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还得能下来,就怕上去了下不来
有人说,人生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不死不休。也有人说,人生好像上天梯,步步升高。只是不管怎么说,都没有退路:上去了就下不来了。
有位居士邀禅师谈禅,提议到山上去。禅师说:“我不去,上去还得下来。”
居士说:“上去也有不下来的。”
禅师说:“成仙了吗?”
“成鬼了。”居士说。
禅师说:“他是什么人?为何自杀啊?”
“一个做官的,贪污受贿,犯事了呗。”居士哀叹说。
禅师拟一偈说:“登高望远野心在,不慎失足身家失。原知离地三分险,不如踏实履平地。”
本来说上山,结果说到人的欲望,这便是生活中的禅。人的欲望就好像上山。然而,有什么样的欲望没有代价?又有什么样的欲望远离悬崖?既然如此,要么摒弃欲望,不上山;要么上山之后,知足知止,以保全自己。
因此,官员升官之后,聪明的都会琢磨着退位;赌徒入局,谨慎的都会想着出局;富人聚了钱财,也都有心做一些慈善事,散散财。这都是下山的事业。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始,可以长久。”上山之人,若能知足,就能下来;上山之人,若不知足,就下不来了。
人不怕上不了山,就怕上去了下不来。因此,别太贪心了,要晓得知足。
尧在禅位于舜之前,还曾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多余时间来治理天下。”
后来,尧才把天下传给了舜。
舜在禅位于禹之前,曾将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软的皮毛,夏天穿细细的葛布;春天耕地下种,形躯能够承受这样的劳作;秋天收割贮藏,自身完全能够满足给养;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休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
推辞之后,善卷就离开了家而隐入深山,再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住处。
舜又把天下让给一位农夫,农夫说:“君后的为人实在是尽心尽力了,真是个勤苦劳累的人!”说完,就和妻子背的背、扛的扛,带着子女逃到海上的荒岛,再也没有回来。
拥有天下,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尧、舜是圣人,他们可以下来。其他的智者呢?不知道能不能下来。山上面的诱惑很大,危险也很大。对此,他们都知道。他们不是不想上山,而是担心自己上了这座山,就下不来了。
南朝梁代人鱼弘,追随梁武帝南征北战,功不可没。后来,梁武帝做了皇帝,赐给他十五顷田,一座山林,但他仍然郁郁寡欢,终日不露笑脸。
妻子深感不安,问:“官人,你是不是因为皇帝给你的封赏太少而不高兴?”
鱼弘沉吟半晌说:“一个君主,论功要平,惩罚要当,这是常理。我随君主转战各地,出生入死,吃他的俸禄应该不至于此。”
妻子劝道:“官人,太多财富、过于显达,并不是什么好事啊。”
鱼弘听不进去这些道理。他担任郡守,仍嫌官小;他财产不菲,仍感不足,仗着自己受到梁武帝的信任,公开勒索钱财。他让下属到民间敲诈勒索,让民工到深山里砍来珍贵的树木,运来高级的花岗石,在一块风水宝地上建造豪华的郡守府。他的车马服饰,不用一般布匹,而用丝绸锦缎,生活十分奢侈,又荒淫无耻,有侍妾百余人。
鱼弘甚至对人说:“我做郡守,郡中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口尽。人生在世,就是要快活享乐,做郡守不享乐,什么时候享乐?”
