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24836000000004

第4章 不包办,不代替——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3)

12岁的卢岩是个聪明的“小滑头”,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主意也特别多。班上有个孩子的成绩很差,经常完不成作业,有一天,他对卢岩说:“你帮我做数学题,我给你钱。”卢岩不敢要同学的钱,回家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傻瓜,为什么不要?”于是,卢岩从第二天起就开始帮同学做作业挣钱了,而且“业务”很快就从做数学题扩展到做语文题、写作文等,后来又发展到代做清洁。最后,卢岩的钱从学校又挣到了家里。他每做一件家务事,都会向父母索要“服务费”:扫地1角,洗碗5角,代买东西则收20%的跑路费,而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事,竟毫不犹豫地同意按儿子的要求付钱。卢岩的父母觉得以这种方式给儿子钱,可以让儿子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有几次,父母因为当时没有零钱,就没有支付给卢岩钱,卢岩就拒绝做家务,父母说他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又不给我钱,我为什么要给你干活?”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换回零用钱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在家庭中、在集体里,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责任和义务是不能用金钱来付酬的。比如,做家务事是孩子的本分,孝敬父母是孩子的义务,学习是孩子的必需,对于这些事情,如果父母也用金钱来付酬,就会让金钱腐蚀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根本不能真正懂得自食其力的含义是什么。

因此,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即使要给孩子物质奖励,也要把握好度,要从激励的角度给予孩子物质奖励,而不能把物质奖励作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条件。在这方面,小说《母亲的账单》里的母亲为大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彼特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彼特带着一脸的得意向妈妈开列了索取奖励的账单,账单上面写着,妈妈欠彼特以下一些款项:

帮爸爸取回生活用品:10芬尼;

帮妈妈把信送进邮局:15芬尼;

帮助妈妈打扫卫生:15芬尼;

自己一直很听话:15芬尼;

共计:55芬尼。

妈妈看了彼特开出的账单后,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不过她也给彼得开了一张账单,彼特看后发现上面写着:彼特欠父母以下一些款项:

父母给彼特提供的12年的幸福生活:0芬尼;

父母给彼特提供的12年的食宿:0芬尼;

父母在彼特生病时给他的周到的护理:0芬尼;

爸爸妈妈一直很爱他:0芬尼;

共计:0芬尼。

妈妈这张特殊的账单使彼特十分羞愧。他深深地把头埋进妈妈的怀里,并把已经索要的钱悄悄地塞回了妈妈的口袋里。

彼特妈妈高明的教育方法很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往往决定了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千万不能过分地用物质来奖励孩子,以免孩子成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以下是几点建议:

(1)尽量不用物质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以免使孩子把索取奖励当做习惯或目标。

(2)必要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不贵重的,但必须是有激励意义的。比如,孩子绘画比赛得奖,父母就可以奖励一盒画笔;孩子歌唱比赛得奖,父母就可以奖励一张CD。

(3)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孩子只是为了获得奖赏才好好表现的,父母会很失望和伤心的。

一味迁就只能让孩子更任性

孩子由于自制力差,所以难免常常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面对孩子的要求,很多父母往往认为他们还小,不懂事是难免的,所以就一味迁就孩子。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心理定势,认定了父母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因此变得更加任性。

小新是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但是父母曾经明确表示过不支持他过多地玩电子游戏,因此他想玩的时候就借宿在比他高两三个年级的同性朋友家中,然后在朋友家里尽情地玩。小新妈妈虽然不同意孩子玩游戏,但她认为孩子并没有在家里玩,而且由于孩子能交朋友是好事,就给予了他无条件的支持,于是小新就更频繁地跑到朋友家里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小新渐渐变得不能听进父母的任何意见,并养成了想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的习惯,父母对他稍有不顺心或不能依着他的心愿,他就耍脾气,甚至以离家出走相要挟。有一次,因为小新非要买一台电脑,而他已经有一台电脑了,所以父母就不同意,小新见达不到目的就在家里乱砸东西。爸爸一气之下训斥了小新几句,小新就气得手足抽搐起来,吓得父母以后再也不敢违背他的意思了。就这样,小新在家中说一不二,想要什么就非要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不要以为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是爱,不要以为迁就孩子他就能健康地成长。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做法。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原则的,如果一味迁就,其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甚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性格,更不用说具备最起码的社交及生活能力。所以,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绝不能一味地姑息迁就,而是应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对孩子宽严并济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乐意,况且孩子还没有大人的胸襟,如果做不乐意的事情,反抗的情绪便溢于言表。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跟他讲道理,或者给他立个目标,比如说查数,学会了才给,而且要学会对孩子拒绝。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会很专注,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往往是一时心血来潮,很快就会忘记。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有吸引力的事物上。

