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24834400000019

第19章 宋代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

冗官问题在北宋初年就出现了。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曾采用了一系列分

冗兵问题是由养兵政策造成的。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遇到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的国策的后果是军队数量急剧增加,超过了政府的正常需求;二是辽、西夏、金先后对北宋用兵,迫使北宋不断增加军队数量;三是北宋的募兵制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结合易出问题。募集来的士兵,轻易不脱离行伍,直到60岁。其间只有20岁到30岁这10年可用,30岁之后的30年养在军队里,只能再招募新兵可用,愈养愈多,这样形成的军队纪律差,臃肿庞大,有名无实,没有战斗力。

冗费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北宋政府对官吏和军士的俸禄和饷银开支,还有必要的行政开支和日常军事支出。而冗官、冗兵问题的日益严重,使财政开支越来越巨大。二是每年给辽、西夏的岁币。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1044年,宋西夏和约,宋朝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叶3万斤。辽乘宋西夏战争之机,迫使宋每年增加对辽的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南宋则有与金的绍兴和议(1141年)、隆兴和议(1164年)、嘉定和议(1208年),这三个和议中除政治条件外,南宋还有每年给金银20万两以上,绢20万匹以上(三次和议银绢数额不等)的经济条件。北宋初年,北宋财政每年收支相抵,还有结余。到北宋中期,北宋财政每年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支出增长速度,出现入不敷出,产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北宋统治者为弥补财政亏空,想方设法增加赋税数量,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南宋也有同样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有的是只有一二项,有的是程度较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像宋朝这样,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占全,不仅其表现极其典型,而且造成的后果也极其严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使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慢慢侵蚀其肌体,使国家肌体由健康到不健康,由正常到不正常,由强壮到虚弱,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造成了两宋积贫积弱的状况始终扭转不过来。并且在对外民族斗争中软弱、妥协,甚至窝囊,最终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亡。

宋代政治述评

宋代是通过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的,经过宋太祖、宋太宗两朝的努力,宋朝消除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乱状态,在中原地区实现了局部统一。到宋真宗时,签订了“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后果。此后,花钱买和平成为宋朝的一贯做法。宋仁宗时,庆历新政昙花一现,旋即失败;又签订了宋夏和约。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在北宋历史上有重要意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宋徽宗、宋钦宗统治时,政治腐败,军备腐朽,最终二者都成亡国之君,身掳国灭胡人笑,中原游荡异族兵。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南宋初年,宋金激战正酣。岳飞等诸路大军抗击金兵的进攻,保卫了南宋的安全。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高宗无意于中原的恢复,杀岳飞,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导致南宋形成半壁河山的局面。宋高宗时,有良将可以北伐而君王无心恢复中原;宋孝宗时,无良将可以北伐而君王有心恢复中原,结果事皆不成。南宋后来与金又有战和,双方处于一种对峙平衡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13世纪蒙古兴起后,南宋守着破碎的河山而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终被取代蒙古的元朝灭亡。

宋代是建立在五代乱世基础上,赵匡胤又是通过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建立王朝的,王朝基础比较薄弱,宋朝的先天根基就不稳定。五代时,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几十年当中,发生了若干次兵变,改朝换代,易如反掌,五朝六姓,铭记历史。五代时的一句流行语最能反映这种状况:“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算是五代时第四次了。赵匡胤只是后周的一个殿前都检点,恰似皇帝的侍卫长。他欺负后周孤儿寡母,有如杨坚欺负北周皇室孤儿寡母一般,系前朝权臣通过不正当关系而获得帝位的,获得的王朝没有正当的名声。中国古代讲,“名不正,言不顺,而事不行。”统治者有着自卑心理,在以后的王朝治理过程中生怕别人夺取他的帝位,而千方百计地予以巩固,处心积虑地加以维护,在制度设计中着力加以防范,这在宋代的历史过程中是有充分表现的。

宋代的建立是在五代乱世的基础上,没有经过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冲击的洗礼,从王朝一开始,社会矛盾就不少,犹如缝补的旧衣服,总有旧衣服的痕迹,而不是像唐代那样革古鼎新、气象更新。宋代百姓的赋税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宋代的阶级矛盾也并不很缓和,时常有农民起义爆发,内忧始终存在。

宋代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君主是特别杰出的,有的只是一般的、平常的和昏庸的君主,还有亡国之君。宋代若能出一个大有为之主,只有主动地以攻为守,大大地向外攻击获得胜利,才能立国,才能讲其他的制度。宋是以防御来保家卫国,而且是用一种劣势的防御来保家卫国,迟早是要失败的。宋再迁就劣势的防御形势来决定其他的制度,就是一无是处了。宋代的军队完全用在消极性的防御上,进不可攻,退不可守,兵无用而不能不要兵,始终在国防无办法状态下苦苦支撑。

宋代确立的国策是文武分途、以文治国、尚文轻武、以文制武。宋代文臣地位之高,宋代文化之昌隆,历朝历代很少出其右者。经过唐末五代的混乱黑暗之后,后代所谓宋学——又称理学,就是在宋兴后百年内奠定基础的。

在中国政治史上,宋代是第一个全面而稳定地确立了文官政治的朝代。宋代的文官政治带来了一个十分直接的后果,就是一系列的规矩成为官员们做事的标准。一旦违背了文官政治的原则,就算做的事情再正确,也会受到批评甚至弹劾,而只要顺从文官政治的原则,遵循士大夫的精神,正确地做事,就不会有什么风险,即使碌碌无为,仕途也能一路顺通,并能升上高官。

宋代时期官和民的比例数值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高的,兵与民的比例数值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高的。形成宋代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始终困扰着两宋,造成了两宋的积贫积弱。

宋代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数几个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纳贡的王朝。北宋在与辽、西夏的交战中,互有胜负。北宋打败仗的时候也不少,但与辽、西夏的几次和约,经济上虽然付出了岁币的代价,但在政治上却是平等的或稍占上风。在南宋与金的1141年的绍兴和议中却规定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在其后的隆兴和议、嘉定和议中,南宋与金的政治关系并不平等,南宋占下风。唐能统驭四方少数民族,而宋为少数民族所制,确实是亘古未见。

从宋代开始,汉民族政权出现了衰落,而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勃兴的局面。

§§第四章 明代政治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