这个贪心不足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后来,因为生活糜烂,纵欲过度,没几个春秋,鱼弘便一命呜呼。
若不知足知止,不控制贪欲,就不可能有宁静快乐的生活。欲望并非不要,只是不要贪欲。欲望可以让人上山,贪欲却会让人上山之后下不来。
只有摒弃贪心和贪欲,知足知止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
有一对卖烧饼的夫妻数着一天的收入,看到比昨天又增加了两元钱,夫妻俩都会开心地大笑,他们感到天地间没有比这个更加美好的了。
另一对腰缠万贯的富翁夫妻,仅仅因为做生意亏了一点本钱,而饮毒自杀。其实,仅他们留下的房产折合成钱,也足够他们吃上几辈子。
两对夫妻有不同的境遇,关键就在于知足与否。知足的人安守本分,珍惜拥有,以快乐为本;不知足的人,一山还望一山高,有上不完的山,从来就没想过要下山,所以他们只有死在山上。
感恩是知足的常心,清福是知足的享受
生活中常听人说“享清福”,却没有几个人能明明白白地说出,享清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佛认为,清福是一种福报,而且,在所有的福报中,清福是最难得的。
关于清福,有一个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都跪在庭院里烧香拜天。拜了三十年了,非常虔诚。
有一天夜里,他的虔诚终于感动了天神。天神下凡来到他的面前,一身闪闪发光。幸好,他没有被吓到。
天神也没有啰唆,直截了当地说:“你每天夜里都在这庭院里虔诚地拜天,想必有什么要求吧?不妨说来听听,或许我能帮帮你。”
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其实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游山玩水,没有疼痛,无疾而终。”
天神听了,哈哈大笑:“哎哟,你求的这个,做清福,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得大,财发得多,这都好说,但是这上界神仙之清福,我却没法给你。”
这就是清福,虽然看起来很朴素、很简单、很平常,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受的。
那么,为什么天神说给不了清福呢?
因为要享清福,必须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心是不能给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心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别人是控制不了的,所以天神才说,这清福给不了。
其实,只要有知足常乐的心,自然就可以获得清福的福报。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贫寒,一边悉心教书,一面努力耕作,即便如此,也只能衣食温饱而已,但他并没有因此沮丧。
每天,胡九韶都焚香,向天拜一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他的妻子听到祷祝的话,又生气又好笑:“一天三餐都吃菜粥,一年到头都没见新衣服,怎么还说清福呢?”
胡九韶忙用言语安抚妻子:“娘子啊,你想想,我们能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是不是应该庆幸呢?而且,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是不是值得庆幸呢?还有,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是不是值得庆幸呢?”
妻子听了,说:“按你这么说,确实应该庆幸。”
胡九韶笑道:“有此三者,这还不是清福是什么?”
胡九韶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清福就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人道清福难享,就是因为这知足的心境最难把握。
就是说,能不能享清福,不在于钱财的多少,而要看你有没有一颗知足的心。
贫富是没有限度的,富可敌国,还可以更富;穷到沦为乞丐,还可以更穷——若是跑到沙漠里,多喝一滴水都是奢侈,不是更穷吗?所以,贫富并无绝对。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感受,你若觉得富,就是富;你所觉得穷,就是穷。
只要你拥有一颗率真、快乐、知足的心,即便没有多少金钱,没有任何权势,没有多大的声名,也能享清福。
有个小镇上,居住着一位老人。当他过90岁生日时,人们都来向他祝贺。
老人很开心,同时,很自豪地说:“我是这儿最富有的人。”
这件事让一个税务官听说了。税务官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位老人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发现从来没有收过老人的税。
于是,税务官找到老人,问:“听说您是本地最富有的人,您确定真是这样吗?”
老人爽朗地回答:“当然。”
税务官仔细地看了看老人的居所,那是一间很小的木屋,屋里面的陈设甚至不能用“简单”来形容,只能称之为“简陋”。
税务官很疑惑:“那么,您能具体说一说您的财富吗?”
老人点了点头:“好的。我的第一项财富就是我的身体,别看我已经90岁了,但能吃能走,身体可不输给你喔。”
税务官哑然,半晌又问:“除此之外,您还有其他财富吗?”
老人笑道:“当然不仅于此,我还有一个贤惠、温柔的妻子,我们在一起生活了60年,我还有好几个聪明、孝顺的孩子,这儿的人看了都很羡慕。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税务官觉得自己的头有点发晕:“那么,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财富吗?比如金银珠宝,或者房产等。”
老人十分干脆地回答:“没有。”
“您在外地有什么生意吗?”