3。适当与孩子“约法三章”

父母可以认真总结孩子任性的规律,然后就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限制孩子的任性。比如有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哭闹着让父母喂,父母就可以在吃饭前就对孩子说好:“今天吃饭的时候不要妈妈喂,你自己吃,不想吃了可以出去玩,不然就不让你出去了。”

4。激发起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去克服任性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任性的害处,还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童话或故事中的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和鼓舞孩子改正任性的坏毛病。

5。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适当惩罚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自制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有时候父母会发现正面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只要掌握好度,适当地惩罚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父母不必苦口婆心,或者怕孩子饿着于是百般哄劝,而是应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要吃完饭,如果过了时间孩子没有吃完,就把食物拿开,哪怕孩子哭闹也可以置之不理。不要以为这样会饿到孩子,其实一两顿饭不吃根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有所收敛。

要想培养出一名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对他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千万不能心慈手软。拒绝孩子,一定要善始善终。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至少能让孩子明白:父母拒绝他不是跟他过不去,而是为了他好。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合理的,一种是无理的。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当然应支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即使因为条件所限做不到,父母也要先肯定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然后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现在不能实现以及怎样才能实现。

众所周知,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的是非观念往往比较差,他们提出要求的依据是自己当时的兴趣爱好,对常情常理则考虑不到。在孩子看来,自己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父母不予以满足,孩子就会产生失望和委屈的情绪,甚至因此大哭大闹,如果父母拗不过孩子最后就只好屈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执拗、任性、不讲道理的坏毛病,最后父母还要无条件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向孩子“检讨”一番。

晚饭前,小鱼忽然走到妈妈跟前,提出要吃饼干。妈妈果断地拒绝说:“不行,马上就要吃晚饭了,吃了饼干,晚饭还吃得下去吗!”可是小鱼不听,她缠着妈妈哭道:“不,我要吃嘛,我饿了,就是要吃!”妈妈看看委屈的小鱼,心里不禁软了下来,就哄她说:“好,好,给你吃,别闹了啊。”于是,小鱼心满意足地抱着饼干袋窝到沙发上大吃特吃起来。

如果父母经常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就很难形成控制冲动情绪的能力。因此,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要求是否合理,了解一下孩子提出这一要求的动机是什么,弄清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于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无条件地予以满足,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就要坚决而委婉地予以拒绝,千万不要因为被孩子纠缠得烦躁或不忍心拒绝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免使孩子变本加厉。不过,在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不要简单地拒绝,而要尽量用平等的、商量的口气和孩子交谈,给孩子讲清道理,耐心地诱导或转移注意力,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要求是认真考虑的,这样,一般来说孩子是会听从的。此外,在处理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时,大人之间要一致,要互相配合,不要拆台,以免使孩子对父母的话产生免疫力。

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常常遍布荆棘,父母的责任不是要处心积虑地为孩子扫除一切挫折和障碍,而是要默默地站在孩子身后,鼓励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这样孩子才能在一次次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有位父亲带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出去散步,当他们经过马路上的一个台阶时,父亲执意让儿子自己登上去。一个台阶对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是个莫大的考验。旁边的路人看到后,都纷纷说:“把孩子抱上来吧”,“扶一扶孩子吧”,但这位父亲却始终微笑着一动不动,并用鼓励的目光望着儿子。孩子似乎也从父亲的眼中获得了一种力量,于是尝试着自己爬上台阶。虽然孩子好几次都从台阶上摔了下去,但经过努力之后,他终于成功地跨到了台阶上,父亲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孩子如果能从小就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卓越之才。相反,如果孩子一直在温室中成长,甚至连一些小风小浪都没有经受过,那么他长大后则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在喜气洋洋的春节前夕,一个孩子却坐在冷风呼啸的马路边拉二胡。在他脚下摆着一个纸盒,里面装着路人施舍的零钱。孩子的琴声婉转悠扬,引来不少赶回家过年的路人驻足。

离孩子20米远的地方,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在默默地低头抽着烟。他是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这位父亲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让孩子跑到街头卖艺?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要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