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8700000016

第16章 日常运动的细节(3)

不妨试试糖尿病健康操

糖尿病并发症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尤其是眼、心、肾、神经血管,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许多并发症的一个诱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全身的、有节奏且方便实施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健康操”是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可改善全身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第一节松静调和

先站立放松,站立时,两脚略宽于肩部,脚尖稍向内,两腿微屈,两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舒展眉心,舌头轻抵上腭,之后自然呼吸。从头、颈、肩、臂、上身、下身依次放松,然后将两手相叠,拇指交叉相抵,掌心同向,放在小腹丹田处,最后轻揉片刻。

作用:平衡阴阳、益气养阴。

第二节搓手擦面

将双手掌面相搓,搓热后擦面,中指沿鼻子两侧自上而下地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间再向两侧分开,经眉毛、下眼睑、面颊而下。

作用:舒展皱纹、健脾荣光。

第三节搓手梳头

双手相搓,指尖也要搓到,搓热后用十指尖接触头皮,自前向后梳理,尽量都梳到,经印堂、百会、风池等穴位时稍稍用力。

作用:健脑益智,调节血压。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晨练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坚持长期运动,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都有好处。但是,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在早晨锻炼。

首先,早晨气温较低,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到冷空气刺激或劳累时很容易发病。

其次,大多数人在清晨都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引发低血糖,甚至是低血糖昏迷,临床上常见早晨因空腹运动而导致昏厥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警戒线”,在此时间内不要紧张、急躁、生气,也不要参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再者,清晨的空气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浓雾弥漫的早晨。白天阳光照射,地面散热,空气气流大多由下至上,把污物带到了空中,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降低。夜间,地面温度下降,污物不仅不能向上扩散,反而回降,雾天污物的浓度达到最高点。清晨如果患者呼吸加深加快,灰尘和细菌很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体内。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极易造成气管和肺部感染,使病情更严重。

最后,清晨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病的高发期,如果此时进行体育锻炼,将加大心肌耗氧量,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锻炼时间应为下午或傍晚,且不要过量运动。

糖尿病足患者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那么,糖尿病足患者该如何进行运动?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神经病足,最常见的是感觉神经病变导致的无知觉足。神经病变是发生足部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足部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在运动时要非常注意对足部的保护。

首先要选择舒适的鞋,最好穿运动鞋,大小要合适,绝不能光脚或穿凉鞋运动;每次运动前要注意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是否有破损;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或受压的痕迹,一旦发现皮肤破损或溃疡,应该立刻去医院诊治;有足肿胀或足畸形的患者应选择散步等舒缓的运动,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

(2)血管病变时也要注意保护足部。如果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就说明血管病变较为严重,此时应去医院就诊,不要再坚持运动。

(3)其他情况。如果足部有开放性病变、严重神经病变、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等,患者应卧床,不能行走;如果有慢性溃疡且没有感染,那么在确保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适当运动。

“分级”运动,控制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坚持运动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都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运动治疗方案,实行分级运动。

患者的运动最好分四级,并按时间来掌握运动量。

第一级:最轻度运动,持续3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的热量,比如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

第二级:轻度运动,持续2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跳交谊舞、练体操、打桌球、平地自行车。

第三级:中度运动,持续1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爬山、慢跑、上楼梯、打羽毛球。

第四级:强度运动,持续5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跳绳、举重、游泳、打篮球。

糖尿病患者正常情况下每次运动消耗90千卡热量最佳,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第一或第二级运动,Ⅰ型或青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度选择第三或第四级运动,但要控制好时间。

初患糖尿病的人,活动量和时间可以适当加强。在分级运动中,切忌晨间空腹运动和剧烈运动,也不能平时不运动,偶尔进行长时间运动,运动必须持之以恒。

糖尿病患者早餐一小时后再运动

人在早晨空腹时血糖较低,如果再做大量运动,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运动最好在早餐后1小时进行,那时血糖会缓慢上升,这样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下午或是傍晚运动,习惯在早上晨练的患者,晨练前最好吃些早餐,并随身携带几块糖果,再进行适量运动。若运动中出现了饥饿感、冒冷汗、心跳加快等现象,应立刻停止运动,及时补充食物。

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消极影响。

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为了适应这些大量且剧烈的运动,身体会分泌很多激素,其中就有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从而使血糖升高,导致一些急性并发症,特别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做运动、做哪些运动以及每次运动时间的长短。

运动时间要紧随用药时间

一说到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就很随性地拔腿就走。这么做是危险的,运动要服从于用药时间,糖尿病患者可以制定一个时间表,以用药时间为中心,再去安排运动和其他活动,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

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活动,运动能帮助降低血糖,而且饭后1小时,降糖药物的药效也开始减弱,从而防止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几率。

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不应在注射后马上运动,因为这样将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没有使用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血糖,尽量不要空腹运动,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糖尿病患者”变“驴友”须知

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喜好的生活方式之一,它不仅使人心旷神怡,而且能强身健体。但是,旅游并不是一项人人皆宜的活动,有些病人可以旅游,有些病人不宜长途旅游。糖尿病患者要想变为“驴友”,在旅行前就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旅行前的健康评估很重要

准备旅行的糖尿病患者,应先到医院做一次血糖检查,如空腹血糖在8.9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1.0~13.9毫摩尔/升,用口服降糖药能稳定控制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病情稳定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长途旅行。

