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失业与再就业——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
(1)失业,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几年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失业和下岗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这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增加到1 400万人,由于我国现行失业统计口径偏窄,统计数据尚不够准确,失业统计数值比实际数值低。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已达1 200余万人。这些下岗人员实际上已经处在或濒临失业状态,只是由于政府限制企业暂时辞退富余职工而仍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并由企业发给一定的生活费用。
(2)再就业,中年人难迈的门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学历的青年人就业都很困难,中年人再就业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观念上的障碍,这一代人过去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卷来时就显得很不适应,对许多问题不理解,又不会主动找饭碗。其次是受年龄、学历、体力、精力、技能的限制。还有,下岗职工年龄偏大,中年人失业者居多,而目前有不少用人单位对招工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许多企业都要求招收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将中年人拒之门外。再就是,竞争就业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高。
失业和再就业,对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年人来说,所面临的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 竞争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压力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虽然这种发展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遇,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也越来越严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岗位上,人际关系往往是十分紧张的,由此必然会带来许多压力。这里所说的紧张,并非是限于表面上的“争斗”,相反,表面上往往是一团和气和平静的,甚至是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的,但是急流却是在冰层下活动。这类压力即产生在人的精神上,也产生在体力上。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罩在人的精神空间上;它似一个沉重的沙袋,压在人的心头。面对它的挑战,谁能承受,谁能应对,谁就可能最终成功。本领+政绩+人际关系=成功,这是现代流行的成功之路模式。正在成功之路上艰难攀登的中年人,已不能回避人际关系这一重要因素,这也是他们必须承受的社会压力。
中年人面对的家庭压力
1 日常消费的压力
人到中年之期,诸如子女读书、就业、购房、装修、添制家当、赡养中年人、人情交往等等,桩桩件件都离不开金钱。生活中,金钱无疑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钱买不来幸福”是对的,但没有金钱维系的家庭同样也不会有长久的幸福。日常生活中,许多家庭矛盾的产生都与金钱有关。约翰·雷说:“谁没有钱而只为爱情结婚,谁就会晚上快乐白日愁”。由男女结合组成的夫妻家庭要有两个基础:一是爱情,二是金钱,这两个基础在家庭中缺一不可,离开金钱,很可能就会磨灭爱情,至少也要影响爱情的质量,甚至毁灭掉初始的真情。鲁迅先生笔下的涓生夫妇《伤逝》)的爱情悲剧在今天同样也会发生。这种极普遍的生活法则虽不是某一个时代滋生的产物,但它带给中年人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2 赡养老年人的压力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十分崇尚遵从孝道的。老年人受到小辈的赡养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他们对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后所应该得到的回报。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老有所养”。在老年人的赡养还没有作到社会化以前,赡养老年人的重担主要还得由他们的儿女——中年人来承担。这也是《宪法》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
3 家庭教育的压力
中国人历来把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异常重要。君不见多少父母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夜夜为孩子检查作业;多少父母在周末送孩子拜师学艺,或练琴,或画画,或下棋,或跳舞。只要自己的孩子肯学,多高的学费也在所不惜,占去自己多少休息时间也毫无怨言。
当今社会,经常可以听到不少中年人感叹自己的孩子“难管教”、“不听话”。特别是当他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他们一方面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另一方面却又对孩子自主独立性的发展感到有些不安和茫然,由此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某些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关心爱护有余,但忽视了对孩子们的心理培育、人格培养和思想上的关心。有的父母则对孩子的行为处处加以防范,对孩子的行动采取种种限制。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没有好效果。许多父母与儿女之间或者是思想上不能得到沟通,或者是情感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甚至严重对立,这使得许多中年家长们感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 夫妻生活的压力
人到中年,夫妻关系也与年轻时期有所不同了。
