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24839600000012

第12章 多一些启迪,少一些控制二

要对女儿进行合理的管教赏识女儿,并不等于是宠爱和溺爱女儿,也不等于任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女儿毕竟还是孩子,总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所以,父母在赏识女儿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合理的管教。对于女儿明显的、明知故犯的和性质严重的错误,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并让其承担责任,直到她改正为止。星期六下午,8岁的小女孩夏青正兴致勃勃地在自家花园里玩遥控飞碟,看着飞碟在院子上空绕着圈子飞来飞去,她高兴得又喊又叫。突然间,飞碟好像失去了平衡,飞到了邻居的花园中,并直直地掉了下去,打烂了一盆开得正灿烂的玫瑰花。这盆花是邻居林爷爷非常珍爱的东西,夏青不知道该怎么办,便赶紧跑回家里躲进自己的房间。可是她又很舍不得那个飞碟,她还想再多玩一会儿呢。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爸爸妈妈已经告诫她不要在花园里玩飞碟很多次了,这回完全是自己不听话才惹了祸。于是,她去书房找爸爸。夏青怯怯地告诉了爸爸,并叫爸爸帮她去捡飞碟。爸爸在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拒绝了她的要求,说:“这件事情是你不对。爸爸几天前才对你说过,咱们家的院子太小了,如果要玩飞碟,必须到空旷的广场上去。现在,你要自己去捡飞碟,而且,你首先要跟林爷爷道歉,并拿上一盆同样的花作为赔偿。”夏青不得已,只好自己捧着一盆玫瑰花,不情愿地一步一步走向邻居家。邻居林爷爷是一位70岁的慈祥老人,他看到小姑娘夏青泪水盈盈的样子,非但没有责备她,也没有留下玫瑰花,反而从自己屋里拿了一包巧克力送给她。夏青抱着玫瑰花回到家里,虽然脸上泪水未干,却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手里还多了一包巧克力。见到这样的情景,爸爸马上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避开女儿径直去找林爷爷,并对林爷爷说:“真对不起!我女儿犯了错,我想好好教育她,请您配合一下,犯了错的孩子不应该得到奖励。”然后,爸爸回到家里,重新要求女儿拿着巧克力和鲜花再去跟林爷爷道歉。女儿虽然很委屈,却也知道毕竟是自己的错,所以还是很听话地照办了。两天之后,爸爸借着一次机会,奖励给了女儿一包巧克力。爸爸很欣慰,因为这两天他看见女儿已经很自觉地去小区的空旷处玩飞碟了。当女儿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是因为她的自私自利还是因为冒犯了别人,她都会本能地期待父母做出适当的反应。因为在女儿的心目中,父母象征着她所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这时,如果父母对女儿的行为不理不睬,女儿渐渐地就不会尊重父母,也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里会纳闷:如果爸爸妈妈很爱她,为什么容许她做这种坏事?所以,对于女儿一些原则性的错误,父母不应该包庇或者纵容,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管教的也一定要管教。有一次,一位妈妈带着她7岁的女儿来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小女孩看见喝茶的杯子上面印有可爱的动物,便好奇地把杯子拿起来玩耍。一不小心,小女孩将盛有红茶的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妈妈看见了,马上过来把洒在地板上的茶水擦干净,然后严肃地冲着女儿说:“快去向阿姨借一只托盘来,把茶杯的碎片收拾干净,然后向叔叔和阿姨道歉。”主人赶紧说:“没有关系,乖孩子别害怕,去旁边玩吧。这些碎片我来弄就行了。”可是妈妈仍然对女儿说:“这是你闯的祸,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小女孩几乎要哭出来了,但她还是很快按照妈妈的吩咐借来了托盘,并把茶杯的碎片从地上捡起来放到托盘里面,然后过来向主人道歉:“对不起,我太冒失了,请叔叔阿姨原谅。”看到小女孩收拾茶杯碎片时笨拙的样子,从厨房跟过来的主人很想帮她,可当主人注意到那位妈妈投向女儿的既严厉又慈祥的目光时,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位妈妈利用女儿的过失,当场教给女儿一个道理:即便你年龄再小,但只要是自己闯的祸,就要由自己来承担责任。这就是管教的好处,它可以让女儿明白是非,学会做人的道理。当然,管教应该把握好度,如果对女儿一直进行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会伤害她的自尊和人格,并扼杀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一个不幸的女孩,在她童年的时候,经常因为做错事情而遭到父亲的严厉惩罚。在她7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湿了床单。父亲痛打了她一顿,还让她站在门口不准上床睡觉。小女孩长大之后,父母对她稚嫩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一直无法复原,使她变成了一个极度自卑、懦弱的人。可见,父母过分的恶意的严厉惩罚,会给女儿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合理的管教”,然后才可能实施真正有效的管教。