行前准备

(1)携带病历卡,里面含有患者的基本联系资料,医院与医生的联系资料,发生紧急状况时的联系人,基本的健康指标,如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型、血脂、患者的糖尿病史、过敏史、最早使用胰岛素的时间、使用胰岛素制剂的浓度、每年的体检结果等。

(2)带足药品和器械,如胰岛素、注射器及血糖测试试纸,并且将这些分装在两个不同的行李中。一个行李可让家属或朋友携带,另一个必须由患者自身携带。

(3)随身携带点心、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掌握应急对策

若患者在旅途中出现虚弱无力、头晕头痛、心悸、出汗和颤抖等症状,说明出现了低血糖。此时,患者应停下来饮用含糖的饮料或吃含糖食品,一般在5~10分钟这些症状可消失。如果出现复视、易激动、神志不清、晕厥,则是严重低血糖,应就地就医。

学会调控膳食

旅行在外就餐时,糖尿病患者应慎重、明智地选择菜肴,应时常想着糖尿病的饮食安排。伴有高血脂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虾类、蟹类,尽量少吃油炸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

虽然旅行有好处,但有的糖尿病患者是不适合旅游的。

(1)难以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

(2)需要依赖大剂量的药物、远超过一般用药量才能控制血糖的患者。

(3)伴有视网膜出血、酮症、未控制的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

(4)曾不止一次突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最近3个月曾有上述疾病发作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要防骨折

糖尿病患者涉及骨科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老年人较为多见。

第一,糖尿病导致腿部和足部的神经、血管病变,皮肤产生了溃疡,如果再合并感染,将发展为骨髓炎。

第二,由于下肢缺血,导致足部骨关节改变,尤其是足畸形,比如足弓塌陷和锤状趾等。脚一旦畸形,走路的协调性会变差,脚部突出部位会受到更多摩擦,皮肤也更易发生溃破。

第三,脚趾缺血性坏死,导致了坏疽,最终也将影响骨骼。

第四,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也叫“夏科氏关节”的患者往往有多年糖尿病史,6成以上患者的糖尿病史超过10年,这些患者会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生脚骨折。如果患者出现足部夏科氏关节骨折,感到的疼痛并不剧烈,局部出现红、肿、热等情况,很容易跟感染混淆,只有照X光片才能发现骨折和关节脱位。

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患有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背、髋部疼痛,有时稍遇外力就会骨折,骨折后愈合也较慢。

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应该注意以下5点:

(1)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也是最主要的。

(2)控制饮食,戒烟戒酒。

(3)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吸收钙质。

(4)加强锻炼,但要掌握好运动量。

(5)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补钙。

糖尿病患者坐飞机应注意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在坐飞机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出行前一定要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如果血糖没有得到平稳控制,最好暂时取消搭乘飞机的计划。同时,如果近期出现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是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甲亢、肾衰竭等疾病,或者近期出现心脑血管病变,正处于手术恢复期,都不适合搭乘飞机。

(2)糖尿病患者最好养成随身携带降糖药物和测血糖试纸的习惯,并且熟练掌握测血糖和使用降糖药物的方法。患者乘机前尽量将身体调整到良好状态,充分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还要先测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适时服用降糖药物,使血糖平稳保持在正常水平,以防出现意外。

(3)在登机前,适当服用抗晕止吐的药物,防止晕机。在旅行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在飞机上可以减少进食,避免血糖的异常波动。注意多饮水,避免机体缺水。如果是3个小时以上的长途飞行,应该适当进食,也不要忘记按时测血糖和使用降糖药物,合理调控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坐飞机需先查眼底

糖尿病患者在乘飞机前除了要合理调整血糖外,最好查查眼底,避免因压力变化而引起眼底出血。

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眼底病变隐藏得较深,不易被患者察觉。到了眼底病变二期,视网膜内血管的血管壁就会变得很脆弱,只要稍有外力就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人体的重力和加速度的作用会随着飞机的起飞、降落、气压骤变而变化。在这种压力下,极易诱发眼底出血。

另外,在乘机前搬动行李时也可能让血管遭受一次压力的冲击,管壁会出现轻微的裂缝,此时患者并无感觉,而经过乘机后压力的又一次冲击,很可能出现眼底出血。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乘机之前做一次眼底噪声检查,如果眼底病变在二期以上,比如眼睛有黑影出现、有小飞虫似的东西等现象,最好选择乘火车外出。如果患者近期出现了冠心病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就不要外出了。

眼底病变处于早期的患者要养成随身携带降糖药物和血糖仪的习惯,乘机前不要怕麻烦,先测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服用降糖药物,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尽量别搬动较重的行李物品。

眼底病变的根源是血糖波动,因此,将血糖控制在合理且稳定的范围内是保证乘机安全的条件。在准备出行的前一两个月内,患者要格外注意控制血糖,增加检测血糖的次数,适时调整药量,切忌用眼过度,多吃一些明目护眼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和猪肝等。

糖尿病患者高原旅游应慎重

医学上将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作高海拔地区,在此海拔以上,人体的生理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严格意义上说,海拔在1800~2500米左右的地区并不能称为高海拔地区,去那些地区旅行,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担心。

有两类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去高海拔地区:一是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二是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四肢血管病变等。

如果糖尿病患者无以上并发症,或者血糖控制稳定的中青年患者是可以去高海拔地区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