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44800000004

第4章 致富经济学:跳出穷人的圈子(3)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乔丹在他的篮球生涯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一位杰出的篮球运动天才。我们设想他在其他的某项运动中也很有可能超人一等。如乔丹在修剪自家的草坪时,速度比其他任意一人大约都快。可是,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修剪草坪的事就应该由他自己来做。

为什么呢?让我们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例如,乔丹修剪完草坪只需要用2个小时,而他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也同样只需要用2个小时,并能挣到1万美金。与他相比较,住在乔丹隔壁的邻居——小姑娘玛丽,可以用4个小时来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但她用这同样的4个小时到快餐店上班,能挣30美金。

在这个比方中,1万美元是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而30美元是玛丽的机会成本。因为乔丹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修剪完草坪,在这一点上,他占有绝对优势,而玛丽的机会成本低,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乔丹比玛丽更适合修剪草坪,这是从绝对优势上来说的。可是玛丽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要比乔丹低很多,更应该修剪草坪,这是从比较优势上来说的。由此可见,乔丹更应该去拍商业广告。而玛丽修剪草坪,是符合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的。

只要擅长、勇敢地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算在其他方面有些不理想,成功同样会在前面不远处等着他,这是人们对比较优势原则的认识。也许你经验不足、不知道职场的规矩以及不懂得人情世故,可是你善于学习、特别真诚以及会细细揣摩。只要你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且能有效地利用它,就可以获取理想果实。

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一样适用。例如,制造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需要2吨食物,而在日本,却只需1吨食物,所以汽车生产在日本具有比较优势。这样,日本可以多生产汽车,并将剩余的汽车出口美国。同理,因为一辆汽车是日本生产1吨食物的机会成本,而美国的机会成本仅为0.5辆汽车,所以食物生产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这样,美国可以多生产食物,并将剩余的食物向日本出口。因此,更多的食物和汽车就可以被两个国家的人都拥有了。

一个国家要想寻找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的。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若想要获得最大的利润,那么,最大的价值就必须从优势最强的方面创造出来。世界上著名的企业,像微软、沃尔玛等,它们在各自的行业里,都是十分专业的,企业要成功,就必须在某一领域做到一流。对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解,对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非常有益的。

在选择专业、经商,甚至恋爱的时候,这个道理对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同样适用的。在思考如何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长处以及更专业化时,你可以参考一下比较优势原理。

帕累托最优:对资源的最佳配置

春秋时期,鲁国有很多人在其他国家做奴隶,因为鲁国很弱小。鲁国国君为了振兴国力,发布了一条法律:假如鲁国人遇见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的同胞,可先赎回这个奴隶,赎金在回国后由国家给予报销。

子贡是孔子的一位学生,家里还算富有,他经常把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并且事后也不去找国君报销赎金。子贡自己觉得不错,心里十分得意,因为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在执行老师的“仁”。

没过多久,这件事被老师孔子知道了,反而把子贡训斥了一顿:“我知道,你有钱,不缺钱花,你现在自己拿钱去赎人,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但是你在追求高尚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如果以后,当别人再在国外碰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对自己是否该去赎人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是去赎了人,回国后,如果不去找国君报销赎金,那么自己就会亏损一笔大钱;如果去找国君报销赎金,那么他又会被别人嘲笑。如此一来,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如果再被他们看到,就会假装没看见,你的这种行为不就正好成了阻碍解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根源了吗?因此,你的赎金必须去找国君报销!”子贡听完老师的这一席话,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把掉进河里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为了表示谢意,被救的人把一头牛送给了孔子的这位学生,这位学生收下了牛。学生的这一行为被孔子称赞不已,因为这样就会激发并鼓励更多的人去做这种好事。

孔子的这种行为正符合了经济学原理,他的这两件事,正好把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准则体现出来了。帕累托效率准则就是经济的效率体现在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不是已经被充分利用了,若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了,要想再做改善,就只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曾经被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针对资源的最佳配置提出来的。

“帕累托最优”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帕累托最伟大的成就。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一旦进入这种理想状态,你要想有所得,就必须让别人有所失,你的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代价的。也就是说,想要使自己的境况变好,就必须要使别人的处境变坏。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理想王国”是帕累托的一个最优。反之,假如某个人的处境还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得到改善,那么,我们就能认为没有充分利用资源,这样,帕累托最优也就没有实现。

根据帕累托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配置的状况属最佳的、最有效率的,那么,这种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任何调整都没有可能在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的基础上,使任意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如果社会资源配置的状况属最差的、最没有效率的,那么,这种资源的配置即使做任何的重新调整,都会使某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会使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坏。

其实鲁国以前的制度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自告奋勇地把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赎回来。但是,当子贡做出这些改变后,很有可能使人们产生消极的态度,进而使鲁国现有的制度出现问题。

帕累托效率准则应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合理利用。当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你只要保持,就能创造出效益的最大化。

节俭悖论:欲望是成就财富的因素

18世纪,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群蜜蜂因为向往豪华、奢侈的生活,于是就任意浪费,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就兴旺发达了,整个蜜蜂社会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可是后来,有一只颇有见识的蜜蜂站出来说:“同志们,我们不应该这么大的浪费资源,那多可惜啊!”其余的蜜蜂听了之后,觉得它说的很有道理。从那以后,大家就省吃俭用,这样就少了很多开支。大家因为不需要挣那么多了,所以每天都不需要那么起劲地干活了。不久后,这群蜜蜂因为把习惯改变了,不追求奢侈的生活,反而推崇节俭,这样,这群原本兴旺发达的蜜蜂,却变得一点生气也没有了,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从而使整个蜜蜂社会由兴盛转向了没落。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称为“节俭悖论”。我们都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既然是传统美德,那就不应该产生这个悖论。

