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糖尿病患者患了足癣,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真菌的药膏涂于患处,或者在鞋子内扑药粉,避免足部发生溃烂。
甲沟炎
甲沟炎一般是由于患者剪指甲的时候,牵拉指甲的力度过大造成的。因为甲沟处经常积存脏污,容易感染,而造成甲沟炎。甲沟炎的症状表现是大脚趾的两侧红肿变形,并有胀痛或跳痛的感觉。甲沟处隐蔽,且不易消毒,容易导致化脓,严重了会产生淋巴管炎。所以,患者一旦患上甲沟炎,就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水疱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血液循环不良,足部的软组织也容易变薄,皮肤干燥,当受到严重挤压或摩擦时就容易产生水疱。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产生水疱的原因依旧是穿鞋的问题。患者应尽量穿合脚舒适的鞋。
糖尿病患者如果产生水疱,应保持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尽量不要切开水疱,消毒后用敷料包扎,或是抽排疱内的液体。当疱液被排出后,患者应再用消毒敷料包扎保护。水疱干枯后会形成痂皮,患者不可用手强行将痂皮剥落。另外,切开水疱包扎的患者还应进行抗生素治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好糖尿病,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病。另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的就是经常检查足部,保护好足部,做好足部的清洁和护理,防止感染。
每天洗脚防病足
每天洗脚是一个好习惯,每天泡脚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做好足部的护理和保健。每天洗脚不仅能够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保证足部的卫生清洁,还能预防多种足部感染疾病。而糖尿病患者洗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糖尿病患者洗脚前一定要注意测量水温。尤其是老年患者,洗脚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以35℃~38℃为最佳。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对水温的感觉不灵敏。因此,当这类糖尿病患者洗脚时,测量水温这一项可由家人代劳。
(2)患者可以在洗脚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温水,每次洗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为最好。糖尿病患者最好用中性香皂洗脚。
(3)洗完后,可用软毛巾将脚擦干,也可用电吹风的小风将脚吹干。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用力擦脚趾间,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4)如果觉得脚过于干燥,患者可以涂一些润肤霜,但切记要避开脚趾间。
(5)不要赤足行走,不可用热水袋或热炉来暖脚,不宜自行处理足部疾病。
洗完脚后还应对双脚做检查,其中需要检查的内容有:
(1)检查足部皮肤有无水疱、小伤口、鸡眼、皲裂和脚癣等,尤其要注意的是脚趾间。
(2)检查皮肤表面有无红肿现象,脚趾间有无变形,皮肤温度是否过冷或过热。
(3)检测足动脉是否正常。
(4)仔细检查足底是否存在异常。
合脚鞋袜预防足病
糖尿病患者通常出现的症状是,营养组织障碍、关节变形、足弓变浅、因神经病变而对外来的伤害无敏感性,抵御能力也不强。因此,糖尿病患者足部疾病很容易发生。而糖尿病患者所穿的鞋袜不合脚是引发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患者一年四季都应穿鞋和袜子,而且不能光脚穿鞋,所以,一定要选择合脚的鞋袜,保证穿着舒适,如此才能防止足部疾病的发生。
鞋
(1)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舒适的鞋子,皮鞋或运动鞋是最佳选择。鞋底要厚且柔软,鞋子透气性要好,长宽尺寸要稍微大于脚的尺寸,并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鞋的高度应该能够使患者穿的时候,脚趾有一定空间。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尖头鞋。
(2)糖尿病患者双脚的感觉不灵敏,最好不要亲自用脚试鞋,可以事先量好脚的尺寸,再据此去买鞋。而且,每个人的双脚尺寸都不同,买鞋时,应以尺码较大的脚为准。
(3)买鞋的时间最好选在下午或晚上。
(4)新买的鞋不能常穿,开始可每天穿30分钟到两个小时,如此持续一周后才可以长时间穿。
(5)每次穿鞋前要确保鞋内没有杂物,不会对脚产生挤压,或硌到脚。
(6)夏季,糖尿病患者不宜光脚穿鞋或直接穿着拖鞋外出。
袜子
(1)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质地柔软,穿着舒适的袜子,最适合的选择是棉质地和羊毛质地的袜子。袜子不宜太大,最好合脚,要求有透气性且吸汗,袜口不宜太紧。
(2)糖尿病患者必须养成每天换洗袜子的习惯。
(3)不宜穿弹性过大的袜子,特别是糖尿病女性患者不宜穿紧身袜。
(4)虽说节俭是美德,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穿有补丁、有漏洞、起球的袜子,否则会因为脚部受力不均匀而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5)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行走就应该穿袜子,穿鞋更需要穿袜子,不宜赤脚走路,也不要光脚穿鞋,以免对足部造成损伤。
