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虽然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个物欲横流、自由宽容的时代,要想生活得快乐幸福,眼睛里就必须能容得了你不喜欢的东西,心里面能放得下你不喜欢的事儿。
放下抱怨,在怨气里度过一生太可悲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帖子:“我没有钱,我只有花样的年龄,未加修饰的容貌。我每天穿着朴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同学中间。我每周都要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去给那个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钱,可是连水都不想给我喝。我的家庭很穷:我的妈妈每天割猪草,双手布满老茧;我的父亲,风烛残年,可还要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可怜的学费,我不期待爱情,我没有衣服,没有化妆品,我的电脑也是二手的,所以我恨这个世界……”
初看到这个帖子,大家可能都为留言者鸣不平,为她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读书的事迹感动,但是看到最后,就会发现原来她只是在发泄那一腔怨气。她在怨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怨自己家庭的贫穷。其实母亲手上的老茧,风烛残年还要打工的父亲,这些都应该是自己奋斗的动力,而不应成为恨这个世界的原因。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不应有恨。
放下抱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不公,你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就这个女孩子来说,第一点,她能够从乡下经过十年寒窗考上大学,是实现了自我奋斗的价值,因为在大学录取上,可是没有贫富贵贱之分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她用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为什么要抱怨呢?第二点,她现在虽然在读书,却已经自食其力,通过家教赚学费,这是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做不到的,就凭这一点,更值得自豪,又为什么抱怨呢?即使“没有衣服”,“没有化妆品”,你依然很漂亮,因为你有能力,有自信,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第三点,通过家教,与人打交道,认识各式各样的人,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为将来步入社会积累了经验,这是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也将是自己上大学的一份独特经历。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就会优胜劣汰,而自己较早地体会到这些,加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将来就可以脱颖而出。如此分析之后,相信那个女孩就不会再有抱怨了。
也许会有人说这类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谁不希望一切都好呢?诚然,一切都好是最好的,但是,世界就是这样,不可能做到事事公平,人人平等,太阳底下尚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何况尘世间暂时的落差呢!地球有山川和河流,有高山有峡谷,重要的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美好,只是我们欣赏它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人生也是如此,面对不同的境遇,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努力去发现、营造它的美好。比如生在不如意的家庭,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它可能培育我们的自强、坚忍的个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所以我们遇到问题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放弃怨天尤人,不能一味地埋怨命运,埋怨别人,那样就是机遇来临,也会与之失之交臂的,只会使我们更加不如别人,更加怨天尤人,如此恶性循环,一生只会在怨气中度过。
有一天,有只乌鸦向南方飞去。在途中,它碰到一只鸽子,两只鸟一起停下来休息。鸽子非常关心地问乌鸦:“乌鸦老兄,你要飞到哪里去呀?”乌鸦愤愤不平地回答:“鸽子老弟,这个地方的人都嫌我的声音难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赶快忠告乌鸦说:“乌鸦老兄,你飞到别的地方还是一样有人讨厌你的声音,你自己若不改变声音和形象,到哪里都没有欢迎你的。”乌鸦听了,低下了头。
乌鸦最终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声音,所以一直得不到人类的喜爱,以至于今天人类还把乌鸦的叫声当作不祥的预兆,当某人说话大家不爱听时,还会被叫做“乌鸦嘴”,而乌鸦家族们也在世世代代地埋怨着人类。
生活中,同样有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埋怨环境不好,埋怨别人不喜欢他,但是自己总不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以及喜爱。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埋怨一切,他就会和乌鸦一样,处处惹人讨厌。
如果我们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抱怨的对象;如果我们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欣赏。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人完全满意,如果你经常怨天尤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你的生活也就成了你的监牢。