合理管教的前提是,有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合理的界线,以制度和规定的方式确定下来,并在女儿违反之前就讲清楚,要让她从内心认可,并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期待和理由。另外,适度地管教女儿也绝对不表示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沮丧和不安发泄在她的身上。父母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在女儿做错事、发生小意外或行为幼稚时对她随意打骂。同时,父母也不应该在别人面前处罚女儿,或者用不尊重的方式羞辱她。要学会对女儿说“不”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女儿,总是尽力去满足女儿的愿望,避免让她的美梦落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往往会变得蛮不讲理,倘若父母拒绝她的要求,她马上就会发脾气。她相信拥有是她的权利,觉得自己是公主,得到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从不对女儿说“不”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女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晓梦是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因为是独生女,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对她宠爱到了极点。晓梦从小就爱吃零食,而且她家的经济条件也不错,所以无论晓梦想吃什么,大人们都会尽量地满足她。因为长期吃零食,晓梦已经有龋齿了,牙医强烈建议,不要再让她吃那么多零食了。然而,已经习惯了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晓梦,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骄纵的女孩。一旦她想要吃一种零食,就一定要吃到,而且必须要立刻去买。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她就会满地打滚、哭闹。看到晓梦变成这样,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非常后悔。把要东西的权利交给女儿,由她决定父母应该同意或不同意,就像给了女儿一件她不会使用的武器,这迟早会让父母后悔,因为一个充满欲望、任性的女孩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小艳也是一个独生女,从小就备受大人的宠爱。虽然家里不太宽裕,但是只要小艳提出要求,爸爸妈妈都会尽量地满足她。在小艳还小的时候,她常常想要的无非是一些零食、漫画书、布娃娃、漂亮的发卡之类的小东西。当她上了小学之后,看见同学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也会回家要求爸爸妈妈去买,比如新书包、新衣服、名牌鞋等。为了让女儿在同学们面前有面子,爸爸妈妈也都会尽量去买。当小艳上了初中之后,开始要求爸爸妈妈买MP3,而且隔几个月就强烈要求换一个最新的款式。一旦爸爸妈妈不答应给她买,她就会摔东西,威胁说不想学习。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爸爸妈妈只好一次次咬着牙去买MP3。但女儿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有一天,她一回家就嚷嚷着要求去买一个笔记本电脑。这回爸爸妈妈无法答应了。因为家里去年才买了一个电脑,虽然是台式的但足够用了。更何况,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爸爸已经被裁员了,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所以家里的经济比较拮据。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劝说,小艳都不肯罢休,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跟他们吵架,说他们根本就不爱她。有一天放学之后,小艳迟迟未归。到了晚上,老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们,小艳同社会上的几个不良少年去一家小超市偷东西。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晕了过去。当小艳被领回家之后,爸爸痛打了她一顿,而小艳却倔强地说,是因为他们不给她买笔记本,她才想到去偷东西卖钱的。小时候乖巧可爱的女儿,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小艳的爸爸妈妈感到痛心疾首……失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必须面对的东西。一个从来没听过“不”字的女孩,是不可能承受住失望的打击的,而这将会使她变得脆弱、不成熟甚至染上坏毛病。小艳正是在父母有求必应的宠爱之下,变成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女孩的。父母应该认识到,你的一个“不”字,可能会破灭了女儿的一些愿望,但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东西:让女儿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她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当然,与成人不乐意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不”一样,女儿也不会喜欢遭到拒绝。