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发的疾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并及时检测。四季气候的变化,个人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包括穿着习惯等都可能对糖尿病患者产生影响,引起血糖波动,进而影响病情。如果做好这些方面的保健,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所以,了解糖尿病日常保健知识,做好日常保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患者只需稍加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做一点小的改变,就能为控制血糖创造有利条件。
糖尿病家庭护理小窍门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病人可采用家庭护理,请医护人员定期指导,在可靠的监护下,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是最值得注意的,需要长期控制。医生应指导患者制订家庭食谱,介绍食物成分、热量和营养素的配合比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在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时,要经常调整饮食计划。
2.测尿糖
患者要会测尿糖,并且能正确采集标本。可使用尿糖试纸,也可将20滴班氏试剂加两滴尿液煮沸,结果是:蓝色不变为(-),绿色为(+),黄绿色为(++),橘红色为(+++),砖红色为(++++)。通过测尿糖,能加强患者的自我控制。
3.注射胰岛素
患者要学会注射胰岛素并掌握注射部位、计算单位,在注射后还要注意观察。最好刚开始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注射,完全掌握要领和方法后再自行注射。有些患者自己不便注射,可由家人帮忙。
4.服用降糖药
患者要按时服药。对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症状、药疹等,患者事先要了解清楚。
5.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机体容易感染,最好少去公共场所。在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对医生说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6.皮肤清洁
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如果发生疖痈,要及时处理。
7.可行的运动方法
患者最好进行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等活动,运动要选在餐后,有禁忌证者不应运动。
8.病人随身携带一张卡
卡上注明病情、家庭和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一旦发生酮症昏迷,便于联系亲属。
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糖尿病患者往往经常失眠。引起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在生活中应多留心,找到真正的原因,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情况,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有:由于血糖高,口渴饮水较多,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影响了夜间睡眠的质量;一些病史长、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导致夜尿增多;有的患者睡前饮用咖啡或茶,导致精神兴奋,晚上失眠;糖尿病的皮肤病变引起瘙痒也会导致病人失眠;有的病人心理负担过重,忧虑、烦躁,都是失眠的原因。
要想使血糖平稳,必须正确看待血糖与失眠的关系,辅以治疗,及时摆脱失眠阴影。
首先,树立信心,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战胜失眠。失眠并不是严重的疾病,配合食疗、中西药、针灸等,循序渐进,一定可以治愈。
其次,不要过分依赖安眠药。有些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此类药物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耐药性,长期服用会减弱催眠效果,一旦停药,往往由于对药物的依赖而使失眠更加严重。
最后,调整睡眠习惯,给自己减压。适当地运动有助于睡眠,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睡前喝一杯温牛奶等。
谨防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多在熟睡时发生低血糖,时间大概在凌晨1~3点,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头晕、多汗、全身发抖,严重的还会手脚抽搐或昏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危及生命。
正常人无论是空腹还是用餐后,血糖水平都波动在3.9~8.9毫摩尔/升。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功能受损,以及外周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稳定,需要服用药物才能帮助机体进行调控。患者一旦减少进食,或降糖药剂量偏大,就可能发生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提防夜间低血糖,尽量不要蒙头大睡。当患者的肠胃出现问题时,会造成进食后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低血糖反应,所以肠胃不好的患者,睡醒后要留意自身的感觉。
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可以在睡前食用能缓慢吸收的食品,如酸奶或低脂牛奶、水果、3~5块饼干等。
患者一旦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可用快速血糖仪自测血糖,如果没有血糖仪,只要有明显症状,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吃点富含淀粉的食物,如面条、蛋糕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虽然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仍需密切观察,并及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现象,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别随意洗牙
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口腔医院里,医务人员一般采用手动器械洗牙,大概需要1.5个小时左右。即使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要1个小时左右。
洗牙时,由于机械振动或疼痛刺激,会使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浆胰岛素不足,影响血糖波动。同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人体白细胞吞噬能力差,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血管微循环障碍。高血糖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如果洗牙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感染。过度洗牙还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不止,使感染加重或扩散,并发症将更严重,糖尿病病情也会进一步恶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洗牙,平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睡前、早起后刷牙,餐后要刷牙、漱口。
如果确有口腔牙病需要洗牙,应该在洗牙前控制好血糖水平。要去正规的医院或口腔专科门诊洗牙,不要去没有严格消毒设备的小诊所。
护理口腔有助于降血糖
并发口腔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加强口腔护理,彻底把口腔疾病治愈,就能对控制血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内分泌专家说,高血糖会导致人体微血管病变,而人的口腔、面部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因此患病后常常会有口干、嘴唇黏膜灼痛、舌头表面干燥、味觉改变等症状。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常会出现牙龈充血、肿胀疼痛、牙石沉淀、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
通过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分组观察可以发现,控制不住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半以上会并发口腔疾病,而通过治疗口腔疾病后,患者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口腔护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与健康。
