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24863300000026

第26章 掌握分寸,学一点言语度量术(1)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万事有“度”,说话也是如此。与人交谈时,无论是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都要在方寸之中。千万不可信口开河,以免让自己因为口无遮拦而饱受疾苦。

别在小事上钻“牛角”

生活中总是不乏一些喜欢挑刺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视“锱铢必较”为美德,一但发现对方犯了小小的错误,就一定要揪出来抓住不放,直到对方承认并改正为止。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在满足自己好胜心的同时,失去了一个朋友。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一位嘉宾在致辞时为了表明新浪跟新娘的亲密关系,说道:“新郎跟新娘的关系可以用李清照的“朗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来比喻,俩人从小就亲密无间,像是一个人一样。”

话音刚落,作为宾客的赵天就听出了其中的错误,赵天是中文系毕业,再加上年轻气盛,见此,就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道:“你把作者记错了,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不是李清照。”

一时间,满场的宾客都变得鸦雀无声,继而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使得那位致辞的嘉宾觉得难堪极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坚持说自己说的是对的。

而赵天也自信满满毫不服输,于是,两个人开始争论,各不退让。这时候,赵天看到自己的大学老师坐在隔桌,马上提议说:“咱们别争了,不如找个专家给评评理。”

那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的说:“评理就评理,谁怕谁。”

最后,他们俩一致同意让祁玟的大学老师评理。赵天满心希望老师对那个年轻人说:“你错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不是李清照。”

没想到老师却说:“你们都没错,这首诗他们二人都用过。”

赵天为此感到非常没面子,她不相信老师这么有学问的人,竟也会忘记这首诗。回去的时候,她又去找老师问道:“李清照什么时候用过这首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老师笑着说道:“其实你是对的,那首诗确实李白所做,但我们都是客人,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论有什么好处呢?反而让他下不了台阶,何必呢?”

在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张着自尊的网,试想当一个肆无忌惮地挥动着道理“鞭子”的人,闯入这片希望自己掌握的内心领域时,我们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这之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样的。只有适时的给别人台阶下,才能求得人际的和谐。

所以,永远不要在所有问题上都太过较真,即使赢得了一场争斗又怎么样呢?相信一定不会有人因为你的胜利而对你的口才和学识大家赞赏。相反,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

而如果你能懂得照顾对方的自尊心,不在小事上与其僵持不下,那才是处世圆滑的做法。假如你能用巧妙的语言将一个人从尴尬的境地解救出来的话,那他更会对你感激不尽。

圣诞节前夜,一个满脸悲伤的中年男人走进了一家珠宝店,眼睛一直盯着那些高级首饰,似乎非常想买一个回去。

这个时候,恰巧珠宝店里的电话响了起来。作为销售人员的朱莉急忙去接听,一不小心将一个装有7枚钻石的碟子碰翻在地。她急忙去捡,但却发现只剩下了五枚。抬头的时候,朱莉发现刚才那个中年男人正行色匆匆地打算要离开。她顿时意识到遗失的那颗钻石可能被他拿去了。

于是,她急忙追了出去,拉住那位男士柔声道:“对不起,先生!请您留步。”

男子转过身目光游离、表情紧张地问道:“有事吗?”

“先生,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份工作很难,想必您也深有体会,是不是?”女孩委屈地说道。

男人盯着面前的女孩足足注视了有十五秒。然后笑着说道:“没错,找个工作很难。但是我能肯定,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现在,请接受我的祝福吧!”他向前一步,把手伸向女孩,女孩伸手一接,一枚亮晶晶的钻石便落到了她的手中。

“谢谢您的祝福。善良的先生,我也祝您好运!”女孩欣慰的说道。

这个女孩让一起窃盗案轻松化解,使得那位光顾的客人全身而退,而不是直接指责他是一个小偷,这样就因为给了那个男人一个台阶,而既保住了钻石和自己的工作,又避免了一场无法预料的纷争。

可见,给别人台阶下,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举动,他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又给自己赢得了朋友。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自己也会被别人所捉弄。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总是“较真”,特别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别人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面子,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世界。

懂得认输的人更懂说话的艺术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与别人意见不合,在这种时候,好胜心的驱使往往会让我们头脑发热,不管不顾地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

实际上,有些争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两人发生争执,起因毫无疑问是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争执不会有胜利者,也许你在言语和气势上能压倒对方,但是毫无疑问:对方不会服气。甚至你会从此多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张唯是一名服装厂的女工,前不久因为小事跟车间工友发生了争吵,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次看似平常的吵嘴,却给她招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

与她发生争执的那位工友平时与她私交不错,当天就因为车子的事情,两人起了争执,言语之间也有些火药味,两人都互不相让,咄咄逼人,但很快就被同事劝开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时,对方居然端起一盆沸水,迎面就是一泼。目前,那位工友已经被派出所拘留,而留给张唯的却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痛。

记者在医院病房见到了烧伤的张唯,她的脸部被严重损毁,局部地方出现了脱皮和溃烂。那个以往美丽的容颜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是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罢了。不管其程度如何,这种意识都会成为体谅、理解别人的障碍。

非要在口舌上争得上风的人,多数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中,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即:我是太阳,所有的星星、地球、月亮都得围着我转。这类人典型表现:我的意志高于一切,别人都得服从我。他对自己的态度:自以为是,自高自大,为所欲为;对别人的态度: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从不顾及他人内心感受。

所以聪明的人不会和别人硬碰硬,而是懂得用理智的说服代替争辩。假若在任何场合中,都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常常忽略别人,或者根本就视别人如草芥,那怎么可能与他人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呢?

