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态决定生老病死
24880300000015

第15章 情志,是人体自有的大药(4)

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情境,发生在一个舞会上,一位英俊个头却稍矮的男子正在邀请一个窈窕淑女共同跳舞,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女孩不屑地说:“我从不与比我矮的男子跳舞。”男子听后先是一愣,继而立即淡淡一笑:“我真是武大郎开店找错了帮手。”“自嘲”使那位男子放下了难堪的境地,并摆脱了窘境,扭转局面,并一句很潇洒的话语回敬了女孩,避免了尴尬和不必要的冲突。而逃避嘲讽并不能得到超脱,反而会常常引起心理的不平衡。

所以,当在遇到别人嘲笑你的时候,如果你表现得怒不可遏,这样只会导致更大更深的嘲笑。最佳的做法是,轻轻的笑一笑自己干了件很是糟糕的事情,笑一笑自己身体上的缺限,可能就平息即将发生的风波:给双方招来怒气,引起情绪更大的变化。这样的做法,反而不会得到别人的轻视,甚至会感到自渐形秽。

佛家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对师傅十分恭敬,什么事都随着师父,走到河边,看见一个姑娘要过河,老和尚背起姑娘就过了河,姑娘道完谢离开了。小和尚心里一直在闷着想,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姑娘呢?但他又不敢直言问,一直走了二十多里地,他实在是憋不住了,就上前问师父:“师父,我们出家人,怎么可以背那姑娘过河呢?”师父只是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二十多里地还没放下。”这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该放下时就得及时放下。

生活的发生的各种情境,迫使我们在平衡木上寻找平衡。更多的时候,它好像一条细线,站上去摇摇晃晃,平衡显得那么微弱。于是,我们会紧紧抓住这根线。何不放松心境,以“自嘲”的方式,来使这根细线变得宽大而又坚韧呢?

但“自嘲”绝不等同于看轻自己,自轻自贱。要掌握并及时运用好它,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到自谦和拥有强烈的自信心。谦虚并且自信的人,能够承受得住别人的嘲弄,以及来自于自身的各种压力。

其次,要自知自爱。自知就是对自己要有个很好的认定、判断和评价。倘若一个人不能连自己都不能很好得了解,更不懂得爱惜和保护自己的话,就不会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懂得自爱的人,常常会盲目适从,就免不了要闹出笑剧,出洋相。需要用的悦自的方式,适度的“自嘲”替自己解围,别及时调整心理,保持身心健康。

最后,适当改变自身条件,并适应周围的环境。如果一个人常常是在与自身周围环境不协调中受到嘲讽,或常常受到压力而不能及时排解的话,要学会适应周围环境,改变自身心理。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去想,同时,面对现实既不退缩,也不逃避,努力改善自身和周围环境。具备上述良好素质的人,适当采取“自嘲”,以获得心理防卫,摆脱困境,驱除压力,获得健康的身心。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所以及时从不好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一个懂得掌握并及时“自嘲”的人,放下心中的不快,就等于掌握了在困境中保持愉快并能摆脱困境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反嘲别人的权利。因此,不妨试试使用“自嘲”这个方法,保持心理的平衡,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养生之道,养神为本

吴老太太是一个很有名的百岁寿星,她的长寿经就是不操心+闭目养神。吴老太太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早上要睡到七点才起床,老太太说这样能够保持一天的精力充沛。她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午饭后一定要休息上一个小时的中午觉。晚饭后,八点准时又躺在床上,即便睡不着,也喜欢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老太太认为,闭目不仅仅可以养目,还可以养神。在家中,吴玉如作为长辈,是一个挺和气的人,从来没有跟人脸红过,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讲究公道,不会偏袒任何人。所以邻里之间有什么事,都喜欢找老太太咨询。

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极为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神,在于帮助神排除杂念,而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应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所以说养神是诸多养生方法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大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重要因素,其中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充足则神旺盛,精气虚弱则神衰败。神是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指人每天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神,是人体的主导,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存在。古人就很强调指出神的作用“神强必多寿”,所谓的“神强”实质是脑神健全之意。脑神健全了,才能主宰一切正常的生命活动,全身各器官协调运行,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根本,而统精、气、神的最关键的又在于养神。

对于养生,中医中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所以养神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养神,主要是指注意养精蓄锐。要做到神清气和,安静和调,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气冲天,动辄烦躁易怒。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人们的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而面色红润。而作息失度,会导致精神萎靡,而目光呆滞,而引起各种疾病。同样,如果人们只注意养身体上单纯的只注意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也不善于养神的话,是很难获得健康长寿的。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可证明,心胸狭窄、焦虑忧愁、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的人,过古稀之年是鲜见的;相反而胸怀开阔、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往往高寿无限。故古人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为养神之道。人生数载,其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者常有八九,尤其是中年人即将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或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健康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性格以及情绪等都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自我把握住“神”,往往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消极心理的变化:忧郁、孤独、失落、不自信等。从养生角度来看,老人晚年能否保持乐观情绪、良好性格、高尚的涵养和欢畅愉悦的心境,对延年益寿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老年人要将养身、养神都要重视起来。

在注重“养身”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神的方法很多。例如:

(1)休眠养神。休眠养神多指睡觉,通过休眠能够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同时使身体内各部位尽量无负荷或少负荷,起到积蓄精力的作用。生理医学研究提出: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所积蓄的精力能够提供正常活动16~18小时的耗费。如果气候和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在相同的休息状态下,往往会导致过度疲劳和身体的某些器官失调,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