除了要注意每天的口腔清洁以外,每隔3~4个月,患者就应让牙医检查口腔与牙齿,最好是早上去看牙医,因为早上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较低。有龋齿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填充牙齿龋洞,避免病菌扩散。
口腔不适须赶紧排查血糖
人的口腔中有数百种细菌,其中有一些细菌会产生毒素。毒素一旦进入血液,就会使人体细胞表面的胰岛受体变得不再敏感,也就是说,血液中的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不明显,致使血糖升高。
口腔症状可以作为发现糖尿病的线索。许多病人出现口干口渴、口腔黏膜长出淤点和淤斑、口内有烧灼感等症状;还有的患者在舌体上有黄斑瘤样的小结节,与患者皮肤上的黄斑瘤一样。凡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器官的营养不良性病变,在口腔中会产生糖尿病性牙龈炎和牙周炎。
病人牙龈呈深红色、肿胀、易出血或剥落,出现牙周脓肿,而且常反复发作;短期内迅速形成牙石,由于结石沉淀,牙周组织被损坏,牙周袋就会很快形成,食物残屑很容易在牙周袋内嵌塞,是微生物生长的温床,更加重了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有的病人怕刷牙时牙龈出血,刷牙的质量就下降了,牙齿很快出现松动无力等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在早期就出现全口牙齿脱落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炎症,尤其是伴有化脓性炎症时,血糖就会升高,而且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感到口腔不适,应赶紧排查血糖。
当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时,应检查一下口腔,消除牙龈和牙周的炎症。
拔牙与血糖的关系
拔牙之前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比如测血压,检查血小板、出血和凝血时间等。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拔牙前检查血糖非常重要。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口腔疾病,比如口腔黏膜病变、牙周病和龋齿。
患糖尿病后,人的口腔唾液流量减少,冲洗作用较弱,加上唾液中含糖量高,患牙周病的几率增加,伴有牙龈肿痛、充血,最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血糖控制得越不好,口腔疾病就越严重,拔牙后越容易导致口腔感染,伤口也不易愈合,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糖尿病患者要拔牙,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要控制血糖。由于牙齿龋洞里有很多细菌,拔牙后会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而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弱,极易发生全身感染。因此,空腹时血糖必须降到8毫摩尔/升以下才可拔牙。
其次,拔牙前后详细的医学检查很必要。比如,在检查口腔时要冲洗发炎的牙周袋,将脓肿的牙龈切开引流,给全身抗感染治疗,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
再次,不能空腹拔牙。拔牙前一定要吃饭,以免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最后,拔牙后必须严格遵医嘱。比如纱布要咬半小时再吐出,拔牙后24小时之内不能吃过热的食物等。
拔牙与血糖的起伏关系密切,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后再去拔牙,这样才是安全之举。
糖尿病患者洗脸的正确方法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上去似乎和眼睛没有太大联系,实则不然。调查显示,糖尿病病情在5~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大约占50%以上。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眼部感染,只要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到眼部,就能大大减少眼部病变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正确的洗脸方式非常重要,而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按照下面的步骤洗脸:
(1)先用香皂洗去手上的污垢,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
(2)用香皂清洗脸盆,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往脸盆里加温开水(热开水自然冷却,最好不用热水掺兑凉生水,因为生水中存在大量细菌)用于洗脸。
用此种方法洗脸虽然麻烦一些,但只要养成洗脸的好习惯,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眼部健康。
糖尿病患者洗澡要当心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液黏度水平偏高,血糖的波动起伏也较大,面临的风险比正常人大。患者在洗澡时,经常有昏倒甚至猝死的情况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洗澡时需要特别注意。
(1)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水温要控制在30℃~38℃。糖尿病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用高温热水洗澡时,促使了并发症的酶活性上升,使得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发生血管收缩和微血管动脉硬化。水温过高还可能会引起心跳加快。处于过热的环境时,心脏不得不加倍工作以增加皮肤血流量。如果患者心脏本身有病症,过快的心率将危及生命。
另外,水温过高还可能导致感觉迟钝、手脚麻木等神经障碍,或四肢无力、关节炎、皮肤瘙痒等多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洗浴时,应以温水为宜。
(2)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次数不宜多。洗澡时间最好在25分钟以内,一般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洗一次即可,夏季可适当增加次数。洗澡时间太长会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液供应,出现眩晕、恶心、虚脱等症状,而洗澡次数太多则会使皮肤干燥瘙痒。
(3)不应空腹洗澡,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以饭后1小时洗澡为宜。
(4)洗澡时,使用肥皂不宜过多,洗澡的速度也不宜过快。
糖尿病患者更需有“洁癖”
糖尿病容易合并感染,并且在感染后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病情。搞好个人卫生有利于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对皮肤、牙齿、眼睛和足部的保健,可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所以说,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有“洁癖”。
皮肤的保健
用无刺激性浴液和温水洗澡,洗澡后可使用一些液体护肤用品;避免皮肤抓伤或挫伤;从事有可能造成手部损伤的工作时应戴上手套;避免晒伤;天冷时注意保暖;如果出现皮肤损伤要尽快治疗。
牙齿的保健
控制好血糖;餐后刷牙;每隔半年请牙科医生检查一次,并告知牙科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
眼睛的保健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问题在早期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出现下列情况,就应尽快去看眼科医生:视线模糊或复视;视野缩小;眼部压力增加或疼痛;光线较暗时看物体困难。
为了进一步降低出现眼部问题的危险性,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并戒烟。
足部护理
用温和香皂和温水洗脚;仔细、轻轻地清洗脚趾间、趾甲周围,然后用软毛巾擦干;足部皮肤干燥,可以擦润肤膏,但不要用在脚趾之间;每天检查足部,看有无红肿、破损、擦伤、变色和皮疹等现象;不要赤脚;仔细挑选合适的鞋子;每天换干净、柔软的袜子,袜子不要太紧;如果要剪趾甲,应在清洗、擦干后剪,要平剪,不要剪得太短,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慎防足疗误区
糖尿病对大小血管和神经系统都有损害,因此病人肢体容易受伤,而且受伤后不易察觉,再加上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慎做足疗,走出足疗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