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8700000027

第27章 护理保健的细节(3)

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在凉爽的秋季,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科学地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高纤维饮食,利于血糖的下降和大便的通畅;加强血糖监测,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流感会加大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流感是一种由流行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很多人误把流感当成重感冒,而缺乏应有的重视。流感比感冒严重得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传染性强、容易感染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

流感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导致血糖难以控制,进而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恶化;流感还会诱发肺部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危害更大,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死亡。虽然有些肺炎可以借助抗生素治疗,但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给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导致了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增加。

为了预防流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慎重接种疫苗,但要注意的是,接种任何疫苗都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指定的正规接种点接种,接种点包括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保健科等。

糖尿病患者慎用感冒药

不少患了感冒的糖尿病患者听信电视中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常去药店自己购买感冒药。但是,糖尿病患者绝不能盲目地吃感冒药。

目前市场上感冒药的品种很多,药品名称五花八门,所含的有效成分按作用机理分为以下几类:

(1)****氨基酚,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2)盐酸********或盐酸******,是血管收缩剂。感冒时,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黏膜肿胀,造成鼻塞、流涕,用此类药后能使鼻道畅通。

(3)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类,能发挥抗过敏效用,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打喷嚏。

(4)氢溴酸右美沙芬,能镇咳。

(5)其他类,如******,引起中枢兴奋;金刚烷胺类,起到抗病毒作用。

几乎所有感冒药都是不同作用的药物混合在一起的复合制剂,如白加黑,含有****氨基酚、盐酸********、氢溴酸右美沙芬,感冒类药物基本上大同小异。

糖尿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变。服用含有血管收缩成分的感冒药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些很敏感的患者,即使抗充血剂含量不多,也有可能引发全身血管痉挛,造成血压升高、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感冒药有解热镇痛的功效,解热也就是退烧,退烧势必会出汗,而出汗会使血糖升高。此时如果不补充水分,会减慢血液流速,使血液浓缩呈高凝状,这对已经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使重要组织器官梗死,后果非常严重。

糖尿病患者得了感冒,最好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胰岛素泵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方便

胰岛素泵是一个输注胰岛素的装置,是由患者自己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在泵内设置好个体化的基础率输注程序、进食前追加剂量输注程序,并在开启后自动输注、患者自己操作的小型精密仪器。

可以说,胰岛素泵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方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主要有以下优点:

(1)由于胰岛素泵夜晚仅输出微量的胰岛素,使患者可不再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没有这两种长效制剂在夜晚的高峰降糖作用,就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到了后半夜又能自动增加胰岛素输入量,降低凌晨的高血糖,使空腹血糖和白天血糖正常化,全天胰岛素用量也减少。

(2)不需要每天进食多次主食。

(3)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避免大剂量注射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后在体内产生的叠加作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4)Ⅰ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注射胰岛素,餐后高血糖往往也不可避免。而使用胰岛素泵后的餐后血糖可明显降低,几乎达到正常水平。

(5)避免了血糖波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

(6)增加了糖尿病患者进餐的自由度,改善生活质量。

(7)增强身体健康和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减轻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

(8)对一些生活无规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胰岛素泵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无须定时进食或加餐,也不会发生低血糖。

虽然胰岛素泵的优点很多,但是患者不应完全依赖它来治疗疾病,应该认识到它的不足:①价格昂贵,必须不断更换一次性耗材;②必须24小时佩戴,有时感到不便;③有可能发生机械故障;④对使用者要求较高,必须接受过良好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确保使用后不中断胰岛素泵的治疗,患者在考虑用泵治疗之前就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成功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将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的适用与不适用人群

虽然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有优势,但也要注意适用和不适用的人群。

胰岛素泵适用的人群有以下几类:

(1)采用多次注射普通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2)血糖波动大,每日或每隔几日就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难以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使血糖平稳的Ⅰ型糖尿病患者。

(3)频繁发生低血糖却无感知者,或经常在半夜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4)胰岛素需要量小于每日20单位,但又不能停止胰岛素治疗者。

(5)睡前仅需要很少量长效胰岛素,凌晨却出现低血糖的患者。

(6)餐前高血糖的患者。

(7)生活极不规律,不能按时进餐的特殊职业者,经常出差乘飞机的患者。

(8)想要很好地控制糖尿病从而不产生并发症,但又不愿意严格控制饮食者。

(9)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和欲怀孕的糖尿病妇女。

(10)器官移植或严重创伤后持续高血糖者可短期内使用。

(11)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尤其是痛性神经病变者。

有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用胰岛素泵治疗,如果勉强使用不但不会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有时还会引起麻烦(如血糖波动),甚至危险。

智力障碍者、失聪者和双目失明者都不适用胰岛素泵。有上述3种情况者如果想用胰岛素泵,身旁需要有人陪护,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警报、排除机器故障、及时处理低血糖。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必须处在成人的严密监管下。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用胰岛素泵治疗。

戴胰岛素泵要防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染往往是由于忽略了皮肤的清洁卫生而引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注射胰岛素过程的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皮肤感染。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之后,血糖控制得较好,但是注射部位感染所带来的烦恼却让患者头疼不已,于是患者对胰岛素泵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懂得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卫生和消毒,让人困扰的感染就不会出现。

