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的由来。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李三郎真的是个情痴,若非如此,安能懂得女人如花的道理。而杨贵妃更是不凡,“女为悦己者容”,她当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传说。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玄宗皇帝在华清宫附近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玄宗皇帝爱看杨贵妃酒后的娇态,常把她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据说有醒酒之效,故在观赏之后,玄宗皇帝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朝中大臣见皇帝贪恋美色“耽误朝政”,于是对杨贵妃怨言日生。杨贵妃虽从不干预政事,但众口铄金,却也颇感烦恼。一天,玄宗皇帝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一指将琴弦拨断(由此可考《九阴真经》曾流落至杨贵妃手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玄宗皇帝忙问其故,杨贵妃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之不平,故令弦断。
玄宗皇帝当然不信,但面上却做深以为然状,虔诚而严肃的下旨道: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论(自己的女人,哪怕错了,你也得挺直了腰帮忙,何其高风哉?)。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据说杨贵妃平日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那些大臣私下便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这话来“高山仰止”。这个只是传说,应是后人胡乱杜撰附会出来的。
泪妆。有次见到王菲(当然是在电视上)脸上贴着似眼泪的饰物,恍然觉得似曾相识,却原来早在唐朝,杨贵妃就已经玩过现在让我们觉得新奇的泪妆了。起因乃是由于杨贵妃上火齿痛,当时她还没有那从不离口的玉鱼儿镇痛,于是流下的眼泪把脂粉冲得两条印迹,却不料美女就是美女,如此一来反更增添了一番楚楚动人的风姿。于是宫内女人群起效仿,甚至流行到了民间,是为泪妆。
红香汗。
杨贵妃体态丰满,怕热,夏天常身着轻绡,让侍女扇扇风,还是难解其热。据说她的汗色红,且腻而多香,拭之于巾帕之上,颜色如桃红色。后世武侠小说中但写美女出汗,定用“香汗淋漓”一词,笔者窃以为盖出于此也。《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次时他已经被儿子李享篡位,成了太上皇)自蜀地重返长安,曾秘密派人改葬杨贵妃,但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这里记载的香囊,曾有考古出土实物,是一种金银制作的香囊,分为两个半球,壁镂空,合则一圆球。内有一游动实半球,用以装香料,无论香囊倒向何方,皆不会遗漏,技巧之精,让人难以相信是在千年前制作而成。而这段令人神往的爱情悲歌,也因为这件香囊而变得触手可及、历历在目了。
§§宁为贫家妇,不做帝王妃——贵妃王珠
先哲说:性格即命运。这话用在唐德宗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纵然那个时代的夫权与皇权的气势是多么巨大,但唐德宗性格中的耐久性和意志力的缺陷,足以冲销这种气势,从而演变为最大的社会悲剧和最深的爱情悲剧。唐德宗的一生,可说是悲剧和悲情的一生。他志大才疏,察人不明,心无常性,大悲大喜。即位之初,鸿鹄满志,开展削藩大计;然而,几经挫折失败,最后竟灰心丧气,懦弱如小妇人一般,从而使藩镇开始了真正的割据。其实人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德宗的极端性格,竟使惶惑和信心的缺失变得比失败更加可怕。德宗在对待自己的爱情方面,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的情绪经不起挫折,容易走极端。他爱慕贵族小姐王珠,封为贵妃,然王珠小姐入宫后,不爱锦衣玉食,常伴粗茶淡饭,不爱凤冠霞帔,偏喜缟衣素服,并时刻要求德宗放她出宫。不管他怎么降恩于她,就是得不到她的爱。德宗气恼之下,命令放出,并谕旨官宦人家皆不得娶之。元士会与王珠一见钟情,为不违背与德宗的前约,元士会辞了官职,甘愿一辈子流落民间务农。真是历史上的奇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