无止境的抱怨是无能者的专利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所以不要把一些杂质总堆在心里,把惆怅总写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否则你自己真的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并且一直一直都不会有峰回路转的机会。因为当事情处在很坏的境况的时候,无止境的抱怨除了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好处。抱怨之后还是得面对这些坏的境况,因为境况从来不会因为抱怨的多少而改变。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每次一开口总会说:“我真傻,真的。”然后就会说:“我单知道雪天时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她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自己的不幸,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不幸中。
抱怨给人的感觉,就和祥林嫂差不多。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喋喋不休地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坏,情绪越来越糟,对目前不好的境况是一点儿帮助都没有,而且什么也改变不了,反倒会向更坏的趋势发展。
前几年热播的张爱玲的《半生缘》,里面有个镜头给人印象极深。那个男人在外面应酬,受了打击,老婆此时正苦苦等待。当男人走进卧室时,老婆冷脸相对,厉声呵斥:“你还知道回来啊你?你知道我等你等得有多苦吗?你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吗?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呢?”男人自然气就不打一处来:“怎么着?你以为我喜欢回家看你那张怨气冲天的脸啊?”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唠唠叨叨、满腹怨言终归是无济于事的,当你诉尽衷肠、哭天抹泪时,只会让对方更加漠视你的感受,只会让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小孟一直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她生得不算美丽,但是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自信、娴雅、理性的魅力。她从不抱怨,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满脸笑意;她也不因为生活、工作繁忙而哀哀怨怨,因为她认为抱怨是没有用的。她所有的朋友,都是她最忠实的崇拜者,每有大事,总要和她商量。
小孟一直认为,心生怨气,不仅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同时也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别人,扰乱别人的生活节奏;更重要的是,当事情处在很坏的境况时,无止境的抱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抱怨太多,不仅会吞噬自己的快乐生命,还会吞没友谊的绿树,吞灭爱情的鲜花,吞没自己建造的乐园。无穷的抱怨,把快乐摒之门外,既错过了身边的时光,又辜负了宝贵的生命。
把抱怨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的人,只会让自己的心态、情绪因此变得很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不难想象,他不幸福的指数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抱怨后面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然后是更不幸福,紧接着又是抱怨……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到最后,他自己也不明白:我的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比我好,他们的运气为什么总比我好?
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愚蠢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可悲的女人。
“你欠我的,欠我们家的,你应该宠我、爱我,你为什么要冷落我?”这是阿娇的情感逻辑。可是,对方是汉武帝。武帝这辈子有过无数女人,宠而有名的有陈阿娇、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可她居然没看透。陈阿娇这辈子最失败的,就在于徒劳的抱怨。她以为抱怨可以拴住自己喜欢的人,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个男人离她越来越远。最终,陈阿娇被废长门宫,抑郁而亡。
想一想,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你都不可能无路可退。即使天塌下来,也绝不抱怨。抱怨,只是无谓的挣扎。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决定阻止自己养成抱怨的老习惯。起初可能很困难。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要努力——当借口或抱怨浮上心头时,把它赶走,好比你赶走在耳边喧闹不已的蚊子一般。不要过于担心,你很快就会习惯没有抱怨的生活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以及随着你崭新的豁达态度而来的幸福。
当事情处在很坏的境况的时候,无止境的抱怨除了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之外,并没有任何好处,抱怨只是无能者的专利。
学会适应,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很久以前,某一古印度国王,他统治着的国家十分富裕。有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他以前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更何况路面异常的坎坷不平。回到皇宫后,国王不停地抱怨脚疼。痛定思痛,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诏令,让老百姓用牛皮铺好他要走的每一条路。很显然,这不仅需要耗费巨额的金钱,而且牛皮的数量也是个供不应求的实际问题。这时,一位性情耿直的大臣冒着杀头的危险进言道:“陛下,为什么您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您为何不剪两块小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听了大臣的话,国王恍然大悟,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命人为自己做了一双漂亮又实用的厚底牛皮鞋。据说这就是皮鞋的来历。
改变外部大的环境何其难,与之比起来,改变自己就显得太容易了。如果改变自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谁还去费力不讨好地改变环境呢?