有些情况本来就很难说清谁对谁错,所以有些事情再怎么争辩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卡耐基说过: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爱争辩的人一定要自己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让对方心服口服?

在争辩里,也许你赢得了一场表面的胜利,但却因此丢掉了一个朋友,甚至树立了一个敌人。聪明人从不玩无益的争辩游戏,谁与你争辩,你就让他赢吧。特别是对于一些无关利益的小事,何必让自己为了口舌之利而得不偿失呢?

不争,是处世哲学。要学会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每个人都会各抒己见,没有必要非要争出个谁对谁错。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

“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为了赢得一时口舌之快,说话不委婉,甚至出言相逼则会带来很糟糕的后果。不但损害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而且别人会感到非常气愤,不仅不会佩服我们的口才,反而会想着要如何去反击报复。

所以,当与别人产生争执时,不要直接冲撞,不必非要赢得争论。高明地搪塞躲避,我们应该做到接人待物都要圆熟。林语堂先生曾把中国人性格的最高境界归结为圆熟,换句话说,在中国社会中,只有圆熟的人才能活得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这就好比坐地铁。人流汹涌,时常会见到个别站着门口但没有到站下车的乘客,被人流冲击,如漂浮在水中的叶子,飘来飘去。有的人则比较聪明,在被冲击几下后,马上就下车站在一边,让出位置,给下车的乘客更快下来。有时退并不意味着失败、狼狈、无能,有时的退是效率、聪明、灵活的代表,退即进,是无为即有为的智慧。

量力而行,不轻易承诺

老北京有句俏皮话“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用来讽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见:一个人在事情没开始之前总是说的天花乱坠,可是实际去做的时候,却相去甚远,甚至根本不去付诸行动。这样一来,就会逐渐失去别人的信任。

刘伟就是这样一个人爱说空话的人,他刚进公司的时候,经理刚将他介绍给大家,他就很大方的说:“认识大家很高兴,改天我请大家吃饭啊。”本是一句话客气的话,大家都没放在心上,彼此客气了一番之后就算了。

可是,自从以后,“请大家吃饭”几乎成了刘伟的口头禅,动不动他就说:“改天我请大家吃海鲜去。”“附近有一家羊蝎子火锅很不错,改天我请大家去吃。”……即使是回趟老家,他也会大张旗鼓地宣扬:“我们老家有很多好吃的特产,回来我带给大家吃。”

可是,他从来没有请大家吃过一顿饭,也没有见到过他带的土特产。时间一长,他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吹牛大王”,他再说“我请你们……”大家就不再理他,也不再愿意跟他接触,渐渐地,他成了办公室里的孤家寡人。

像刘伟这类人的许诺,是因为他们虚荣心强,爱炫耀。这就像是一个小孩炫耀自己的父亲是多么伟大,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一样,目的只是希望看到别人羡慕自己的眼神。

而另外一些人的许诺则完全是出于好意,他们古道热肠、一门心思地想去帮助别人,于是便轻易应允了下来。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也要有度。有的人非常热心,不管别人求他什么事情,他都会满口答应。结果事没办成,不仅没有帮到人,还会落下满身的埋怨,留给对方不守诺言的印象。所以,助人为乐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倘若力不能及,就不要轻易许诺,免得给自己招惹一身麻烦。

张雅得知老同学于志宏的亲戚在政府部门掌权,便去找于志宏,希望能通过于志宏的亲戚能把自己的工作从乡下调到城里。于志宏见老同学相求,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但是,当他找到亲戚时,却被告知这是根本没有办法办到的事情。无奈之下,于志宏只好向张雅说明了情况。谁知,话刚出口,张雅便拉下脸来:“你真不够朋友,这么一件小事都不帮忙。”于志宏万般解释自己是如何的尽力,但还是难以得到张雅的信服。

自那之后,张雅就跟少跟他联络了,而且每每见到朋友的时候,都说于志宏不够义气:“当初他答应的那么痛苦,这事肯定不难办。后来又跟我说办不成,一看就是没有用心去帮忙。”

于志宏之所以没得到半点感谢,反而落得埋怨的原因就是他轻易许诺造成了后果。不管事情的真实情况如何,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向朋友许诺是常有的事,许诺也的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许诺的话好讲,日后兑现不了难办。这会导致自己的“信任危机”,并会给朋友之间日后的交往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项许诺往往容易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即把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变成纯粹的“物际”关系。因为“物欲”只有满足欲,没有理解欲,“物际”关系无法用情感来维系,所以“物欲”一旦不能满足,关系也就全线崩溃。所以,凡是可以避免许诺的地方,一定要避免。傅玄云:“祸莫大于无信。”

诺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承诺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自古以来,讲信用就是人生必须恪守的原则。许下诺言并且能够兑现它,是个人素质、个人诚信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个人价值的体现。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知他能干什么。所以,我们立身处世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因此,如果他人有求于你,你是否有能力帮助他,这需要你先动脑子好好掂量、好好考虑自己是否能做到、做好这件事。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承诺不应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光凭良好愿望甚至主观想像去许诺。离开客观实际和条件许可,随意向别人许诺,虽然一时可以用你的诺言满足对方,但是,这“慷慨”带来的苦果却要由你一人来吞食。

总之,与人往来切记认真对待每一次信约,然后再慎重地做出承诺。绝不可疏忽大意,因小失大。一旦做出承诺,你就要想尽办法去兑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朋友间的和谐关系。

话不说满,是对自己的仁慈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而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在这个道理上犯错。他们总喜欢把话说的满满的,事情圆满了当然是皆大欢喜,万一出了意外,就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