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山形县天童市立高箭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性教育课上,老师把白布裹着的裸体成人人偶取了出来,同学们马上笑了起来。
孩子们之所以会笑,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妈妈人偶和爸爸人偶,妈妈人偶上有乳房和****,爸爸人偶上有****和****。为了使****和腹部膨大以帮助孩子理解,人偶里还特意安置了精心制作的唧筒。老师看着同学们说:“现在妈妈在这里,她还只是一个人。”老师镇定自如地打开蒙在人偶身上的白布,露出精心制作的妈妈人偶,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他们猜测:“下一个人准是爸爸了。”
老师对同学们说:“现在让我告诉大家这些是什么东西。”然后,他让同学们一个个地触摸****的后部。
同时,老师还接着说:“现在他们是好朋友,当他们在一起想要互相亲近的时候,爸爸的腹部就会充血。”
然后,老师将两个人偶叠起来放倒,做出他们在睡的样子。这时老师指着妈妈人偶的腹部说:“你们最初的时候是进入这里的。剩下来的事就全都托付给妈妈了。”
通过用已经准备好的特殊摄像机拍摄的录像片,同学们看到了精子着床的场面。老师解释说:“现在精子已经进入了妈妈的肚子里,它们紧紧地簇拥着卵子,想要挤进去。然后来自爸爸的精子和来自妈妈的卵子就会合为一体,这样你们就可以自己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了。听!这就是那些正在努力成长的新生命最初发出的声音。”同学们听到了“通、通、通……”连续不断的节律,老师说这就是胎心。
过了一会儿,老师把还带着脐带的胎儿的人偶倒提着让同学们轮流轻轻地触摸,然后将胎儿装入备好的尼龙袋里,并加入了30℃的热水。同学们吃惊地说:“要淹死的呀!”但老师安慰他们说:“好好看着!”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拍拍那个尼龙口袋。这时同学们发现,由于这些水的保护,胎儿不再晃荡了,原来这就是模拟的羊水。
这时,妈妈人偶的腹部已经变得膨胀起来。老师提醒说:“看,妈妈要生了!”老师眼疾手快地从妈妈人偶的产道部位取出了婴儿,还让女同学们用线将婴儿脐带的一头扎住。
老师对同学们说:“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从妈妈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开始的。在卵子和精子合为一体之后,他们就会成为某某同学或野村老师。”
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精子从哪里出现的啊?”“没和卵子结合的其他精子怎么办呢?是被妈妈的体内分解吸收掉的吗?”
就这样,这堂别具一格的性教育课上了约60分钟。
一般来说,孩子从3岁的时候开始就会思考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像“为什么我有******,而她没有呀?”“我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她的肚子那么大呢?”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很多孩子会提出的。他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所致。对孩子来说,成人给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对此的态度和反应。所以,父母要以自然和健康的方式对待孩子提出的一些性问题,而不要遮遮掩掩。
如果方法掌握得当,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不仅可以使孩子了解科学的关于性的知识,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性心理,还可以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平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措辞必须是科学而且能让孩子顺利接受的。同时,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来做出回答,而不能太深奥、太细致或者过于简单。
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父母都不能责骂、打击、挖苦和疏远孩子,以免对孩子的性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两性话题不能遮遮掩掩
父母要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因为性成熟所导致的各种行为,正确看待孩子所谓的“恋爱”问题。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对性产生需求是正常,也是不可压制的,如果父母强行压制,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对此羞于启齿,就会让孩子对性产生误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关于性的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平静对待,明确而科学地做出回答,而不要说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
2。性教育应从孩子期开始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就对男女的性器官的区别产生好奇心,父母应该及时针对孩子的困惑做出必要的引导。一般来说,当孩子还处在幼儿期和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性器官、生殖原理的问题,这时孩子自身还没有形成性觉,父母就不会面对不必要的尴尬。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性心理和性伦理的教育。
3。鼓励孩子要“走出去”
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在这样的交往中,孩子就可以慢慢消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
4。让孩子从正确渠道学习性的知识
父母要让孩子从正确的渠道学习性的知识,比如网站、父母、老师、朋友、书籍都是比较不错的渠道,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
在浙江金华发生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曾震惊全国。表面上看,徐力杀母的原因极其简单:只是因为他不能忍受母亲的唠叨。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不堪唠叨的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深刻的、沉重的:因为徐力担负不起母亲那沉甸甸的期望——必须考进班里的前10名。于是,在极度的压抑中,徐力走向了毁灭。