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可一直以来,我们高唱着“人定胜天”的旋律,大刀阔斧地对自然进行改造,结果资源被无限制开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最后才幡然悔悟:强调改变自然,不如改变自己。
做人也是如此,企图改变外部环境,不如从自身改变做起。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发现,前来咨询的很多人总在抱怨身边的人——上司、下属、客户、老公或老婆、朋友、亲属,总是觉得都是这些环境因素搞得自己失败或者不开心。
其中一个人告诉心理师,他有清晰的目标,也很愿意做事情,但很多时候会遇到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市场价格的变化、客户出现的问题等。心理师当即给了他一个回应:“我听到你的意思是如果你完成目标的话,一定要市场不变化,客户不出现问题才可以,这说明你对外部条件要求很高,非要有很多环境因素满足你,你才可以成功。反过来说,你达到目标的能力就很低。”那个人低头不语,最后终于有所醒悟。
环境是自然的,变化是不可测的,而人是活的,是可以随机应变的。换了新的环境,我们不能等着环境来适应自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主动适应新的环境,由被动变为主动。比如新的领导上任,我们也不能老是等着他来适应自己,不能老在下面嘀咕:以前的某某领导不是这样的,而是那样的。这丝毫没有用,只能说明我们呆板,不知变通。我们应该更主动地去适应新领导的工作作风,改变自己,适应他人。也许有人会觉得不齿,奴颜媚骨没有骨气,或者认为没有原则。其实不然,适当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变通,才能更好地适应他人,适应社会。
森林里有三只蜥蜴,它们是很好的朋友,正在讨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问题。其中一只看到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大不相同,不便于隐蔽,不太安全,便对另两只蜥蜴说:“我们住在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要想个办法改变环境才行。”另一只蜥蜴说:“改变环境的办法太麻烦,不仅不可行,而且很难取得实效,不如我们迁居到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去生活。”第三只蜥蜴问:“为什么一定要环境适应我们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适应环境呢?”它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是:第一只蜥蜴开始大兴土木,改造起环境,但收效甚微;第二只蜥蜴开始寻找新的适合生存的领地,但也无功而返;只有第三只蜥蜴借助阳光和阴影学会了改变自己的肤色,练出了高超的隐蔽本领。实践使它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有时候与其让环境适应自己,不如自己去适应环境。
蜥蜴的故事,又让人联想到英国一位长眠于地下的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长些,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了一个道理:我应该首先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地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生活的确常常是这样:如果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词也会改变;言词有了改变,态度也会改变;态度有了改变,习惯也会改变;习惯有了改变,运气也会改变;运气有了改变,人生也会改变。稍微改变一下自己,也许避免的将是一个矛盾,甚至是一场战争;也许得到将是一个机遇,甚至是一个新的人生。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期待可以改变身边的事物,总是不停地埋怨一切,却往往忘了改变自己去适应身边的一切。于是,不知有多少人在等待别人的改变中架空了自己,蓦然回首才惊觉:原来就是在不经意中错过了生命中许多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事物,而此时换来的便是长长的叹息,要么怨恨生不逢时,要么怨恨怀才不遇。其实与其在期望中空度岁月,不如来次人生价值大变革——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不是学历、能力和背景,而是自己的观念。俗话说: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一个好的观念却能挣到亿万财富。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只有靠自己才能靠得住,要想永远靠得住,必须以不变应万变,改变自己去应付不变和变化的一切。况且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如果我们今天不变,明天可能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适应社会,为了自己的明天,也需要适时地改变自己。
当然,想要改变自己,不再抱怨,对过去说“再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一些旧东西紧紧跟随了自己那么多年,要想瞬间完全换新貌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改变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挫折以及一些人的不理解,尤其是自己内心的痛苦,但焦虑或者胆怯是于事无补的,我们不妨把挫折当成必要的学习,从而以轻松的心情来鼓励和调整自我,自信乐观地去迎接新的挑战,让自己的改变慢慢去影响别人,带动别人。
当我们不再抱怨周围的环境,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时,我们会发现自己轻松了,环境也变得更加轻松和温馨。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