安心养神。吴老太太的不操心就是这样,没有很多的杂念,凡事不操心。善于养生者心情应该是安闲清静的,能够徘除各种杂念,使真气顺畅,是精神气内守,疾病也就无从生。吴老太太,辛勤一辈子也不会觉得很疲倦、劳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娱乐养神。机体各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运行是不同的,需要经常调动某些不常运作的神经,以缓解操劳疲惫的神经,充分调动各个神经的积极性和协调性。如下棋、垂钓、聊天、跳舞、听音乐、看表演等娱乐活动,放松状态的下,尽情的投入。

闭目养神。双目微闭,不要想任何发生过抑或没有发生的事情,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扫除各种干扰的因素,久而久之,能够促进细胞和心脑神经的活化作用,有益于解除疲劳。

忍气养神。生活中不免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很生气的现象,这时需要我们节制感情,表现出忍怒和宽容,也是重要的保健之道。此外,以心治神,人要随时调节不良情绪,切勿独思闷想或常常愤怒不息,那样会影响身心健康。

糊涂养神。糊涂养神是指在日常行为当中,对于意义不大、价值不高的事情,不要无原则地争执和较真,不为繁琐的事情而操心,对鸡毛蒜皮的是非不计较;同时,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难的事情而担忧,让脑筋和心情松弛下来。

情趣养神。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陶艺情操,使心情愉悦,气血调和,从而达到精神饱满的最佳状态。

环境养神。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并适应季节性的变化,古人提出季节性调神健身的方法,按照季节特点使精神情志达到:春季欢快,夏令热忱,秋天恬静,入冬则藏而不泄。按季节变化对居室的空气、湿度、温度、色彩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人处于一种和谐的温馨的环境之中。如经常去公园去闲逛、散步、旅游等,对怡神益智、开阔心胸都具有积极意义。

少思寡欲,能养形神

秋季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医学专家提示,中医养生主张人们在一时节应少思寡欲、精神乐观、胸怀宽广,调节好人体自身的精神与情志,养生保健,颐养天年。

今年45岁的孙先生在某外企担任部门副经理,素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责任心、事业心都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事事尽善尽美。但孙先生对自己的处境很不如意:由于平时加班工作也很累,晚上回家孙先生很少与妻子有过性生活,但不理解的妻子却开始怀疑他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对孙先生很是不满,夫妻之间矛盾越来越深。孙先生的儿子上高中,学习成绩很差,孙先生利用业余的时间教育儿子,给儿子上课,迎来的永远是儿子的顶撞和争吵,父子之间也矛盾重重。孙先生自认为做了很多工作,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想能够当上部门经理,但却没能竞争上,而当经理的却是一位能力远远不如他的人,孙先生严重受打击。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顺心,孙先生情绪异常低落,记忆力严重下降,常常觉得很是疲劳,夜间还经常失眠。孙先生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人很没意思。

找到心理医生,通过心理医生的开导和支方,再辅助药物治疗,孙先生在几个月后很快就转变了过来,改善了与妻子的关系,夫妻俩共同想办法来教育孩子。心态得到了调整,身体也恢复了健康,恢复以往的正常的生活。

孙先生的这种状况,在大多数人都会有发生,他很明智的及时找到心理医生,得到及时治疗。其实孙先生是个很优秀的男人,只是过度烦扰,受干扰的因素太多,不利于心里健康。思考的东西太多,在众多欲望面前,迷失了自己。在欲望没有达成的时候,各种症状就出现了,心里的焦灼,过度疲劳,记忆力减退,包括和家人、同事间的微妙关系。

“天长地久”,是以天地所以长立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古代圣人天地的博大精深学习,而后胸怀宽广,将自己置身于万物之外,不计较太多的功名利禄,反而成就的真正的自我。过多的思虑和担忧,以及对物质和名利的追求,就会过多的束缚自我的心灵,而举步维艰。所以《寿世保元》有诗说:“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是说人欲延年益寿,第一件事要做的就要敛气保养。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首要内容,也是重要的事情,只有心理和精神上达到健康的状态,才能做到真正的长寿。

在生活方式上,道教追求“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俭朴的生活方式,极力反对奢侈浪费的作风。惯有知足而常乐的人生信条,以促使自己能够时常保持内心独有的安宁和平静。而无尽的欲望只会打碎个人内心的宁静,直至无以恢复而失掉自己的本真的的东西。两千年前老子就认识到:

五色会令人目盲,五音会令人耳聋,五味则令人口爽,驰骋田猎则会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常令人行妨。是说色、声、香、味等很容易让人动心,而随着丢失了本我,而使得人变得欲望不尽,难以知足。所谓物欲带来的罪过,也正是如此。为了求得生命的本真,人就不能一味的追求物质的享受而追逐外在的名声,“圣人不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为而不争”的品德,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不丢弃的。攀比只会让社会的恶劣风气越演越烈。 圣人学习天地间的博大胸怀,将自己置之度外,不计功名利禄,反而成全了真正的自我。庄子认为富有、显赫、尊贵、声名、利禄,能让人神志霍乱;而美色、举止、风度、情感,是足以束缚人的心灵;欣喜、欢乐、欲望、憎恶、恼怒、悲哀,却能损伤自己的德行;见风使舵、喜新厌旧、巧取豪夺,足以致使人闭塞“道”。倘若这些东西不在内心动荡不安,心神就能够稳定;心神稳定,就能够内心宁静;而内心宁静,就能看清事理;看清事理,就能进入空灵的境界;而进入空灵的境界,就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了。而现代人外在的物欲追求来表现自我价值,其实是的确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少思寡欲,而后返朴归真。世间对物欲的无止境的追求是阻碍精神提升的障碍石,必须把它清除掉。少思而寡欲,养生养性,是人生修炼的法宝。