(6)冬季天气冷,糖尿病患者要穿厚一点的袜子,可以选择穿毛线袜或厚一点的棉袜。
护理足部修剪趾甲有原则
糖尿病足大部分是从脚趾开始,所以,脚趾的护理很关键。脚趾甲沟处比较隐蔽,容易储存污物,若剪趾甲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感染。为了保证足部干净清洁,糖尿病患者要勤剪脚趾甲,做好脚趾甲周围的卫生。
在平日里,糖尿病患者剪脚趾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剪脚趾甲的时间最好选在洗脚后,因为洗过脚后,趾甲会比较软,容易修剪,还不易伤害皮肤。
(2)脚趾甲不要修剪得太短,沿着指甲的边缘修平就好,最好不要碰到指甲内皮肤。
(3)脚趾甲的边缘不要修得太圆,也不要修成角度,否则容易伤到甲沟处的皮肤,容易造成皮肤感染。
给足部“活血”的方法
预防糖尿病足,给足部“活血”很重要。大部分足部疾病都是因为足部的血液循环不良,对外伤的抵御不强造成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不良,使足部的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就容易发展成足部疾病。
因此,预防足病,就应该经常给足部“活血”。给足部“活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下是几种简单地给足部“活血”的运动方法:
(1)步行运动:步行运动是最简单易行的腿部保健运动。糖尿病患者进行此项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午饭或晚饭一个小时后,可每次慢步60~90分钟,快步15~30分钟。步伐的大小要基本保持一致,尽可能做到定量、定时,且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提脚跟运动:将脚跟提起放下,每次连续做20次。患者做此项运动时,可试着单脚承受全身的力量。
(3)坐椅运动:双臂在胸前交叉,起立、坐下,如此反复做10次。
(4)踮脚尖运动:用手扶紧椅子,将脚尖踮起,提起弯下,如此踮着脚尖绕着椅子走,每次走数圈。
(5)弯膝运动:用手扶着椅子,背部保持挺直,做弯膝运动10次,越低越好。
(6)自我按摩:用手进行自我按摩,从趾间向上一直到膝关节,可每日的早晨、中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每次10分钟。此项运动比较适合腿脚不便的患者,家属可以代劳。
糖尿病患者脚部伤口的处理
脚部外伤是引起感染,引发许多足部疾病的元凶。任何受伤的皮肤都很容易受感染,造成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足部的小伤口也不容忽视。一般伴有轻微神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不会感觉伤口带来的刺激和疼痛。但是,糖尿病患者一定细心照料足部的伤口,小心呵护脚,避免足部疾病。
糖尿病患者在处理脚部伤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必须保证伤口处干净无污染,要用消毒剂彻底清洁伤口,然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避免伤口感染。
(2)消毒剂可以用酒精,不能用碘酒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消毒剂。
(3)不要使用有颜色的药水或深色消毒剂,否则会将伤口溃疡的症状覆盖,患者不能及时发现。
(4)患者请勿使用会使伤口处皮肤产生溃疡的药物,如鸡眼膏、硬膏等。
(5)尽量将对伤口的挤压或摩擦降到最低程度,以免对伤口造成伤害。
(6)伤口处,坏死的组织必须要及时清除,尽量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
(7)足部若有皮肤病,必须将其治愈。
(8)保持伤口处的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也不能过于干燥。
(9)如果伤口在2~3天后仍无愈合的迹象,患者须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来处理,切勿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自行处理。
防病足的护理细节
糖尿病患者须小心呵护自己的脚,既要保持脚部的卫生清洁,又要及时发现脚部的细微变化。如此,患者才能及早发现足部疾病,及早治疗,避免严重性病变,防患于未然。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还有一些足部护理的小细节需要注意:
1.定期做足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检查足部有无病变,有无破损、抓伤或水疱。并且,患者还要多进行足底检查,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干裂、水肿、湿冷、肤色变暗、感觉缺失、局部红肿疼热或趾甲变形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经常修胼胝及嵌甲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处理胼胝及嵌甲,不能自己用刀修剪,应请专业的修脚工或专科医生来修剪。胼胝不及时修剪,就可能作为异物,挤压深部组织,并令组织坏死,形成溃疡。而嵌甲可能会因为甲缘镶嵌到组织中,导致细菌进入甲沟,造成甲沟炎。这些病变大部分是因为修剪不当而造成的,有的是因为修剪刀的污染而产生感染。因此,修剪胼胝及嵌甲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不能自行处理。