老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税务官说:“长者,确如您所言,您是我们这个镇上最富有的人。我想,您的财富谁也拿不走,还不用缴纳财产税。”
很明显,以物质财物的多寡论,老人并不富有。但他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所以,他又是富有的人。
佛祖说,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仍然安宁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处在天堂,也不满意。
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打算不满意,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满意,因为他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不知足的有钱人,即使垫着十几条柔软的被子睡觉,他还会觉得硌人。
相反,一个知足的农民,劳作之后,躺在草地上,天当被、地当床,也能睡得十分香甜。
佛祖又说,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却很富有。听起来不知所云,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心境的问题。
最后,要告诉大家,什么是清福?那就是踏实地过日子,努力做到拥有平凡、宁静而丰富的生活,争取每天的日子都能在快乐中度过,这就是真正的清福。只要你有感恩、知足的心,你就能享清福。
不要为缺憾感伤,忽略了身边的风景
在生活当中,人们往往都有求全的心理,总希望得到圆满的结局,故而对小缺陷十分在意。结果使得1分失落战胜了99分的好心情。其实,寻根究底,这也是不知足心态下的一种缺憾心理现象。
有个“九九一族”的故事,讲的就是这种不知足心态下的缺憾心理:
有位国王拥有了天下,依然心中郁闷。怎么回事儿?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生活不满意。尽管他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很有意思的聚会,但依然无济于事,他还是觉得不开心。
有一天,国王起得很早,决定到王宫中转转。当他走到御膳房时,突然听到里面传来快乐的歌声。循着声音,国王进了御膳房,发现原来是一个厨子正在御膳房里唱歌。只见那厨子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国王心中很疑惑,就问厨子:“你一个小小的厨子,为什么如此开心?”
厨子回答:“陛下,虽然我只是一个厨子,但是我能让妻小开心。我只要能够挣些钱,给家里人买了衣食后,再给家人买些小礼物,他们都很开心。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开心。”
国王疑惑地走开了。
之后,国王将此事告诉了一位智者,并问智者:“你觉得一个小小的厨子,为什么如此开心呢?”
智者回答:“陛下,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成为九九一族。”
国王很诧异:“九九一族?什么是九九一族?”
智者答道:“陛下,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吧。请您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厨子的家门口。不久之后,您就知道什么是九九一族了。”
国王依言而行。果然,厨子发现了门前的布包。随之,第二天,国王就发现厨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的脸色有些发白,眼睛里有些血丝,还有黑眼圈,显然是一夜没有睡好,而且,他也不唱歌了。
国王更加疑惑了:按道理,厨子得到了金币,应该更加高兴才对啊,可情况为什么恰好相反呢?
国王将厨子的变化告诉了智者,智者笑着说:“陛下,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九九一族了。”
国王还是有些疑惑。
智者没有马上为国王解释,而是将那个厨子找来了。他问厨子:“你是不是得到一袋金币?”
厨子看到有国王在侧,不敢说谎,老老实实地说:“是的。”
智者又问:“那么你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还一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的样子呢?”
厨子回答道:“唉,大师,你不知道啊,那袋金币只有99枚,我总觉得少了一枚,昨天晚上数了又数,还找了一晚上,没有睡好觉,今天又起晚了,和妻子闹了点儿别扭,所以精神、情绪都不太好……”
智者笑了,转身对国王说:“这就是九九一族:他们拥有的其实已经不少了,但从来不会满足,他们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辛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为了追求‘1’,结果忽视了剩下的99。”
国王恍然大悟。
“九九一族”反应的其实就是对缺憾的不知足。人们总是对人生抱有一种力求完满的心态,总想着十全十美,但事实上,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十全十美”的事情,你又何必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