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健康生活手册
24807100000030

第30章 中年人如何饮食防病(2)

3 适度吃糖

糖通过胃肠吸收后,可使进入肝脏的糖分浓度迅速增高,并转化为肝糖原储存于体内。肝糖原具有保护肝脏、解毒的功能,同时还可防止肝细胞继续受损害。同时糖也是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故每日补充一定量的葡萄糖等,有利于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但是,肝炎患者食糖也要适度,大量吃糖,是有害的。据研究证实,过多的葡萄糖在体内储藏,会使甘油三酯增高,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小血管可能发生阻塞,引起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肝炎病人多卧床休养,活动较少,而补糖过多,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同时,肝炎病人由于食物代谢过程障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加上高糖饮食,会进一步影响食欲,产生厌食,影响机体对必需营养素的摄取,不利于病人的康复。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日约需糖300~400克,糖完全可由一日三餐中获得(500克米或面可供给370克糖),因此,若食欲很好,饭量正常的话,肝炎患者不必额外补糖。

4 慎食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肝细胞的主要物质,为了活跃肝脏功能,促进坏死细胞的再生,肝炎患者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所以肝炎病人早期饮食可以食用牛奶、蛋、肉、鱼、贝以及豆腐等,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但病情严重或后期出现肝硬化时,多吃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饮食,不仅难以消化吸收,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过多的蛋白质在肠道腐败而产生的毒素,也会刺激肝脏,不利于肝炎的恢复。蛋白质过多,在肠中腐败所产生的氨被人体吸收后,进人大脑,可诱发肝昏迷。因此,肝炎病人一旦出现肝昏迷,应当忌用或少用蛋白质类食品。对于肝硬化病人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沙丁鱼、青花鱼、秋刀鱼和金枪鱼体内的鱼脂富含碳烯酸,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肝硬化病人凝血因子生成障碍,血小板数量低,如果进食了富含此类物质的鱼类,就容易引起出血。

5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但可获得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食物纤维还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肠道内的毒素排泄,减少回流至肝脏血液的毒素,以减轻肝脏“解毒”工作的负担。

6 不宜多吃含铜食物

专家认为肝炎病人不要摄入过多的高铜饮食。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下降,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铜易在肝脏内积聚。铜在肝脏内积聚过多,可直接导致肝细胞坏死,引起黄疽、贫血、肝硬化、腹水及肝昏迷,甚至死亡。此外,体内铜过量,还会沉积于肾脏,引起神经症状和肾功能不全。因此,肝炎病人不宜多吃富含铜的食物,比如玉米、豆类、芝麻、海蜇、乌贼、蛤蜊、虾、蟹、田螺、动物肝、血等,同时不用铜制食具,减少铜的摄入,以防加重肝炎病情。

总之,肝病饮食调理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促进食欲。选择新鲜的食物材料和采取多种烹调方法,认真搭配,使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增进肝炎患者的食欲。香辣调料可稍用一些,但不宜多量,否则会影响消化吸收。此外桂皮、丁香油、肉豆蔻、大葱、大蒜、花椒等都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各种食品的调味要经常变换花样;同时少吃快餐食品,如腊肠、火腿、方便面等。

胆石症病人的饮食安排

胆石症是发生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的结石症,其形成与胆汁淤积、类脂质代谢障碍及胆道感染等有关。胆囊结石多无症状,相对的胆管结石则症状较多,伴有胆管梗阻或胆囊炎时,症状明显。临床上以上腹部绞痛、波动性黄疸和不定期发热为本症的三大主要症状。本症发作或缓解时,饮食卫生尤其重要。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时定量,忌过饥过饱

要改变早晨不进食的习惯。医学认为,长期不食早餐,易形成胆结石症。大量节食可使体重迅速下降,但减肥过快会引起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度饱和状态而形成胆固醇结石。平时多吃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使大便通畅,保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夏天吃凉拌菜可加些蒜泥或醋,以杀灭菜中的虫卵,防止胆结石的进一步形成。医学专家认为,我国胆石症的高发区,70%的胆石症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一旦成为结石的核心,又可使胆道引流不畅。另外,胆结石症病人平时可常服核桃仁、白糖、香油混合捣搅成的羹,这是一种价廉味美、方便有效的食疗方法。

2 根据病情,荤素同吃

胆结石症病人往往不敢进食油腻、高蛋白食物,且视此为金科玉律。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忌食油脂和高蛋白,胆汁的需要量会随之减少,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也会减弱,胆囊内的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壁就会大量吸收水分,而使胆汁进一步浓缩,胆汁的黏滞度增加,这样不但不利于原有结石的排出和治疗,并且可能以原有结石或结石碎片为中心,继续增大或形成新的结石;另外,由于长期忌食油脂、蛋白质,会导致人体蛋白减少,机体免疫力降低,会继发体内感染。因此专家指出,胆石症病人可根据自我感觉,适当调整和进食蛋白食物,这样会更有利于结石症的恢复。

有胆石症的人,甜食也不宜食之过多。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分还会自动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症的发生。

3 胆道梗阻,忌食油腻

胆结石并发胆道梗阻时,应忌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否则会因胆汁的进一步淤积,使腹痛加重。

4 疼痛发作,不食少食

胆石症病人疼痛发作时,可暂时不食或少量进食,且以清淡为宜,忌油腻炙烤;疼痛停止后,仍应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饮酒等。如有发作先兆,应忌脂肪食物,但植物油可不限,应控制动物脑、肝及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的摄入。

