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本来不是市民,而是种菜的农民。小哈长得不好看,念书更不行,勉强读完初中,就回家和爹妈在田间并肩战斗了。小哈在菜地劳动时,望着不远处的城里的楼房,心想这辈子是没机会住进去了。
随着城市的扩建,小哈家的菜地,以及小哈家的木板房,都要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菜农小哈换上干净衣服,到化工厂当工人。不到两年,工厂倒闭,小哈拿到一万多块钱,失落地回家了。但是,菜农小哈已转变为市民小哈。
政府征地时,小哈一家在新规划的居民点分得一块屋基。小哈家穷,拉拉扯扯修了一楼一底。小哈觉得,自己住在城边,与城市的距离在拉大。不少菜农也在埋怨政府把他们赶出了城。小哈一家无奈地过着日子,几年过后,睁眼一看,我的妈呀,他们被城市包围了。不断有人来打听租房的价格,不断有人租用小哈家的房子,有陪孩子读书的家长,有做买卖的生意人,还有晚出早归的时髦女孩。小哈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借钱重修。说干就干。那时居民点管得松,小哈家的房子一直修到六楼。不是施工师傅反对,小哈还想再垒半层。小哈的爹妈愁坏了,唠叨那笔巨债啥时才还得清,唠叨丑媳妇啥时才能进家门。小哈嘿嘿一笑:顶多五年。结果不到两年,小哈娶了老婆;不到四年,小哈还清了借款。第五年,小哈开起私家车到菜市场去买菜。
谈起自己的财富故事,市民小哈说,感谢那些搞城市规划的,幸亏他们都是“近视眼”,不然哪有我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