当惨案发生以后,认识徐力的人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徐力是个看起来很文弱的孩子,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向自己的母亲举起凶器呢?但事实却又摆在眼前。
徐力是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因为是独子,他从小就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疼爱。不过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所以家里所有的事情都由徐力的母亲去做,包括对徐力的照顾。母亲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徐力,而且对徐力的学习也抓得很紧。但母亲的关爱并没有让徐力感到幸福。
徐力很小的时候,父亲希望徐力和母亲能到他工作的地方生活,而母亲不愿意,为此,父母之间几次大吵大闹。后来父亲一气之下便把徐力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独自抚养。再后来,经过调和,这件事情才平息了。但这件事却在徐力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他开始害怕父母吵架。
从父亲那里回来之后,徐力就跟母亲在金华生活,而父亲一星期回来看他们一次。渐渐地,徐力成为母亲生活中一切事情的中心,他也因此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等到徐力上学以后,母亲唯一的希望就是徐力努力学习,以后上重点中学,上大学,找好工作。徐力也很努力,他在上小学和初中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那时候,徐力可以说是父母的骄傲。
在考高中的时候,父母和徐力自己都希望能考进省重点金华一中。后来徐力却只是进了市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这让父母很失望,为此,一家人抱头痛哭。后来,徐力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绝对不能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但让徐力没想到的是,因为重点学校的竞争激烈,在高一上半学期的考试中,徐力的成绩居然是全班倒数第二,好在徐力很努力,到了下半学期的时候他就升到全班第10名,母亲很欣慰,就嘱咐徐力以后每次考试都要考到班级的前10名。但徐力知道在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级里,自己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而徐力的母亲却常常唠叨现在下岗人多,工作很难找,如果徐力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他就没有什么出息。而且母亲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很清苦,如果徐力不能好好学习,母亲也觉得活着没意思。在母亲的唠叨中,徐力连唯一的爱好——踢足球也被母亲严厉禁止了,他感到很无趣。
徐力知道母亲并不开心,但徐力因为压力太大所以有时候心情也很不好,可是母亲从来没有关心过徐力在想什么,即使徐力想告诉母亲,但母亲也常常是用没完没了的唠叨来对付他的诉说。久而久之,徐力就很少跟母亲沟通,即使碰到让自己烦恼的事,徐力也都是憋在心里,如果觉得难受,就一个人跑到野外大喊几声……
1999年11月,徐力在期中考试中只考到第18名,母亲得知后回家生气地用木棍和皮带把徐力狠狠打了一顿,并威胁徐力说:“如果你以后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等到期末的时候,你必须考到全班前10名,否则,你就自己看着办吧!反正你是我生的,我就是打死你也没什么!”徐力当时很害怕如果自己真的考不到前10名,母亲就会真的打死自己。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母亲天天逼着徐力考前10名,他感觉自己的压力太大了,连喘息的机会都快要没有了。
2000年1月17日下午1点多,母亲在房间里边绣花边看电视。徐力削了一个苹果,然后走到电视机前坐下来边吃边看电视。这时母亲就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必须要考进班里的前10名。”徐力不情愿地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母亲马上就变了脸色说:“那你还看什么电视?还不如用功一点。”徐力争辩说:“我已经够用功了。”母亲生气地说:“期末考试如果不考前10名,你自己看着办!现在进不了前10名,以后你还怎么考重点大学……”
徐力听了母亲的话后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心已经沉到底去了,他知道母亲又要开始唠叨了。于是他拎着书包准备跑到学校去。在门口换鞋的时候,徐力看到门背后的鞋柜里有一把木柄榔头。这时徐力心中一动,就毫不犹豫地把榔头放进了书包,然后走了回去。母亲当时正在低头绣花,徐力沉默着走到母亲的身后,然后拿起榔头朝着母亲的后脑勺狠狠地击过去……
母亲倒下了,徐力跑了出来,他知道母亲没有死,就很犹豫要不要回去救母亲。但他想起母亲说过:“你是我生的,我打死你都没关系。”如果母亲被救了之后一定不会饶了自己,于是他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家,那时母亲已经死了。徐力把母亲装在一个箱子里,然后给家里留了个纸条告诉父亲自己和母亲到杭州看病去了。后来,徐力因为杀母被判刑15年。
从表面上看,徐力杀母只是一起很偶然的事件,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多必然因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母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对待孩子缺乏一种平常心,希望徐力什么都做到最好,而对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的实际能力视而不见,更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以至于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道路。作为父母,千万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而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去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下是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