3.积极治脚气
脚气一般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若不积极治疗,再合并细菌感染,严重后会较难控制。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得了脚气后,应该咨询正规医生,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4.不赤脚行走
特别是在沙滩上或游泳池里,避免对脚造成损伤。
5.夏季注意保暖
夏季要注意调节好空调的温度,不要使足部过分受凉。
6.冬季注意保暖
可穿厚一点的袜子,不可用热水袋、电热取暖器或是红外线等暖脚,不宜烤火给脚取暖,以免烫伤而不自知。
7.不过久站立
不宜过度行走或站立时间过久,避免足部承受的负荷过大。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
糖尿病会使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产生损坏,严重时会导致视力衰竭,甚至失明,医学上将糖尿病对眼睛的这种损害叫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因糖尿病并发的眼部疾病还有多种,如青光眼、角膜溃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会随着病程延长而越来越明显。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另外还有以下几种眼部疾病:
1.近视
糖尿病会使人视力下降,产生近视。不近视的患者会产生近视,本来就近视的糖尿病患者眼睛的近视程度会加深,需要不断地更换眼镜。
2.眼睑下垂
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是突然一侧眼睑下垂,上眼皮下垂,眼睛睁不开。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较急,发病时,一侧眼睑下垂,并伴有面部疼痛,眼球运动受限制,看事物有双影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就医,做正确的诊治。
3.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症状表现是视力开始逐渐下降。
4.麻痹性斜视
这种疾病也是突然发生,患者所视之物呈现出双影,眼球呈向外或向内偏斜状,眼球的运动受限。糖尿病患者突发该病时,会感到头晕,走路不稳,严重时会恶心、呕吐。患者出现该类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积极进行治疗。
把握好时间做眼底检查
病程达到7~8年的糖尿病患者就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患糖尿病7~8年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达50%,患糖尿病达15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达98%左右。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就越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的控制有关。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比较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几率就相对较低。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小于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50%~70%。可见,血糖控制得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可能性就少。但是,偶尔检测的血糖值并不能反应眼睛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只能反映检测时的血糖水平。只有做好血糖的监测,长期控制好血糖,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做眼科检查。一般患者在诊断出是糖尿病时,就应该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在此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仍需定期做眼科检查,具体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做眼科检查不用过于频繁,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若患者诊断出Ⅰ型糖尿病时年龄小于19岁,在最初诊断出糖尿病时应该做眼底检查,若眼底正常,此后就每5年检查一次眼底,10年后应每年都检查一次;若初次检查眼底不正常,就应及时进行治疗。
(2)若Ⅰ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大于等于20岁,当时也需要做眼底检查,若检查结果正常,此类患者应在3年后,每年都做一次眼底检查;若初次检查不正常,就及时治疗。
(3)Ⅱ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都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4)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需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