为了让人们心服口服,凯恩斯对此给出了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意义上来说,如果某个家庭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可以节省开支,增加积蓄,常常能发家致富。但是,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对于经济增长,节俭并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呢?首先,公众的节俭会使社会的总消费支出下降,然后,社会的商品总销量也跟着下降;其次,厂商的生产规模就得缩小,失业的人口就会随着上升,紧接着,失业人口一上升,国民收入就会下降、人民自己可支配的收入也会下降,那么,社会的总消费支出也会跟着下降等。凯恩斯于1931年1月在广播中声明,节俭会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声明:“假如你们储蓄5先令,就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我们由节俭悖论得知:节俭减少支出后,逼迫厂家减少产量,减少劳动力,从而减少收入,最终导致减少储蓄。而储蓄是为我们个人致富铺平道路的,假如整个国家都加大储蓄,那么,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一片萧条与贫困。

上面的推理看上去不真实、不合情理,但是,如果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发现它合理的地方了。

(1)“过分节流”错过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它看上去好像积累了很多财富,实际上却把“开源”给忽略了。我们靠着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过日子,只可以做到小富即安这种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有时候是要以牺牲生活品质作为代价的。收支缺口最多只能用控制欲望的方法来缩小,但这一缺口却无法填平。

(2)节俭也许可以让我们对眼前的状况心安理得,不求上进,却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我们对目前的消费水平心满意足时,自然不会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挣更多的钱。

(3)对某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反复使用,我们觉得每次都很省钱,可是,如果把它们都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的浪费!在中学时,随身听与MP3已经成了很普遍的东西,可是,大家为了省钱,贵的耳机都舍不得花钱,而是花上十几元钱在地摊上买便宜的。结果是线断个不停,隔段时间更换耳机成了家常便饭。没几年,在便宜耳机上花的钱要比在品牌耳机上花的钱多得多,并且还要忍受很多时候耳机的音效不好或只有一只耳机有声音等状况。像耳机消费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4)投资方面的过分稳健与保守,常常可以从消费上体现出来,如果在个人的投资组合中,积极性的理财产品连一项都没有,那么,想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一天到晚坐等着天上掉馅饼,来完成我们的财富积累,那一般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就算保守投资再有“魅力”。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假如其中的一方全部是后卫,不管他们有多努力,平局就是最好的结局。想要战胜对方,只能指望对方球员把球门踢错。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推崇节俭的社会来讲,把“节俭悖论”的内涵弄明白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在节俭与消费的问题上,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把握住一个度,那是最主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节俭,虽说是美德,但也并不是说不能去消费;但消费也不是过分地浪费。

我们既要大力地提倡理性消费,同时也要理直气壮地反对盲目消费。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量,才可以真正地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拉动,使综合国力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刺激国内的消费。

“节俭悖论”同样也适用于个人。过分节俭的人,就只可能会时刻想着怎样去节省钱,而不会想着怎样去进行适当的消费以及进行合理的投资,随着物价的飞快上涨,最终肯定也会成为一只失败的蜜蜂。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进行消费,如果那样就没有剩余的资金去进行其他的投资了,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不利。这就需要我们适度地“节俭”,把握好这个度是最关键的!

名牌效应:打造自己的品牌

英文单词“Brand”是品牌的中文意思,来源于古挪威文Brandr,它的意思就是“烧灼”。人们为了把自己所拥有的那部分财产与其他人的区分开来,用这种办法来给家畜等做记号。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者为了方便购买者识别真伪,以防假冒,就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烙下记号。这样,为购买者提供的担保以及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的最初商标就产生了。16世纪初,烙有生产者名字的木桶中,被蒸馏威士忌酒的生产商装放了威士忌,以便防止那些不正当的商人偷梁换柱。到了1835年,为了维护采用特殊的蒸馏程序酿造而成的酒的质量声誉,“Old Smuggler”这一品牌被苏格兰的酿酒者使用。

在经济学中,一种看不见的资产是由品牌给拥有者带来的溢价与产生增值的,品牌的载体是用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是其增值的源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品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像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迪奥、香奈儿等著名的时尚品牌,奔驰、宝马、凌志、本田等汽车品牌,还有IBM、苹果、戴尔、东芝等电脑品牌,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面对那些昂贵的品牌,从不吝啬掏钱,而面对那些不是品牌,就算是同样的产品,也会等闲视之。

耐克限量版飞人乔丹13代复古低帮鞋在2005年被推出后,引来了许多的购买者排起了长队。耐克pigeon dunks的推出,在耐克销售店,引得数十位骨灰级耐克迷在争抢当中发生冲突,一直到警察赶到之后,才把问题解决掉。听说,这款耐克鞋在全世界仅有150双。

西拉斯&;玛丽亚是英国著名的滑板品牌,在东京的专卖店,工作人员在门外拉起一根绳子,每次只允许20名消费者进入,其他人需要站在绳子后面等待。货架上的产品会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全部重新更换。购物者乐此不疲,从不因排队而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