前列腺有问题等等。只有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无病防病,才能免于病而不治的后果。
最后要求的是,不仅要读书还要读好书。读说理透辟的哲理书,能使人明智旷达;读科学实用的知识书,能使人充实多能;读色彩斑斓的文艺书,能使人在大惊之后有大喜,大疑之后有大快,大急之后有大慰,可为人生增添无尽乐趣。读书能使人通达事理,内心充实,乐趣常在,读这些书都对健康有益。至于专门的养生书,常读更能直接利于身心健康。要知道,文字是一种信息。既是信息,就难免会在肌体中产生反响。汉三国时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不仅曹操的士兵听说前方有梅林而止住了干渴,就连读者读到这里也禁不住满口生津。这就是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所以读者的情绪跟着书中的内容起伏跌宕,时喜时忧,时哭时笑,时而轻松愉快,时而紧张压抑,激动时甚至拍案而起,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常读养生的书,能经常使自己的身心融合在愉悦、平和、清雅的文字之中,接受到的是一系列美好信息的刺激,又怎会不利于身心?所以中国养生学有一个十分显著特点,就是不仅重术、重视方法,而且尤其重道、重视修养。多读养生方面的书,不仅可以从中懂得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学会一些锻炼规程、奇方秘术,更为重要的是,读书的过程,其本身就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过程。得,就在于耳濡目染,在于潜移默化。
中年人若欲长寿,必须常读书,读好书。
中年人游泳好处多
游泳能有效改善心脏、血管功能。在游泳时,身体为了克服水的阻力,就必须迫使心脏加大工作量来促进血液循环。据权威部门测定,我国最佳游泳运动员清晨时的基础脉搏每分钟仅30余次,而一般人却达60~70次。所以经常游泳的人,能使心脏得到很好锻炼,使心脏体积增大,血容量增多,心肌纤维粗壮,收缩强而有力,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常游泳中年人减少啤酒肚、小肚腩等也有较好的效果。除了这些,还有以下好处:
1 游泳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
游泳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排除水的压力和阻力,经常锻炼能使肌肉更结实、更粗壮。与此同时,它也促进了骨骼形态变化,使骨骼坚实,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拉力和旋转力,从而增强骨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韧带更富有韧性。
2 经常游泳能锻炼呼吸肌,增加肺活量
游泳时的呼吸比在陆地上呼吸费劲得多,这是因为水的比重比空气大,在水里胸廓和腹肌要解除这些压力和困难,才能达到正常呼吸的标准。这个过程正好锻炼了呼吸肌,增强了呼吸系统的功能。所以,经常游泳的人,在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时,都不会感到心慌、气短和疲劳。
3 经常游泳还能增加新陈代谢
游泳的运动量很大,需要的热量很多,其中仰泳1分钟消耗热量12 54焦,蛙泳1分钟消耗热量22焦,而自由泳1分钟消耗热量54.34焦。人的机体为适应运动量的需要,由中枢神经指挥着身体各个系统,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速,呼吸加深加快,胃、肠消化器官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并迅速把营养和已转化的热能供给机体。这一生理过程不仅促进了新陈代谢,而且也增强了身体素质。
另外,游泳还能使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使人精神饱满。
绘画能悦心怡情
绘画对人的影响很大。画者深入画中,能够领略其美,既能娱心,又能健体,还可起到利关节、通气血、和情志、调阴阳、陶冶情操、焕发青春、抗老延年的作用,故绘画者多长寿。作画时绝虑凝神,沉静运气,将自己的全部心神和气力送入笔端,所画线条颜色,都是作者各种感情的寄托。
在绘画之时,要沉心静气,即使在不愉快之时,提起画笔,也可消除烦忧和不安,使人精神处于平静、愉快之中。当一张满意的画完成时,你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因此,绘画可以使人胸怀宽阔,坚韧不拔,培养一个人的谦虚谨慎、持之以恒的品德和高尚情操。
绘画时只有坐得正,立得稳,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一挥而就。挥毫泼墨之时,多用左手磨墨,右手挥毫,执笔时虚掌,实指,平腕,悬肘。不论坐着还是立着作画,都必须使用全身之力。心、眼、手须协调一致,这样可灵活手指、腕关节,平稳肘、臂之力,平衡脏腑及全身气血。每每心动,则思如潮涌,自然怡情养性。挥毫如舟行海面,随机上下,搏击起伏;泼墨若马踏草原,任意由缰,驰骋逍遥;停笔或如亲人远别,人尽意在,或如老大乡归,思念顿除。这一艺术活动的过程,抒发了活动者胸中的所积所得,是一种情感和意念的转移过程,能使人达到忘我的境界。绘画能陶冶情操、抒发感情,还能有效地延缓大脑衰老,使人健康长寿。
练习书法有益身心健康
生命在于和谐运动,练习书法是脑、体、心、神相结合的平衡性活动,它能促进人的脑细胞活力得到增强,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人的身体得到修养,人的天寿得到延长。
1 书法对生理的作用
常练书法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在于,书法练习既是脑力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是体力劳动,有人称之为“书法太极”,认为练习书法如同打太极拳一样,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其基本功能是锻炼手指、腕、肩,要求做到手指、手腕灵活,耐力强;习者应全身放松,气沉丹田,缓慢呼吸,用笔时需“养神静气”,屏气凝视,临池志逸。要达到基本功和实习功的要求,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练习书法又是一种特殊的劳动。陈毅元帅讲过:“书法系艺术劳动,又系体力劳动。”由此可知书法功夫不仅是展纸挥毫泼墨,主要是用心用气,每次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双目凝聚,专心致志,百念不生。练习书法表面看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练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于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常坚持可舒筋活洛,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书法正是通过协调各个环节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的。
从医学角度上说,书法能使人心率和呼吸减慢,还可降低血压,扩张脑血管。
2 书法对心理的影响
书法对人体心理的影响,在于练习书法要求做到“先、静、思、会、情、胆”等心法。古人云:“凡书之时,贵科沉静。”这在心理方面叫做“养心逸情”,一静而百动,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内脏各器官功能得到调整,四肢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写字时人的心境要求做到凝思冥想,心会手到,所谓“潜心妙得”是说有好的心绪才能写好字。书法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不论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如何,都会给自己带来十分愉快的心理享受。
从习练种类上讲也同样能获得益处。如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法度严谨,提按顿挫如磐石,沉着稳重,对于调节焦虑、紧张、恐惧症、凝病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大有益处。隶书——体势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书写从容,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执的情绪多有帮助。行书——字体行如流水,给人以轻松自如的享受,对于抒发性灵,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所以适合于抑郁症、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后遗症者练习。草书——笔势连绵,体势放纵,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适于精神压抑、抑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偏执型性格者练习。篆书——具有严正安稳,行笔缓留的特点,尤适合焦虑、紧张和躁动者调节心理,适合于偏执型性格者,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黄匡《瓦瓯北医话》说:“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何乔的《心术篇》则进一步指出:“书者,抒也,散也,抒脑中气,散心中郁也。”
练习书法讲究“三到”——笔到、气到、心到。气到,则字体不飘渺,若是习者中气不足,便会犯书法“蜂腰”之大忌。又说:“生气遇于心,龙蛇吐于笔。”所谓心手相应,气透指端,故书家常以“三指禅”作为书法的别称,由此足见气之于书法的重要性。可以说,书法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练气的过程,所以它有养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