在装胰岛素泵之前,患者应洗澡并更换干净的衣服,再彻底清洗双手;为了防止感染,不要用手触摸注射器针头和输注导管的接头;认真消毒输注部位的皮肤;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消毒剂,一般用75%的酒精,如果对酒精过敏可以换用其他消毒剂;待消毒剂干燥后,确保针头刺入皮肤时没有湿的消毒剂;一般情况下,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输注部位,每次更换后,原输注部位应外用抗菌药膏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在更换储药器和输注导管之前也应该保持双手的干燥和清洁。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检查输注部位2次以上,查看是否有红肿、出血及针头套管脱出的现象。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该立刻更换储液管、输注装置和输注部位。伴有皮肤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治愈皮肤病后才能装胰岛素泵。

留神糖尿病小感染惹大麻烦

感染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有时感染使隐匿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显著症状,使原有的糖尿病不易被控制,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糖尿病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①皮肤化脓性感染,如疖、痈、蜂窝组织炎、下肢溃疡;②牙周炎,Ⅰ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牙周病;③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④四肢的真菌感染,如手足癣、足坏疽合并感染;⑤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

这些感染严重时会引起全身菌血症及败血症、感染性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时要尽早治疗,以防感染扩散。

在日常护理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预防糖尿病继发性感染。

预防呼吸道感染

第一步: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度的运动。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在冬季雾天锻炼,不要穿太厚的衣服。

第二步:控制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吃冰凉刺激的食物。

第三步: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

第四步: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被传染。

预防足部感染

第一步:注意足部卫生,每天保持双脚清洁。

第二步:选择合适且柔软、舒适的鞋袜。

第三步:及时治疗足病,对足部的老茧、胼胝、足癣等病应尽早修治,最好去医院诊治,以防感染。

第四步:戒烟。吸烟会使小血管痉挛,加重肢体和足部缺血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掌握有关感染的防治知识,严格控制血糖。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就医,留神小感染惹来大麻烦。

正确认识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两大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血管病变主要是大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加上微血管病变,引起皮肤黏膜,特别是足部血液循环不良,营养物质供应缺乏;神经病变导致皮肤黏膜对冷热、疼痛等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使皮肤受损后不易被发现。

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控制血糖,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就会降低,皮肤新陈代谢缓慢,自我修复功能差。当合并感染时,就容易发生溃疡和坏疽。

糖尿病足是最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尤其是脚趾红肿、溃疡,并可能伴有感染,严重时局部或全足都会发黑、坏疽,可致残,甚至死亡。

糖尿病足的分级

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

0级:有发生足部溃疡危险的足,无溃疡。

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部坏疽,如趾、前足背、足跟。

5级:全足坏疽。

引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吸烟、饮酒;合并有肾脏、眼底病变;保护性感觉丧失;足底压力增加;骨异常,关节活动受限;鞋袜不合适,脚有鸡眼,足趾间霉菌感染;缺乏糖尿病知识。以上这些都会引发糖尿病足。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较为简便的“10克尼龙丝检查法”了解患者足部是否仍存在保护性感觉: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接触于患者的大足趾和足底不同部位,如果患者没有感觉,则视为不正常。

避免摔倒酿大祸

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跌倒很重要,因为跌倒很容易骨折,导致长期卧床不起,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病、感染等严重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站稳脚跟”要掌握4个原则:

慢半拍

也就是改变体位时不能太猛。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很高,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坐、躺、蹲的姿势突然站起来时,会因脑供血不足而晕厥。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立的动作要分解为:先坐起,暂停几秒,再站立。上厕所要选择有把手的地方,选择坐厕而不是蹲厕,起身要缓慢。建议睡眠时将床头抬高25厘米。

走平路

从安全角度出发,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平整的路面上锻炼。另外不要去不熟悉的地方,不要在天不亮的时候锻炼。

选时间

患者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锻炼时间。为了避免低血糖,最好在餐后活动。

有伙伴

锻炼时不要一个人去,当感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时,旁边如果有人搀扶,能更好地防止跌倒。

家人在发现患者跌倒后应如何判断和处置呢?

第一,要判断是昏迷还是猝死。平时病情稳定的患者突然在1小时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而跌倒,常见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者。一旦发现病人猝死,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

第二,要判断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是脑卒中。对突然失去意识或倒地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可将其缓缓放平至仰卧位,小心地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产生窒息。现场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拨打120。

第三,判断有无骨折。如果病人骨折,可用纱布或绷带捆住患处,然后就地固定,避免一切脊柱活动。固定完毕后立即送往医院。

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创伤性检查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皮肤损伤绝对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患者应该尽量少做创伤性检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病痛。

有创性检查是指在诊治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有创伤性的手段(如骨髓穿刺、胸腹腔穿刺、腰椎穿刺、B超、针吸活检或X光引导下的活检、穿刺等)来获取脑脊液、骨髓和一些组织细胞,通过对其进行肉眼观测、化验和在显微镜下观察来做出诊断。

在面对创伤性检查时,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如下考虑:

(1)能否耐受创伤性检查。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创伤性小的检查,比如微创、穿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