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刚经讲话
2487600000022

第22章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1)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①

【原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②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③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④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⑤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⑥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午时,又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夜晚时,也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经过了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难以计量。但是,如果一个人,他只是听闻此经之经义,诚信不疑,悟得般若真理,发心依教修持,那么他所得的福德,胜过以身命布施的人。又何况将此经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的人,他不但明了自己的本性,更使他人见性,所得福德,就更加不可胜数了!

“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经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议,秤所能称,尺所能量的,它重过须弥,深逾沧海,不但功德大,而且义理深,是如来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以及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并且广为他人说法,如来会完全知道此人,并眼见此人,皆能够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这等具备般若智慧,而又能读诵解说经义的行者,才能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法的二乘人,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于此部大乘无相无住的妙义,是无法相信接受的,更不愿读诵,更不用说为他人解说了。

“须菩提!般若智慧在人人贵,在处处尊,所以不论何处,只要有这部经的地方,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都应当恭敬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是塔庙,一切众生都要恭敬地顶礼围绕,以芳香的花朵散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注释】

①持经功德者,意即是“受持此经,功德无量”之谓也。第十四分说的是忍辱舍身,皆是在破我执;我执破后,更需悟般若真理,进而持经受典,彻悟我法二空。若能如此,则得法性功德,即是不可思议。

②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犹言上午、中午、晚上。

③劫:意译为最长久的时间。人寿自十岁起,每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劫;复自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一减劫。合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集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世界成住坏空等四期,各经一中劫,共四中劫,为一大劫。

④修持《金刚经》一共有十种方法,也就是“十法行”。(一)书写,恭敬书写本经,这就是修行;(二)供养,将经典供奉在塔里、佛殿里,以此诚心供养,以此诚心供养,也是修行;(三)施他,就是印经布施他人,使经典能够广为流传;(四)谛听,用心地听闻经义,这也是修行之一;(五)宣说,听闻了经义之后,能够为别人讲解经文,解除文字障碍;(六)受持,自己能持这个道理,在生活之中,广大地发挥,也是修行;(七)开演,把义理详细地宣说,令他人也能彻知彻悟;(八)讽诵,读诵《金刚经》也是修行;(九)思维,就是深入义理,静默思想,以发衍经义的甚深奥妙之理;(十)修习,也就是因思而行,证人圣果。

⑤大乘:亦名上乘,乘,为乘载之义。佛法能乘载因地行人,由迷此岸,到达果地,觉的彼岸,所以名“乘”。声闻、缘觉二乘,只求自了生死解脱,有智无悲,不度众生,名自了汉,亦即小乘;菩萨则空有不著,悲智双运,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名大乘。

⑥小法:即是小乘法,《法华经方便品》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有大小乘之别。

【讲话】

在第十三分,佛陀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和受持四句偈等校量功德,进入第十五分,为了更显明受持经偈的功德,佛陀今以有人每曰三分,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且历经百千万亿劫不断,如此无量无边的身命布施,仍不及信解受教般若经教的功德。佛陀反复以七宝、身命等布施和受持四句偈者相互校量,主要建立大众对般若功德的信心,如是住信心清净,如是降伏我等四相,才能荷担如来咐嘱的弘法家业。

一、亿劫台命不如净信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日日三分,过无量劫,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此布施之功德,福力虽多,仍堕三界有为的业报,不如有人闻此经典,一念信顺,解般若无住之妙!此分再次肯定般若无相无住,不可思议之功德。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信心不逆者,不逆即能随顺此文字般若,无住之义,不生毁谤。受持读诵者,自利也,为人解说,利他也。因此,有人能信顺不谤般若之福,超于恒沙身施,更何况能自利利他者,其人之福德,愈难计量。《金刚经注解》:

信顺于理,故云不逆。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性不逆谓之诵。

亿劫恒沙舍命布施,不如恳切深信自性具百种功德,如摩尼宝珠,久没泥河,拂净六尘,炯炯独耀。《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二:

阿难!菩萨摩诃萨,信心清净,无有怯弱;于佛法僧,心得淳净;守护六情,无所愿求;无信众生,于佛法僧,令生信乐;已生信乐,心不放逸;发菩提心,不著心相;信知六界,与法界等。

菩萨行人,能信心不逆,自然调和柔顺,心无怯弱无愿求,入三宝海,得如意智宝。

有个婆罗门常用食品献祭家神。一天,他有事出门时,吩咐儿子说:“今天要办供养,让神飨用。”这孩子遵从父命将食物供奉在神龛前,可是祭坛上的神像却默不作声。它既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孩子等了很久,神像依然不动。

这孩子坚信神会从它的宝座下来,坐在地上吃他的东西。他一再的向神祈求说:

“神啊,您快来吃东西。已经很晚了,您再不吃的话,爸爸回来以后会责怪我呀!”可是神像依然毫无动静,孩子便嚎啕大哭起来,说:“神啊!我爸爸要我请您吃东西,您为什么不下来?您为什么不吃我给您准备的东西?”这孩子盼望的哭了好一阵子,神终于从祭坛下来,坐在食物前吃了起来。

孩子的坚信不疑,感动神祇下座,享用供养。这一则故事,实是信心清净所显发的力量。经典中,菩萨能行大施,舍身喂鹰,投身饲虎,种种难行能行,是源于诚信般若无上法,真实不虚,比幻质匪坚的色身,更具永恒的价值。吾人修行,若以净信为田地,以布施为播种,戒法为耕耘,忍辱为养分,精进为日照,再以禅定甘露滋润,自然能结般若道果。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依僧肇大师言:

此法门,所有功德,过心境界,故不可心思也;过言境界,故不可以口议也。秤,不可以秤称也,量不可以器物量之也。若人于此经,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实相,功德广大,即同佛心,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

此段言般若无量之功德,贯通权实,有无俱除,等同佛心,称量思议皆不能及。《首楞严三昧经》卷下:

一切凡夫,忆想分别,颠倒取相,是故有缚;动念戏论,是故有缚;见闻觉知,是故有缚。此中实无缚者、解者。所以者何?诸法无缚,得解脱故,诸法无解,本无得故。常解脱桐,无有愚痴。凡夫心不清净,忆想分别,颠倒取相,而有种种大小、贵贱、好恶、亲疏等尘埃。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天向智常禅师请教:

“禅师!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小的芥子如何容纳一座须弥山呢?如此不合情理,这不是在诳骗世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