父母轻易、粗暴、简单化地拒绝女儿,会使她产生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所以,当你准备拒绝女儿的要求时,要三思而后行并把自己拒绝的理由坦率、认真地告诉她。比如女儿问:“我能对着车库的墙打网球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就应该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进行解释,比如:“宝贝,我不喜欢你那样干,因为邻居们会听到噪音。”或者“我不太想让你那么做,因为我怕你会把铝制墙板弄上凹痕。”总之,父母不能一味地满足女儿的任何要求,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她的要求。在拒绝她的时候,要讲究策略,说出合适的理由,让女儿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不应让奖励成为女儿学习的诱饵与正确运用拒绝女儿的方法相反,有一些父母会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用物质奖励贿赂女儿。当女儿成绩不佳时,父母就允诺,如果她的成绩能达到多少分,就给她一笔钱,让她去买自己喜欢的高级玩具或者好看的衣服。这种做法的确能对女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她在学习的时候产生高度的积极性。可是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小莉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但是比较贪玩,不怎么爱学习。妈妈为了激励小莉学习想了很多方法。有段时间,小莉很喜欢吃西餐,妈妈就告诉她:“只要你好好学习,这次月考能进前15名,我就带你去最好的西餐厅吃饭。”“真的?太好了,我一定会进前15名的。妈妈,你就等着请我吃西餐吧!”小莉很兴奋地说道。从这天起,她果真开始认真地看书了。小莉真的进了前15名,也如愿地吃到了西餐。妈妈很开心,并向小莉允诺:“只要你下次还能进步,我还会带你来!”当第三次吃西餐的时候,小莉对这种奖励不怎么感兴趣了,她无精打采地说:“妈妈,老是吃西餐,你不觉得腻烦吗?”妈妈很无奈,不过她想起了小莉之前曾经说过想要一双新款运动鞋,于是说:“好吧,只要你下次考好了,我就给你买最新款的名牌运动鞋。”为了新鞋,小莉的确也努力了一段时间。不过这种买新衣服、新鞋的方法也很快行不通了。妈妈又想到了现在流行的出国旅行,于是对小莉说:“只要你能考上重点高中,我就带你去欧洲旅游!”这个奖励的确很有吸引力,小莉开始对欧洲之行充满了憧憬。不过,刚刚努力了一个星期,小莉就泄气了,她回家对妈妈说:“妈妈你是在哄我吧,你今年根本就没有几天年假,怎么可能陪我去欧洲旅游?再说了,我有个学姐说,欧洲其实也就那样,根本就不好玩。”小莉说完这些,又开始漫不经心地打开电视看起动画片来,好像根本就忘记了再有几个月就要中考这件事。妈妈无奈地摇摇头,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新鲜的奖励能够激励女儿好好学习了。这位母亲似乎用了很多办法,但分析她的方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物质刺激,而区别只是奖品不同。其实,物质奖励并不能真正刺激女儿的热情,即使能带来一些动力也是阶段性的,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学习需要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很多事实都证明,对女儿的学习进行单纯的物质奖励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首先,把物质奖励作为让女儿学习的诱饵,会使她产生错误的学习目的。如果女儿只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衣服而去学习,她在学习上就会变得功利。当追求奖励成为女儿的一种习惯后,父母如果再对她继续使用同种方法,她就不大可能再去积极做某件事情了。其次,物质奖励会败坏女儿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习最需要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踏实的学习态度,而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其实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贿赂手段。这种贿赂手段会让女儿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父母欢心上。这样,女儿就会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在学习的时候就很难进入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最后,把奖励当成刺激女儿学习的手段,很容易让她对学习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因为任何考试都有变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有一个女孩一直很想得到一双旱冰鞋,她的父母就允诺说,如果她这次考试能进班内前10名就给她买。女孩非常努力地学习,进步也很快,不过她只考了第12名。父母就对她说,等到下次考试进了前10名再给她买。父母本来认为,这样做可以激励女儿继续努力,但是女儿反而变得忧心忡忡起来。在考试的前一天,女儿终于把心里的委屈和担忧都说了出来,她说:“如果我又没有进前10名,你们是不是还不给我买旱冰鞋?如果我一直都没有进前10名,你们是不是就一直不给我买?你们到底爱不爱我?”为了奖励而去学习,一旦成绩不理想,女儿就会产生挫败感,在不知不觉中,女儿就会变得反感学习、憎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