5 多吃橙子

多食用橙子,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科学家通过调查后发现,在美国的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女性。妇女之所以容易患胆囊炎,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胆汁和胆固醇高度中和,容易形成胆结石,因而女士患胆囊炎的比例就比男士高得多。但是,如果多吃水果,特别是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胃肠病如何饮食调理

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饮食调理是首选的基础治疗方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提出要“谨和五味”、“食养尽之”,就特意强调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对胃肠病人加强饮食调理,不但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对他们更好地治疗,此外也包括了“食养”和“食疗”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操作可从以下做起:

1 适量饮食

中医学早就认识到“生病起于过用”的道理,历代医家常常告诫“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临床上因暴饮暴食导致急性胃肠病的发生甚至酿成重症顽疾者也屡见不鲜,都是因为食积胃肠,转化功能失常所致。过嗜烟、酒、浓茶、肥甘、辛辣等,久之亦可伤损胃肠。中医有“饮酒过量,腐肠烂胃”,“辛辣助火”,“肥甘生痰”等说法,就是提醒大家注意嗜酒及过食辛辣肥甘食物的危害,有肠胃病者道更应慎重。

2 软硬冷热相宜

总的来说,胃肠病人宜食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药粥疗法尤适宜慢性胃肠病病人。但要注意的是,一般的慢性胃肠病病人饮食不要长期太精细、软烂,以免影响病人的食欲,对胃肠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利。最重要的是根据病人多年的经验与习惯,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食物的过冷过热,都可能对胃肠产生不良的刺激。一般地说暴饮过冷或长期贪食生冷,都可遏伤脾阳,以致寒气内生,发生胃脘痛、腹痛、泄泻诸疾;长期嗜食辛辣热烫煎炒之品,可使肠胃积热而致大便干燥或出血。

3 饮食清洁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洁会引起多种胃肠疾病或食物中毒,饮食清洁对于预防胃肠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这种细菌正是通过口传播而侵入人体的。所以,和患有这类病的人共同生活时,要注意采取分餐而食等预防措施,避免通过胃肠道传染。

4 积极配合食疗

“以食代药”,使“良药”不再苦口。对于胃肠病病人来说,特别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如脾胃虚寒之人,平时有脘腹冷痛,喜热饮等症状者,宜食生姜、胡椒等温中散寒的调料;胃阴不足之人,如有口干、便秘、胃灼痛等症者,宜食百合、梨、藕、蜂蜜、牛奶等甘润生津之品;气滞不和表现胀满者,可多用萝卜、金橘饼、橘皮等;脾胃虚弱的患者,平常有少气乏力,食欲不振症,宜以红枣、山药、莲子肉等品为辅助。总之对胃肠病病人进行食疗时,宜结合病人的体质因素、疾病的寒热属性,配合药物治疗辅之以适应的饮食疗法,达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目的。

5 注意保护胃气

当脾胃功能较弱时,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要强食,食之不能消化,反损脾胃。还有,一些胃肠病重症患者处于恢复期时,胃功能初复,或湿邪未净,此时如贪图口福或急于求补,均可导致“食发”。此即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所说的:“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一定要仔细观察病情,视脾胃功能恢复情况谨慎配膳调养。

6 忌食发物

运用食疗时应注意有一些食物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俗称“发物”。一些胃肠病人对这些食品尤为敏感,应少食为宜。若食后产生腹痛、腹泻症状或病情加重者,更应注意禁食。在急性胃肠病如腹痛、吐泻、出血等症状剧烈时,常需禁食,根据病情,掌握适用范围和时机。一般说来,只要肠道腑气通畅,腹部舒适,病情缓解时,就应尽早恢复进食,初始以米汤、果汁等流汁最宜,出血病人宜食藕粉糊,既能止血,又能保护胃气。

尿路结石如何进行饮食预防

尿路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指在泌尿系统中(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有尿石形成和滞留,是一种人体病理矿化性疾病。尿路结石的发生与水源、地理、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以南方诸省多见,尤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带为最高,其次是湖南、福建、浙江、江苏、贵州、台湾等地。结石的位置与社会生产发展及营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贫困国家或地区下尿路结石多发,其中主要是膀胱结石;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上尿路结石较多。许多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条件改变的结果,因而及时调理饮食,注意食物结构变化,可防止尿石形成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尿结石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部位、引起梗阻的程度以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如结石处于静止状态,可长期无症状,但大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腰腹痛和血尿。本病常发于20~50岁,男女之比约为3∶1。若欲对此病进行饮食预防,需做到下面3点:

1 优选水质

水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水质的好坏直接与结石的形成有关,之所以尿石症的发病有其特殊的地域性,关键是与当地的水质有密切联系。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的净化要求越来越高,水的种类也有许多,如纯净水、矿泉水、磁化水等等。有结石倾向或已患结石的病人,平时宜饮用纯净水,少饮矿泉水,可减少水中钙的含量,预防结石发生。也可将水磁化后饮用,其优点为磁化后水分子由长链结构变为短链结构,其溶解力、渗透力大大增强,使体液对草酸钙、磷酸钙等成石物质溶解度增加,减少结石的发生和继续生长的机会。

2 饮水足量

足量饮水,可排泄体内有毒物质及有机盐类,对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具有清洁、冲洗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整日在外疲于奔波,或烈日炎炎下旅游观光,导致饮水量不足,体内有毒物质不能排出,淤积于尿路,日久可形成尿石症或诱发结石病。因而,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每日的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这不仅对于结石病有预防作用,而且对于身体其他脏器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