(1)新“两人格局”的压力。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和越来越独立的个性,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中,夫妇双方都会产生较大的感情失落。夫妻双方都会发现在养育子女的忙乱岁月中,彼此的关系早巳渐渐疏远,只是因为有了孩子,他们才有了共同点。而孩子的长大和离父母越来越远,使家庭又一次进入到“两人世界”的格局。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此时的“两人世界”,非同当年刚结婚时的“两人世界”,缺少了当年的如火热情,更没有了那种“如胶似漆”的亲密情感,也不可能再有年轻时的精气神儿了。夫妻双方都可能觉得失去了多年来存在其间的感情纽带和交流沟通的桥梁,一种难以言状的压力悄悄爬上了心头……
也有些中年人夫妻双方都把自己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样的生活使得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不快、失望和无趣的感觉,这种感觉还有可能会升高,这种感觉必然给自己也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处于这种无形压力中的中年夫妇自己也常感困惑,无所适从。
(2)性生活不协调的压力。许多中年夫妻到了40岁以后,会感到性生活的某些不协调。因为40岁以上的男人大多因工作担子重,承担的责任大,身体状况已经有所下降。他们中有40%~50%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对于性的兴奋程度已经不如以往。而40岁以上的妇女身体状况较男人要好许多,特别是子女已经比较大一些了,上了初中、高中,作为主要承担照料孩子责任的母亲,此时的使命已经完成,此时其身心相对要轻松一些了。她们在40~45岁的年龄段大多能够保持正常的性功能,性欲甚至比二三十岁时还要强一些。这可能还与夫妻性关系的熟悉、配合的默契、能够放得开有关,这样,作为丈夫的往往会产生对自己性能力的怀疑,每当性生活的时候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还行”,而性心理一且出现了这样的“压力”,又不能互相协调和理解时,就会加重心理负担。
但是,到了50岁以后甚至到60多岁,大部分男性仍然还能保持一定的性能力,有性方面的要求,而50岁以后的女性则对性生活逐渐失去兴趣,到了55岁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性欲望和性要求。另一种不协调又出现了,也会给带来新的压力。
中年人怎样进行自我调节
据有关人士研究,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20~160岁之间,但却很少有人能活到这样的高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因疾而终的。据医学统计表明,约有80%的中年人患病与自身经受的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由于不良的精神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所以,中年人应注重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
可按如下方法调节:
1 从简单做起
给自己安排一些由于心情抑郁而将中途搁置的简单事情,虽然这些事情在你心情正常时会觉得过于简单。这些简单的事就如写一封信,打个电话,逛逛商店,熨熨衣服等等。如果这些事情你不想做,正说明这些事情此时对你来说并不简单,你如能说服自己去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对缓解你忧郁的心情将很有好处。
2 找人倾诉
如果你有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你就不要畏缩,应该让他及早知道你的心情。首先,得到支持就是对你最大的帮助。最起码你知道有人能理解你的心情,关心你的处境。同朋友一起谈心还能让你有机会思考你为什么常常会感到心情不舒畅,生活中究竟出现了什么值得你垂头丧气的问题。其次,朋友也许能帮助你寻找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能为你正确对待问题和正确对待自己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朋友还能鼓励你将你已经选定的行动目标付诸实施。
3 重视平衡
考虑一下你日常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与欢乐的平衡问题。如果你过的是一种只有责任而没有欢乐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愉快心情肯定与你无缘,并会从此离你而去。抑郁会严重干扰你执行任务的能力,而保持愉快心情则能帮助你更顺利地做好事情。
中年人如何保持青春心理
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积极地预防衰老,应当强调日常生活尽量多活动、勤动脑筋、多锻炼。身体和大脑是一样的,都是越活动、越锻炼就越灵活、越好。在精神方面积极地预防衰老,应做到:
1 培养广泛的爱好
对周围事物抱有温和的宽容态度,尽量控制、调适自己的情绪,培养广泛的爱好,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充实。中年人可以经常下棋、练习书法、观鸟、养花、赏鱼、集邮等,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得到精神寄托。
2 保持精神上安定愉快
保持豁达、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社会有广泛、深刻的理解,以保证用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3 不断学习新知识
不仅体育活动可以预防衰老,同样经常用脑,避免过分清闲,不断增加学习和磨炼能力的机会,对预防衰老、痴呆同样十分重要。
4 克服孤独、排除心理障碍
自身的失落感和抑郁心理是促进身体衰老的根本原因。根据自身情况从事第二职业,或参加社会老年活动等来克服失落感。
5 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
根据自身条件尽量让手、脚、眼、耳、大脑都进行功能练习。动手做家务,看护小孩,与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的同时,人的肌肉、关节就会延缓萎缩,大脑也不会僵化。
6 笑口常开,祛病延年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驱散愁闷心情,调整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变得豁达快乐。
7 了解养生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些养生知识与方法,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朝健康、长寿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